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魯特大爆炸毀半城 逾百死4千傷 30萬人無家可歸… - 民生戰線 - udn城市
回本城市首頁 民生戰線
市長:星火  副市長:
加入本城市推薦本城市加入我的最愛訂閱最新文章
udn城市政治社會公共議題【民生戰線】城市/討論區/
討論區環保能源氣候災變 字體:
看回應文章  上一個討論主題 回文章列表 下一個討論主題
貝魯特大爆炸毀半城 逾百死4千傷 30萬人無家可歸…
 瀏覽402|回應2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貝魯特大爆炸毀半城 逾百死4千傷 30萬人無家可歸…

2020-08-06 01:22 爆炸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四日發生爆炸,至少造成百人死亡、四千人傷。(法新社)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港區化學藥品倉庫四日傍晚發生兩起大爆炸,造成至少一百人死亡和超過四千人受傷,上百人失蹤,卅萬人因住處受損無家可歸。黎巴嫩總理狄亞布表示,大爆炸是因為港口倉庫存放約兩千七百五十公噸的肥料原料硝酸銨所引起。

爆炸地炸出大坑,港區幾乎夷為平地。(法新社)

紐約時報報導,狄亞布表示,這批硝酸銨未採取安全措施在貝魯特港口倉庫存放六年,為何會引爆仍待調查。安全部門消息人士和當地媒體報導指出,爆炸是因為倉庫進行焊接作業不慎引發。

當地時間四日傍晚六時左右,港區先發生火警,接著就傳出強烈爆炸,空中出現有如原爆的蕈狀雲,整個貝魯特市區都在晃動。

貝魯特港區附近的建築在爆炸後殘破不堪。(路透)

空拍畫面顯示,爆炸後的貝魯特市港區,倉庫連同土地一起被炸掉,就像一座「隕石坑」。爆炸地點附近原本是夜店和餐廳聚集的鬧區,如今已被夷為平地。

鄰近醫院本就因處理新冠肺炎而資源緊繃,爆炸後湧入大量病患更讓醫院超過負荷上限,紛紛呼求更多血液供應和呼吸器;數百間住房被炸毀無法居住,大型糧倉也被破壞,重創麵包稀少並高度仰賴海洋進口的黎巴嫩。

貝魯特大爆炸震波吞噬許多樓房,隨後濃煙沖天。(路透)

貝魯特省長阿布德表示,這場災難毀了半座城市,造成卅萬人暫時無家可歸,財務損失可能高達五十億美元(約台幣一千五百億元)。

黎巴嫩總統奧恩四日晚間召開最高國防委員會會議,宣布貝魯特為災區,並建議宣布兩周緊急狀態,將維安責任交給軍方。

黎巴嫩LBC電視台報導,黎國海關主管達赫爾說,他先後寫了六份公文給上級,警告這批六年前在一艘貨輪上查扣的硝酸銨對大眾造成危險,要求將其運走,但這些警告訊息全都石沉大海。

貝魯特大爆炸震波吞噬許多樓房,隨後濃煙沖天。(路透)

專家指出,硝酸銨可用來製作肥料和炸藥,必須妥善存放,若遭燃油之類的

易燃物汙染再加上火源,很容易引發爆炸。

美國總統川普四日在疫情記者會上向貝魯特死傷者哀悼致意,並脫口稱「這看起來是一起可怕的攻擊」。川普說,看起來是爆炸沒錯,但有些國防官員告訴他,軍方認為這不是單純的爆炸。

不過,CNN引述三名美國國防部匿名官員報導,他們不知道川普的說法有何根據。這些官員說,如果是蓄意攻擊事件,附近美軍早已加強安全警戒。美國國務院官員說,黎巴嫩當局已向美國外交人員表示關切,認為不該任意使用「攻擊」來稱呼此案。

數名輕傷男子神情驚恐,抬著一名失去意識的婦人逃離。(美聯社)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74233
 回應文章
貝魯特碼頭12號倉庫:大爆炸前後...黎巴嫩全面墜落的「官僚黑洞」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貝魯特碼頭12號倉庫:大爆炸前後...黎巴嫩全面墜落的「官僚黑洞」

