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預算案|向政府借錢?向觀音借庫?分別全在於「信任」

財政預算案|向政府借錢?向觀音借庫?分別全在於「信任」

撰文:轉載
出版:更新:

編按:日前(24日)政府公布財政預算案,在香港鬧得滿城風雨。曾幾何時,財案這座「許願池」有遠見亦有應急,惠澤社群,獲公眾肯定與支持;今日,香港有難,政府提出的預算案預留給誰,有沒有為疫年受苦的大眾著想,冷暖自知之餘,「向市民借錢」的主意與它的門檻,更顯經典。
香港素有「向觀音借庫」的習俗儀式,不管是信眾還是旁觀者,每年觀音誕都有大批市民參與或圍觀盛會。本版好趁觀音誕前、財案公布的當下,轉載駱慧瑛《觀心自在:香港觀音誕與觀音信仰探源》第六章部份內容,觀察「觀音借庫」習俗由來。
文:駱慧瑛 | 來自《觀心自在:香港觀音誕與觀音信仰探源》
(本文獲出版社授權轉載,標題及小標題由編輯撰寫。本文不代表藝文格物立場)

在港島中西區太平山山腰,有一條太平山街。在荷李活道上環段與卜公花園之間平行東西走向的一條街道,中段為一道甚高約300米的上落樓梯街,該處一帶早年建有很多小型廟宇,當中有觀音堂和水月宮。前者是上環區最古老的觀音廟,位於太平山街34號,於道光二十年(1840)修建,光緒乙未年(1895)重建,門額上掛有一塊極具歷史價值的大型浮雕彩盤。

太平山街34號

太平山與觀音像

浮雕是純粹木製,重修時善信合資加上金箔。木刻浮雕在佛山製作,內容表現天宮內玉帝與諸仙共聚的盛況,刻劃得立體生動。筆者參訪觀音堂時正值疫症猖獗的2020年仲夏,又剛值星期日黃昏時分,廟內只有兩位非常友善的工作人員,一長一少,還有兩位前來拜觀音的善男信女。雖然看來有點蕭條和冷清,筆者知道這個小小的觀音堂,歷史悠久,且有着很大的名氣。工作人員善意地娓娓道來當年觀音誕的盛況:紳士名流及十方百姓共聚,充滿了太平山街及附近一帶。

「觀心自在 觀音藝術展」開幕儀式|觀心自在 觀音藝術展」緣起於駱慧瑛博士著《觀心自在:香港觀音誕與觀音信仰探源》。是次展覽囊括書內所載多幅珍貴觀音畫像、相片及書法珍藏,如星雲大師題「觀心自在」、饒宗頤教授於莫高窟碑拓本上所題《心經》經句等 展覽更有鄧偉雄博士借出多年私人珍藏,如大千居士1943年繪《淨瓶觀音》、程十髪繪《圓通三昧》觀音像、清代宮廷供奉之金繪觀音、饒宗頤教授繪、梅創基先生刻硃描觀音版畫等多幅觀音畫像和明清時期塑像,主要共三十三件,呈現觀音菩薩無窮的應化。

展覽日期及時間:
27/2/2021 9:00-18:00
1-6/3/2021 9:00-18:00
地點:集古齋畫廊
地址:香港中環域多利皇后街九號三樓

免費入場

姓朱的工作人員道:「當年每逢觀音誕,這裏人山人海,非常熱鬧。以前鄧肇堅爵士(1901-1986)穿着長衫,乘着四人大轎,與他的家眷,被人前呼後擁而至。鄧爵士非常虔誠,每逢觀音誕都會攜眷到此參拜觀音菩薩。」又說:「每到賀誕,太平山街的石級上擠滿了人,整條太平山街和荷李活道都是轎與人,車水馬龍,佈滿上環太平山山腰一帶。一些人穿傳統中式長衫馬褂、戴卜帽,坐轎來『拜神』。在觀音開庫當日,有些信眾更會帶一車的金銀元寶來燒,一燒就是一整天。」觀音堂原本的建築,是正門面向荷李活道,一列長石級直登廟門,頗有氣勢。1990年代初,香港政府開闢太平山街改善街道,觀音廟經過遷拆及重建,廟前的一部份被拆去,廟宇遷移至現在的建築物地舖位置,入口改為向北的路旁。改建後的觀音堂門口很狹小,廟內空間僅儼如一間廳堂,然而,古樸典雅氣質依舊,壇前供奉的觀音像依舊莊嚴慈祥。觀音堂與水月宮近在咫尺,同在上環太平山街。從觀音堂直向下走約二十步之遙,樓梯旁的舊式建築物地舖位置就是水月宮。顧名思義,水月宮是供奉觀音菩薩,又稱為「水月觀音堂」。水月宮的面積比觀音堂更小,宮內供奉千手觀音,筆者參訪當天宮內正在進行儀式,一位穿戴宗教服飾人士帶領着幾位男女進行儀式。門前設有一座紅色大風車讓善信祈福及轉運。

「香港觀音」幾時開始「開庫」?

