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為政篇-第二十二章@一貫道~福哥-道學集錦|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16-06-07 15:19:35| 人氣4,316|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論語-為政篇-第二十二章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論語》-為政篇-第二十二章

【本文】                            興毅忠信.禮義聖道院-福哥

子曰:「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讀論語心得

此章言「信」為修身之本,修身對儒家是相當重要的基本,也是一貫道之基石《大學》云:「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信)是皆以 修身為本,其本(信)亂,而末治(齊家.治國.平天下)者否矣。」,其「修身」即是「本」,必需從「本」建立起,才能談齊家、治國、平天下,而此「修身」之「本」亦包含了正心、誠意、致知、格物等細節,並從格物起, 格物者方寸也,方寸(玄關)之中,有先天之「元炁」(信.誠),統→「元性.元情.元神.元精」,先天五元,亦稱先天五物,是天命之謂性的五大元素,求道時明師一指見性,就是要我們明白    明明上帝賦於我們的先天五物,使其格,格者正也,正則率性之謂道(正道),先天五物產生作用為五常之德,仁.義.禮.智.信,信居中統四端兼萬善。求道後不明此理,先天五物不能格正,焉能使後天五物,妄意遊魂識神(心識)鬼魄濁精(身慾),革正.革心易行(修身)。「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誠,意誠而后心正,心正而後身 修。在這歷程中,「意誠」之「誠.信」與本章之「信」確有密切關係。

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

「信」是宇宙天地的平衡調和之動能,宇宙天地失信則昏亂無序,星系無所依循,失衡而毁滅,毁滅了還有現今的你我嗎?

天是空間,地是時間,天地之交錯,日月運行,四時之更替,皆不離一信;若失信時空混淆,日月錯行,四時失序,天災地變,萬物不生,災難並至。

人若無信,孔聖云:如同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人無信,性(靈)不在.人亦不在,信統四端兼萬善,信居中而應於外,人若無信網常不立,八德則廢。人維持生命也平一信,臟腑失信,則百骸不安,健康出了問題,危及生命。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

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古代用牛拉的車叫大車,用馬拉的車叫小車。大車、小車都是把牲口套在車轅上,車轅前面有一道橫木用於駕牲口,這道橫木兩頭都有關鍵(活銷),輗就是大車橫木的關鍵,軏就是小車橫木的關鍵,車子沒有這個關鍵,無法套住牲口,當然就不能行走了。

包注:「大車,牛車。小車,駟馬車。」據鄭注及說文,大小車皆有轅,以為牛馬引車之用。轅端接一橫木,此橫木在大車名為鬲,在小車名為衡。轅端與橫木相接處,各鑿圓孔相對,以金屬物貫穿之,使轅端與橫木能活動自如。此金屬貫穿物,大車稱為輗,小車稱為軏,是大小車行動之關鍵。說文段注引戴東原說:「大車鬲以駕牛,小車衡以駕馬。其關鍵則名輗軏。轅所以引車,必施輗軏然後行。信之在人,亦交接相持之關鍵。故孔子以輗軏喻信。」

孔子舉「大車無輗,小車無軏」是在說明「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用大車之「輗」、小車之「軏」譬喻人之「信」。若人而「無信」,即如大車「無輗」、小車「無軏」,「無輗」、「無軏」之車是無法行走的 一樣,而人而無信,就無法與他人進一步溝通,即使再遠大志向亦無法臣服他人,所以在《論語.衞靈公》篇中,子張問「行」,孔夫子就講:「言忠信,行篤敬,雖蠻陌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雖州里行乎哉?」 若修辦「言不忠信,行不篤敬」,道務(聖道)根本就行不通。

編輯心得結論分享

誠與信,有密切關係,《說文解字》講:「信,誠也,從人言。」,而另從「誠」字看待,《說文解字》講:「誠,信也,从言成聲」,很明確地,以信 與誠二字是互釋的。中庸云:誠者,自成也。便是指「誠」非由外而得,而是自發性的(自性體),以此檢視「信」字,亦復如是,而信字是由人、言二字組合,即是人所講出來的言, 人言由心,心寄於性,再由「誠」得以被實踐。所以誠者自成,由性分中所啟,可喩明德性的量能。
「言」出即透露內在思維,內外的溝通,都在發「言」下成立的。

如《易經.繫辭上傳》說明: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則千里之外應之,況其邇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則千里之外違之,況其邇者乎?言出乎身,加乎民;行發乎邇,見乎遠。言行,君子之樞機,樞機之發,榮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動天地也,可不慎乎?」

「鳴鶴在陰,其子和之,我有好爵,吾與爾靡之」本為《易經.中孚》卦之九二爻辭,而「中孚」二字在《易經.雜卦傳》講「中孚,信也」,並《易經.卦序傳》講「節而信之,故受之以中孚。有其信者必行之,故受之以小過」,按此是以「中孚」為「信」之義。 因此,從「誠」、「言」及「義」等說明「信」字,不難理解,所謂的「信」是建立在個人對語言的掌握,而藉由語言透過出來的訊息,即是個人內心之主宰,同時亦會造成外在的變化。 所以在十五條佛規裏,始生於敬,後成於謹言慎行以存誠,也所謂立敬存誠以成聖道。

「信」的重要性在《論語》其他篇章中亦多次提到,如「信則人任焉」。

《論語.陽貨》、「信則民任焉」

《論語.堯曰》、「信以成之」

《論語.衞靈公》,還有子夏講:「君子信而後勞其民,未信則以為厲己也。信而後諫,未信則以為謗己也。」

《論語.子張》,在有「信」之後,才能得到其他人信任,並有進一步發展的可能性,依此再來談齊家、治國,甚至平天下。

修辦亦同,必主敬存誠,以信為修身之本,含格致誠正。進而修齊治國平天下,促進世界大同,化濁世為清平,以建彌勒淨土在你我方寸之中。古德云:「佛法如大海,唯信能入」。

大方廣佛華嚴經賢首菩薩品及賢首品云:信為道元功德母,增長一切諸善法。

信為道元功德母,長養一切諸善法,
斷除疑網出愛流,開示涅槃無上道。
信無垢濁心清淨,滅除憍慢恭敬本,
亦為法藏第一財,為清淨手受眾行。
信能惠施心無吝,信能歡喜入佛法,
信能增長智功德,信能必到如來地。
信令諸根淨明利,信力堅固無能壞,
信能永滅煩惱本,信能專向佛功德。
信於境界無所著,遠離諸難得無難,
信能超出眾魔路,示現無上解脫道。
信為功德不壞種,信能生長菩提樹,
信能增益最勝智,信能示現一切佛。

入道後須建立實信

(一)相信自己有道.有佛性。
佛說‘眾生皆有佛性’,又說‘人身難得’。法華經裏有個‘貧子衣珠’的比喻,說我們的佛性,就像衣領中藏珠似的,藏在我們的身體中,佛性也就是我們生命的核心。
(二)要正信因果。
果報通三世,你看不到因果報應,是因為你粗心大意,如果你是個修行人,很誠敬、很細心,像老子所說的‘虛極、靜篤’,你就會看到了。
(三)要信佛聖仙真的真實語。
要相信佛聖仙真是真語者、實語者,了悟五教聖人的經典奧義。誠信踐行。

 

台長: 福哥
人氣(4,316) | 回應(0)|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教育學習(進修、留學、學術研究、教育概況) | 個人分類: 儒學資料夾 |
此分類下一篇:論語-為政篇-第二十三章
此分類上一篇:論語-為政篇-第二十一章

是 (本台目前設定為強制悄悄話)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