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虛谷「榮歸」的新舊知識份子之認同研究@台灣文學風|PChome Online 個人新聞台
24h購物| | PChome| 登入
2002-06-22 00:39:20| 人氣21,759| 回應0 | 上一篇 | 下一篇

陳虛谷「榮歸」的新舊知識份子之認同研究

推薦 4 收藏 0 轉貼0 訂閱站台

陳虛谷「榮歸」的新舊知識份子之認同研究


靜宜大學企管系陳盈如、陳怡伶、許瑞玲、陳汝貽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陳虛谷生平介紹
第一節 生平概述
第二節 陳虛谷作品簡介
第二章 陳虛谷之「榮歸」
第一節 內容簡介
第二節 內容剖析
第三章 新舊知識份子之認同比較
結論
參考資料來源
附錄1陳虛谷生平年表


【前言】

在這麼多的新台灣文學作家中,為什麼我們會挑陳虛谷這位作家來研究?那是因為,老
師在上課時,曾發給我們幾本有關台灣文學的書籍以供傳閱。當我們在翻閱這些書時,
剛好就對「陳虛谷」這個名字比較有印象。而且聽起來又很有文學氣息,因此想了解一
下這個以「虛懷若谷」命名的文學作家是怎樣的一個人,而他的作品又是如何?所以,
我們這組就決定研究他。

當我們決定研究「榮歸」這篇文章,是有三個原因的﹕第一,是因為「榮歸」是陳虛谷
的四篇小說中其藝術成就較高的。第二,「榮歸」是四篇中唯一內容沒有描敘警察的小
說。第三,「榮歸」收錄在我們所指定的課本《日據時期台灣小說選讀》中。因此,我
們基於這樣的理由而去研究小說「榮歸」。

在讀完這篇文章之後,我們發覺小說內容除了對社會的一些當時世人的反諷,也發現小
說中的新舊知識份子強烈的對比。所以,我們想朝著關於「新舊知識份子的認知比較」
這樣的方向來討論。


【第一章 陳虛谷生平介紹】

第一節 生平概述
陳虛谷(1896-1965),字虛谷,號一村,筆名一村、依菊、醉芬,出生地於彰化縣和
美鎮;出身佃所,後過繼為地主之子。少年時代,曾就讀於漢書塾,後來至國語學校
(日語學校)求學,未及一年即退學。後來因娶了鹿港丁進士的孫女丁琴英為妻,為了
與妻家家人取得平等地位,他於一九二○年前往日本明治大學經濟科就讀,一方面又到
英語正則學校學習英語,為將來赴歐美留學做奠基工作;後來雖因故未學,因而開啟了
遼闊的視野,同時具有世界性的胸襟。對於為何走上讀書人的路,有兩個原因:「一為
少年時期的朋友李得的影響,二為結婚。」李得好學不倦,對人生的前途感覺渺茫不知
所措的他,透過與李得的交遊,漸開眼界。他與丁氏結婚時,均為虛歲十八歲,丁氏出
身鹿港的書香世家,他自以為除非有點文墨,便難與丁氏的家為伍,可以說結婚刺激了
他奮發讀書的向上心。(註1)

於留學期間,適逢臺灣近代民族運動在日本發動,他義無反顧獻身其事,成為「臺灣文
化協會」成員。至於文學方面,為「臺灣民報」的重要撰稿人之一;此外一九三二年
「臺灣新民報」創刊,與林攀龍、賴和、謝星樓三人同為編輯局客員,主持學藝部;他
兒子逸雄曾提到虛谷的作品似多發表於「臺灣新聞」及日刊「臺灣新民報」(註2)。此
外於一九三九年,與賴和、楊木、陳英方、楊樹德、吳蘅秋、楊石華、楊添財、楊松茂
同創「應社」,借詩以抒情。可說是日治時期台灣新文化運動的思想啟蒙者,也是跨越
新舊文學的台灣作家。

陳虛谷無固定職業,自由時間較多,因此有較多時間來創作;住所默園,在彰化鄉下,
是虛谷的父親陳錫奎斥資建築,於一九二九年落成的洋式家園。佔地約五千坪,種植種
類繁多的花草果木,尤以蘭花與薔薇稱譽遐邇,默園也是附近作家相聚討論文章的場所
(註3)。

