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議分子》@圖博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6-04-30 07:09:00| 人氣1,754| 回應3 | 上一篇 | 下一篇

《異議分子》

推薦 0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異議分子》

龔鵬程並不只是異議分子,也算得上是恐怖分子,對佛光山佛教而言。

你這樣說他,他會有異議的。他在《異議分子》(印刻,2004)自序道:「知識分子本來就應是異議分子,我這兩年之行事與言論,也恰好引發了一些爭議,因此以『異議分子』為名,可謂适符本分。」

會比自由派知識分子的「批判」界說,來得深刻嗎?

龔可不以為然,他認為:「過去,在高壓強權蔑棄人權的時代,具有道德勇氣,敢於發聲,就足以令人尊敬了。但如今,說話越來越少忌諱、越來越不需要冒著危險,僅申張著說話的權利,意義已甚小……可是知識分子論事析理,所應要有的知識條件,人們其實常不具備。結果就是亂發議論,庸醫誤人。如本書所涉及的那些胡亂規劃教改、胡亂制訂政策、自謂正信佛教徒而胡亂衛道護教者,能說他們無利善社會之心嗎?能說他們不可有說話的權利嗎……此所以知識分子之首務,為多讀書、多窮理,不要去談自己不懂的事。這樣說話才能『守分』。」

問題就出在龔自己就不「守分」了,別說他一生常不守分(到《龔鵬程四十自述》再評),就連他在《異議分子》書中所議時政、教育、世道和兩岸關係等,又有多少真懂?不懂又還要蠻幹,難怪會害人害己。

這你就不懂龔心了,他不但要當觀念人也要做行動者,而且是位不為勢所劫的異議分子,他「十數年來,依行政院陸委會、佛光山教團等勢力,實踐了若干理想,而差幸尚未為勢所劫,精神依然翱翔於我無何有之鄉……也因為如此,所以我縱使在政團教團之中,我的言論見解,對它們來說,依然會是異議邪說,而亦唯其如此,故我之論說才有可能成為這個時代真正的正知正見。」(p.9)

不能知己知彼還敢自稱「正知正見」,不知李登輝的台獨本色、還憑者特權而來的特考資格(後述)去當陸委會文教處處長,結果當然是被迫辭職。更不知佛光大學乃相信中國佛教素食、戒殺戒淫的佛教徒所出資所建,卻要以「內蒙草週」(2003年4月)為名義在校園內烤全羊,五月並在佛光科技整合論壇上發表<縱欲以証菩提>。

難道佛教徒出錢所建的大學就沒學術自主的權利了?你太護教了吧!

我又不是釋xx大護法,大學當然要自主了,但龔要自知自己是佛光大學的校長而非一般教授,校長帶頭烤全羊、發表<縱欲以証菩提>,要你是相信中國佛教素食、戒殺戒淫的出資者甚或董事,你能接受如此的管理經營者嗎?這麽簡單的道理龔都不知,還大談什麽大學自主、佛教不只是主張素食絕欲。
可是學界媒體多支持龔,只見林本炫一人點到為止:「校長與董事會要有一定的默契,如果不能接受董事會的理念,要事先提出或乾脆拒絕校長職位,不然到最後只會兩敗俱傷。」(p.300)

所以真要當徹底的批判性知識分子,別說依勢,連教授也不要當(因還得領人家薪水),最好跟本館一樣切斷與任何單位及金錢的利害關係,純粹只有興趣。

龔鵬程>維基百科
籍貫: 江西省吉安
出生: 1956年3月15日 (1956-03-15) (52歲) 中華民國台北市
學歷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國文研究所博士  
經歷
淡江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教授
(1979年-1991年)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任、中文所創所所長
(1984年-1990年)
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
(1990年-1991年)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文教處處長
(1991年-1993年)
國立中正大學歷史所教授
(1993年-1996年)
南華大學教授、創校校長
(1996年-1999年)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授、創校校長
(1993年-2006年)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2001年-)
北京大學蔡元培講座教授
(2003年-)
人民大學客座教授、首都師範大學客座教授
(2005年-)  
龔鵬程,1956年出生於臺北,籍貫江西吉安,是臺灣佛光大學、南華大學兩校的創校校長、中華武俠文學學會會長,現任盧森堡歐亞大學〈馬來西亞校區〉校長,遊歷中國大陸,任北京大學、南京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師範大學特聘教授,四川大學講座教授,作育英才無數、著作七十餘種,為當今知名教育家。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BE%94%E9%B5%AC%E7%A8%8B

