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高息股收息前 先反思兩個問題 - 香港經濟日報 - 理財 - 博客 - D200306

買高息股收息前 先反思兩個問題

博客

發布時間: 2020/03/06 14:08

最後更新: 2020/03/06 22:27

分享:

分享:

買高息股收息前 先反思兩個問題

「財務自由」概念的興起吸引不少新手投入股市開拓「被動收入」來源,高息股就成為不少散戶的熱門選擇。不過,盲追高息股未必明智,以下兩個問題值得反思。

問題1:股息率高就代表回報高?

財務自由最緊要有被動現金流,高息股的分派豐厚,難免令人「心郁郁」。不過,股票的股息率高低可以與業務的表現完全脫鈎,例如業務表現遜色的滙豐 (00005) 在過去幾年就未曾減少分派。

換句話說,即使一間公司的業務持續衰退,管理層仍可維持分派,甚至增加分派來安撫股東。然而,如果實質業務不濟,股價會受壓,而且長期派息能力未必可持續,隨時「賺息蝕價」。股息率愈來愈高的滙豐就是例子,因為市場擔心其前景,股價下跌,而由於派息維持,股息率才會變相上升。

更差的就是若公司正在蝕大錢,股息又從何而來呢?其實就是由股東所投入的資本抽出,長綫就有機會造成價值被蠶食。股票投資歸根究柢是要挑選出優質的業務,而股息率卻非業務質素的最佳指標。

問題2:優質資產更應再投資?

既然股票投資是要擁有優質業務,投資者就要面對另一個矛盾,就是高分派政策往往會為投資者帶來再投資風險。股東作為公司擁有人,無論盈利有否以股息形式作分派,業務所產生的盈利都屬於股東權益。

若公司不作分派,其實就等同於將股東所享的盈利再度投入於業務,亦即為股東再投資。公司若擁有一盤優質而且高回報的生意,再投資的長綫回報可以非常豐厚,因為盈利再度投入於高回報生意,可以產生可觀的複利效益。

高息股的分派比率往往較高,即公司賺到盈利後將較大部分用於股息分派,股東就未必可以享受到持續再投資的長綫成果。

投資並非千篇一律

雖然再投資於優質業務的長綫回報理應較豐厚,但不同人的理財需要都有所不同,例如退休投資者或需要龐大的現金收入作生活所需。業務成熟的企業的再投資空間亦較有限,以現金回報股東或更理想。

此外,部分資產毋須巨額的再投資亦可保持增長,例如房託的物業具有升值潛力,擁有地理優勢的物業可享續租租金的長綫上升。

結語

新手投資者容易被股息率等表面數據吸引,但股息率的代表性低,未必有助投資者選出優質股。盲追高息股前,以上的問題都值得關注。

 

作者:Oscar Yu

所提供的資料僅供一般參考之用,不擬提供作為個人投資或理財建議。Oscar Yu沒持有以上股票。

【關於The Motley Fool hk
萬里富The Motley Fool HK是獨立機構,專注為投資者提供投資理財相關資訊及建議。我們公司的使命是讓世界變得更醒目、更開心、更富有。母公司為美國The Motley Fool LLC成立於1993年。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The Motley Fool HK

欄名 : 萬里創富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