至於他自己最自豪的是便是「漢詩及演說」,漢詩這部份並不如他自己所想
像的一樣,後人卻是比較中意小說的作品;演說的話就較受人稱揚,葉榮鐘就說陳虛谷
的演說而是「為開風氣倡文化,懸河熱辯無以加」。

第二節 作品簡介
陳虛谷的文學生涯分為三個時期,第一期是一九一九年赴日留學到一九三九年帶子女赴
日的大約二十年間;此時期的作品包括舊詩約二百首,大部分新詩以及全部小說和雜
文。第二期為一九三九年至一九四一年的兩年多日本逗留期間;此時期新詩的創作大概
僅四、五篇,舊詩近三百首。第三期為一九四一年從日本返台以至一九五九年讀作全廢
的時期,現存的新詩只有一首,舊詩一百六十餘首。(註4)

以下就其詩及文章再做介紹:
一. 詩

言志重於載道,個人興濃與社會寫實。虛谷將自己定位在「詩人」,對詩的認知可從
「臺灣日日新報—無腔笛」:「詩是人間感情漲到最高潮時候的聲。我們生在這無始無
終的宇宙,推移不定的社會,有喜怒哀樂來觸動我們心絃的時候,我們的靈一定會喊
叫,我們的心一定會跳躍,我們一定要用甚麼形式表現來……詩就是把這悲喜、怪訝、
禮讚的感情,藉有音節的文字而表現的形式。」(註5)

陳虛谷對詩的審美認知,所謂好詩,是要能以寫實手法反映人生實況,且以「白描」、
「明白如話」為訴求,這些觀點都可由虛谷的作品中看出。

1. 舊詩:做得最多的就是絕句,六百餘首舊詩中,絕句佔四百餘。其特色就是白,以
口語俗語入詩,並儘量使用平明易懂的文字表達心意,這大概是他的詩觀使然;另外一
特色是崇尚性靈,不擬古,不模仿,說自己要說的話。(註6)

2.新詩:現存二十多首新詩,從張恒豪的評論中依內容、主題,大致可分為四類:
a.屬於詩人生命的流露,包括個人的感興、自我的省思,此類詩佔絕大部分b.浪漫的情
詩c.感懷民族傷痛,針對著統治者與被統治者鬥爭的體悟d..寄託個人的理想與憧憬。
(註7)

二.小說、雜文、書信
1. 小說:有鮮明的時代背景,較尖銳的現實意識;殖民者作威作福的嘴臉、受壓迫農
民的生命脈動,以及台灣新舊仕紳隨波逐流的行徑,都有較具體鮮活的描繪。僅有四篇
作品,一九二八年兩篇、一九三○年兩篇,其主要的原因,是虛谷以為對小說所下功夫
不多,造詣不深而停筆。對於這個問題,李南衡先生提出兩條意見:1.受傳統士大夫觀
念毒害太深,當時許多作家還不瞭解小說的影響力,自己不太重視小說創作2.虛谷的朋
友如賴和、楊笑儂、林獻堂、葉榮鐘等,均能作舊詩 自然而然重舊詩而輕小說了。

虛谷小說有三篇以殖民統治者壓迫與台灣的反抗為主題,直接描寫台灣農民與日本警察
的糾葛,這大概是和陳虛谷常居鄉間,較他人更有機會目擊日警橫吏,欺壓善良的臺灣
農民,觀察之餘,以諷喻之筆勾勒生動的小說。另外一篇,也就是本報告的主題「榮
歸」,凸顯日據時期某些臺人趨炎附勢、挾洋自重之劣根性與
奴隸性,在後面的章節會再做較深入的敘述。(註8)

2.雜文、書信:大抵是多種文體摻雜,混雜著白話文、文言文、方言、日文等,但大致
都還十分明瞭。陳虛谷的用字遣詞非常犀利,一針見血,像是在「駁北報的無腔笛」、
「為『臺中一中罷學事件』答覆臺灣民報」……,其風格就與小說迥然不同,在字裡行
間的批判、諷剌意味顯而易見,看其雜文是不需加以揣測,就能明瞭作者所要傳達的對
世俗人的憤怒,又像是要鼓舞大家起來反抗。