龔鵬程:從不良少年到大學校長 07年08月08日:新京報   
 
    我主持過出版社,操作過報紙,也參與過電視、電影劇本的創作,30出頭就擔任了臺灣古典文學研究會的會長,推動文學研究的改革,建立客觀的論學規範,擺脫人情、門派、輩分,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前不久,臺灣學者龔鵬程的《近代思潮與人物》一書由中華書局出版。作爲一個著述頗豐的學者,龔鵬程的求學、治學以及先後擔任南華大學、佛光大學校長,近年來輾轉于內地學界的經曆頗爲豐富和獨特,近日,本報記者采訪了他。
    名片
    龔鵬程 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臺北。曾任臺“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的文教處處長,“國文天地”雜志社總編輯、中國晨報總主筆、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理事長、學生書局總編輯等。研究領域廣泛,著有文史哲論述數十種,散文集詩集若幹種。先後擔任南華大學、佛光大學校長。現任職于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北京師範大學。
 
     不良少年:偷書、打架、讀《論語》  
 
    我上小學一年級成績不錯,直接跳到了三年級。三年級的一個老師看我很聰明,就到我家裏來,對我父親說,你這個小孩不錯,就是太調皮了,我看你這個家庭也很貧困,恐怕你也沒時間督促他,就把他交給我管好了。從這開始,我每天晚上就要到他家裏讀書。寒暑假也不放我出去玩。先讀《孟子》,然後讀《論語》。我讀《孟子》蠻有趣的,開始是大段大段背,然後揣摩它的意思,老師再大致講解一下。我背這些東西覺得很親切,養成了讀這些東西的習慣。之後,我還胡亂讀了《易經》和一些古典詩詞和章回小說。
    由于買不起書,我通常都到書店看,還經常偷書。小學四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偷一本《中國曆史故事》被店員發覺,被罰跪在店門口,一直跪到書店打烊。後來,我的偷書技巧有了長進,就沒被抓到了。上中學之後,我偷到一本很薄的書《二十四腿擊法》。這本書我以前在書展上看到過,覺得很有意思。因爲小孩打架的時候,總是靠手,這本書專門教人用腿的方法。我按照書上面的方法練習,並找一些同學一起練習。從這以後,我就有意識地找一些武術秘笈來看。此外,我還經常在早上去公園看別人練功夫。
    這時臺灣社會風氣不太好,很多幫派爭鬥還存在,他們也會吸收一些青少年入派。青少年之間爲了搶地盤,經常火拼。所以中學生喜歡結群,好勇鬥狠打架,我也染上了這種習氣。在跟別人打架的過程中,打傷別人,被別人打傷是常事。所以,我的成績不太好。
    回頭來看,練武使我養成了很多好的習慣。首先是找書,找資料。第二,中國武術並不是單純的練功和打架。通過武術,必然會了解到中國的許多宗教,此外,武術和醫學也有關系。比如,我練鐵砂掌,一定要用藥洗,我參考了很多藥方子,做了一點變動,讓我的徒弟們嘗試。還有各種跌打損傷藥,也都是自己配。練點穴、拿穴,需要對經脈有認識,因此涉及到了中醫。另外還涉及到了中國幫會史。
    由于練武,我與民間人士交往比較多,對幫派的實際運作有些認識,這影響到我做人的習慣。至今,我與三教九流的人都有交往,我對武俠文學長期關心,寫過《俠的精神文化史》。
 
