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評網站如何評價一部電影?一次告訴你IMDb、爛番茄的評分是怎麼「算」的|數位時代 BusinessNext
影評網站如何評價一部電影?一次告訴你IMDb、爛番茄的評分是怎麼「算」的
影評網站如何評價一部電影?一次告訴你IMDb、爛番茄的評分是怎麼「算」的
2017.01.03 | 影視

最近幾天,中國網路影評網站「豆瓣電影」成為了電影界激烈討論的對象。一篇來自廣電總局官辦的《中國電影報》的文章,稱豆瓣電影以及其他社交平台上「個別大V、公眾號為博眼球、圈粉絲、流量變現等目的,發布惡意的、不負責任的言論,嚴重破壞了中國電影的生態環境。」

這件事還真是有點活久見的。在美國,如果有這樣的批評來自無論民間還是官方,那簡直是要笑掉大牙了——從來沒聽說過一兩篇影評,一兩家網站就能糟蹋了一國電影生態環境的。如果真有,這國的電影生態環境是有多脆弱呀。

在美國,也有這麼幾個和豆瓣類似,跟電影有關,主流網民經常訪問的網站:專業儲存電影信息兼評分的IMDb(Internet Movie Database 網路電影數據庫)、創立快二十年幾經易手的爛番茄(Rotten Tomatoes)、 專業網絡購票副業打分的「美國版貓眼」Fandango,以及專門聚合書籍和視聽出版產品批評意見的Metacritic。

隨著網路和社交網站的快速普及,這幾個網站也形成了獨特的電影評分機制,雖然各不相同,但還都挺受電影市場片方、觀眾和專業批評人士的信任。這也讓它們在中國甚至國際上成為了具有公信力的電影評分網站。

它們是怎樣工作的呢?

 

IMDb

現在市面上有一個比較流行的IMDb加權分計算公式,大概長這個樣子:

v = 投票人數,實際上是經常投票的人數,也即IMDb活躍用戶投票數

m = 進入IMDb Top 250榜單所需的最小票數

R = 該電影的平均分(分數相加除以人數)

C = IMDb數據庫所有電影的平均分

這是一個在統計學上公認比較科學的貝葉斯算法實例。但需要明確的是,這個公式只是IMDb維護Top 250電影榜單所使用的,並不是每一部新電影打分都採用這個方法。

平常,IMDb的用戶可以用1-10顆星 來為一部電影打分,最後IMDb會計算出一個加權平均星數作為得分。用最近上映的星戰外傳電影《俠盜一號》舉例,在IMDb上的得分是8.2。目前《俠盜一號》在Top 250榜單裡排名205,也就是說我們可以確定它的得分是用上面那個公式計算得到的。

但是,為了維護評分的公正,這個日常評分的計算公式仍然是個不能公開的秘密——可知的是,結果依然是加權分,採用了算術平均數(Arithmetic mean)的計算方法,但由於算數平均數容易受到極端數據的影響,IMDb也設計了一些過濾機制。

很明顯,IMDb得分是一個普通觀眾打分的結果。就像美國總統大選有全民投票(popular vote)和選舉人票 (electoral vote) 一樣,IMDb 在全面和公正的同時,也想要追求專業,體現一下電影人的意見。於是在上圖的 「Ratings」 後面,還有一個百分制的「Metascore」。

這第二個得分又是怎麼來的呢?這就要提到Metascore的來源Metacritic了。

 

Metacritic

Metacritic是一個出版物專業批評聚合網站,成立於1999年。最早從書評起家,現在的Metacritic的批評對像已經涵蓋了音樂專輯、電影、電視劇、電子遊戲等視聽出版物。注意,重點在於「專業」二字。

要體現專業,首先,Metacritic為電影打出的Metascore是從主流媒體和專業影評機構的影評人那裡聚合而來的,這是它和IMDb評分最主要的不同。這些影評人和他們供職的機構,大多在影評方面具有公信力,比如《衛報》、《紐約時報》、《滾石》、《好萊塢記者》,《時代周刊》和NPR等這樣的大報和電台,都是能參與Metascore計算的專業影評來源。

但不是每個機構和影評人都會自己給出一個準確的分數。實際上Metacritic是這樣做的:來源有分數就用來源分數;來源有星數就大概換算成百分制的分數;如果來源的影評只有文字沒有評分,他們就自己找人去閱讀影評,然後根據讀完的感受自己給一個分,然後再用這個分拿去計算……

雖然這樣計算出的Metascore,看上去不是特別能夠準確和真實地體現批評家的感受,但至少這十幾年過來Metacritic沒怎麼被質疑過。儘管如此,Metacritic 在Metascore 之外也還是設立了一個Userscore——不會展現在一部電影的頁面上,但用戶投票的工具會直接放在Metascore 的下方,給用戶一種投了票就能影響得分的錯覺(詳見下圖)。