2020/08/15 轉角說

8月4日發生的「貝魯特大爆炸」至今已過了一個多禮拜。圖為被波及而損壞的貝魯特建築物。 圖/路透社

主持人/編輯鎮宏、糖蜜

「那段時間、這個國家...究竟發生什麼事?」8月4日發生的「貝魯特大爆炸」至今已過了一個多禮拜。在這段期間,不僅海關署曝光本次引爆悲劇、囤放在港口倉庫近7年的硝酸銨,事實上其危險情況早已為政府高層所知,並且透過現場目擊者,以及前去救援的消防單位負責人的說法,直指在接獲通報到發生大爆炸前的「關鍵13分鐘」,現場港口官員不但不見蹤影,且無人告知起火地點與危險警告,才使得消防隊員錯失救援時間,並讓貝魯特最終走向大爆炸悲劇。

▌請點閱下方收聽

爆炸後,官方以究責為名軟禁了大批海關與港口官員,甚至邀請法國國家憲兵派出鑑識團隊入駐,「因為我們已毫無立場取信於人民。」。種種爭議作為,陸續出現在眾人眼前,引發黎巴嫩的民怨四起,示威者紛紛走上街頭要求改革貪腐的政府領導階層;同時,在國際上——法國總統馬克宏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也向黎巴嫩政壇施壓,於是在國內外的壓力之下,總理迪亞布於8月10日宣布內閣總辭職。

然而內閣總辭的背後——如同黎巴嫩人民的憎恨與懷疑——根本於事無補,甚至只是逃避責任的虛晃一招。因為光是上一次國會大選,黎巴嫩就因故「推遲了整整8年」,而當前政壇氣氛與派系猜忌,更是幾乎不可能重啟選舉;馬克宏與國際社會高聲疾呼的「政治改革」,在黎巴嫩政壇的各自解讀中,也成為了各方陰謀的權力算計。

但貝魯特接下來該怎麼重建?黎巴嫩內部的惡鬥宿命,能不能因為悲劇而出現改變的轉機?而摧毀城市的這場大爆炸,在各部會推卸責任的「7年怠慢」,與通報火警的「黑洞13分鐘」內,貝魯特究竟是發生了什麼事?

透過現場目擊者,以及前去救援的消防單位負責人的說法,直指在接獲通報到發生大爆炸前的「關鍵13分鐘」,現場港口官員不但不見蹤影,且無人告知起火地點與危險警告,才使得消防隊員錯失救援時間,並讓貝魯特最終走向大爆炸悲劇。 圖/法新社

▌從囤放到爆炸,發生什麼事?

在8月4日下午,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了死傷慘重的爆炸事件,造成200多人死亡,超過6,000人受傷,目前警消已停止搜救工作。在事件發生過後,官方隨即以「公安意外」說明事發原因——港口囤放7年以上、2,750噸的硝酸銨起火燃燒,進而產生兩波劇烈的爆炸——然而,硝酸銨從何而來?為何會長年囤放在貝魯特港口的倉庫?

這批硝酸銨由隸屬俄羅斯商人的貨輪、航行超過30年的MV Rhosus 載運。原本在2013年9月從喬治亞出發後,預計會將船上貨物運往莫三比克進行交易。但是,卻在穿越地中海東部、經過黎巴嫩途中,遭遇了「技術問題」而被迫停靠在貝魯特港,並由港口官員檢查後被禁止航行。根據船員說法,由於船隻需要增添機械貨物,卻因為船隻老舊、機械過重等原因而無法裝載,在船東不願支付停靠費用、罰金,進而「棄船」的情況下,貨物與部分船員都被遺留在貝魯特。

儘管在打官司後船員已陸續返國,且2,750噸硝酸銨也在官方同意下,於2014年移到了本次的事發地點、位於糧倉旁的12號倉庫,但是在直到爆炸的近7年期間,黎巴嫩當局針對這批「危險物質」的後續處理,卻出現了許多爭議。

