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首位華人女導演奪終身成就金獅獎,回顧許鞍華電影人生的重要時刻
Ad Space
史上首位華人女導演奪終身成就金獅獎,回顧許鞍華電影人生的重要時刻
BAZAAR at WorkCulture

史上首位華人女導演奪終身成就金獅獎,回顧許鞍華電影人生的重要時刻

一生只醉心拍攝電影的許鞍華,這天遠在意大利威尼斯於台上接過由影后 Cate Blanchett 頒發的本屆終身成就金獅獎,她是繼李安以後、第二位獲得此項殊榮的華人導演。而說起香港最傳奇的電影導演,離不開大家常掛在口邊的王家衛、吳宇森及杜琪峯等等。不過,大家可能不知道,史上被提名得最多、而又摘下最多次金像獎最佳導演獎項的,竟不是以上幾位,而是今年已屆 73 的許鞍華,連帶《明月幾時有》摘下的、已是 6 奪最佳導演,這位極為貼地的本地派導演,水蛇春的威水史絕對長講長有。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史上首位華人女導演奪終身成就金獅獎,回顧許鞍華電影人生的重要時
Photo: Getty Images

香港新浪潮導演許鞍華威尼斯奪終身成就獎

本屆的威尼斯影展在疫情下舉行,但無損許鞍華這趟領獎的旅程。許鞍華早在 7 月獲通知奪獎的消息,當時她興奮表示:「開心感覺無法用言語表達。」而事實上,這位作為香港 70 年代新浪潮導演的中流砥柱,在影圈打滾 40 多年早在國際闖出了名堂,被譽為影后製造機器,曾先後助蕭芳芳憑《女人四十》 赢得柏林影后和葉德嫻憑《桃姐》勇奪威尼斯影后。

史上首位華人女導演奪終身成就金獅獎,回顧許鞍華電影人生的重要時

許鞍華 3 度將張愛玲作品搬上大銀幕,《第一爐香》率先於威尼斯影展亮相

這趟威尼斯之旅更重要的是許鞍華帶同了她籌備多年、自《傾城之戀》、《半生緣》後再度改編張愛玲小說的《第一爐香》參展。要改編張愛玲的文學作品顯然極為艱鉅,許鞍華於 1984 年的《傾城之戀》決定起用周潤發和繆騫人作為男女主角,就因為演員與角色氣質的落差而惹來了張迷的不滿。《第一爐香》也難逃厄運,自電影公佈了選角以後,大家都對飾演男女主角的彭于晏和馬思純帶質疑,前者完全沒有小說中張愛玲所描述喬琪喬的混血孱弱貴公子形象、而馬思純也沒有原著中葛薇龍的古典氣質。不過,演員陣容雖令人稍為失望,製作班底卻粒粒皆星、份量十足,《第一爐香》由王安憶編劇、杜可風掌鏡,最令人期待的就是找來了坂本龍一負責配樂,且看許鞍華如何以當代手法處理這部 40 年代的文學經典。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許鞍華
Photo: Getty images

首位香港導演揚威國際

作為香港電影新浪潮導演的其中一位領航者,許鞍華創下了不少先河,其 1979 年的首部作品《瘋劫》,是香港史上第一部在實地取景的電影,在此之前的香港電影一般都在片廠拍攝。《瘋劫》的成功也造就了她第二部電影《投奔怒海》的誕生,這部描述越南戰後難民生活的寫實電影,也是首批走到中國內地拍攝的電影,以 80 年代製作電影的有限資金來說,絕對是項創舉。

許鞍華
Photo: Getty images

終於,此片讓她在金像獎包辦最佳電影、最佳導演及最佳編劇等五個大獎,並帶她衝出香港到法國康城參展,與 Martin Scoresese 齊名競逐獎項,比起法國人的摯愛王家衛更早登陸康城。許鞍華雖然產量少,卻是獎項常客,早前她憑《明月幾時有》於金像獎再下一城,就在台上說笑叫大家以後不要再提名她。

ADVERTISEMENT
SCROLL TO CONTINUE
《客途秋恨》電影劇照
Photo: 網上圖片

許鞍華 16 歲才發現自己是中日混血兒

許鞍華雖不是賣座保證,但其電影的質素卻無容置疑,只因她從不濫拍,40 多年的導演生涯中,只拍下廿多部電影,而且她從來只拍自己喜歡的劇本,電影最後賣不賣座,都不是她首要考慮的,即使叫好也得靠天時地利人和,電影賣座從來只是 bonus 。許鞍華喜歡本土題材,擅長處理身份認同的小城故事,她曾表示這麼多年來,最喜愛的始終是描述她與她母親關係的半自傳電影《客途秋恨》,這由張曼玉「飾演」她自己的電影於 1990 年上映,片中講述女主角從英國留學回來陪母親到日本尋根的故事。

EDITOR'S FAVORITES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客途秋恨》電影劇照
Photo: 網上圖片

事實上許鞍華直到 16 歲才知道母親是日本人的身份, 之前她都以為母親是東北人,所以廣東話說得不好,她自己 27 歲才首次陪母返日,了解到母親這麼多年作為中國人妻被禁聲的辛酸,而這半自傳讓她可以第一身拍下有關鄉愁的故事,也藉此修補了她跟母親冰封已久的關係。許鞍華將自己的故事拍成電影,當時傳媒曾取笑她找來大美人來演自己,其實是當時電影的老闆執意要請來張曼玉才肯開拍。

許鞍華與湯唯
Photo: Getty images

許鞍華是為香港第一代文學青年

二戰後出生於瀋陽鞍山的許鞍華,直到 5 歲才隨家人到香港定居,整個成長時期都在殖民時代的香港度過,接受最正統的英式教育,中學時期也曾得到過莎士比亞獎,是為當年全港英國文學科會考成績最好的一位,理所當然就在大學主修比較文學,在港大碩士畢業後立即走到英國攻讀電影,在幾十年前最為實際的香港社會來說更加算是 outcast 。許鞍華曾表示,她走到哪裡去都覺得自己格格不入,香港的殖民教更讓她產生隔膜,從小學習人家的語言與文化讓她有感疏離,只有電影讓她逃離現實,於是畢業後返港便跑到電視台工作,開展了其導演生涯。

ADVERTISEMENT
CONTINUE READING BELOW
許鞍華六奪金像最佳導演
Photo: Harpers BAZAAR HK

連接生活與理論,在她的電影裡總是看到民族性又或愛國情意的課題,當然,許鞍華也喜歡對女性在當今社會的角色地位作深入探討,《女人四十》、《男人四十》以及《桃姐》的成功可見於一斑。在香港電影業最蓬勃的 80 年代,許鞍華也堅持用極長時間籌備每套電影的拍攝,單是寫劇本已花上了幾年的時間,才確保電影的真實感,她對於創作的堅持,才真正反映得到作為一位文青應有的藝術涵養與情操。

Graphics by Michael Choi
訂閱 Harper's BAZAAR 電子報了解更多生活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