Metascore採用百分制,Userscore打分採用十分制。還是用《俠盜一號》舉例,現在的Metascore是65,整合了51個專業來源;Userscore是7.7,基於1489個用戶打分。

 

爛番茄

爛番茄創立於1998年,一直致力於提供具有公信力的電影打分。其創辦人帕特里克·李曾經在PingWestst品玩的SYNC 2016科技大會上介紹過爛番茄的極盛時的風光和設立的機制。這麼來看,爛番茄也算是影評界的不老松。

爛番茄沒有評分!必須明確爛番茄採用的評價系統叫做Tomatometer,一般翻譯成「新鮮度」。一部電影的新鮮度,同樣是由專業的影評意見所決定的。在爛番茄上影評人不打分,也不給星,只能給出Fresh(一個新鮮番茄)和Rotten(一個爛番茄)兩種標記,分別代表推薦和不推薦。

如果超過60% 的影評人推荐一部電影,電影的新鮮度就會整體為Fresh,旁邊有一個百分比顯示新鮮度,也即具體多大比例的影評人推薦;如果超過75% 的影評人推薦,像《俠盜一號》一樣,新鮮度就會變成「Certified Fresh」;但如果給Fresh 的影評人低於60%,電影就只能得到那一坨綠色的爛番茄了。

和 Metacritic 一樣,爛番茄也需要確保用戶的意見能夠得到體現,於是又設定了一個 Audience Score(觀眾分數)。這個觀眾分數採集來源是觀眾打星,但最後體現出來的所有打出 3 星半 以上的用戶比例。

用打好評的影評人/用戶佔總影評人/用戶人數的比例,而不是一個簡單的數值來評價一部電影,是爛番茄和其他影評網站在本質上的最大區別。它突出的是人群對一部電影持有的主流觀點,而不是用一個無法讓每個評價者都感同身受的數值。

這個設定讓爛番茄獲得了相當高的信譽,但也不是所有粉絲都能接受的了。比如今年的美國大廠爛片代表作《自殺突擊隊》的粉絲,就被糊了一臉只有26%新鮮度的爛番茄。結果這些粉絲以爛番茄敵視DC擴展宇宙電影的罪名,在網上發起集體簽名,要求爛番茄關站謝罪……

 

Fandango

2000年成立的Fandango(原名 Tickemaker),可以被理解為美國版貓眼。它慢慢統一了美國混亂的網絡票務市場,現在最主要的功能就是網上買電影票,查座位情況,以及查看影評等等。

Fandango對粉絲、用戶的地位和意見非常重視,在影評機制上得到了體現。Fandango的電影評價完全採用粉絲打分作為依據。在該網站上,超過17,000名粉絲給《俠盜一號》打出了4星半的評價。

Fandango的評分計算方式看上去並不復雜,應該沒有什麼加權和過濾機制。這也導致了該網站上3星以下電影的數量比爛番茄、Metacritic和IMDb要少得多。幸好Fandango加上了比較專業和嚴苛的爛番茄新鮮度,以及專業的家庭電影評價機構意見(上圖右上角),來中和什麼爛片都能咽得下去的粉絲打分。比如星爵克里斯·普拉特和大表姐珍妮佛·勞倫斯主演的《星際過客》,粉絲打了4分,卻得到了一顆只有31%新鮮度的爛番茄,也被負責任的專業機構標註了「露骨的性愛場景」、「過量的飲酒場景」、「令人恐懼的溺水場面」,可能不適宜兒童觀看……

所以你看,資深人士從電影的藝術和學術的角度進行的專業批判,和普通觀眾以獲得的感官愉悅和心理滿足程度給出的打分,就是這樣在網路上和平共處的。

幸運的是,美國商業電影市場經過了一百年的發展已經格外成熟,無論是創作、製作、院線、影評還是周邊開發,都已經走在一條相當專業化的道路上,不太可能像這幾天的中國電影界一樣,發生如此嚴重的爭吵。在美國,佳片會收到它應得的票房和好評作為獎賞,爛片就算進了電影院也不可能躲得開差評——無論在報紙、電台還是網路上。在美國,對電影的批評,也是言論自由保護的一部分。

若差評不自由,則高分無意義。連中國前總理周恩來都《在文藝工作座談會和故事片創作會議上的講話》裡說過,「人民喜聞樂見,你不喜歡,你算老幾?」

本文授權轉載自:PingWest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往下滑看下一篇文章
獲客成本下降、業績倍增!LINE成效型廣告投放(LAP)如何助攻品牌戰勝市場挑戰?
獲客成本下降、業績倍增!LINE成效型廣告投放(LAP)如何助攻品牌戰勝市場挑戰?