觀音信仰在中國民間流行後衍生各種因應市民需要的活動,那是非正統佛教內容,是一種方便之門。傳說五百護法羅漢為考驗觀音菩薩的修行,於是化身和尚下凡到觀音廟化緣討飯,觀音於農曆正月廿六大開倉庫,讓和尚可以盡享齋菜至滿足,餘下齋菜留給前來參拜善信分享。後來民間約定俗成,把農曆正月廿六當作「觀音開庫日」,給予民眾「借庫」,翌年「還庫」。這種大開方便之門,後人稱為「觀音開庫」。在香港的「觀音借庫」習俗由來,一說與上環觀音堂有關。現任觀音堂堂主鄧見成先生已是第五代傳人,他父親是鄧紀蓁(人稱:鄧伯),鄧氏上祖當年於清嘉慶年間,約1818年前後,在水坑口海傍生活,並在上環一帶賣武為生,太婆則在海邊替人補魚網幫補家計。一天鄧太婆在岸邊織網時,有一大塊木頭向自己漂來。鄧太婆靈光一閃,向漂來木頭問:「如果你是有靈,讓我供奉你吧!」然後鄧太婆猶覺耳邊有聲音道:「我乃慈航普渡觀世音,安置供奉我可得福報。」鄧太婆於是在岸邊搭棚將之安奉,每日早晚虔誠上香禮拜。後來附近漁民學鄧太婆上香祈福,一時香火旺盛,收得些香油錢。

+2

據說鄧氏太公兄弟收集大眾布施的香油錢並在太平山街買地建廟,又特別從佛山請來工匠,將鄧老太婆參拜的那大木塊雕成一個原木觀音(即現觀音堂供奉的觀音像),安奉廟中,把此廟命名為「觀音堂」。時為道光二十年(1840),比紅磡觀音廟(建於1873年)還早,也比英國人在1841年登陸香港島水坑口還早,至今已180年歷史了。據觀音堂堂主鄧氏言,香港的觀音堂借庫源於鄧伯的父親——觀音堂第三代傳人鄧倬雲先生。當年香港人生活困苦,很多小孩沒有條件讀書,鄧倬雲先生有見及此,想辦義學,在觀音堂內想方法幫忙解決眾生當務之急。

觀音堂堂主:觀音不會叫人借錢,只是勸善

觀音堂內有六十四枝靈籤,根據易經六十四卦而來。於是他參考第五十一籤的「起洛陽橋」,始創「觀音借庫」,向善信們收集善款,藉以幫助鄰里。這是根據與觀音應驗典故之一「孝子修建洛陽橋」演變而成。「孝子修建洛陽橋」的故事,是有關蔡中興之母懷胎時乘船遇風浪之際,向觀音允諾如能脫險,兒子長大後會建橋利益眾生。後來兒子長大後高中狀元,但為官清廉,苦無造橋之資。此事感動觀音菩薩下凡,坐於採蓮船上,化為美女掛縍徵婚,表示如有人用銀両擲中她者即嫁他為妻,途人解囊,紛紛用銀両向船上擲去,希望贏得美人歸,奈何卻無一人擲中。孝子蔡中興以船上收集的銀両,修造了洛陽橋。鄧倬雲先生將此典故活化,創造了「觀音借庫」籌錢興學助貧的善舉,而借庫對聯題曰:「重見洛陽橋下水,大開香海庫中金。」也是出自鄧倬雲公手筆,標明希望子孫多投放資源於社會公益事業上。然而,近年一些廟堂之司祝把「觀音借庫」利他之舉轉變為將善信善款中飽私囊,實遠離原意。

觀音不會叫人借錢,只是勸善,希望大家做事隨心隨喜,心安而行。
上環太平山街觀音堂堂主

上環太平山街觀音堂堂主表示,觀音不會叫人借錢,只是勸善,希望大家做事隨心隨喜,心安而行。最初的觀音開庫,是觀音向凡人借庫,集資興學。大家可以向觀音祈求事事順境,而觀音是不會助長貪念的。觀音堂內設有勝意物品供大眾做功德,也無標明銀碼,只讓信眾隨喜付錢「請勝意」。離開時,廟宇也不會提供有銀碼的「借據」,只是發給寫上「一本萬利」、「從心所欲」及「丁財兩旺」等傳統祝福吉祥話語的紙條。觀音堂的工作人員朱先生表示「廟細菩薩靈」,觀音堂長年不用刻意宣傳,也自有各方善信到堂禮拜。觀音菩薩慈悲應驗,觀音法門是普門,接引各界人士,祂不會論來者禮拜的是貧窮或富裕,無論來者是信仰或只是敬仰,觀音菩薩一樣盡量布施智慧和慈悲,也滿足所願,所以深得民心。在香港,有舉行「觀音開庫」的廟宇,除了上述港島西區上環太平山街觀音堂,還有港島東區大坑蓮花宮、九龍半島紅磡及旺角的觀音廟等,都是「觀音開庫」的熱點。此外,還有今天較不為人知新界區從前的西竺林禪寺及觀音巖等,都是具有歷史和特色之處。每到農曆新年,在正月廿五子時起的觀音開庫日,大坑蓮花宮都擠滿人潮,信眾抽利是「借」來數千萬甚至幾百萬,寓意來年賺個盆滿缽滿。蓮花宮在當天為方便信眾也特別通宵開放,人群擠擁地拱照蓮花宮,場面甚為熱鬧,盛況空前。這種擠擁的景況,表現了市民對經濟改善的急切需要和盼望,同時也表現了市民對觀音因為慈悲而廣設方便、大開方便之門的信心和擁戴。

