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一個初到上海、人脈不多的保險「小白」,到成長為擁有近2,000位客戶、連續4屆的國際龍獎IDA會員,並在近2年行業轉型升級的環境下取得IDA銀龍獎的佳績,許清究竟做對了什麼?

  20多歲時,許清從部隊退役,結束了多年的軍旅生涯。因為被保險業務人員每日「穿西裝、打領帶」的專業形象吸引,加上多年的從軍經歷練就了他敢於挑戰的特質,遂於2011年正式加入保險業。

  做出入行的決定雖然簡單,然而要把保險行銷工作做好,並在行業立足卻不是易事,尤其對於非上海本地人、人脈不多的許清而言更是困難。從業初期,他只能透過大量拜訪建材市場等方法開拓客戶,同時因為專業度有限,經常連續幾個月業績都「掛零」,一年裡往往只依靠偶然的幾張年金險保單維持業績。

  這樣的工作狀態持續了大概2年,許清開始意識到不可只依靠大保單,於是透過努力學習提高專業知識和能力,注重為客戶提供切實的保障,逐漸打開健康險銷售的大門。

  雖然保障型商品的件均保費不及理財型商品高,但許清從中積累了愈來愈多的件數,獲得可持續發展的基礎,使得壽險事業的生涯愈走愈長遠。同時,因為長期陪伴客戶成長,在時間的積累裡,不少從前的普通客戶逐漸成為十分信任許清的中高資產客戶。

  憑藉不懈的努力,如今許清已成長為4屆國際龍獎IDA會員,且近年來件數均保持在100件左右,甚至曾在2018年創造了單月銷售109件保單的傳奇。2020年,在行業遭受疫情等多方面影響的環境下,許清卻比上年度更上一個臺階,奪得IDA銀龍獎,2021年也提前達成了IDA銀龍獎標準。在經濟發展快速的上海,許清究竟如何一步步成長為傑出的IDA會員,並在變化的環境中依舊波瀾不驚,保持高件數?他分享了以下心得。

目標規劃秘笈:先拚件數再拚FYC

  雖然是多年的IDA會員,但許清坦言,實際上在從業前幾年,榮譽在他眼中只是一塊塊獎牌,並未有深刻的含義。然而在宋明華功勳總監的引導下,以及參加世界華人保險大會後,他逐漸改變了自己對榮譽的看法:要成為績優,必須先樹立正確的認知,才能帶來行為的改變,而正確的認知需要由崇高的榮譽引領,國際龍獎IDA就是這樣的一個榮譽。

  在多年的從業道路上,許清早已將IDA的精神理念融會在知與行當中。例如,IDA的申請標準中有「每年36件」的要求,提倡保險業務人員每年照顧36個家庭,用足夠多的壽險件數鋪就更長的壽險事業生命線。

  而許清在為IDA做目標規劃時,也同樣重視件數,主張「先追逐件數,後追逐FYC」。原因如下:

  1.由簡到難,才能逐漸進步。在許清看來,業績的關鍵還是在客戶身上。高件數主要看客戶數量,而追逐高FYC不僅要看客戶數量,還要看客戶的購買力,以及業務人員自身是否具備規劃大保單的能力,因此難度更大。

  對於年資尚淺的業務人員而言,可能尚未接觸過高資產客戶,也沒有足夠的專業能力以提供服務,此時透過勤拜訪、好服務和認真講解,力所能及地為更多客戶規劃保單,相對追逐高FYC而言較容易,同時也是為未來發展打下良好基礎的過程。

  2.客戶需要更全面的保障。保險業務人員的工作是為客戶提供全方位的風險管理,在客戶需求更加多元化的今天,1、2張保單──哪怕是高額保單,也無法覆蓋客戶的所有風險。因此許清認為,業務人員在為客戶做保險規劃時,不應過度關注件均保費、傭金的高低,而應該關注保單能否為客戶帶來切實的保障。

  「先建立『件數自信』,而後才有底氣和信心進一步追逐IDA的FYC目標。」許清表示。

更多內容請見《Advisers財務顧問》雜誌第39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