    有志青年:大一注《莊子》
 
    到高三的時候,我在“放牛班”。1973年,我僥幸成爲全班惟一一個考上大學的人。我考上的本來是外文系,但我覺得自己應該讀中文系,就直接轉到了那裏。因爲一起打架的朋友都不在一起了,所以也沒有機會放蕩。
    到大學以後我給自己定了一個研究計劃。大一的時候,我讀莊子,把學校裏所有跟莊子有關的書全部借來,把市面上能夠找到的和莊子有關的書統統找來,自己注莊子。莊子總共33篇,我自己真正注成的有十幾篇。在次過程中,又涉及到文字,聲韻,訓詁。
    大二的時候,我寫了一本《謝眺詩研究》。大三的時候,我野心更大了,寫了一部《古學微論》,對先秦的學問進行了分析,把先秦的所有文獻都讀了一遍,然後建立中國古代學術史的一個圖像。這本書我寫過三稿,最後寫定的有二三十萬字。大四的時候,我寫了一本《近代詩家和詩派》。清理了一下晚清到“五四”這樣一個轉折期間的詩歌。
    正是從大學起,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年找一個大題目,然後自己做研究,解決問題。我每年要寫六七十萬字,到現在快四十年了。
    到碩士班以後,我延續了很雜的學術途徑。我的碩士論文是做《五經正義》,特別對《易經》做了研究。碩士畢業以後,我發現自己對西方現代社會和思潮沒什麽了解。因爲大家都說我會寫文章,所以我的第一個工作是擔任了校長張建邦的秘書,同時讀博士,1983年以做江西詩派的論文拿到了學位。
    給張建邦做秘書對我幫助很大,因爲他講的是未來學,所以有超越現代化之後的觀點。這些觀點和我原來涉及的曆史學會很奇妙地結合起來。所以,我後來地研究和傳統的文史系的學者不太一樣。
    我博士畢業後,惹出了一些事情。例如那時寫過一篇文章,檢討臺灣的博士教育。認爲研究風氣太壞,很多教授一輩子不做研究,只是照本宣科。研究風氣不蓬勃,當然導致研究成果有問題。各個學校像門派一樣有師承傳統,成成相因,沒有方法意識,也沒有問題意識。我提倡一種能夠找到問題,發展出方法的新型態研究,把當時所有的博士論文拿出來批了一通,結果把所有的博士全都得罪了。有報紙用頭版大肆報導此事,視爲改革英雄。學界則一片嘩然,我老師們都大罵:“反了,反了,這不是紅衛兵嗎?”
    我在學界結仇甚多,許多人對我恨之入骨,即與這類事有關。我主持過出版社,操作過報紙,也參與過電視、電影劇本的創作,30出頭就擔任了臺灣古典文學研究會的會長,推動文學研究的改革,建立客觀的論學規範,擺脫人情、門派、輩分,不知得罪了多少人。
 
    另類校長:培訓葬儀社
 
    博士畢業的時候,我對世界高等教育的模式,大學的慣例和行政等方面已經研究很久了。後來辦大學上手很快,很容易就看出了效果。1993年,我開始籌辦南華管理學院。
    有一天,一些葬儀社、棺材店的人來找我,說龔校長,你能不能幫我們開一個班,我們這些殯葬業者都想進修。我說,“殯葬這些東西我不會呀,開這個班有必要嗎?”他們說你不了解,現在每年死的人數基本是固定的,經濟不景氣,因爲破産自殺的人就更多。每死一個人,不算看風水、找墓地,就是很簡單的燒了,做一個遺體告別儀式,都要三五十萬臺幣,所以産值很大。但是,這個行業臺灣政府不管。因爲沒人管,又是暴利,所以有很多不規範的地方。他們想提升社會形像,所以想我們幫他們開課。我就結合佛教、道教、儒家,以及一些民間的殯葬禮儀,從屍體的處理,到儀式舉行,傳授給他們相應的知識。這個班後來影響很大,葬儀社的人把我們頒發給他們的證書挂在牆上,以示自己受過訓,比較正規。後來,他們還成立了一個殯葬管理學會,來推行從業人員的訓練。
    當時傅偉勳先生在美國任教,有一次,我提出想請他來籌設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他說跟美國那邊有協議,如果來了,損失很大。我跟他說,你如果到佛光,我可以一次支付你十年的薪酬,1500萬臺幣。但傅太太說,這樣一大筆錢,要交很多稅。我們商量之後,決定300萬的稅也由學校代交。就這樣,我們達成了協議,並把1500萬臺幣支付給了他。不料,傅先生查出了癌症,沒等到到我們學校來任教就過世了。
    表面看來,我們在這個事情上很虧,但實際上不然。古代有千金買骨的故事,說的是一個人花了很多錢買了一匹千裏馬的遺骨,後來,很多人都把好馬送到他那裏。我們聘傅偉勳也起到了這個效果。
 