【第二章 陳虛谷之「榮歸」】

第一節 內容簡介
這是一篇描寫一位台灣青年王再福到日本東京留學,高等文官及第後,衣錦還鄉的風光
場面。

故事開頭是王再福的父親王秀才接到兒子寄來的電報,因為看不懂日文,最後最由他大
兒子的口中得知再福已及第了高文。而王秀才認為富貴不歸故鄉,如衣錦夜行,即催促
兒子趕緊回國。再福回來當天,受到沿路民眾夾道來歡迎,他顯得威風凜凜,意氣風
發,王秀才為兒子設席宴請賓客與地方士紳,接著他和再福分別輪流上台致詞,由台下
賓客的反應和前面的故事內容勾勒出了「榮歸」這篇富有隱喻作用的諷刺小說。

第二節 內容剖析
1. 王秀才問配達夫電報的內容,而配達夫(送報生)會唸卻不懂其意思,讓王秀才不
禁發出輕蔑的冷笑。由這段內容我們可以知道當時有許多公學校的畢業生即使念過日本
書,也只是學到日本教育的一些皮毛,根本無法真正與日本人一樣說流利的日文,顯示
當時很多人只是一味追求接受殖民者的新式教育,而結果卻沒有學到其教育的精髓。王
秀才也因此打從心底嘲笑這些人。

2. 王秀才看不起受新教育的青年,一方面又將自己的子送到日本留學,顯示在殖民統
治的體制之下,想要升官發財,出人頭地就不得不接受殖者的教育體系,以做為求得功
名利祿與顯赫地位的踏板。

3. 王秀才和他的妻子秀才娘認為再福的及第高文是天註定的。可見當時的人思想觀念
還是受到前清時代迷信風氣的影響,認為每個人的命早在他出生前就註定了。

4. 故事中有一段是描寫王秀才吸食鴉片的情景,為何他必須靠鴉片才能度日?在小說
中,他是一個前清的秀才,但面對朝代變遷,卻有「英雄無用武之地」和「時不我予」
的無奈和苦悶。他詩書滿腹,可是連一封簡易日文電報都不懂,受挫的情緒讓他產生自
閉的孤傲性格,整日沉迷於鴉片,藉此來麻醉自己,看不見殖民統治的慘狀,也瞧不起
受新式教育的青年。

5. 再福的母親向王秀才提起日前有媒人來報一條親事,父親是當保正,傢伙有四五
萬,粧奩有四五千,女子也生得還漂亮。單有一件可嫌的就是公學卒業生。由這段內容
我們可以發現即使是在日據時期,婚配仍多是依媒妁之言而定;而且仍是比較講究門當
戶對的親事。

6. 為何作者會說再福的自負心與自尊心終於制勝他的羞恥心?因為再福生於被日本統
治的時代,身為台灣人的他,理當捍衛自己的文化,然而他卻到日本留學並取得高第,
以行為可以說是身為台灣的恥辱,而學成歸國的再福,在回家途中不斷地受到眾人的注
目,基於人類容易驕傲的劣根性,再福的羞恥心遂逐漸被淹沒。

7. 王秀才和再福在宴席中分別上台致詞的內及台下觀眾的反應也是值得我們探討的,
從秀才發表的演說中,我們可以發現,他對殖民帝國所抱持的態度因為自己的兒子高文
及第而有了改變,他逐漸認同殖民帝國的語言、意識和文化,開始鄙視自己的母語、鄉
親及本土根性。逐漸喪失知識分子的良知及民族正氣。而王再福以日語的致詞,捨棄了
自己的母語,以統治者的語言,向鄉親炫耀示威,顯示了台灣資產、知識階層投機逐流
的心態,這種自私圖己,精神沉淪的過程,印證了四百年來的歷史,何以多的是趨炎附
勢的牆頭草。觀眾對再福,日本話致詞的態度,各有不同的看,一邊的立場是說再福不
該因為到日本讀書而忘了自己的母語,即使在日本取得高第也不該忘本。一邊的立場是
認為既然被日本統治,理當認同殖民者的文化,所以他覺得講日本話就是一種有尊嚴的
事。也有人認為,不要太認真去計較使用那種語言,凡事只要馬馬虎虎就行了。

