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小说在文学中的地位如何?

关注者
70
被浏览
19,237

4 个回答

-

 好吧,這個話題比較長,但當我們評價輕小說的地位的時候,那就必須要提到輕小說的出身,即文庫本。

 通常認爲,日本文庫本的前身是 1927 年發行的岩波文庫,實際上,按照古典名作的小型普及版讀物來界定的話,其歷史始於富山房出版社 1903 年創刊的《袖珍名著文庫》。諸葛蔚東在《戰後日本出版文化》中認爲,「文庫本」的形式也是舶來品,是由日本書學家芳賀矢一從德國帶回來的,其藍本是德國萊克蘭文庫。而岩波文庫更重要的舉措則在於固定了文庫本的規格,並沿用至今。

 文庫本的誕生即出於打破當時市場上普遍高價書籍的狀況,小開本(A6)與便宜的價格成爲人們爭相購買的對象。便宜不代表着低俗與色情,文庫本是日本人「將永恆不朽的經典書籍從少數人的書齋和研究所中解放出來」的具體體現,但作爲一個優秀的載體,輕小說的源頭——奇幻小說,便是在文庫本上興起的。輕小說萌芽於 70 年代,一說是日本《朝日ソノラマ文庫》的創刊標誌着輕小說的誕生,其代表作諸如《吸血鬼獵人D》、《妖精作戦》、《Crusher Joe》(國內叫《宇宙先鋒》)。當時的文庫主編有菊地秀行、竹河聖等人,都成爲了如今日本視覺系奇幻小說的代表人物。另一說則是新井素子和冰室冴子早期作品,例如新井素子高二時就出版作品《あたしの中の》,3 年後的 1980 年出版《星へ行く船》,是典型的美少女作家。

 1988 年,富士見書房《DRAGON MAGAZINE》創刊,主要刊載奇幻小說,每篇小說配以大量插畫,這種漫畫風格的雜誌不僅吸引奇幻小說讀者,還拉攏了大片漫畫愛好者。同年富士見 FANTASIA 文庫創辦,其出版作品《羅德斯島戰記》、《秀逗魔导士》、《魔術師歐菲》、《風之大陸》在當時都取得了百萬銷量。

 1990 年,輕小說「ライトノベル」這一名稱正式出現。在 NIFTY SERVE 的 SF‧Fantasy 電子會議室裡參加的讀者們討論間,由系統操作人員,ID 爲「神北恵太」(這是一部講述超級戰士的動漫中,女主角的姓名的男性形)的人造出,是最有名的說法。

 1992 年, 以當時角川書店社長角川春樹之弟角川歴彦爲中心的人員,於角川書店退出,創立 MediaWorks,也就是現在著名的 ASCII MediaWorks,於 1994 年創辦電撃小説大賞,其受賞者部分仍活躍於如今的輕小說領域,如 1996 年的川上稔、1997 年的上遠野浩平與橋本紡。

 輕小說在日本的地位可以說是完全不低,例如輕小說中名滿天下的《魔法禁書目錄》,截至 2013 年 1 月原作銷量突破 1400 万,包括漫畫等關聯書籍則突破 1900 万,即使《魔法禁書目錄》可以說是銷量之王,但銷量同樣逼近千萬的還有不少,僅僅是日本。

 但在文學地位上輕小說則因界限模糊而比較尷尬,從銷售對象上講輕小說當屬青春文學,多如以校園爲舞臺或少年爲主角展開的愛情或奇幻故事,但近年來因作品多元化的影響,例如在「這本輕小說真厲害!」 06 年獲得第十名,07 年獲得第四名的《仰望半月的夜空》,前幾卷的壓抑描寫毫不見輕小說常見之輕鬆筆觸,文學性質上已很難辨別小說與輕小說之差別。