    因“烤羊事件”去職
 
    辦南華大學之前,我們一直在籌辦佛光大學。在辦南華大學的同時,佛光人文學院的籌建並沒停止,這所大學是建在一座山上,僅整平土地,鋪設底下管道,就花費了10億臺幣。2000年,佛光大學開始招生,我們先設了7個研究所,招的是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我這樣做的目的是,首先可以聚集到一批很好的師資。
    我聘請老師完全是靠我跟這些學者之間的交情和禮遇,而不是錢。我和許倬雲先生之前就有交往,他從美國回臺灣的時候,我到南港去找他,請他到學校來住一段,體會一下。我們學校在山上,雲霧繚繞,還能俯視太平洋。他覺得環境不錯,每年回來講講學也不錯,就答應了我的聘請,到佛光的曆史系任教。
    我離開大學校長這個職位說起來很偶然。我辦過一個活動,在活動尾聲,參與者在校園內烤全羊。有關的報導引發捐款蓋校的信徒嘩然,不能接受在佛教團體創辦的學校內,出現殺生烤肉的場景。就來學校抗議,聲稱要拒絕捐款,這就是轟動一時的“烤羊事件”。後來,董事會想找一位他們的信徒來做。學校老師竭力反對,覺得這個信徒與學校沒有關系,在學術界也沒有任何資源。兩邊越鬧越僵,在報紙上攪和了很久。我覺得越來越沒意思,因爲把我也攪和進去了。因此萌生了去意。剛好北大的湯一介先生來找我做蔡元培講座,我女兒也考上了北大的碩士,這樣,我就來到了內地。每年在北大、清華、北師大任教。(口述:龔鵬程 采寫:記者 張弘 攝影:記者 郭延冰)
http://news.xinhuanet.com/edu/2007-08/08/content_6493444.htm
 
