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学习写旧体书信?

旧体书信用词庄重典雅,心向往之,然则缺乏系统的训练和学习,有哪些材料能够深入学习一边日后练习写作呢 不胜感激
关注者
1,557
被浏览
235,985

18 个回答

發現大家對舊體書信感興趣,但似乎很少有人瞭解它的格式,在這裏我想爲大家簡要介紹一點尺牘格式。
舊體書信一般由以下幾個部分組成:

一、起首

1、稱謂

比如「父母親大人」、「某先生」、「某女士」、「某仁兄」、「某教授」等,可以是親屬、職務之類的話。

2、提稱語

甲、表示推崇、愛慕之類的敬辭,如:

  • 膝下——父母、祖輩
  • 尊前、侍右——嫡親長輩
  • 足下、閣下、執事——平輩
  • 如晤、如面——晚輩
  • 泰斗、道席——學者
  • 禮次、苫席——弔唁

乙、表示邀請對方過目之類的敬辭,如:

  • 鈞鑑、尊鑑、賜鑑——長輩、尊者
  • 慈鑑——母親
  • 愛鑑——夫妻之間
  • 芳鑑——女子
  • 惠鑑、雅鑑、台鑑——平輩
  • 青鑑、收覽(閱、知、悉)——晚輩
  • 禮鑑、矜鑑——弔唁
  • 公鑑、共鑑——面向大衆

【注意】起首是書信的第一行,必須頂格寫,稱爲「擡頭」。

二、正文

1、啓辭(開場白)

甲、表示來信收悉之類,如:

  • 某月某日某函敬悉

乙、表示自己誠懇的態度之類,如:

  • 敬稟者——長輩
  • 敬呈者——上級
  • 敬(謹)啓者、拜啓者——平輩
  • 懇啓者——暗示下文有請求
  • 哀啓者——報喪
  • 覆稟者——回稟尊長
  • 再啓者——回覆平輩
  • 徑啓者、茲啓者——平和無色彩

丙、客套寒暄之類的話,如:

  • 忽奉手教,如睹故人。
  • 頃誦華箋,具悉一切。
  • 台函拜讀多日,未即回覆,萬望海涵。
  • 接獲手書,知君抱恙,甚爲罣念。
  • 睽違數月,拳念殊殷。
  • 一別經年,彌添懷思。
  • 久仰山斗,時深企念。
  • 敬聞國攷成功,欣慰無限。
  • 遽聞變故,悲慟不已。

2、正文

【注意】正文中提到尊長的時候有時要採用「擡格」的方法表示尊敬,一種叫「平擡」(平),就是寫到尊長時另起一行,另一種叫「挪擡」(闕),就是空一格再書寫。

3、結語

甲、意猶未盡型:

  • 書短意長,恕不一一。
  • 不宣。
  • 不贅。
  • 書不盡意。
  • 餘容後敘。
  • 容後更譚。

乙、有事相託型:

  • 倘蒙玉成,不勝感激。
  • 辱蒙提攜,五內銘篆。
  • 有勞之處,敬乞諒宥。
  • 所請之事,務祈垂許。

丙、珍重關切型:

  • 乍暖還寒,幸乞珍重。
  • 伏惟珍攝,不勝禱企。
  • 節勞爲盼。

丁、略表心意型:

  • 謹具薄儀,聊申下悃。
  • 伏乞笑納,無任榮幸。

戊、期待回覆型:

  • 敬希賜覆。
  • 懇乞明示。

己、不必回覆型:

  • 敬申寸悃,勿勞賜覆。

庚、一般結尾型:

  • 專此。
  • 謹覆。
  • 專此奉達。

三、祝頌辭

--------祝頌--------

  • 恭頌、恭候、敬祝、敬叩——長輩
  • 即頌、謹祝、順頌、即候——平輩
  • 此詢、盼望、即問——晚輩

---------問安--------

  • 金安、福安——父母
  • 康安、頤安、鈞安、履福——長輩
  • 慈安、懿安、坤安——女性長輩
  • 近祺、日祉、時綏——平常時候
  • 新禧、歲祺——過年
  • 春祺、暑安、秋祺、冬綏——時令
  • 起居安吉、行止佳勝——身體健康
  • 閫安、淑安、閨安——女性
  • 痊安、康復——病人
  • 禮安、孝履——弔唁