8. 最後一段,火球般紅的夕陽,將要沉下去,把西方的天邊,烘成了一片紅豔如錦的
雲霞,好像是朝著王家表祝意。雖然此種反諷過於俗套,但卻能襯托出作者蒼茫的時代
觀照,和深沉的人性嘲諷,作品情景交融,意在言外,而且餘蘊無窮。


【第三章 新舊知識份子之認同比較】

就「榮歸」裡的情境來講,我們所指的舊知識份子是歷經清朝統治,而新知識份子則是
在日據時代裡長大,在這整篇小說中,最清楚可見王秀才與他的兒子王再福對於價值觀
的態度;依照方孝謙的研究(註9),認同走向可分為:

接受中國
拒絕中國
接受日本…是神秘或理性
拒絕日本

王秀才的認同走向是接受中國,接受日本,始終是以讀書求取功名,頭腦裡完全沒有民
族大義、抗日情懷;至於王再福則是拒絕中國,接受日本,以個人利益為前提,為個人
利益,國家民族可以置之於度外;在那樣的時代下,造就了這樣偷偷地對立情況。

從陳虛谷的小說中,王秀才、王再福便是當代新舊知識份子形象的縮影,再將整個角度
拉到當時社會現況,歸納出以下幾點:

一.教育制度的不同:
1.清朝:
統治時期,都屬儒學教育。有正式的官學學校-儒學,此外有官民的組織為書院,主要
彌補儒學的不足。另外民間設有義學及私塾,義學俗稱義塾,為聚集孤寒生童,勵志讀
書而設立;由個人所設立之私塾(書房),稱之民學。在臺灣,臺灣的社學,尚未參與
童蒙教育的任務,純由義學與民學負責。

清朝取才制度為科舉,第一關是歲科,應歲科曰童生,考取曰秀才;第二關是鄉試,由
於臺灣是福建省的一府,考試者,必須前往福州,取三名;第三關是會試,至北京應
試,及格者才到第四關殿試。(註10)

2. 日治:
日人據臺之後,以征服者姿態,明顯地將日本人和臺灣人中間劃分一條線來統治,除了
經濟上的剝削以外,在精神上,支配臺灣人最重要的手段就是教育,經濟上僅是同化其
形,而教育則是更深刻的同化其神;初期原有的府、縣儒學等官學全廢除,但對於傳統
的舊式書房教育(傳播、保存漢文唯一的溫床,培養民族精神的根據地),日本人深知
對於「統治」上不太好,也不合時勢,但未敢貿然加以廢除,例如陳虛谷先生,雖出生
於日據時代,仍受過私塾教育。所以書房無形中已成傳播民族精神的重要處所。

在光緒二十四年(西元一八九八年、日明治三十一年)施行公學校規則後,普遍施行最
低限度的普通教育,日當局即逐漸採禁止書房的方針,可是對於中等教育以及高等教育
則嚴加限制,不使自由升學,極端而言,雖然創設中等教育、高等教育,目的一來為裝
飾門面,表示他們願順應時勢潮流,二來是為旅臺的日人子弟不必遠渡重洋就可以升進
上級的學校。

兩年後,日本明治三十三年,取締方法放鬆,書房再度興起,然而數量卻逐年減少,到
了民國二年(西元一九一三年),書房及私塾必須兼教日文,可是在日人摧殘及時代的
車輪下,這種保存傳統文化,而方法又落伍的教育機構,漸漸式微,最終則被日本禁
止。(註11)


二.價值觀的不同:
有些傳統文士在日本統治之下,由於他們所受的舊式教育興保守性格,無意更改其觀
念,在功名路已斷,仕官之途渺不可期,就寄情於詩酒,遊戲於文字;此外還有一種
人,自覺懷才不遇,不願與浮薄之世俗同流合污,表現出歧視、打壓年輕人的態度,但
私底下迎和當今政府,又怕被人知道自己淪為貳臣。某些人,他們只是不斷做升官發財
的殘夢,因此立刻成為日本當局籠絡的對象,根本無法領導民眾批判、反抗日本帝國主
義殖民統治之暴橫。

新知識份子積極進取,對於殖民體制中不合理的現象,極力批判,並努力搧動人民想要
改變現況,不但富有理想,而且有實際的行動。有些則因為對於現實的無力感,在百般
無力都無法發揮專長,處處碰壁之下,發現自己力量的脆弱,於是日趨失望、徬徨、頹
唐,寄身於婦人醇酒,自我放逐。另一類以個人利益為前提,尤以皇民化運動推行之
際,此類自私自利之徒對國家民族之認同意識不免日益淡薄,甚至混淆不清。