像他這樣一個老師:試說龔鵬程 By楊宗翰
未滿三十取得博士學位、未滿三十五升等正教授、最年輕的文學院長與大學校長……像他這樣一個老師,竟然也要五十歲了。昔日中文學界的傳奇、為了真情實義離開政界的官員、烤小羊烤上大報頭版的名人,終於也要五十歲了嗎? 
學生們大概都會同意,龔鵬程是個嚴肅中帶點邪氣、酒量和學問一樣驚人、談學論道之餘不忘烹貓煮狗的老師。在《四十自述》裡他更形容自己「集古怪、促狹、激切、峭冷於一身。既欲度人金針,又彷彿崖岸自高,或故示歧途。既鼓舞向道之熱情。又大潑冷水。既矜恤愚瞽,又頗鄙其愚妄」,對學生來說十足是個「年輕的老怪物」。碩士班念淡江的黃錦樹,在散文〈聊述師生之誼〉中便毫不保留地呈現出當年這位怪物的「惡形惡狀」,還順道批評了龔先生和章太炎、張大春這些「文化遺老」在認識論上的共同盲點與侷限。黃老師自學生時代就對晚清以降「寓開新於復古」一脈常表關懷,持論亦不乏洞見;惟我對其中關於文化民族主義式的排外、視域難以真正向西方敞開諸點還有保留。以龔先生對西學的認識與態度,還有對西方當代文化的把握,上述論斷顯然不太具有說服力(他對伊斯蘭世界的研究亦是一例)。至於部分人士批評龔先生外文欠佳,根本不符搞西學的基本條件,恐怕也是患了本末倒置、輕重不辨之病。這種工具至上論或語言拜物教在台灣學界流傳日久,貽患無窮。今日偶見外文系學者在中文系開文學理論的課,卻不知有何中文系學者能在外文系幹同一檔事,其理由自不難想像——有趣的是,據聞許多年前曾有某校外文系系主任看過龔老師論著,還希望他能去開堂「文學理論」呢。 
我很晚才開始接觸龔老師的著作,更遲至三年前博士班考試才首次見到作者本尊。高二升高三時參加國文資優保送甄試,主辦單位不知何故竟把《文學散步》當作禮物,贈送給現場百餘位「六年級中段班」文藝青少年。記得當年讀此書時似懂非懂,只知其中觀點頗為新穎,談文學的方式更完全不同於之前唸過的楊牧《一首詩的完成》或張春榮《一把文學的梯子》。那是一九九四年,龔鵬程早已成為學界與政壇爭議人物,我卻只是個傻呼呼的高中生。自幼喜歡寫作的我,後來順理成章選擇進入文化中文系文藝創作組,沒想到進了「創作組」卻開了自己對現當代文學研究的興趣,評論寫得比創作還勤還多。這個組雖然志在培養中文創作人才,彼時古典文學的課程倒也多列必修,與今日情況很不相同。龔老師是中文學界少數兼治古典與現代文學者,四年課程內卻沒有哪位老師提過他的名字或著作。這當然是很奇怪的事,現在想來大概跟他之前發表的那篇〈中華民國國家文學博士論文內容與方法的評析〉不無關係。此文對方法意識的強調與師生倫理的反省,在一九八0年代的中文學界投下了一顆超級炸彈。其中部分的激切言詞與媒體的大幅報導,更觸怒了該文論及之一百四十九位國家文學博士。雖然這篇文章對學界後來一系列的改革深具貢獻,可惜難消部分資深學者及其門生對作者的負面印象。文化中文系老師們多為可敬儒者,在事情過了那麼久後尚且不免受到此一偏見影響;加上龔先生後來寫的〈貓狗論〉、〈縱欲以證菩提?〉這類文章在宗教界與文化圈引起連番批判,在在都使得其人其文不為保守人士所喜,簡直要將之打入魔道,對他自然頗為不屑。 
然而,比起這些沒有讀通或戴著有色眼鏡誤讀他著作的人,龔先生表示不屑的方式卻是先徹底的檢視對象,再直指既有研究模式的困境與病灶。譬如他一直對台灣的台灣文學研究很有意見,對部分「本土派」學者的論點與研究方法更時表不滿,遂乾脆寫出一本《台灣文學在台灣》,逼研究者反省文學史中慣用的單線敘述法及其造成的簡化歷史問題。我後來碩士班改攻台灣文學,深知囿於文化認同上的差異,許多「本土派」學者都非常討厭龔先生,但卻又沒辦法跳過或忽視這位「論敵」所提出的諸多尖銳質疑。再譬如龔先生自己談舊詩也寫舊詩,但謙稱不懂新詩(也確實不喜歡新詩)的他,卻能從整體文化歷史的角度來檢討新詩的成績,並在兩岸新詩學術研討會上發表精彩的講演。其實撇開情感上的厭惡,所謂「論敵」何嘗不是促使自己進步的動力及反省的明鏡?台灣文學與新詩都是我的學術興趣之一,「恰好」也是龔老師所不屑的兩項領域,但聽他對兩者的犀利觀察及嚴格批判卻是一大樂事。當然他關於中國文學與舊詩研究的方法意識,亦提供了我反思台灣文學與新詩問題的參考框架。這樣奇特的「對位」學習經驗,應該也是我在博士班階段很值得一提的回憶。 
因為接觸時間與年紀上的差距,我對龔老師的感覺和黃錦樹頗有出入。聽說龔老師以前開研討會時總是一副殺氣騰騰、磨刀霍霍的模樣,上課則對學生頗為不耐,以及毫不保留的蔑視與冷漠……這三年來我不幸(?)都沒看到。一個可能是我跟龔老師本來就不親(受個性所限,我跟每個老師都不算親近),自然對他認識不深。另一個可能是他變了,變得願意降格忍受學生的駑鈍,不再是《四十自述》中那個「年輕的老怪物」了。但至少他對教育、對文化、對世局的關心並未改變。黃錦樹批評他這幾年來辦學有如「學術商業之拓展,開店或建廟似的,但每每虎頭蛇尾,始亂終棄,類乎到處留情」,我覺得這判斷下得太快,也太過嚴厲了。十年一覺佛光夢,難道真只贏得薄倖名?對龔先生來說:究竟是往事如煙,又或者往事並不如煙?
像他這樣一個老師,之前耗費了太多精神教學與辦學,是該休息一下寫本大書了。雖然有人批評他近幾年出版的書很多都是舊作重編,但面對這些舊作時,能夠提出強力回應者畢竟有限。像他這樣一個老師,當然不會以此自滿。下一本「大書」何時面世呢?我們等待著。
http://blog.chinatimes.com/chekhov/archive/2005/09/04/14736.aspx
 