海關署官員在2020年貝魯特大爆炸發生後曾出面強調,過去多次發函司法單位,提及該批貨物具有危險,不應囤放在港口,因此詢問法官是否應採取出售或立即銷毀等處置方式,法院方面卻不曾正面回應。於是整批硝酸銨便在高層官員「已知危險」卻置放在港口的狀態,直到今年才經由總統簽署相關文件後,展開處理評估。但是尚未有定案,8月4日便發生了震驚黎巴嫩國內外的爆炸悲劇。

事件發生過後,官方隨即以「公安意外」說明事發原因——港口囤放6年以上、2,750噸的硝酸銨起火燃燒,進而產生兩波劇烈的爆炸——然而,硝酸銨從何而來?為何會長年囤放在貝魯特港口的倉庫? 圖/法新社

圖/法新社

▌混亂的13分鐘

事實上,除了黎巴嫩從海關署到司法單位高層知道,在港口的12號倉庫置放大量硝酸銨以外,基層的港口官員也了解該地是用以擺放「危險物質」,一直以來都盡量保持距離,不隨意靠近。並且,目擊者與消防單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也提及,當10名消防人員在接近6點接獲火災通報抵達港口工業區,卻沒有知情人士在現場提供火災的詳細情形、位置,或是有危險警告。

「沒有人告訴他們裡面有什麼!沒有人告訴他們!」憤怒的消防隊員家屬悲痛地控訴。在第一批到達現場的10名消防人員當中,許多人是一邊向家屬報平安,一邊拍攝事發當地的狀況回報工作群組,因此許多近距離的事發影片才得以紀錄下來。

「每一分鐘,都是我們工作的關鍵......。」消防部門的負責人向英國《獨立報》表示,如果到現場有人能提供更多資訊,現場消防人員也許可以更快掌握撲滅火勢的關鍵,不只免於這場爆炸悲劇的發生,還能救下更多生命。

但是,從第一聲爆炸聲響後,消防人員趕赴現場,到第二波爆炸發生的13分鐘內,僅能無助混亂地看著濃濃黑煙不斷產生,伴隨著如煙火般的火花聲響,直到悲劇發生。因此,當這些問題陸續被家屬與消防單位曝光後,也讓憤怒的黎巴嫩人民走上街頭,表達對官僚無能的憤怒,欲推翻盤根錯節的領導階層;同時之間,國際上——法國總統馬克宏以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等——雖有釋出救援態度,但也紛紛向黎巴嫩政壇施壓,要求進行政治結構的改革。

當種種問題陸續被海關署官員、目擊者與消防單位曝光後,也讓憤怒的黎巴嫩人民走上街頭,表達對官僚無能的憤怒,欲推翻盤根錯節的領導階層。圖為爆炸悲劇發生後上街抗議的貝魯特示威者。 圖/法新社

「沒有人告訴他們裡面有什麼!沒有人告訴他們!」憤怒的消防隊員家屬悲痛地控訴。在爆炸中罹難的消防隊員家屬,在葬禮上痛哭。 圖/美聯社

▌內閣總辭職,然後呢?

在來自國內外的輿論壓力下,黎巴嫩總理迪亞布在8月10日宣布,與政府內閣一同辭去官職;不過內閣總辭職之後,仍會以「看守內閣」的形式持續在原本崗位,直到有後續的選舉制度以及人選共識,才可能建立新政府並處理災難後續進程。然而,面對國際與國家內部的改革聲浪,一片混亂急需國際救援的黎巴嫩,卻陷入動彈不得的政治僵局。

爆炸發生後,法國總統馬克宏立即飛往貝魯特,不只關心慰問當地受災居民,在其訪問發言中,不斷強調「黎巴嫩的政治體系需要『結構性的徹底改革』」,也威脅黎巴嫩政壇「如果各位繼續拖延不改革...那就別怪法國採取『相應手段』了」。但是在黎巴嫩國內,按照官方的宗教人口統計,分配國會席次、議長以及總理人選等相互制衡的選舉制度下,該不該重新計算人口並展開下一次大選?要如何且由誰計算?是否算入難民人口?不同的處理方式可能會讓權力派系比例大幅變動,這也讓各方對於政府後續發展難以達成共識。

