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如何进行思政教育?

关注者
32
被浏览
55,277

11 个回答

曾经同老师和同学讨论过类似的问题,形成过一些观点看法,今天算是把它们简单总结到一起,也是为了给自己留下一些记录吧。

我相信大多数非思政专业的同学都不是很重视思政课,那么问题来了,大家不重视思政课,完全等同于不重视思政教育吗?事实上并不尽然。坐标某985大学,虽然大家迫于学习压力,或者是完全不感兴趣,对于思政课都是考前突击背书应付一下,但是身边确实有一批同学可以做到关心古今中外大事,分析时评热点头头是道,而且每每倾听都能令我耳目一新。我觉得思政教育的目标在于培养大学生的两方面素养:一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即思考问题的方式;二是家国情怀。从身边这些同学的反应来看,我认为至少他们的思政教育是成功的。

可是,为什么至少这部分对历史和时事热衷的同学,也没有对思政课产生足够兴趣呢?关键还是看目前思政课的主流开展方式是这样的,以及进一步推广到思政教育的主流开展方式除了思政课还有哪些。这可能也是其他同学“对历史和时事不感冒”的原因之一。

现在的思政课基本以四本教材为主,老师上课照本宣科逐字朗读,同学们考前也照本宣科逐条背诵,试卷也“照考纲宣题”逐点给分,抛开其他课业压力和人生选择的压力不说,学思政课基本等同于背书,真的不利于思维方式的培养,更不用说对条目间思想的理解。“每个字我都认识,可是连成句子我却看不懂”,我想可以用来描述这个情况。所以对于思政课,我有一个前提下的两点建议。一个前提是,以现状为基准,不要过分占用大学生太多精力。(之前好像又有提出台给大学生增负啥的议案,身边同学很多都是超负荷学习工作了,我觉得的确已经饱和了。对这点就不多说了不然就扯远了)在这个前提下,建议如下:

1.老师多针对思政课本中需要着重理解的典型问题旁征博引,也可以以课堂讨论、课程论文、小组展示等多种形式带动大家理解学习。大学生的思政学习更需要思维的碰撞,而非单纯的记背。

2.考试内容多以对思政课程内容的理解和运用为主,以主观题为重,鼓励大家灵活分析问题而非盲目套用背诵的字段。在我看来大学阶段考试导向还是比较重要的,这也可以算作从另一个方面强迫大学生训练自己的思维能力。

再来看除了思政课,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还有哪些途径。党课团课是另一主要学习途径,在学生党支部里呆了三年,我一直觉得这对我启发很大。党支部总能以新的不同形式让大家领会新的精神,同时兼顾对历史经验和教训的回顾,和对时事局势的分析。这也是我思考得出上述建议的来源之一。除此之外,可能也就是部分同学主动通过报纸、互联网和图书馆学习和拓展吧,想进一步打开这种途径,还是需要上述教师和党团组织进行引导。

我对这个问题并无再多深入研究,我也并非出口成章、有任何优秀思维能力之人,徒随手码字以记录想法,请略陈固陋,幸勿为过。

我个人认为思政课要引入时政热点,回答时代问题,才能洗引人注目。如果照本宣科,不理论联系实际,形式无论与时俱进,如果内容不更新、很老套,也就没有多少人真正去关注,这样的思政课也没有效果。思政课上有很多讲大话、空话和废话的现象,这是让学生们感到无聊乏味的重要原因。

总而言之,思政课想要开的好,一是联系实际,多开展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多关心社会民生热点、国际国家大事;二是立足国情,拓宽视野,培养和提高分析问题的逻辑能力;三是要培养兴趣,敢于讲真话。思政课不是思想灌输课,要让实话实说成为一种常态,不要高高捧起课本读,多参加社会活动,在社会实践中感受思政独特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