觀心自在:香港觀音誕與觀音信仰探源

出版資料
書名|觀心自在:香港觀音誕與觀音信仰探源
作者|駱慧瑛
出版|天地圖書(2021.01)

西竺林禪寺於1933年買地,約在1935、1936年間建成,距今已約有85年歷史。曾經有超過十位出家人住錫,也曾舉辦「觀音開庫」。在舉辦「觀音開庫」的日子,這偏遠幽靜的道場及上山的路上會變得擠滿人潮。其實上西竺林禪寺的路相當崎嶇難行,我為了做田野調查而到訪該寺時,與友人坐車上山,連我們這樣的現代人也覺吃力,很難想像當年為後人開山闢路的祖師更是如何艱辛的境況。 筆者那次田野調查順利完成,全有幸得衍芝法師接待及介紹,她表示西竺林禪寺的「觀音開庫」緣起於開山祖師隆焜法師(又名:裔禪丶楊西竺)的慶生活動。開山祖師的生日在農曆正月廿六,恰巧是民間「觀音開庫」的日子。開山祖師德高望重,信徒眾多。附近居民都稱西竺林禪寺為觀音寺。有一年,有一位在家居士如常在寺中設素宴數席為祖師賀壽並款待同修佛友,大和尚慈悲不受賀禮,席中一位居士提出既然每年有壽宴,又有發心人希望布施,建議辦觀音開庫活動,把賀禮款項捐出作慈善用途,利益大眾之用。眾人紛紛和應,遂於次年設觀音開庫。後來有一善信因參加觀音開庫後中二獎馬票,此事傳出後轟動一時,故吸引了區內大批善信湧到寺院,場面十分「墟冚」。

這種擠擁的景況,表現了市民對經濟改善的急切需要和盼望,同時也表現了市民對觀音因為慈悲而廣設方便、大開方便之門的信心和擁戴。
駱慧瑛

衍芝法師表示,觀音開庫本是大陸南方觀音信仰所衍生的民間習俗,習俗中,信眾可以在農曆正月廿六向觀音菩薩借錢,在新春期間他們會在佛前上香抽籤,籤上有金額的數目,金額愈大,信眾覺得他向菩薩借到的錢愈多,新的一年就會愈吉祥、愈好運。觀音開庫確實不是香港獨有,是近代開始在華南一帶流行的民間習俗。《時事畫報》丁未年/光緒三十三年(1907)第一期,刋出一幅描繪廣州正月廿六觀音山「開庫」盛況的《借富觀音圖》石印本。民間多虔誠而不懂觀音的信徒,有一些更每年在觀音誕專程從香港到浙江的普陀山去禮拜觀音菩薩,但也不是單純為禮拜觀音菩薩而走一趟,多為求財、求子、求學業、事業及姻緣好運等。正統佛教寺院沒有設立「觀音開庫」,這是民間衍生的習俗,所以普陀山寺內的法師並不知道很多港人是為借庫而到寺院禮拜觀音菩薩。 西竺林禪寺開山祖師隆焜法師於1955年圓寂。後來經禪寺僧眾開會討論,以「觀音開庫」不是正信的佛教而決定取消此活動。當時從寶林禪寺來的當家師在西竺林禪寺住錫,建議在前往西竺林禪寺的專線小巴站也貼上西竺林禪寺取消觀音開庫之告示,以免求財的人上山白走一趟。

(本文經編輯精選節錄)

作者簡介|駱慧瑛,生於香港。2004年獲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頒授香港醫療輔助隊長期服務勳章。2007年獲旭日慈善獎學金及香港大學婦女協會獎學金修讀博士課程。英國根德大學榮譽學士、香港佛教學院、佛光山叢林學院榮譽畢業。香港大學哲學博士。現任香港中文大學人間佛教研究中心副研究員。兼任香港大學饒宗頤學術館藝術顧問、香港大學佛學研究中心名譽副研究員、中國敦煌吐魯番學會會員、饒學基金會專案評審委員會會員、嗇色園文化委員會顧問。以佛學、敦煌學、人間佛教及觀音文化等主題發表多篇學術論文。曾多次受邀到歐美、印度、內地、台灣及東南亞等地進行學術講座及公開講座。編輯《饒宗頤佛學論文集》等;專欄《緣繫敦煌》及《如是我觀》分別刋於《灼見名家》、《明報.明覺》及《佛門網》。希望透過文章和講座,如月的善意、如蓮的智慧,與溫柔擁抱,與寧靜凝望,與大眾一起提昇心靈質素,邁向輕安自在、清晰純淨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