【注意】同樣要注意表達尊敬之意:
(緊接正文末尾)即頌(另起一行頂格書寫)近安
(緊接正文末尾)此致(另起一行頂格書寫)敬禮
如要突出祝頌語,也可以獨立成行。

四、落款

某謹稟(呈、啓) 某月某日


【示例一】
(頂格)父母親大人膝下、謹稟者、男離家後、一路順利、平安抵達學校、可紓(平擡)
廑念。惟思(平擡)
雙親年齒漸高、男在千里之外、有缺孺子之職。伏望(平擡)
訓令弟妹、俾知料理家務、或有以補乃兄之過。王阿姨家已去看望過、家中老幼平安、囑筆問好。專此謹稟、恭請(平擡)
福安。
男某某謹稟 某月某日

【示例二】
--------魯迅家書--------
(頂格)母親大人膝下、敬稟者、日前寄上海嬰照片一張、想已收到。小包一個,今天收到了。醬鴨醬肉、昨起白花、蒸過之後、味仍不壞、衹有雞腰是全不能喫了、其餘的東西都好的。下午已分了一份給老三去、但其中的一種粉、無人認識、亦不知喫法、下次信中、乞示知。上海一向很暖、昨天發風、才冷了起來、但房中亦尚有五十餘度、寓內大小俱安,請勿念爲要。海嬰有幾句話寫在另一紙上、今附呈。專此布達、恭請(平擡)
金安。
男樹叩上、廣平及海嬰同叩 一月十六日

【示例三】
(頂格)某某義兄台鑑、別來瞬經三載、天南地北、人各一方、懷念之情、無時或釋。雖魚雁常通、但會面無由、寧不悵惘。茲託者、小兒某某于某月赴貴埠謀生、暫宿于某某小婿處。臨行之時、弟曾囑其抵埠後造府拜訪、聆聽教誨。竊以小兒年輕、涉世未深、步入社會、待人接物、諸多未諳、況初到貴埠、風土人情、尚待學習。敢請吾兄念及故舊、不吝金玉、時予關懷教導。倘有機緣、務懇鼎力汲引、則他日有成、當不忘長者所賜也。專此奉託、敬頌(平擡)
崇安。
弟某某書 某月某日

【示例四】
(頂格)某某仁兄大鑑、
睽違雅教、倏忽三秋、渴念之私、無日去懷。頃接某月某曰惠書、展誦之餘、敬悉旅體康安、諸凡順遂、至爲欣慰。弟屢荷眷念、心感無已、今又承厚貺、拜領之下、益覺難安、隆情高誼、永銘肺腑。惟祝(平擡)
事業進展、是所企禱、(平擡)
令堂老伯母大人福體康安、嫂夫人持家有方、令郎令嬡肄業某小學、聰明活潑、勤奮學習、成績優異。知關錦念、順此奉告。舍下如常、賤軀粗安、希勿爲念。客次善自珍重、是盼。謹此、即請(平擡)
台安。
弟某某頓首 某月某日

【相關知識】

古人和現代人一樣也愛文藝範,在書信中也會有所體現,包括信封、信紙乃至書法都有講究:

一、信封

信封格式很多,但最常見的是下圖這種立式信封,也有帶各種圖案的。

正面右邊一般是收件人地址或轉託別人帶信的話;中間是收件人信息,比如「某某大老爺 台啓」、「父親大人 安啓」等;左邊是寄件人信息(有時還會包括地址、時間等),比如「某某緘(椾)」、「某某寄」等。如果是家信,一般要在信封上寫「平安」兩字,但報喪除外。

信封的背面一般要註明發信時間、地點等,如圖:

二、信紙
最爲大家熟知的信紙當然是唐代的「薛濤箋」,是女校書薛濤所創。
宋元時期出名的還有「蘆雁箋」、「清江箋」之類,明代中後期信紙發展十分繁榮,甚至出現專門記載信紙的「箋譜」,到清代箋紙發展更像一門藝術了,文人大多有自己的偏愛,上面會繪有各類圖案。