LINE在台灣擁有驚人的2100萬用戶數及九成的滲透率,作為全台最大的社群平台之一,LINE的成效型廣告(LAP)也是企業品牌、廣告主必備的行銷解決方案。憑藉廣大的用戶數量、高度使用率,LINE的受眾幾乎涵蓋所有年齡層,且都是真實有效的真人用戶,因此廣告投放上能觸及到不同類型族群,十分廣泛。

此外,LINE的廣告投放門檻相對容易,品牌只需要擁有LINE官方帳號即可免費申請廣告帳號,且投放操作簡便好上手,即使是小額預算也能輕鬆入門。最重要的,LINE可以透過埋設LINE Tag追蹤到過網站的消費者,幫助品牌取得洞察並且瞄準特定受眾佈局再行銷策略。簡言之,無論是追求業績轉換、新客成長、會員經營,LAP能幫助品牌瞄準LINE生態圈裡數量廣大、輪廓多元的用戶,實現行銷目標。

減法飲食當道,「原味時代」用LAP找新客,獲客成本只要15元

對於新創品牌來說,要提升品牌能見度、突破成長停滯期,可說是品牌存亡的關鍵。例如養生食品品牌「原味時代」,由一對姊妹創辦,以講究單純無添加、簡單實在的減法飲食理念,跟上近年健康飲食趨勢,使用友善環境的天然食材取代化學添加在,為健康與環境一起變健康的產品理念,在市場上開創新天地,卻也面臨了市場拓展和客戶溝通的挑戰。為了善用有限資源,原味時代選擇透過LAP加好友廣告拉近與消費者之間的距離。

首先,原味時代將LINE官方帳號作為品牌的自有流量池,從基本的會員經營做起,包括宣傳新品上市、活動促銷、催單等,接著開始強化LAP廣告投放,聚焦加好友的推廣;透過LAP精準投放,原味時代一路優化獲客成本,成功創造平均15元就能獲得一位新好友,相較其他廣告平台的成本效益更高。

獲得客戶流量與數據後,原味時代繼續趁勝追擊,利用LAP為廣告滾動式優化,逐步提高品牌曝光和業績轉換率。例如在「99購物節」前一個月加碼LAP廣告預算,把握時機讓品牌好友數在一個月迅速成長,以此帶動活動檔期的業績,創造2倍銷售成長。

以LAP加好友廣告作為品牌長期經營的利器,並結合LINE官方帳號的長期經營,原味時代精心策劃每檔活動設計前、中、後的行銷任務,透過緊密的優化策略,提升客戶互動和轉換率,成功示範如何實現廣告效益最大化,帶領品牌邁步成長。

1.jpg
原味時代利用LAP觸及廣大LINE生態圈用戶,迅速獲得好友成長,為購物節檔期佈局銷售成長商機。
圖/ LINE Biz-Solutions

快速集客!荷卡廚坊透過LAP廣告實現MGM高效擴散

根據尼爾森調查,消費者更傾向相信來自親友的口碑推薦,因此口碑行銷成為了一個重要的策略。而為了在競爭激烈的食品市場找到精準的消費者群,荷卡廚坊與傑思·愛德威合作,發起MGM(member get member)活動,吸引舊會員邀請新會員加入品牌,透過口碑提升品牌信任度和宣傳效率。

首先,荷卡廚坊與傑思·愛德威透過LINE官方帳號舉辦發票登錄活動,以此收集顧客輪廓,接著更進一步運用LAP廣告實現MGM策略;根據過往的操作經驗,情境化的MGM活動比起單純的抽獎分享更有可能帶來好友成長和有效名單,同時也降低加入LINE官方帳號的獲客成本和封鎖率。

因此,荷卡廚坊的MGM活動以情境化設計為核心,將濃湯杯麵產品結合兒時回憶「傳聲筒」的意象,推出了「荷卡濃情傳聲杯」,邀請用戶可自由選擇互動情境與傳達內容,完成邀請2位全新好友加入,即可抽荷卡廚坊濃湯麵。如此透過LINE輕鬆點擊發送互動訊息的互動,一方面加強產品印象,一方面也大幅增加活動擴散率。最終整體活動擴散率超過3倍,且平均每1人分享,連結被點擊的次數就高達4次,成效可觀。

4.jpg
荷卡廚坊將童年「傳聲筒」的回憶結合「濃湯杯麵」產品,融入溫心文案,推出「荷卡濃情傳聲杯」讓好友互相分享傳情,帶動品牌擴散率。
圖/ LINE Biz-Solutions

透過LINE成效型廣告投放(LAP)的精準策略,「原味時代」和「荷卡廚坊」兩個品牌有效控制了獲客成本,也一舉提升業績轉換率和品牌影響力,成功戰勝市場挑戰、讓品牌脫穎而出,不僅再次印證精準定位和廣告優化在行銷中的重要性,也證明了LAP能為品牌帶來無限商機與飛躍成長。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專屬自己的主題內容,

每日推播重點文章

閱讀會員專屬文章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收藏文章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開啟訂閱文章分類功能,

請先登入數位時代會員

我還不是會員, 註冊去!
追蹤我們
台日半導體新局 全解讀
© 2024 Business Next Media Corp. All Rights Reserved. 本網站內容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106 台北市大安區光復南路102號9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