人物挫敗、頹廢、虛無,泰半是外在境遇所致。行動與思想的反逆,現實與理想的無
奈,形成了當時知識分子的主要形象,顯現日據下日本殖民統法者冷酷無情 知識分子
時不我予的悲哀和無奈。(註12)


【結論】

讀過這篇小說之後,我們可以從中獲知當時的社會現象,新舊知識份子因時代變遷而造
成思想上的衝擊,當時的青年已被教育成半個日本人,以成為內地人為最高目的,就算
捨棄對於中國文化的認同也在所不辭,把日本的一切,視為崇高無上,連心態都與日本
無異,有些接受日式教育的知識份子,甚至會瞧不起本島人;舊的知識份子雖不是十分
認同,但處於日本高壓統治之下,也不得不有所妥協。

陳虛谷看不慣社會之亂象,藉此小說來諷喻,身為殖民地的次等公民,已被日本同化,
就連歷經清朝統治的人民,也漸漸默認日本文化的存在,然而,在當代也有許多作家也
創作出相類似的文章,這到底是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為了藉文字來表達心中的不滿,而
且還不能寫得太白,把一些很諷刺的話藏在字裡行間,只要仔細觀察,便不難發現其中
奧妙所在。

本組認為陳虛谷先生自認為是一位詩人,而不是一位小說家,然而他最為後人所稱道的
卻是他的小說。這實在是一件弔詭的事,這可能是他自己始料未及的吧!雖然他的詩特
色是文字易懂,不過因為詩的意境較深,而且時代潮流在變,再加上小說較為生活化,
容易被大眾所接受,因此小說比詩還廣為流傳。

我們是從做報告開始才認識陳虛谷先生,讀過他的作品之後,讓我們更加瞭解當時的時
代背景,雖然我們不是身處當代,但是卻能深刻地感受到當時人民被殖民的無奈感、無
力感。在現代言論自由,沒有政治壓迫的我們,是很難經歷像賴和、陳虛谷、朱點
人……他們承受的時代壓力,也難以有如此的感受力。

在陳虛谷的墓碑後面刻著這麼一首詩:「春來人歡樂,春去人寂寞。來去無人知,但見
花開落。」雖然說,陳虛谷處於這樣的一個動盪的時代,可是,他卻有一個豁達的人生
觀,會寫出這首詩就表示,他對這樣的時代還抱持著期待,希望台灣人會有出頭的一
天。

註1 陳虛谷作品集<下> 陳逸雄編 P804
註2 陳虛谷生平雜憶 陳逸雄 臺灣文藝 93期 P181
註3陳虛谷作品集<下> 陳逸雄編 P802
註4陳虛谷作品集<下> 陳逸雄編 P835
註5陳虛谷張慶堂林越峰合集 張恒豪主編 P90
註6陳虛谷作品集<下> 陳逸雄編 P847
註7陳虛谷張慶堂林越峰合集 張恒豪主編 P83
註8 陳虛谷作品集<下> 陳逸雄編 P826~828
註9 殖民地臺灣的認同摸索 方孝謙著 P155
註10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 杜武志著 P149~150
註11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臺灣 王詩琅編著 P54
註12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 許俊雅著 620~633


【參考資料來源】

紙本參考書
1.陳虛谷作品集《上》、《下》,陳逸雄編,彰化縣立文化中心1997.11
2.日據時期臺灣小說選讀,許俊雅編,萬卷樓圖書有限公司1998.11初版
3.日據時期臺灣小說研究許俊雅著,文史哲出版社國立編譯館主編1995
4.陳虛谷 張慶堂 林越峰合集,張恒豪主編,前衛出版社1991.2初版
5.陳虛谷選集,陳虛谷著陳逸雄主編,鴻蒙文學出版1985
6.殖民地台灣的認同摸索,方孝謙著,巨流圖書公司2001.6初版
7.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臺灣,王詩琅編著,眾文圖書公司1980.12初
8.日治時期的殖民教育,杜武志,臺北縣立文化中心1997.7
期刊:
1.「陳虛谷生平雜憶」,陳逸雄,臺灣文藝 93期 P180~202 民國74.3
2.「臺灣中部地區的古典詩人及其作品(上)(下)」,廖振富,國文天地16期第9卷
P56~60
網路參考資料
1. 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hsaioming/html/0_frame/sh_frame.htm


