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花甘蓝_百度百科

白花甘蓝

十字花科芸薹属植物
收藏
0有用+1
0
白花甘蓝(Brassica oleracea var. albiflora Kuntze),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植株表面无毛,具粉霜,茎直立生长,有分枝;基生叶卵形,边缘有微小不整齐裂齿,茎生叶卵形或圆卵形,边缘波状或有不整齐尖锐齿;花白色或淡黄色;果实为长角果线形,果实顶部骤然收缩;种子为凸球形,红棕色,有微小窝点。花期3~4月,果期5~6月。 [1]
白花甘蓝起源于中国,原产地不详,据文字记载其在中国已有至少900年的栽培历史, [10]在中国广东、广西常见栽培。 [1]其喜好温暖气候,现有各品种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格,但对光照强度要求较严格,光照充足,生育良好。 [11]
白花甘蓝肉质脆嫩清甜、营养丰富、抗癌物质含量较高。 [12]其根、茎、叶可以入药,有解毒利咽、顺气化痰、平喘、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心脏等功效。 [13]
中文名
白花甘蓝
拉丁学名
Brassica oleracea var. albiflora Kuntze
别    名
芥兰白花芥兰白花芥蓝芥蓝
植物界
十字花目
白花甘蓝
命名者及年代
Kuntze,1922
国际濒危等级
数据缺乏(DD) [9]

植物学史

播报
编辑
白花甘蓝起源于中国,据文字记载其在中国已有至少900年的栽培历史。 [10]

形态特征

播报
编辑
白花甘蓝,十字花科芸薹属一年生草本植物。高0.5-1米,常30-40厘米,无毛,具粉霜;茎直立生长,有分枝。基生叶卵形,长达10厘米,边缘有微小不整齐裂齿,不裂或基部有小裂片,叶柄长3-7厘米;茎生叶卵形或圆卵形,长6-9厘米,边缘波状或有不整齐尖锐齿,基部耳状,沿叶柄下延,有少数显著裂片;茎上部叶长圆形,长8-15厘米,顶端圆钝,不裂,边缘有粗齿,不下延或有显著叶柄。 [1]
总状花序长,直立;花白色或淡黄色,直径1.5-2厘米;花梗长1-2厘米,开展或上升;萼片披针形,长4-5毫米,边缘透明;花瓣长圆形,长2-2.5厘米,有显著脉纹,顶端全缘或微凹,基部成窄爪。长角果线形,长3-9厘米,顶端骤收缩成长5-10毫米的喙。种子凸球形,直径约2毫米,红棕色,有微小窝点。花期3-4月,果期5-6月。 [1]