三、書法

書法是很能攷較文人修養的藝術,創新也是必不可少的。我舉個例子,就拿末尾的「頓首」二字來說,清代人書信中就常會用草書縮寫成一個字,典型的如翁同龢,下面放幾張圖來佐證:

翁同龢手札
伊秉綬書信

這種寫法其實古已有之,王羲之就在《喪亂帖》中這麼寫,又比如宋代陳師錫的《歲晏帖》也有同樣寫法:

王羲之《喪亂帖》
陳師錫《歲晏帖》


四、其他
封泥:很多古代信件有封泥,可以防止被人拆閱。
祕信:比如小情侶偷偷寫信怕被人發現怎麼辦,一般落款都會寫「名心肅」、「名心具」,頗有知名不具的意味。不過要是事涉謀反,那可不能留罪證,應該寫「閱後付丙」,天干中「丙」對應「火」,「閱後付丙」就是看完後要一把火燒掉,以絕後患。




======甲午秊冬月廿八======

方見此問、輒欲答之、強草拙稿、不覺更深、明日工作、恐誤點卯、至此暫擱、容後增繕。

======甲午秊冬月廿九======

今晨增補示例者四、謹供讀者楷法。

======甲午秊臘月初二======

增補信封範式等、以便詳情。

======丁酉秊三月十二======

補充書單(網上大多有電子版、國家圖書館亦有館藏)

初學:

【民國】寇明仁《教學及應酬彙編》
【民國】商務印書館《通俗新尺牘》
【民國】譚正璧《文言尺牘入門》
【民國】熊石僧《尺牘句解》
【民國】嚴渭漁《書信構造法》
【民國】上海基本書局《尺牘句解》
【日本】福田勝藏《商業尺牘教科書》
【國朝】鄭逸梅《尺牘叢話》
【國朝】胡傳海《怎樣寫尺牘》
【國朝】胡傳海《尺牘十講》
【國朝】程顯生《文言尺牘示範》
【國朝】萬奇《禮儀文書寫作指要》

進階:

【明】周亮工《明三百家尺牘》
【明】周亮工《尺牘新鈔》
【明】周亮工《藏弆集》
【清】錢謙益《錢牧齋尺牘》
【清】靜寄東軒匯輯《名媛尺牘》
【清】俞樾《春在堂尺牘》
【清】俞樾《俞曲園尺牘》
【清】陳介祺《簠齋尺牘》
【清】王韜《弢園尺牘》
【清】郭崑燾《雲臥山尺牘》
【清】吳雲《兩罍軒尺牘》
【清】祝芾《庚子教案函牘》
【清】劉體仁《七頌堂尺牘》
【清】袁枚《小倉山房尺牘》
【清】龔萼《雪鴻軒尺牘》
【清】曾國藩《曾文正尺牘》
【清】李笠翁《尺牘奇賞》
【清】吳錫麒《有正味齋尺牘》
【清】許思湄《秋水軒尺牘》
【民國】章炳麟《章太炎尺牘》
【民國】中華書局《唐宋十大家尺牘》
【民國】中華書局《明清十大家尺牘》
【民國】上海文明書局《魏晉尺牘》
【民國】譚正璧《古代尺牘選注》
【民國】譚正璧《當代尺牘選注》
【民國】曹鵠鶵《歷代名人短箋》
【民國】高浣紅《男女豔情新尺牘》
【國朝】柳詒徵《鉢山牘存》
【國朝】謝國楨《吳愙齋(大澂)尺牘》
【國朝】譚邦和《歷代小品尺牘》
【國朝】吳大逵《歷代書信選注》

1、《文言尺牍入门》谭正璧

2、《尺牍十讲》胡传海

3、《明三百家尺牍》周亮工

4、《尺牍丛话》郑逸梅

5、《尺牍新钞》周亮工

6、《文言尺牍示范》程显生、王葆华

7、《秋水轩尺牍》萧屏东

8、《尺牍小品赏读》孙秋克,姜晓霞

9、《尺牍精华》郭加健,谭步云

10、《名家书信鉴赏辞典》李锋,罗友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