【附錄1.】
陳虛谷事蹟年表 - (全) (1896 ~ 1965 享年70

【1896年(光緒 22年) 1歲】五月十日出生於和美鎮農家。
【1900年(光緒 26年) 5歲】過繼給塗厝厝陳家長男養子。父陳錫奎、母吳鶯。
【1911年(宣統 3年) 16歲】彰化公學校畢業。
【1913年(民國 2年) 18歲】與丁琴英結婚。農曆十二月十七日長女玉珠出生。
【1916年(民國 5年) 21歲】十月十八日次女玉盞出生。
【1917年(民國 6年) 22歲】九月十六日三女暖玉出生。
【1919年(民國 8年) 23歲】 十月十九日出席於台中的台灣文社成立大會。
【1920年(民國 9年) 25歲】進讀明治大學。八月十五日四女月桂出生。
【1923年(民國12年) 28歲】二月十三日於東京舉行之第三次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團歡迎
會席上演講。三月二十二日出席東京台灣青年會應屆畢業生歡送會並致詞。三月三十日
明治大學政治經濟科專門部畢業。五月十五日五女韻仙出生。文化演講發軔。六月十日
於大甲作文化演講,為最早期文化演講之一。 前往大陸旅行。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
上冊》頁155「將之大陸有感」。
【1924年(民國13年) 29歲】一月十二日出席上海台灣人大會被選為執行委員(同為委
員者:謝廉清、林瓊樹、張我軍),就治警事件作抗議書送達日本總理大臣及有關機
構。經蘇、杭、北京,取道日本返台。八月廿三日於彰化座演講「個人與社會」。作舊
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162「聞內田總督撤職有感」。十一月二日於文化協會第四
屆定期總會致開會辭,被選為理事。十一月三日於文協彰化支部演講「讀書之急務」。
十一月廿二日於彰化定期演講,題不詳。十二月六日於彰化定期演講,題不詳。十二月
二十日於彰化演講:「此後之家庭生活」題。
【1925年(民國14年) 30歲】二月十日逸耕長男出生。作弔聯:《陳虛谷作品集上冊》
頁165「追憶孫中山先生」,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169-1「生男作」。四月四
日於員林「議會請願委員洗塵會」演講:「台灣議會請願與帝國之立憲精神」。四月十
八日於北斗演講,題不詳。四月十九日於二林演講,題不詳。治警事件判決。四月二十
四日於員林演講:「兒女教育」。五月四日於員林演講:「教育問題」。五月十一日於
彰化定期演講會演講:「專制政治與立憲政治的分別」。五月十二日於草屯演講:「立
憲政治」。五月十九日於二林演講:「人的生活」。 五月十九日於北斗演講:「迷信
之打破」。六月八日於新竹演講:「進取」。六月二十日於梧棲演講:「社會生活之改
善」。七月十一日於通宵演講:「文化運動之意義」。 七月於霧峰夏季學校講述:
「孝」。九月二十三日於大甲演講:「立憲精神」。 十一月十七日文化協會召開第五
屆總會,被選為理事。 十一月籌創中央俱樂部,為發起人之一。 虛谷前往日本。
【1926年(民國15年) 31歲】一月二十一日於東京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總會被選為理事
(同為理事者:林呈祿、王鐘麟)。一月二十六日於東京車站歡迎第七次台灣議會請願
團,與警察衝突被拘留。二月十一日於東京台灣青年總會演講:「文化運動的三困
難」。因妻病返台。 五月十五、六日出席於霧峰萊園召開的文化協會理事會。八月一
日於彰化演講,題不詳。八月於霧峰夏季學校講述:「結婚問題」。 十一月二十一日
發表《陳虛谷作品集下冊》頁514「駁北報的無腔笛」,於台灣民報一三二號。
【1927年(民國16年) 32歲】一月三十日發表新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075「秋
曉」,於台灣民報一四二號.。十八日次男逸村出生。四月五日新生學會成立,為發起
人之一(同為發起人者:陳炘、吳蘅秋、賴和、莊垂勝、陳紹馨、高天成、楊肇嘉、張
煥珪、連震東,等二十四人)。四月一日發表小說《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002「他發
財了」,於台灣民報二○二~二○四號。五月十三日於彰化政談演說會演講,題不詳。
六月十七日發表小說《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019「無處申冤」,於台灣民報二一三~
二一六號。七月五日六女晚翠出生。七月二十八日發表《陳虛谷作品集下冊》頁523
「容我也來忠告一聲」,於台灣民報二七一號。
【1929年(民國18年) 34歲】八月十八日起發表《陳虛谷作品集下冊》頁526「寄葉君的
一封信」,於台灣民報二七四~二七六號。十二月十五日三男逸雄出生。默園落成。
