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人买爆深圳,「反向代购」团队月入 20 万,原因有哪些?反映了哪些问题?

香港居民北上消费的热情还在持续。继周末拉着行李箱挤爆深圳山姆店囤货之后,香港居民现在甚至开始涌入深圳城中村、街市、路边摊档,购买更具性价比的食品和日用…
关注者
514
被浏览
701,857

205 个回答

很简单,因为物美价廉。去过香港几次,不得不感慨那边服务业态度之差,看评论有港人说他们不是歧视大陆人,他们对待所有人都是这个态度。我姑且相信这种说法,就这种服务水准,相信就是频繁暴雷得云南、三亚服务业都能把他们按在地上摩擦了。

今年年初的时候,就掀起了深圳山姆得购物热。比如今年1月3日,香港旅行社东瀛游执行董事禤国全透露,该旅行社刚刚推出的“山姆会员店旅行团”在过去一周收到追捧,深圳团已有超过3000人报名,1月份的行程亦已全部满员

山姆提供精选的肉类、甜点、家居用品、电器、服装等各种性价比高商品,比起香港随处可见的小型超市而言,山姆的商品份量更大、品类更多,超市的空间也更加宽敞,不少港人认为在山姆购物又省钱又能买到高质量产品。

除了山姆之外,美国大型仓储式超市Costco(开市客)也在1月12日登陆深圳龙华区,该超市占地1.5万平方米,成为港人北上购物的新热点。

现在香港北上火热到什么程度呢:

香港入境处数据显示,2023年12月港人从陆路和其他口岸出境的人数已完全恢复至2018年水平。

瑞银的研报指出,2023年10月香港居民从陆路口岸离境的人数达555万人次,假设在内地人均消费500至1000港元,估计港人为内地贡献的消费额高达28亿至56亿港元,约占同期香港本地零售额的8%至16%

微信香港钱包向财新提供的数据显示,港人在内地的线下交易笔数每个月、每季度均保持高水平增长,2023年11月线下交易笔数较通关后的第一个月增长超过9倍。港人在内地的消费以餐饮、零售为主,微信香港钱包的消费场景数据显示,港人的跨境消费中约38%的消费用于餐饮,约32%的消费场景发生在零售购物。

不得不感慨,回旋镖真是无处不在,以前香港得化妆品,电器便宜,不少大陆人去香港扫货,被制定严格得购买限制,并且被称之为“蝗虫”,把随地大小便,乱扔垃圾等各种罪名套在大陆人头上。事后还洗地说主要原因是人数太多,影响了香港人得正常生活秩序,他们必须表达不满。

现在港人蜂拥深圳,想必也影响了当地居民得生活秩序,那么这批港人,我们该怎么称呼好呢?

货币的背书明面上是政府的信用,你可以拿货币去市场上购入需要的商品,但真正的背书往往取决于本国的生产力水平,这也是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之一,一国的生活水平取决于它生产物品与劳务的能力,和这个问题有什么关系呢?

我国真正高速发展也就40年,真正的可以生产几乎所有日常用品的时间更短,比如家电,印象最深的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从四小龙带来一台彩电,卖掉可以在农村盖一栋楼,结合发展中国家的自我保护机制,自己越生产不了的东西,贸易保护往往越高,比如过去硬科技产品的汽车,相反奢侈品到哪个国家都是税源,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这里也有个现象,当你什么都生产不了的时候,别人更早进入工业化,总是会希望撬开你的市场,要求发展中国家扩大开放程度,相反,当你的工业品性价比碾压的时候,反过来更希望别人扩大他们的市场开放程度,别人又开始担心本国产业而开始设置贸易壁垒,这就是典型的屁股决定脑袋,也很难说谁对谁错。

回到这个问题,以前很多商品,自己造不了,进口又有较高的关税,而香港就是这么一个预留的窗口,税率较低,而税差就是重要的代购利润来源和消费者节省的部分。本人恰好在香港待过半年,稍微还早一点,看到别人代购比较多的是奢侈品,化妆品,鞋子,电子产品,奶粉是印象非常深刻的一个商品,可能和当时国内相关行业的信用冲击有关。

但我国的高速工业化和产业发展可以用惊人来形容,从小生活在农村的人,印象更加深刻,家用电器更新换代太快了,性价比越来越高,电子产品国内生产的也基本都可以平替。除了奢侈品,我想不到还有什么必须要去境外代购的,经常有兜一圈还是从国内代加工的商品再高价买回来。

奢侈品可以没有,但日常生活物资可不能没有,随着经济不断向前发展,技术壁垒的限制也越来越少,产能提升的同时,性能和价格竞争力也绝不含糊,香港反向带货可能就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