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痴呆、失智症,认知症或认知障碍的区别分别是什么?

关注者
5
被浏览
11,994

4 个回答

记忆下降,也有分类,痴呆症患者最后的记忆是什么?
3142 播放 · 13 赞同
发布于 2023-04-08 10:48· 31 次播放

随着失智老人的病情发展,大脑功能全面衰退,老人逐渐丧失每日生活自理的能力,他们越来越依赖家人的照顾。

而照护失智老人是一项非常艰巨的工作,不管从体力上还是精力上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长期照护失智老人,意味着要付出更多的精力和体力,甚至是工作和社交的时间,这都令照护者产生沮丧、焦虑、抑郁、失落等消极情绪,从而导致心理和生理失去平衡,影响照护者的身体健康和工作效率。


一、照护者对失智老人进行照护中容易出现的心理行为表现

1. 睡眠困难和睡眠规律改变

如入睡困难,早醒,睡眠时间少,睡眠浅,白天昏昏欲睡、夜晚不能入睡等睡眠障碍。

2. 变得越来越容易受刺激

为一件小事耿耿于怀,变得多愁善感,特别是老人身体出现状况时,感觉到手足无措,有时会不断地求助咨询别人。患得患失、一惊一乍现象明显。

3. 性情大变

脾气变得急躁、比较容易发火,行为越来越冲动,往往为一些小事大动干戈,与人争吵。对待老人的态度变差,甚至有虐待老人的现象。

4. 注意力不能集中

做事容易分心,往往有心不在焉、丢三落四的现象。

5. 短期记忆力下降,容易忘事

在照护老人时经常出现忘记给老人服药或忘记别人交代的事项,意识到后自己很苦恼。

6. 经常担心害怕

老人经常担心害怕,但又说不清具体内容,常有重复的动作或行为,比如反复洗手、反复检查东西,反复思考做的事情有没有错误等,自己感到很痛苦。

7. 感到疲惫、乏力

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精神不济、胃口不佳、消瘦、睡眠差、不想与人交往、开始忽视自己的外貌、忽略其他家人。

8. 过分关注自己的健康和躯体感受

怀疑自己得了某种疾病,反复就医。

9. 免疫功能下降

容易感染、过敏。如感冒、皮炎、肠胃炎、血液疾病、自身免疫疾病等。

10. 患心理障碍的风险性提高

照护者积极进行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照护者应如何进行心理调适呢?

二、 这些方法可以进行心理调试


1、自学法

学习疾病知识,提高认识水平和照护能力,降低劳动强度,可以借助一些失智老人照护工具书或视频教材进行模仿学习,减少照护带来的困惑。

2、借力法

多寻求社区互助资源,通过家属联谊会、心理援助机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或社区医生等的帮助,加强成员间的相互沟通与交流,从而相互支持,相互帮助,减轻自己的无助感和焦虑。

3、哭泣法

流泪可以减轻乃至消除人们的压抑情绪。哭能使人产生有益的激素,使人体协调反应。通过哭泣,把悲伤、抑郁的情绪宣泄出去,也可以把过度兴奋的情绪宣泄掉,从而保持心理平衡。所以,当感到心情压抑的时候,不妨找个空间、找个信任的人痛痛快快地哭一次。

4、移情法

移情是人类自觉不自觉地宣泄、调节情感的一种主要方式。移情是指一个人将原来对某人或某物的情感转移到另外一个人或物的心理历程。照护者可以在照护的生活中给自己寻找一些感兴趣的工作或活动,如养花、锻炼、音乐、阅读等,通过转移注意力,使自己的心情放飞,在烦琐的生活中发现生活的乐趣和意义。

5、激励法

因为无能为力,不少人用顺从的方式应付压力,久而久之,变得麻木、颓废。晚上浑浑噩噩地睡去,第二天早上睁开眼时却又清醒起来,一个念头开始在脑中盘旋:“如此下去我真是要毁了。”于是,每天机械地生活,到最后,精神崩溃。因此,要给自己确立一个值得去追求的目标,如“照护别人是为了今后自己更好地被别人照顾,是给自己积德”等,通过目标激励来让自己获得最大的激发力量。

6、遗忘法

人的一生面临的挑战和痛苦实在太多,面临的冲突事件越多,就越烦躁不安,紧张惶恐。而终日活在对往事的痛苦回忆中,就越忧郁、不满。要走出这种恶性循环,必须学会遗忘。遗忘是对痛苦的解脱、对疲惫的宽慰、对自我的升华,是人生新的开始。


7、冥思法

在东方文化中,有一种通过洗心涤虑、消除人心目中的一切杂念而达到身心安宁、解脱的自我心理修炼法。这种修炼方法主要是由佛教和道教所创立的,对于解除烦恼、维持人的心理平衡有极佳的效果。练气功、坐禅等是这种方法的具体体现。

8、倾诉法

要学会向自己的亲人、朋友、同行倾诉,在交谈中表达自己的情绪,让别人接受自己、帮助自己,消除负面情绪,缓解紧张,发泄怒气。必要时,要学会找心理医生,以便及时得到帮助,调整自己的心态。

随着失智症疾病的发展,失智老人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护理难度越来越大,常使照护者的心理和生理失去平衡,作为照护者的其他家庭成员应该给予照顾者一些心理支持,对照护者给予更多的关心、理解和认可。尽量分担照护者的工作和责任,给予照护者必要的休息,保证照护者的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