【1930年(民國19年) 35歲】一月一日發表新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078「落葉」、
《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083「賣花」,於台灣民報二九四號。七月十六日發表《陳虛
谷作品集上冊》頁087「病中有感」,於台灣新民報三二二號。七月十六日發表小說
《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024「榮歸」,於台灣新民報三二二~三二四號。八月被聘為
台灣新民報客員,(同為客員者:黃朝琴、陳逢源、賴合、林佛樹)。八月三十日發表
新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090(2)「入院中三首」,於台灣新民報三二八號。十月四
日發表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175「感懷十首」,於台灣新民報三三三號。十月
二十五日發表小說《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055「放炮」,於台灣新民報三三六~三三
八號。十二月六日發表新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099「詩」,於台灣新民報三四二
號。
【1931年(民國20年) 36歲】一月一日發表《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535「隨筆」及《陳
虛谷作品集上冊》頁102「敵人」,於台灣新民報三四五號。一月十七日台灣新民報舉
辦州市議員模擬選舉揭曉,以第二名(得票一、二四一)當選為彰化郡區選出(定員六
名)台中州議員。五月七日發表《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179.2「村居雜詠」、《陳虛
谷作品集上冊》頁184「瑞鉠君梅女史結婚戲作」,於台灣新聞一○一九號。五月九日
發表新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105「小汽車中」,於台灣新民報三六三號。五月十
六日發表新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108「美人」,於台灣新民報三六四號。
【1932年(民國21年) 37歲】一月一日發表隨筆《陳虛谷作品集下冊》頁541「談談
錢」,於台灣新民報三九六號。四月十五日被聘為台灣新民報學藝部客員,(同為客員
者:林攀龍、賴和、謝星樓)。九月十五日發表新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110「流
水和青山」,於「南音」一卷一號。
【1935年(民國24年) 40歲】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198「哭岳母大人」(哭岳
母詩)。 虛谷岳母丁蔡秀瓊(號節賢)1935/02/03(農曆除夕)去世。十一月二十八日四男
出生。
【1936年(民國25年) 41歲】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204「送灌園太岳之大
陸」,《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218.2「丙子歲晚同人小集」。
【1939年(民國28年) 44歲】二月攜長男逸耕,次男逸村赴東京。賴和赴日,寄宿虛谷
寓所。 「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中卷。暑假返台再攜六女晚翠、三男逸雄、
四男純真於八月二十二日赴東京。應社成立,虛谷、懶雲、蘅秋、笑儂、雲鵬、守愚、
雪峰、渭雄、石華同為成員。
【1940年(民國29年) 45歲】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253「恨」、頁278「哭幼
春先生」、頁247「春日偶成」、《頁245「秋山」等。作舊詩Ca328「遊箱根強羅」、
Ca326★「偶成」春來人歡樂…、Ca322.2「遊井頭公園十首」等。暑假攜子女返台再赴
日本。編輯《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000.16「海上唱和集」。
賴和赴日,寄宿虛谷寓所。皇民奉公會成立。因母喪,帶長男返台,其他子女隨後由親
戚帶回台灣,從此虛谷定居台灣。十二月十六日五女韻仙因反日思想被捕入獄。
【1942年(民國31年) 47歲】作舊詩Ca410「懷灌園先生」、《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
