宋代官员结衔为何要将使职放在前面?

比如寇准的结衔“三司使、光禄大夫、行尚书兵部侍郎、上柱国、上谷郡开国公”。 又比如王钦若的结衔“枢密使、开府仪同三司、行尚书右仆射、检校太师、同中书门…
关注者
8
被浏览
3,189

2 个回答

宋的官职复杂,很复杂,非常复杂。

因为在《宋史》中很难见到这种一串串的官职加名字的表述,查《宋大诏令集》,确实存在这样的情况:

王随
推忠协谋佐理功臣(功臣)、金紫光禄大夫(文散官)、行尚书吏部侍郎(?)、知枢密院事(?)、上柱国(勋)、琅琊郡开国公(爵)、食邑三千四百户、食实封六百户

章得象
正奉大夫、尚书兵部侍郎、同知枢密院事、上柱国、京兆郡开国公、食邑二千五百户、食实封四百户、赐紫金鱼袋
推忠协谋同德守正佐理功臣、特进、行尚书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枢密使、集贤殿大学士、上柱国、京兆郡开国公、食邑六千五百户、食实封二千户

再对照宋史这俩的列传

王隨,字子正,河南人。登進士甲科,為將作監丞、通判同州,遷秘書省著作郎、直史館、判三司磨勘司。為京西轉運副使,……。遷淮南轉運使……徙河東轉運使,三遷刑部員外郎兼侍御史知雜事。擢知制誥,以不善制辭,出知應天府。……改知揚州。再加右諫議大夫、權知開封府。

  仁宗為太子,拜右庶子,仍領府事。周懷政誅,隨自陳嘗假懷政白金五十兩,奪知制誥,改給事中、知杭州。乾興初,復降秘書少監,徙通州。……母喪,起複光祿卿、知潤州,徙江寧府。……復給事中,為龍圖閣直學士、知秦州。……。坐事,徙河南府。入為御史中丞,同知禮部貢舉,遷尚書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

  明道中,為江淮安撫使,還拜戶部侍郎、參知政事……。加吏部侍郎、知樞密院事,為庄惠皇太后園陵監護使,拜門下侍郎、同中書門下平章事、昭文館大學士、監修國史。自薛居正後,故事,初相無越遷門下侍郎者,學士丁度之失也。


未幾,召試,為直史館、安撫京東,權三司度支判官,累遷尚書刑部郎中,使契丹,遂以兵部郎中知制誥。逾年,為翰林學士,遷右諫議大夫,以給事中為群牧使,遷禮部侍郎兼龍圖閣學士,進承旨兼侍講學士,擢同知樞密院事,遷戶部侍郎,遂拜同中書門下平章事、集賢殿大學士。帝謂得象曰:「向者太后臨朝,群臣邪正,朕皆默識之。卿清忠無所附,且未嘗有所干請,今日用卿,職此也。」

  陝西用兵,加中書侍郎兼工部尚書兼樞密使,辭所加官。明年,以工部尚書為昭文館大學士。慶歷五年,拜鎮安軍節度使、同平章事,封郇國公,徙判河南府,守司空致仕,薨。故事,致仕官乘輿不臨奠,帝特往焉。贈太尉兼侍中,諡文憲。皇祐中,改諡文簡。

章得象的兵部侍郎还不知道从哪儿来的。。囧。。。。。

经讨论,认为这种现象的原因涉及到 宰相兼职、使相以及差遣等问题。

另外,结衔的顺序也没有那么的严格。把功臣、散官、勋、爵、食邑等抛开,看实际任职即可。

使职权重,官员权轻。早在中唐时期就已成定局。使职权力来源于皇帝,宰相。官员权力来源于制度,在崇尚君权的宋代,当然官员们喜欢吧使职放在前面,对吧,嘻嘻嘻嘻嘻

@马前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