龔鵬程>百度百科  
 
龔鵬程,江西吉安人,1956年生于臺北。

  龔鵬程精通中國文學、中國史學、中國哲學、中國宗教,是當代享譽海內外華人世界的頂級學者和著名思想家,常以孔子自比、自勵。
  龔鵬程自幼才華橫溢,而且精通武術、書法,深廣的學力貫通古今、融彙中西,人稱當今天下“第一才子”,每年著述約一百萬字。迄今爲止,正式出版的專著已有七十余種,主編著作不計其數。近期在大陸出版著作約七種
  龔鵬程是富有實效的知名教育家,不僅出版多種有關國民教育的著作,而且在世界各地興學辦學,是臺灣南華大學、佛光大學的創校校長,現擔任盧森堡歐亞大學[馬來西亞校區]校長以及大陸多所學校的(名譽)校長。
  龔鵬程是當今世界真正的知識分子,他胸懷天下、關注民生、不畏威權、針砭時弊,爲社會正義的實現和人類文明的進步而不斷奮鬥。
  龔鵬程在文化上繼往開來,自覺擔當起傳承中國優秀文化遺産、弘揚中華文明的重任,身兼海內外多種學術性和文化性社會職務,如:
  —國文天地雜志總編輯
  —學生書局總編輯
  —中國古典文學研究會理事長
  —倫敦終身教育學院董事
  —中華道教學院副院長
  —國際佛學研究中心主任
  —中華兩岸文化統合會理事長
  —中華武俠文學會理事長
  —海峽兩岸梁實秋研究學會臺灣會長
  —曆史文學會理事長
  —藝術行政學會理事長
  —當代思潮研究社理事長
  —愛盲文教基金會董事
  —賢志文教基金會董事
  —極忠文教基金會董事
  —臺北市政府顧問
  —國際佛光會理事
  龔鵬程頻繁往來于海峽兩岸以及東南亞地區,在全國各地多所知名大學講學,多次主辦有海峽兩岸及港、澳、新、馬等地區共同參與的多種大型學術研討會,爲增進兩岸四地知識界及社會各階層人士之間的深度溝通、爲促進中華文化的整體性交流,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附錄1:龔鵬程教授學術簡曆

  臺灣師範大學 國文研究所 博士
  1979-1991 淡江大學,中文系講師、副教授、教授
  1984-1990 淡江大學,中文系主任、中文所創所所長
  1990-1991 淡江大學,文學院院長
  1991-1993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文教處處長
  1993-1996 中正大學,曆史所教授
  1996-1999 南華大學,教授、創校校長
  1993-2003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教授、創校校長
  2001- 北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中心客座研究員
  2003 北京大學,蔡元培講座教授
  2004秋 北京大學客座教授
  2005春 清華大學客座教授
  2005— 南京師範大學,唐圭璋講座教授
  2005秋— 北京師範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客座教授
  2006— 北京師範大學-香港浸會大學聯合國際學院客座教授
  
附錄2:龔鵬程教授已經出版著作目錄:

