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部作品产生中西对话,谢欣舞蹈剧场新作《方舟》引发情感共振_腾讯新闻

两部作品产生中西对话,谢欣舞蹈剧场新作《方舟》引发情感共振

图片
12月23日,谢欣舞蹈剧场联合女性编导龚兴兴和西塔·奥西莫,在上海国际舞蹈中心为观众带来新作《方舟》。
图片
两位编导一东一西,文化背景全然不同,皆为具有知名度的女性编舞家。此次与谢欣舞蹈团的合作,带着她们各自对人生的体悟。为大家呈现一个发人深思的舞蹈之夜。
图片
演出分上下半场,其中上半场是龚兴兴的作品《此船由我建》。
以“船”为喻,从夫妻生活中引发人们对两性关系现实的思考,通过不同处境,解读人性的本质以及社会与人的关系,成为编导龚兴兴创作的主轴。
图片
对自由向往的桎梏,和对生活不安全感的妥协,成为现代人在婚姻状态中的精神写照。婚姻这种被认为应该是很美好、忠诚、神圣的关系,也可能包含着从假象走向真相,从礼花变成烟花的过程。
图片
在这部作品中,梯子和一张缺了一只脚的大桌子是最为重要的道具。关于道具的设计,与舞者身体发生的交互,龚兴兴自有其思辨:
图片
“对我来说,婚姻生活具体到最小环节就是一日三餐。餐桌承载我们的喜悦和愤怒,从无序到有序,日复一日。所以我用了餐桌作为道具,想借用桌子到家庭、从家庭到社会的递进关系来呈现。
图片
同时,我把梯子作为餐桌的延伸面,用身体选择是上升还是坠落,是内化还是向外,是前进还是保持原地,把所有纠结都通过梯子传递。”
图片
在这部作品的音乐上,龚兴兴邀请老朋友thruoutin合作,他曾为其另一部舞蹈作品《GEN/根》担纲作曲。他们在电子音乐里加入古典元素,希望在保留电子音乐松弛和时尚感的同时,跳出旋律本身。
图片
2019年,谢欣与来自德国的女性编导西塔·奥西莫同时受邀,为德国黑森州立剧院完成委约邀约创作。自此时开始,谢欣一直在寻找机会,把这位让舞台发生强烈视觉变化的编舞家邀请到她的舞团。
图片
西塔在首演前的彩排合成现场,与演员们交流舞段处理的思路。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此次西塔·奥西莫与谢欣舞蹈剧场合作,带来全新作品《最后的幸存者》,成为《方舟》下半场的组成部分。
图片
对于这部作品,西塔有着自己的解释:音乐和舞蹈都反映了对人类起源和本质的神秘性探索。舞者将体内蕴含的能量爆发出来,探讨了人们在认识自我和感知世界时出现的偏差。因为这种偏差,人们在生活中跌跌撞撞,绝望挣扎。不过,也正是这种偏差激发了人们的创造力,成为那个最后的幸存者。
图片
“我们将透过肢体动作的表象,重新体会深层的、原始的、本能的人类情感,忘记社会中的条条框框。”西塔说。
图片
而谈及这部作品时,谢欣难掩心中的喜欢:“西塔这部作品原始的能量振动,会让观众不自觉地陷入其中。不断变化的明暗、动静交叠的节奏是让人充满惊喜的。而这部作品中深切却克制的情感,像一条红色的河流,不断倾泻着感性表达。作品让舞者将体内蕴含的能量爆发出来,重新体会深层的、原始的、本能的属于全人类的情感共振。”
图片
从今年在MISA夏季音乐节期间,谢欣舞蹈剧场将尹昉编导的作品《熵》带上舞台,到这次与两位中外年轻优秀的女性编导合作,可以看到,谢欣不再只是一位舞蹈创作者,也在舞团管理者的这一角色上渐入佳境。
图片
谢欣在为《方舟》的谢幕环节进行编排指导。虽然她并没有以创作者的角色出现在这部作品中,但全剧处处都能看到谢欣的影子。
通过长期修行式的身体训练,高强度的排练、演出的素养磨炼,一只优秀的现代舞团队从谢欣舞蹈剧场中已然成型。
图片
与国外艺术家合作的方式,一方面证明了谢欣舞蹈团队对于不同风格、不同技术要求的作品的承载能力、演绎能力;同时也为其团队在突破既有美学、技术、表达范式;发现、领悟新的舞蹈的可能性上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