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許的意思/造詞/解釋/注音_國語字典

許

拼音: hǔ 注音:ㄒㄩˇ ㄏㄨˇ

部首:  部外筆畫: 4 總筆畫:6

簡體部首: 簡體部外筆畫:4 簡體總筆畫:6

繁體部首:

五筆86/98: YTFH 倉頡:IVOJ 鄭碼: SMED 電碼: 6079

筆順編號: 453112 四角號碼: 38740 UNICODE:8BB8



基本字義

(許)

  ㄒㄩˇ
  1. 應允,認可:~可。允~。特~。
  2. 承認其優點:贊~。嘉~。
  3. 預先答應給與:~諾。
  4. 女方接受男方求親:~配。~嫁。以身相~。
  5. 或者,可能:也~。或~。
  6. 處,地方:何~人。
  7. 表示約略估計的詞:幾~。少~。
  8. 這樣:如~。
  9. 中國周代諸侯國名,在今河南省許昌市東。
  10. 姓。

英漢互譯

allow perhaps praise promise 

方言集匯

  • 粵語:heoi2

詳細解釋

許 xǔ〈動〉

  1. (形聲。從言,午聲。本義:應允,許可)
  2. 同本義 [allow;permit]
    1. 許,聽也。——《說文》。按,聽從其言也。
    2. 王子許。——《呂氏春秋·首時》。注:“諾也。”
    3. 亟請于武公,公弗許。——《左傳·隱公元年》
    4. [某]知公大賢,許我伐無道之君如何——《武王伐紂平話》
    5. 爾不許我,我乃屏璧與圭。——《書·金滕》
    6. 雜然相許。——《列子·湯問》
    7. 其許寡人。——《戰國策·魏策》
    8. 不可不許。——《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9. 遂許先帝以驅馳。——諸葛亮《出師表》
  3. 又如:特許;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準許;默許;許認(同意,承認);許肯(應允);許允(答應)
  4. 同意,贊同 [agree;approve of]
    1. 每自比于管仲、 樂毅,時人莫之許也。——《三國志·諸葛亮傳》
  5. 事先答應給予 [promise]
    1. 秦王度之,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2. 把我二姨兒許給皇糧莊頭張家,指腹為婚。——《紅樓夢》
  6. 又如:許香愿(對神佛有所祈求時,提出事后給予的某種酬謝);許人(應允與人);許字(許配,許婚,許嫁。都指允婚)
  7. 期望 [hope]
    1. 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衰鬢已先斑。——宋· 陸游《書憤》
  8. 又如:許身(立志,自我期許)
  9. 相信 [believe]
    1. 則王許之乎——《孟子·梁惠王上》。趙岐注:“許,信也。”
  10. 給予;奉獻 [give]
    1. 老母在,政身未敢以許人也。——《史記·剌客列傳》
  11. 又如:以身相許;以身許國(許國:為國效命)

詞性變化

許 xǔ〈名〉

  1. 處所,地方 [place]
    1. 地里又遠關山阻,無計奈,謾登樓,空目斷,故人何許——《西廂記諸宮調》
    2. 不知何許人。——明· 魏禧《大鐵椎傳》
  2. 古國名 [Xu state]。公元前十一世紀周分封的諸侯國。姜姓。戰國初期為楚所滅。一說滅于魏。故地在今河南省許昌東
  3. 許昌的簡稱 [Xu chang]。如:許都(建安元年曹操迎漢獻帝定都許昌,稱許都。即今河南省許昌縣);許洛(許昌、洛陽)
  4. 表示大約的數量 [numerous]
    1. 如是十許字。——宋· 洪邁《容齋續筆》
    2. 引之長丈許。——《聊齋志異·促織》

許 xǔ〈副〉

  1. 或許,可能 [perhaps]。如:他今天沒來,許是生病了
  2.  :表示約略估計的數量 [about]
    1. 赴河死者五萬許人。——《后漢書》
    2. 自富陽至 桐廬一百許里。—— 吳均《與朱元思書》
    3. 潭中魚可百許頭。——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

許 xǔ〈代〉

  1. 這樣,這般 [so]
    1. 這江南方臘,起義已久,即漸而成,不想弄到許大事業。——《水滸傳》
    2. 世間那有千尋竹,月落庭空影許長。——宋· 蘇軾《次韻答文與可見寄》
  2. 又如:許些(許多);許大(這樣大;偌大;很大);許來大(許大);許大粗(這么大、這么粗)
  3. 何,什么 [what]
    1. 知君書記本翩翩,為許從容赴朔邊——唐· 杜審言《贈蘇綰書記》

《康熙字典》

  • 《酉集上》《言字部》 ·許
  • 《唐韻》《正韻》虛呂切《集韻》《韻會》喜語切,虛上聲。《說文》聽也。《廣雅》與也。《玉篇》從也。《廣韻》可也。《增韻》約與之也。《書·金滕》爾之許我,我其以璧與珪歸俟爾命。爾不許我,我乃屛璧與珪。《史記·高祖本紀》呂媼怒。呂公曰:始常欲奇此女與貴人,何自妄許與劉季。 又《博雅》進也。《詩·大雅》昭茲來許。《傳》許,進也。《疏》禮法旣許,而後得進,故以許爲進也。 又信也。《孟子》則王許之乎。 又猶興也,期也。《孟子》管仲、晏子之功,可復許乎。 又邑名。《詩·魯頌》居常與許。《箋》許,田也,魯朝宿之邑。 又國名、縣名、州名。《春秋·隱十一年》公及齊侯鄭伯伐許。《疏》地理志云:潁川郡許縣,故許國,漢名許縣,魏武攺曰許昌,後周又攺爲許州。 又姓。《廣韻》出高陽汝南,本自姜姓,炎帝之後,太嶽之裔,其後因封爲氏。 又與鄦通。《史記·鄭世家》鄦公惡鄭于楚。《註》鄦同許,許靈公也。 又《集韻》《韻會》《正韻》火五切,音虎。《詩·小雅》伐木許許。《傳》許許,柹貌。《朱傳》衆人共力之聲。《淮南子·道應訓》今夫舉大木者,前呼邪許,後亦應之,此舉重勸力之歌也。《註》許,音虎。《字彙補》音虛。 又《類篇》滸,一作許。

說文解字

  • 《卷三》《言部》 ·許
  • 聽也。從言午聲。虛呂切

English

allow, permit; promise; betroth


字典簡體版:https://zidian.aies.cn/MTg0Ng==.htm


正在查字典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