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實支實付險改動趨勢,及早做出相應規劃

文◎許仲博 照片◎受訪者提供

0
878

 

實支實付險一直是近年深受民眾青睞的險種,然而在接軌IFRS 17、通貨膨脹以及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等諸多考量下,保險公司勢必會對較早年的保單做出調整,這也導致近期不少實支實付險改版,在這樣的情況下,民眾該如何確保自身的保障依舊充足?本次火線話題特別邀請遠雄人壽商品研發部經理黃威力來為大家解惑。

Q.請您簡述貴公司及業界實支實付險的現況。

  目前業界實支實付醫療險以1年期商品為主,僅有少部分的公司推出終身型商品,大部分商品的投保年齡為0~70歲,保證續保的最高年齡則落在75~85歲之間,相關商品的主要保障內容是依照示範條款去設計,包含每日病房費用、住院醫療費用、住院手術費用、門診手術費用等,各家公司則會再針對細項去做差異化設計。

  常見的差異之處有:住院前後的門診保險給付、手術的認定範圍是否包含處置項目、給付次數限制、額度及年度給付上限、自負額設計、重大手術的加值給付、住院慰問金等,民眾可以將此做為商品選擇的考量。

  而民眾相對關注的正、副本理賠設計,目前市面上商品數約各佔一半,以遠雄人壽目前的商品為例,便針對不同客群的需求推出各一張正本理賠及副本理賠的商品,提供多元的方案讓民眾選擇。正本理賠的商品只能購買一張,一般而言保費較便宜,但理賠內容也較基本,若民眾想要強化保障,則可以再購置副本理賠的實支實付商品來做搭配。

Q.近期各家保險公司陸續停售實支實付險種,理由為何?

  近年來實支實付型商品陸續停售,主要受到2項因素影響,第一項是通貨膨脹、第二項是醫療科技進步。通貨膨脹除了反映在民眾最有感的食品類上,也導致醫療類的花費不斷攀升,然而實支實付商品的設計並非定額給付,而是根據民眾提供的單據,理賠實際支出的費用,因此通貨膨脹也會間接增加保險公司實支實付險的理賠支出。

  此外,醫療科技飛速進步,新型的醫療方式不斷推陳出新,新型態的醫療技術勢必也是投入大量資源研發而來,無論是新藥還是新的手術方式,為了攤銷龐大的研發費用,在收費上必然比傳統的醫療方式更高,也導致實支實付險的理賠支出增加,這也是保險公司較難估算費用的區塊。

  保單在設計時都是依照過去的經驗資料去計算保費,因此當外在環境改變導致商品的理賠支出增加,進而產生與精算不一致,或是偏離時,保險公司就會重新檢視商品保費計算的合理性,如果發現保費不適足時,就會停售舊商品,並重新計算保費後再推出新商品。

Q.承上題,您預計未來實支實付險的改動方向為何?

  在2026年新的會計制度IFRS 17實施之後,如果保險商品有出現虧損的現象,必須要將未來的虧損一次認列,因此未來各家保險公司如果發現實支實付險的保費不適足,就會進行商品停售及商品內容的調整,以避免在新的會計制度接軌後產生龐大虧損。

  近期主管機關也開始規劃調整相關的法規來因應,讓未來的健康險得以調整費率,來反應外在環境的變化,不過也須保持公平待客的原則,確保調費必須公平公正,保單過去累積盈餘沖抵完虧損才能調費,回歸保險互助的精神。

  未來預計金管會將採取核准制的調費方式,與現行的備查制不同,保險公司未來想要調整商品費用,必須將完整的資料提供給保險局審查,證明該商品的收益及虧損已經攤平,保險公司無法透過此商品獲得盈餘,才有辦法調費。

  為避免後續的調費爭議,保險業務員在銷售相關保單時,應明確告知民眾商品具有調費機制,民眾也必須簽訂同意書才能購買,而保險公司也會在實際調費前通知保戶,以確保保戶的權益。在核准制的調費模式下,保險公司會有明確的資料,證明理賠率已經超過當初商品設計的計價水準,民眾便不會產生保險公司胡亂調費的誤解。

  在沒有調費機制的情況下,保險公司要減少虧損,只能在商品設計時,在保險給付項目上做刪減或是降低給付額度,其實變相會影響民眾的權益,讓保險公司適度擁有調整的彈性,而保險給付也可以維持在一定水準,進而創造出保險公司與保戶雙贏的局面。

  至於終身型的實支實付險種,由於保障期間比定期險更長,在精算上更為困難,所以費用上會昂貴許多,而在未來市場及環境快速變動的情況下,保險公司也會減少開發終身型的商品,定期險及1年期的險種可能會是未來的主流,這也更貼近國外市場的狀況。

  商品1年1約的好處是,保險公司更容易控管成本,因此可以嘗試一些新穎的給付項目,來滿足市場及民眾的需求。

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4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