  一、文學理論、美學
  龔鵬程,1985,文學散步,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266頁 ; 2003,學生書局增訂本,376頁。
  龔鵬程,1986,文學與美學,業強出版社,314 頁。
  龔鵬程,1988,文化、文學與美學,臺北:時報出版公司,522 頁。
  龔鵬程,1990,文學批評的視野,臺北:大安出版社,508 頁。
  龔鵬程,1997,臺灣文學在臺灣,臺北:駱駝出版社,205 頁。
  龔鵬程,1998,美學研究在臺灣,嘉義:南華管理學院(與孫中曾,林素玫合著),450 頁。
  龔鵬程,1998,生活美學,臺北:立緒出版公司,278 頁。
  龔鵬程,1998,飲食男女生活美學,臺北:立緒文化事業公司,283 頁。
  龔鵬程,2001,書藝叢談,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235 頁。
  龔鵬程,2005,紅樓夢夢, 臺北:學生書局,300頁。
  二、中國文學
  龔鵬程,1979,春夏秋冬:中國古典詩歌中的季節,臺北:故鄉出版社,216
  龔鵬程,1980,采采流水:古典小品文選析注,臺北:蓬萊出版社,255頁。
  龔鵬程,1982,重樓飛雪:詞選釋賞析,臺北:聯亞出版社,255頁。
  龔鵬程,1982,千古詩心:東坡詩賞析,臺北:惠施出版社,208頁。
  龔鵬程,1982,讀詩隅記,臺北:華正書局,374頁。
  龔鵬程,1983,江西詩社宗派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520頁。
  龔鵬程、張火慶,1984,中國小說史叢論,臺北:學生書局,465頁。
  龔鵬程,1986,詩史本色與妙悟,臺北:學生書局,268頁。
  龔鵬程,1986,藝概釋解,臺北:金楓出版社,238頁。
  龔鵬程,2000,雲起樓詩,臺北:學生書局,198頁。
  龔鵬程,2003,中國小說史論,臺北:學生書局,575頁。
  龔鵬程,2004,文史通義導讀,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378頁。
  三、史學
  龔鵬程、申慶璧、白惇仁、唐羽,1982, 宜蘭張氏族譜,253頁。
  龔鵬程、申慶璧、白惇仁,淡水鎮志,253頁 。
  龔鵬程,2001,遊的精神文化史論, 河北教育出版社,353頁。
  龔鵬程,2002,中國文人階層史論, 佛光人文社會學院,644頁。2003,蘭州大學出版社另版。
  龔鵬程,2004,俠的精神文化史論,臺北:風雲時代,360頁。
  四、宗教
  龔鵬程,1991,道教新論,臺北:學生書局,334 頁。
  龔鵬程,1996,佛教與佛學,臺北:新文豐出版社,508頁。
  龔鵬程,1998,道教新論二集,嘉義:南華管理學院,500 頁。
  五、哲學、文化
  龔鵬程,1979,孔穎達周易正義研究,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7頁
  龔鵬程,1986,思想與文化,臺北:業強出版社,226頁
  龔鵬程,1987,大俠,臺北:錦冠出版社,277頁
  龔鵬程,1989,傳統、現代、未來:五四後文化的省思,臺北:金楓出版社,331頁
  龔鵬程,1989,現代與反現代,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233頁。
  龔鵬程,1990,俠骨柔情,社會大學基金會,210頁。
  龔鵬程,1992,兩岸文教交流之現況與展望,行政院大陸委員會,398頁。
  龔鵬程,1992,文化符號學,臺北:學生書局,426頁。2001新版,538頁。
  龔鵬程,1992,近代思想史散論,臺北:東大圖書公司,242頁。
  龔鵬程,1996,人文與管理,嘉義:南華管理學院,242頁。
  龔鵬程,1997,當代文化省思,臺北:幼獅出版公司,403 頁。
  龔鵬程,1997,龔鵬程縱橫論—當代文化省思,臺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403 頁。
  龔鵬程,1999,漢代思潮,嘉義:南華大學,648頁。
  龔鵬程,2000,經典與現代生活,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44頁。
  龔鵬程 ,2001 ,龔鵬程學術論叢1 唐代思潮(上、下),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上下冊847 頁。
  龔鵬程 ,2001 ,龔鵬程學術論叢2 晚明思潮,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增訂本,545 頁。初版1994,臺北:裏仁書局。
  龔鵬程,2001,儒學反思錄,臺北:學生書局,583頁。
  六、散文、時論
  龔鵬程,1984,曆史中的一盞燈,臺北:漢光文化事業公司,205頁。
  龔鵬程,1984,少年遊,臺北:時報出版公司,319頁。
  龔鵬程,1987,我們都是稻草人,臺北:久大文化公司,299頁。
  龔鵬程,1991,時代邊緣之聲,臺北:三民書局,244頁。
  龔鵬程,1991,豪賭族,臺北:大村文化事業公司,348頁。
  龔鵬程,1992,走出銅像國,臺北:三民書局,322頁。
  龔鵬程,1993,猶把書燈照寶刀,臺北:小報文化公司,306頁。
  龔鵬程,1994,人在江湖,臺北:九歌出版社,220頁。
  龔鵬程,1996,龔鵬程四十自述,臺北:金楓出版社,422頁。2000,印刻出版社再版。
  龔鵬程,2000,知識分子,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62頁。
  龔鵬程,2000,知識與愛情,臺北:聯合文學出版社,251頁。
  龔鵬程,2002,經典與生活,臺北:健行文化出版社,251頁。
  龔鵬程,2004,異議份子,臺北:印刻出版社,374頁。
  龔鵬程,2005,北溟行記,臺北:印刻出版社,251頁。
  龔鵬程,2005,孤獨的眼睛,臺北:九歌出版社,227頁。
  七、個人年報
  龔鵬程,1997,年報:1996鵬程年度學思報告,嘉義:南華管理學院,600。
  龔鵬程,1998,年報: 1997 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嘉義:南華管理學院,653。
  龔鵬程,1999,年報:1998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嘉義:南華管理學院,648。
  龔鵬程,2001,年報:1999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665 頁。
  龔鵬程 ,2001 ,年報:2000 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宜蘭:佛光人文社會學院,670 頁。
  龔鵬程 ,年報:2001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付印中)。
  龔鵬程 ,年報:2002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付印中)。
  龔鵬程 ,年報:2003龔鵬程年度學思報告(付印中)。
  ……
  已在大陸出版的著作:
  遊的精神文化史論,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353頁。
  中國文人階層史論,蘭州大學出版社,2003年,418頁。
  晚明思潮,商務印書館,2005年,447頁。
  漢代思潮,商務印書館,2005年,503頁。
  文化符號學導論,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212頁。
  美人之美,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227頁。
  向古人借智慧,百花文藝出版社,2005年,355頁。
  ……
  [未完待補]
  