主要品种

播报
编辑

早熟品种

早熟白花甘蓝品种较耐热,在较高温度下仍能早形成菜薹。适于夏、秋季栽培,产量高。播种期4-8月份,播种至初收45-60天,延续采收35-50天,采收期6-11月份。 [5]
  • 早鸡冠
早鸡冠
广东省广州市郊区地方品种,广东、广西、福建等省(区)普遍栽培。 [5]
株高约50厘米,开展度50-52厘米。叶片大而厚,椭圆形,长约28厘米,宽约20厘米,深灰绿色,叶面皱缩,多蜡粉,叶柄长约9厘米。主薹高约35厘米,横径约3.2厘米;花白色,花序较松散,花序横径约7厘米,分枝力强,侧薹萌动力强,主薹重150-200克。 [5]
早熟,播种至初收75天,延续采收60-70天。耐热,品质佳。每公顷产量为22500-27000千克。 [5]
  • 福建黄花芥蓝菜
福建黄花芥蓝菜
福建省福州市郊区地方品种,已有100多年的栽培历史,现在福州郊区、长乐、南平、霞浦等市、县普遍栽培。 [5]
株高约25厘米。茎短缩,紫红色。叶簇生、直立、匙形,叶缘有波状缺刻,叶面蓝绿色,叶柄和叶脉绿带紫色,叶面光滑,有蜡粉,叶片长约35厘米,宽约13厘米。 [5]
早熟,播种至初收约60天。耐热,较耐寒,抗病性强。味香略甜。每公顷产量约为18750千克,最高可达22500千克。 [5]
福州地区播种期7月下旬至8月上旬,选择遮阳、防雨地块,平整后作畦育苗,每公顷播种量约为1500克;苗期约30天,定植行距为25厘米、株距为20厘米,定植时进行覆盖,避免阳光直射;缓苗后勤追肥、浇水,尤其在初收主薹后需施重肥,促进侧薹迅速生长。9月下旬始收,10月中旬盛收,直至冬季还可陆续收获。 [5]
  • 柯子岭早芥蓝
柯子岭早芥蓝
广东省广州市郊区农家品种,栽培历史悠久,分布于柯子岭、三元里、广州市郊区等地。 [5]
株高约42厘米,开展度约35厘米,叶片卵圆形,长约19厘米,宽约16厘米,深灰绿色,叶面平滑,多蜡粉,基部深裂或耳状裂片,叶柄长约6厘米。主薹高约24厘米,横茎约3厘米;花白色。花序紧密,横径约7厘米;质爽脆。主薹重100-150克。 [5]
早熟,播种至初收70-80天,如提早播种,则播后约100天始收,可延续收获50-70天。分枝力强,耐热。每公顷产量为26250-30000千克。 [5]
广州地区6-7月份播种,适播期7月份,育苗地选近山水清凉处,播后每公顷施土杂肥11250-15000千克,进行覆盖,也可搭棚遮阳育苗,苗期25-30天,定植行距22厘米、株距22厘米,可与菜心间作,缓苗后追施薄肥。待菜薹长高至叶尖所谓“齐口花”时,即可采收。采收主薹时,应留基部2-3个叶芽。收主薹后施浓肥,但预防上口腐烂,促进侧薹发育,晴天培湿土,清晨及黄昏后淋水,8-12月份收获。 [5]
  • 梧州早芥蓝
梧州早芥蓝
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郊区东兴大队选出,分布于该市郊区各县。 [5]
株高约55厘米,开展度约43厘米。叶片近圆形,长约23厘米,宽约17厘米,淡绿色,有蜡质,基部略呈淡红色。主薹高约22厘米,横径约2.2厘米,侧薹旺盛,花白色,第1至第2薹较粗,主薹重100-150克,味甜脆。 [5]
早熟,播种至初收约60天,延续采收约80天。生长旺盛。耐热,抗病力强,每公顷产量为37500-52500千克。
梧州地区6月下旬播种,苗期约30天,定植行距30厘米、株距25厘米,定植约7天后要勤追肥;收主薹后,松土除草重施肥,以加速侧薹生长,每7-8天施肥1次,8月下旬至来年1-2月份收获。 [5]

中熟品种

白花甘蓝中熟品种的耐热性不如早熟种,多作秋、冬季栽培。播种期7-10月份,播种至初收60-70天,延续采收40-60天,采收期11月份至来年2月份。 [5]
  • 荷塘芥蓝
荷塘芥蓝
广东省新会县农家品种。1955年前引入广西壮族自治区,现分布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桂林及福建省。 [5]
株高为48-60厘米,开展度约为45厘米。主薹高30-35厘米,横茎2-2.5厘米,侧芽粗1.5-2厘米。叶片卵圆形,绿色,长约33厘米,宽约23厘米;叶柄长约9厘米,宽约1.5厘米;叶基裂片大,成耳状裂片;叶面平滑,深灰绿色,辣粉少,花白色。主薹重120-180克。肥嫩、纤维少、质脆、味甜。 [5]
中熟,播种至初收60-70天,延续采收40-50天,每公顷产约37500千克。在广州地区播种期9-11月上旬,适播期10月份,育苗移栽,苗期35天,定植行距为22厘米、株距为22厘米。11月份至来年2月份收获。 [5]
  • 白花芥蓝
白花芥蓝
20世纪70年代初,由广东省引入江西省赣州市,现在赣州市郊区及附近县普遍栽培。 [5]
株高约50厘米,开展度55-58厘米,分枝力中等。叶片肥大,长卵圆形,长约32厘米,宽约29厘米,绿色,叶缘微波状,叶面稍皱,叶柄长约13厘米。花白色,以花薹供食用,主薹重约35克。叶质脆嫩,有清香味。 [5]
中熟,播种至初收60-70天。耐热性中等,较耐寒,耐湿力强。每公顷产量约为37500千克。 [5]
在江西省9月上旬播种育苗,每公顷用种量100克,苗期20天,9月底至10月上旬定植,行距23厘米、株距23厘米,定植后每隔4-5天施肥1次,每公顷施人粪尿45000千克。水分要充足,及时培湿土,至11月下旬现花现蕾时开始收嫩株,一次或分次收完。 [5]
  • 联星中花
广东省广州市郊区农家品种,已有50余年的栽培历史。广州郊区普遍栽培。 [5]
株高约40厘米,开展度35厘米。叶片椭圆形,长约22厘米,宽约19厘米,青绿色,较薄,叶面较平滑,少蜡粉,基部深裂成耳状裂片,叶柄长约5厘米。主薹高约25厘米,横径3厘米。白花,分枝力强,皮薄质脆,主薹重100-150克。 [5]
中熟,播种至初收60-70天,延续采收约60天。耐热力中等,每公顷产量为28500-30000千克。 [5]
广州地区播种期8-9月,播种适期8月下旬至9月上旬,苗期30-35天,定植株距为24厘米、行距为27厘米,缓苗后勤追薄肥,定期培土,注意水肥充足,11月至来年1月份收获。 [5]