在各界的建議當中,馬克宏以「族群大融合」為背景,暗示地提議與法國關係密切、前總理哈里里的兒子出任總理一職,同時也有持反對意見如真主黨等派系認為,應選出「技術專家型」政府,以中立、理性的專家學者來接手之後的重建改革,好來擺脫政治菁英長期的腐敗問題。然而,這次提出總辭職的迪亞布內閣,本就是在2019年因國內爆發大規模反政府抗爭而上台的技術型政府,接任的內閣再以此方式組成,難保未來不會重蹈覆轍。對於貝魯特又或是黎巴嫩全國人民而言,至今仍在複雜難解的國家政治迷霧中,等待國內外的經濟救援與家園重建。

法國總統馬克宏在爆炸事件後前往貝魯特與當地居民互動。 圖/美聯社

圖/法新社

圖/路透社

▌轉角編輯台每周的深度國際閒聊

• 用 Spotify 收聽:https://goo.gl/48CruJ

• 用 iTunes 收聽: https://goo.gl/o06EBG

• 用SoundCloud收聽:https://goo.gl/WSho3A


收看更多文章,請訂閱轉角國際facebook專頁:

推薦閱讀

偷藏6年的城市爆彈!貝魯特大爆炸...已知100死4,000傷

黎巴嫩一夜無明:貝魯特大爆炸後...30萬人失去家園與全國斷糧危機

馬克宏勘災貝魯特大爆炸:黎巴嫩與殖民母國的「東方巴黎情節」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75774
貝魯特:七次毁掉再重建的分裂之城
推薦0


星火
等級:8
留言加入好友

 

貝魯特:七次毁掉再重建的分裂之城

2020-08-07 10:15 爆炸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四日發生大爆炸,一名婦人五日站在滿目瘡痍的餐廳內,一臉無奈。 (美聯社)

黎巴嫩首都貝魯特發生倉庫大爆炸,爆炸威力驚人,除了釀成嚴重傷亡,也摧毀及破壞周邊建築,畫面直教人聯想到上世紀70至90年代的內戰,巿內淪為廢墟的景象。貝魯特這座歷史久遠的古城,雖說在二十多年來,外貌好像已經修復過來,但靈魂依然傷痕累累。

作為現今黎凡達地區的第三大城,貝魯特人類定居的歷史長達5000年,是世上其中一個最古老的人類聚居的鬧巿。當地有一記傳說,說貝魯特是曾七度被摧毁,七度被重建,因而被喻作浴火重生的火鳯凰,考古學家在貝魯特巿中心底下發現的遺迹,擁有多個層次:腓尼基(Phoenician)、希臘化(Hellenistic)、古羅馬(Roman)、拜占庭(Byzantine)、阿拉伯、十字軍與奧斯曼帝國等不同時期的遺迹。

自由而西化的中東國度

貝魯特處於「新月沃土」(Fertile Crescent)臨海一端,地理上的優越使其成了歐亞文明交滙,同時成為一片衝突不斷之地。第一次世界大戰後,奧斯曼帝國分裂,黎巴嫩與敘利亞雙雙成為了法國的託管地,黎巴嫩於1943年正式獨立,便以貝魯特為首都至今。

正因受過法國管治,黎巴嫩算得上是中東最西化、最自由開放的國家,貝魯特上世紀五六十年代「中東小巴黎」的美譽也因此而來。打扮時尚優雅的美女穿街過巷,教育也是區內最好的國家,學生都掌握阿拉伯語、法語、英語三種語言。

黎巴嫩國土雖然小,但族群眾多,獲承認的宗教族多達18個,各派系易受外部勢力操控。六百萬人口當中,大部分為阿拉伯人,也有為數不少的土耳其人、希臘人、亞美尼亞人;而逾半居民為穆斯林,其餘一半則為基督徒,分屬馬龍派、羅馬天主教、希臘東正教及亞美尼亞東正教等四個派別。