415「櫟社四十週年紀念」等。十一~十二月五女韻仙出獄。
【1943年(民國32年) 48歲】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416「哭懶雲」。
【1944年(民國33年) 49歲】二月一日就任「和美恆生信用販賣購買利用組合」組合
長。
【1945年(民國34年) 50歲】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430「光復喜賦」、頁432
「應社六週年小集」、頁431「戰後初到彰化有感」等。1946年(民國35年) 51歲 二月
二十七日辭去和美鎮農業會職務。
【1948年(民國37年) 53歲】八月一日被聘為台灣省通志館顧問委員。作舊詩《陳虛谷
作品集上冊》頁443「灌園老金婚」、頁436.2「微雨」、頁444.1「廣播機」等。
【1949年(民國38年) 54歲】七月辭去通志館職務。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447
「王母壽言」等。
【1950年(民國39年) 55歲】二月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449「八卦山」等。捐
贈土地給省立彰化中學和美分校及培英國民學校。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446
「聞少奇五十」等。
【1951年(民國40年) 56歲】八月十二日患腦溢血,從此右半身癱瘓。九月十五日作舊
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457.2「早眠」。 錄自虛谷留存稿。作於1951/09/15是病後
第一作。
【1953年(民國42年) 58歲】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458「感興三絕」(感興)、
C461「田村春曉」、》頁401「暮春」、頁472「閑雲」、頁472.2「看山」短杖隨身…
等。父陳錫奎八十歲,七月十三日於默園舉行壽宴。
【1954年(民國43年) 59歲】作舊詩《陳虛谷作品集上冊》頁477「春柳」、頁478.2
「春盡」、頁475.2「東陌」、頁476.2「玉山」、頁479「月影」、頁479.2「菜瓜」、
頁480.2「悠悠」等。十月二十六日父陳錫奎去世。1955年(民國44年) 60歲 作舊詩
Ca488「不悲」、Ca490「詩人」、Ca488.2「老友培火戒勿作詩且許以再活十年」等。
錄自台灣詩壇第九卷五、六期。
【1956年(民國45年) 61歲】作舊詩Ca491.2「幽趣」、Ca492「雨後」如珠白露…、
Ca494「春樂」、Ca497.1「小園」、Ca497.2「我貪」、Ca495「送逸雄兒渡日」、
Ca498「定山寄詩來有作」、Ca501「夢灌園老」、Ca502「哭灌園」等。
【1957年(民國46年) 62歲】端午節於彰化舉行全國詩人大會,前夕(陽曆六月一日)
應社宴請蒞彰聚會者,虛谷致歡迎詞。作舊詩Ca503.2「題傅狷夫山水」、Ca505「春
去」、Ca505.2「秋宵」、Ca506「秋色」等。
【1958年(民國47年) 63歲】五月九日於台中由李佑吉執刀手術頸部甲狀腺瘤。
作舊詩Ca508「愁」、Ca510「偶成」、Ca508.2「夜半」、Ca509「初春暴風雨」等。
【1959年(民國48年) 64歲】作舊詩Ca152「次廖醒群春日感懷」。錄自台灣詩壇第十五
卷六期。八月七日大水災收容數百難民,炊粥供應,因而於第二屆好人好事表揚大會受
到表揚。
【1960年(民國49年) 65歲】六月六日六女晚翠請託莊幼岳編校的《虛谷詩集》由中華
詩苑上梓。
【1963年(民國52年) 68歲】六月二日虛谷夫婦於八卦山慶金婚。
【1965年(民國54年) 70歲】九月二十五日上午十一時去世。

關於虛谷的生日有兩種記述。戶口登記為五月十日,族譜為「明治丙申年五月二十二日
午時」。茲姑從前者
據虛谷長男逸耕說,默園落成於一九二九年。默園樓上的蔡壽石(虛谷夫人的三叔祖)
題字「悠然見南山」紀年「戊辰」(一九二八年),大概因為蔡氏居住福建,而提前請
他揮毫。


來源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hsaioming/html/0_frame/sh_frame.htm




台長: 陳潔民
人氣(21,759) | 回應(0)| 推薦 (4)| 收藏 (0)| 轉寄
全站分類: 心情日記(隨筆、日記、心情手札)

是 (若未登入"個人新聞台帳號"則看不到回覆唷!)
* 請輸入識別碼:
請輸入圖片中算式的結果(可能為0) 
(有*為必填)
TOP
詳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