附錄3:所獲獎勵及榮譽

  中山文藝獎:文學理論類(1983,中山文藝基金會,臺灣最重要文藝理論獎,該年唯一得獎人)
  校園十大名師(1984,民生報調查)
  教材改進獎(1987,教育部,甲等獎,唯一獲獎人)
  中興文藝獎章(1991,中興文藝協會,省級最高文藝獎, 文藝理論類唯一得獎人)
  傑出研究獎(1991,行政院,全國行政人員最高研究獎勵,共五人, 排名不序先後)
  十大金榜專欄作家(2001,文訊月刊調查統計)
  辦理南華大學獲1998年全國通識教育評鑒第一名
  辦理佛光人文社會學院獲2002年全國新設私立大學評鑒第一名
http://baike.baidu.com/view/471352.html?tp=0_11
 
 

台長: 阿楨
人氣(1,754) | 回應(3)| 推薦 (0)|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藝文活動(書評、展覽、舞蹈、表演) | 個人分類: 文學評論 |
此分類下一篇:《憂容童子》
此分類上一篇:《紅色客家庄》

念情
切斷與任何單位及金錢的利害關係
那你靠啥吃飯

我現在也算是敢講話了
就是不像知識份子
都怪你啦
不教我讀書:(
2007-06-18 14:03:04
版主回應
吃空氣喝水啊

我不是已言月生活費才二三千元了嗎

從小在市場飯店做生意長大的楨某人
長大後竟然棄商(大學還企管系呢)從文
而且還自以為只要餓不死就讀寫創作
等那天不能讀寫創作時也可死了
2007-06-19 08:23:00
阿楨
織識分子:邏輯邪52/66

知識分子是社會良心,【為達目的:邏輯邪51】怎可戲論台灣的知識分子在各項運動中「為達目的不擇手段」?怎可戲論台灣農村陣線等社運團體是綠小人黨的同路人或外圍組織?

那你得了、屎上最無情無義的阿楨屍哲【邏輯:邏輯邪1】所言:邏輯學是門很邪門的邪問,不是研究什麼論理法則的學問,而是羅織合理化理由的邪問!

原來如此,難怪會如【織識經濟邪】所戲論:知識分子是群織絲自困困他的蜘蛛精,專吸知識之精,導致知識經濟學的第一原則是裁員和關門絕不手軟,那像台灣科學園區放無薪假還被罵,真該讓那些小資/打工度假/閃跳/啃老族等自生自滅!

知識分子的確是社會良心,如果他們確實能言行一致自己所說「原型知識份子」的「批判精神」及「不滿現狀」特質,而不雙重標準(各種選擇性的批判和抗爭)、不向權力中心靠攏為其政經服務(不少反國府的學者專家教授以各種歪理來合理化自己的黨官學多棲)的話。

屍哲太為難知識分子了,他們是職業教授和學生,以運動為志業,怎可能同一標準、言行一致呢?相反,「為達目的不擇手段」!不信,瞧下【圖博館:知識分子與台灣共犯體】之析判:

知識分子在運動中擔任了前衛和外圍組織的功能,外圍組織在運動中利用民主自由贏得追隨者,前衛組織則用以隔離和溝通革命內外成員。知識分子能擔任此功能是因運動之初在結構內並無正當性,故須由享有聲望特權的知識分子(如從澄社、民族研究所、城鄉研究所……到台灣農村陣線等)替運動建立正當性。正當性建立後,這些知識分子有些便進入權力核心(如從林玉體、陳師孟……到野白合、新公民等)。如運動屬法俄中大革命類型,那些具有批評「劣根性」的知識分子將是下一波的被革命對象。即使和平革命,知識分子如只知批評舊政權而無知於新政權的權力本質,則不是陷於永遠反對者型的狗吠火車,便是與新政權共犯,當然也有永遠御用型的知識分子,更多的是人云亦云、沈默不語或選擇性失(發)聲的。

那些邪者磚家叫獸
是稿紙型織識分子
如今的鄉民屌絲糞青
則是網路型織絲分子
http://mypaper.pchome.com.tw/souj/post/1328987190
2014-07-24 08:16:26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