在黎巴嫩首都貝魯特,葉門裔男孩穿傳統服飾佩刀,參加示威,標語寫著「真主偉大,打倒美國,打倒以色列,詛咒猶太人,伊斯蘭教勝利」。 圖/法新社

教派分配議會制 埋下15年內戰伏筆

跟周邊阿拉伯國家的強人政治不同,黎巴嫩採用敎派分配議會制,由基督教及伊斯蘭教平分議會議席。馬龍派跟法國關係親近,因此也獲法國劃分。不成文規定,黎巴嫩總統必須為馬龍派基督徒,總理必須是遜尼派穆斯林,議會議長則須為什葉派穆斯林。

這種政治權力分配不公,也就成為了二十世紀末衝突的導火線。到1975年,黎巴嫩爆發內戰,基督徒與穆斯林各據首都東、西,以哨站在兩個區域隔開,彼此的界線稱為「綠線」。在15年內戰之中,敘利亞、以色列、巴勒斯坦解放組織等多方介入,貝魯特可謂破壞得相當徹底,尤其在1978至1983年間,以色列頻繁的空襲及坦克轟炸,造成嚴重破壞,公眾地點、住宅、巴勒斯坦難民營都成為攻擊目標。

此外,黎巴嫩內戰期間汽車炸彈也被頻繁使用,15年間發生的汽車炸彈襲擊至少3600多宗,而且還留下數以千計的地雷,內戰總死亡人數達12萬。

重建後「失憶」的城巿

內戰以後,城巿那道無形的「綠線」仍然存在,商業、交通運輸,乃至通訊及電力系統都分成東、西兩邊。過去二十幾年,貝魯特的巿區核心重建工程,亦被喻為近代最失敗的巿區重建之一,使這片充滿多元文化歷史之地,變成一座「失憶城巿」。重建的城巿主要為吸引富豪、遊客及商務旅客來消費,在工程中被拉倒的建築,比內戰中被炸毁的竟然更多,包括長20呎的迦南人城牆、十字軍堡壘遺迹,鐵器時代的古墓也因工程需要被移走,這一切背後夾雜的就是不同的政治勢力和財團。

巿中心縱有華麗的摩天大廈、商場,高級餐廳及名店街,然而對貝魯特一般民眾而言卻十分「離地」,租金異常昂貴,跟平民生活沾不上邊,因而人流不多。巿中心的高尚及繁華,彷彿與整座城巿的周邊完全脫軌,其他社區仍因內戰而留於第三世界國家水平,戰前的富人社區,如今變成貧民或難民聚居地,因而相當擠擁,資金短缺也使這些巿區地段環境惡劣,破舊而衛生欠佳。

除了顯然的東西分裂,各個小區亦分成不同種族、政治勢力或武裝力量。城巿整體穩定及安全程度並不高。2015年11月,貝魯特東部發生連環自殺式炸彈襲擊,釀成43死,200多人受傷,伊斯蘭極端組織ISIS事後承認責任。

事實上,黎巴嫩直至九十年代才結束內戰,早已元氣大傷,杜拜、多哈、巴林等周邊地區已陸續發展起來,取代了貝魯特作為昔日中東地區的歐亞樞紐地位,如今貝魯特外國遊客和商務旅客亦不算多,僅靠國內巿場及服務業支撐經濟。長久的內部勢力衝突,使其經濟更加破碎、虛弱。黎巴嫩也因無法償還到期的12億美元(逾93億港元)債務,今年三月首次正式債務違約,債務佔GDP比例高達150%,為全球第三高。

這次港口倉庫大爆炸,具體成因或需要調查後再有定案,不論是蓄意襲擊或是人為錯失,都揭示了這個中東小國在內戰過後艱辛的重建之路,過了二十餘年,貝魯特仍見支離破碎。

延伸閱讀:

從黎巴嫩爆炸見兩大治理之傷

【黎巴嫩首都大爆炸】爆炸事件不斷 總理亦成為受害者

文章授權轉載自《香港01》

回應 回應給此人 推薦文章 列印 加入我的文摘
引用網址:https://city.udn.com/forum/trackback.jsp?no=54543&aid=70742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