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漢 (立法委員)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李光漢(?—?)又名廣安[1]直隸省高陽縣[2]中華民國政治人物。

生平[編輯]

1902年,李鴻藻之子李石曾在法國蒙達尼農業專科學校及巴黎巴斯德學院學習生物化學期間,產生在巴黎創辦中國豆腐工廠的想法。回國後,李石曾來到家鄉高陽縣布里村,與朋友段宗林(號子均)制定招股開辦豆腐訓練班及在巴黎創辦豆腐工廠的計劃。他們首先在本地招募工人,入豆腐訓練班加以培訓,待法國巴黎的工廠建成後赴法國做工。1908年到1913年,他們共招收四批工人68名,均為男性。 李光漢也是工人之一,到巴黎豆腐工廠做工。[1]

李石曾在巴黎的豆腐公司內創辦了一所「以工兼學」的夜校,工人白天在豆腐工廠上班,晚間來該夜校上課。該校教授國文、法文、數理化、修身等課。李石曾、蔡元培等人親自編寫教材並授課。工人李廣安(李光漢)、張秀波齊雲卿等人經過數年補習,在1913年聯合創辦「地浹泊人造絲廠」,並且在廠內創辦了類似的夜校。李石曾、蔡元培等人到該廠參觀並演講,鼓勵工人「工學並進」。[1]

李石曾法國巴黎創辦豆腐公司之後,1914年又策劃創辦中華飯店。這是法國首家中國餐館,位於巴黎第六區蒙巴拿斯105號。「中華飯店」四個字由張靜江題寫。中華飯店經理為齊竺山(其父齊契亭是李石曾的業師),大廚李二安(曾為光緒帝業師的廚子,後隨李石曾一同到巴黎)。另外,李石曾還從豆腐公司調來青年人張鳳舉、李光漢、齊致為中華飯店的侍應生。經過許多法國漢學家介紹,奧拉爾等法國政界及文藝界人士經常到中華飯店用餐。[3]

1917年夏,李石曾、蔡元培赴保定育德中學參觀並演說,提出在該校創辦留法預備班。育德中學校長王國光與李石曾是同鄉兼朋友,且留法勤工儉學符合育德中學的「教育實用主義」,故決定籌辦「留法高等工藝預備班」(簡稱「留法班」),校辦工廠兼作留法班的實習工廠。自1918年第二期起,留法班的法文教員由巴黎中國豆腐公司的李廣安(李光漢)擔任,留法班的機械教員由保定育德中學畢業生劉仙洲(名振華)擔任。[1]

由於華法教育會腐敗無能,欺騙留法勤工儉學的青年學生,1921年2月28日,在巴黎的上千名勤工儉學生聚集在中國駐法國公使館請願。當時,女生向警予領導同學高呼:「生存權!求學權!」中國駐法國公使陳策答應立刻將全體同學送入學校讀書,並答應每月由公使館領出四百法郎作為生活費,先維持三個月,善後辦法待北京政府回電。同學們則要求陳策不能單憑口頭約定,必須作出一定保證。陳策公使由法國軍警保護出使館。隨後,法國軍警及國家保安警備馬隊毒打手無寸鐵的勤工儉學生。勤工儉學生王木逃避國家保安警備馬隊的追逐,被電車撞死。此即二八運動[2]

l 921年5月間,華法教育會會長蔡元培到法國,宣布華法教育會與勤工儉學生脫離關係。1921年9月21日,巴黎的勤工儉學生在總代表趙世炎的率領下,由巴黎來到里昂,占據「里昂中法大學」,要求進入該大學讀書。這些學生隨後被法國軍警鎮壓並押走。此後,法國政府以宣傳共產主義、破壞社會秩序的罪名,驅逐了一百多名參與占據里昂中法大學的勤工儉學生回中國。[2]

留法勤工儉學運動後期,李光漢出任華法教育會的書記。蔡元培、李石曾等人歸國後,李光漢實際掌握了華法教育會的大權。當時,華法教育會的職員「只有一個書記和二、三個傭人,既無所謂評議部,又無所謂董事會,更無所謂委員會。因此李光漢一人,遂得擅專一切,包辦一切,華法教育會,竟變成了他的金字招牌。」 1923年秋,北京政府匯交巴黎華法教育會十萬元,聲明此款專發給勤工儉學生。華法教育會因此不再提及1921年已經宣布與勤工儉學生脫離關係之事。李光漢與法國上議院議員于格儒共同組織了一個分款委員會。後來李光漢卻暗地將一部分款項購買馬克,以便發財。此事不久便被勤工儉學生獲悉,全體勤工儉學生一片譁然,當即向于格儒說明李光漢以公款私購馬克屬於貪污,並向于格儒提出警告。李光漢自此再無顏見勤工儉學生,只好離開。[4][2]

1927年8月9日,李光漢任國民政府司法部總務司司長,任至1928年。1928年8月21日,任北平特別市公用局局長,1929年7月29日被免職。1937年2月6日,李光漢被任命為國民政府立法院立法委員,1942年7月18日被免職。[5]

參考文獻[編輯]

  1. ^ 1.0 1.1 1.2 1.3 20世纪初中国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缘缘法语学习网,2005-08-03. [2013-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2). 
  2. ^ 2.0 2.1 2.2 2.3 留法學生狀況與「二八」運動,宣講家,2011-10-07[永久失效連結]
  3. ^ 中国豆腐在法国 记法国最早的中餐馆--中华饭店,新浪网,2001-09-25. [2013-06-27]. (原始內容存檔於2019-08-13). 
  4. ^ 黃利群,留法勤工儉學簡史,教育科學出版社,1982年,第65頁
  5. ^ 劉壽林等編,民國職官年表,北京:中華書局,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