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许冠杰的填词?在他之后还有人尝试这种风格的填词吗?

不是指其情歌填词,而是有别于情歌系列的那类大量运用粤语口语词的填词。 听歌不多,但是这样填词的似乎是独此一家。
关注者
11
被浏览
11,714

7 个回答

大家都說許冠傑填詞,真的嗎?

沒有在低下層生活過,根本就寫不出那些歌詞,留意一下:黎彼得,早期,完全沒有名字出現,後期才改回作詞:許冠傑、黎彼得。

這些歌,以前稱作諧趣歌。黎彼得跟許冠傑拆伙後,黎彼得還有一些作品面世。

黎彼得之後,已沒有填詞人寫這類歌了。在懷舊熱潮中,尹光復刻了一些街頭作品。所謂復刻,其實已經修改過了。

原版太露骨。不能登堂入室。尹光算改得不錯了。

许冠杰的世情歌(姑且如此定义)内的口语,应该说脱胎于六七十年代香港平民文化的崛起。

当时香港类似早年的东莞,以劳动密集型轻工业为主。大批厂少厂妹、走卒贩夫,文化水平不高,囊中羞涩,下班后的娱乐活动甚少。“平民夜总会”大笪地即应运而生,集宵夜与歌舞于一体,吸引从青少年到中年人士。香港早年不少艺人即从这里走出来,《难兄难弟》对此有很好的反映。

我印象中香港早年有相当部分歌手应该是上得厅堂、入得厨房,即又能在消费较高的酒吧献唱西方摇滚、又能到大笪地与民同乐的。那在大笪地时,唱英文歌固然够潮,但更吸引的就应该是用本土俚语作词,贴近这班文化程度不高听众生活的口水歌——在那个年代,口水歌应该不算贬义词——尹光即为其中佼佼者。《荷里活有间大酒店》《赌仔自叹》《落街没钱买面包》等即此类。

那么具体到许冠杰的歌曲,在最早期他刚回香港时,也是组乐队唱英文歌为主,但很快,他就从大笪地文化中吸收到不少灵感,从而开创粤语歌流派。许冠杰比尹光他们的优势在于,许是接受过精英教育的,文学功底比大笪地的平民填词人好得多,他因而能对口水歌的特点进行扬弃,保留口语化、通俗易懂的特点,又去掉当中难登大雅之堂的粗鄙,使得其传唱度大大增广。

我觉得很难复制的一点是,当年的艺人与平民之间的距离并没现在这么远,这让许冠杰他们能在创作的同时,仍可不断从平民文化中吸收养分,保持创作灵感。而如今一个艺人,要么整天出通告博取名气,要么沉下去采风却无人识君,加上家境、成长环境等都大相径庭,那想要再复现当年的情景也几属不可能了。

如果要比较直观地对比的话,同样要唱打工仔心声,拿《半斤八两》与《老细我撇先》两者的歌词两相对照就很明显了。简单一点:《半斤八两》中所叹的,几乎所有打工仔都能深有共鸣;而《老细我撇先》里面的感慨,大概只有白领能够有深切体会吧!这就是眼界、接触面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