 我們說一本書是不是輕小說,一般有幾個特徵,一是是否以文庫出版,二是是否有插畫(關於這個還有更詳細的分則,這裏不做討論),三是頁數是否較薄。在日本的一個現狀就是,由於輕小說受次文化(ACG)的影響,主流輕小說作品開始更爲視覺服務,插圖的比重增大並從風格上向御宅族靠攏,專家指責日本的文化出版界讓年輕人越來越脫離活字,不是好事,出版社表示壓力很大,於是 MediaWorks 創辦了以較高年齡層爲對象的 MediaWorks 文庫,出版了受主流文學界所認同的多部輕小說,例如在 2012 年得到了日本本屋大賞 Best 10 並得到日本各大媒體強力推薦的《ビブリア古書堂の事件手帖》(銷量也很好,300 万冊以上)(但比較搞笑的是 MediaWorks 文庫創辦時預計的讀者對象羣是「輕小說畢業的一般文學讀者」,結果自身反而擡高了輕小說於主流羣體的認識)。

 這類較受主流文學所認同的輕小說有幾個特徵,一是插畫比例小或沒有,即使有插畫也僅限於封面及扉頁,且封面上不再註明插畫家;二是開本也不再侷限於 A6 開。但從文學敘事上則延續了輕小說的易讀風格,並減少或棄用了因視覺性描寫而產生的大量廢話。可以說是輕小說與主流文學的一個漂亮的結合。

 然後也有文學作品輕小說化並得到大賣的例子。

 2007 年集英社將太宰治的名作《人間失格》,以當紅漫畫家小畑健所繪製的封面與插畫的形式重新再版,當年就達成了 9 万的銷量(要知道歷年只有 1~2 万)。同樣採用了輕小說元素——插畫——並大賣的書籍(這個才是真的大賣),即經營學系小說岩崎夏海著的《如果高校棒球女子經理讀了彼得·杜拉克》,截至 2011 年 8 月有 255 万的銷量,加上電子版則突破了 270 万,得到了各種獎項的同時,還被動畫化漫畫化電影化,相當厲害……


 做一下針對問題的總結,輕小說在日本主流上的認識,是併入 ACG 次文化後形成 ACGN 的一種雜合了多種元素(寫作風格、插畫、開本、分卷形式)的出版形式,受到青年讀者的廣泛喜愛,同時因其作品的多元化以及其元素的廣泛傳播,在以其他形式得到了主流文學的親睞的同時,也讓其他文學作品以更有趣的形式得到了主流讀者的歡迎,是日本多元文學作品與出版業的一個有趣體現。

 而在中國,正版發行商天聞角川雖建立時日尚短,但也通過快速的出版與廉價的價格,成爲了中國對 ACGN 的一個廣泛的正版渠道。可以說是首例。

我的看法是,这个问题现在还没法成立——至今为止对于“轻小说”并未有一个明确的定义。从轻小说这个词诞生至今,分类的方式有很多种,从最开始的“封面是萌风格”,到后来的“文库本形式”,还有“以中、高中学生为目标人群”,比较新的强调“有宅文化内容”,并未有一个公认的、很明确的定义。也就是说,我们无法确定地把一部小说划入、划出“轻小说”的范畴,灰色地带太多。

举例来说,现在起点网站的大量网络小说,大家觉得哪些算轻小说呢?如果说没有插图就不算,那么现在大卖的轻小说作品《空之境界》《刀剑神域》当年还在网上连载的时候又是不是轻小说呢?

我们可以很具体地谈一部小说作品从文学角度到了什么层次,但是要说“轻小说”,现在还不行。

具体到轻小说市场,实际上以出版社的操作,把本来不是轻小说的作品改成轻小说太轻松了。从题材上来说,你怎么区分SF小说、推理小说和轻小说呢?

比如《自新世界》,比如《RDG频危物种少女》,找个插画师重新出个封面,放到书店中的轻小说区区去卖一点问题没有。而《香格里·拉》虽然没当轻小说卖,但这部作品是出过漫画和动画的,出版社包装包装,加上插图,照样可以当轻小说卖。

如果说,内容一模一样,有插画就是轻小说,没有就是一般小说,还有比这更滑稽的吗?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