晚熟品种

不耐热,不宜早播,冬性强,适于冬、春季栽培。播种期10月份至来年2月份,播种至初收70-90天,延续采收50-60天。主采收期在1-6月份。 [5]
  • 迟花
广东省广州市郊区地方品种,有30-50年的栽培历史,黄埔、石井、沙河等栽培较多。 [5]
株高约60厘米,开展度约48厘米。叶片大、近圆形,长约25厘米,宽约23厘米,灰绿色,叶面平滑,蜡粉少,基部深裂成耳状裂片,叶柄长11厘米。主薹高约35厘米,横径约3.5厘米。花白色,茎粗薹长,质脆、味鲜美。主薹重150-200克。 [5]
晚熟,播种至初收75-80天,延续采收约60天。分枝力中等,耐寒。每公顷产量为30000-35000千克。 [5]
广州地区9-11月份,适播期10-11月份,苗期30-35天,定植株距20厘米、行距30厘米,定植约5天后追肥,以后随植株生长要加强施肥管理和淋水。收主薹后可施重肥,保证侧薹丰产。注意及时防治夜盗蛾幼虫,翌年1-4月份收获。 [5]
  • 黄花芥蓝菜
江西省赣南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现分布于赣州市、信丰、南康等地。 [5]
株高约85厘米,开展度约50厘米。生长势强,分枝力弱。叶椭圆形,长约30厘米,宽约25厘米,青绿色,全缘,叶面平滑,有光泽,蜡质厚,叶柄长约8厘米。主茎粗约2厘米,生长中后期茎呈淡紫色,花黄色。以食用嫩叶为主,叶质脆嫩,纤维少,味清香。 [5]
晚熟,生长期约120天,播种至初收45天,可延续采收75天。耐寒,冬性较强,抽薹迟。每公顷产量约为37500千克。 [5]
江西省赣南地区8月中旬播种,苗期约20天,9月上中旬定植,行距为33厘米,株距为20厘米。以追肥为主,定植后每4-5天追施1次肥,每公顷施人粪尿约45000千克。11月份现蕾时即可采收嫩茎。 [5]
  • 汕头种
广东省汕头市郊区地方品种,栽培历史悠久,解放前引入上海栽培,现宝山县等地栽培普遍。 [5]
植株直立,株高约50厘米,开展度约30厘米。叶片近圆形,长约20厘米,宽约18厘米,深绿色,叶面平滑,蜡粉少,有叶翼。花白色。主薹高约33厘米,浅绿色,每株可收薹5-6根。主薹重200-300克,纤维少,水分较多,味淡,供炒食用。 [5]
晚熟,播种至初收约60天,延续采收60-70天。抗寒力强,耐热力弱,分枝性较强。每公顷产量约为33750千克。 [5]
上海地区春种,在2月中旬至3月下旬条播,行距为27厘米,定苗株距为17厘米;追肥3-4次,每公顷施人粪尿约37500千克;4月下旬至7月上旬收获,每公顷产约18750千克;秋种在10月上旬播种,苗期约30天,11月上旬定植,以株距27厘米、行距27厘米为宜,12月上旬至来年2月上旬收获。 [5]
  • 铜壳叶
广东省广州市郊区地方品种,已有50年的栽培历史,分布于广州市郊三元里、泉塘等地。 [5]
植株生长健壮,株高约50厘米,开展度约40厘米。叶片近圆形,长约19厘米,宽约18厘米,浅绿色,较薄,蜡粉少,叶缘稍向内弯如铜壳状,基部深裂成耳状裂片;叶柄长约10厘米,主薹高约28厘米,横径约3厘米。分枝力较强。花白色,花球横径约9厘米,主薹重300-400克,质脆嫩,纤维少。 [5]
晚熟,播种至初收70-80天,延续采收50-60天,适应性强,可提早或稍迟播种,每公顷产量为26250-33750千克。 [5]
广州郊区播种期为9-11月份,适播期10-11月份,苗期30-35天,定植株距20厘米、行距30厘米,定植约5天后追肥,以后随植株生长要加强水、肥管理。收主薹后可施重肥,保证侧薹丰产。注意及时防治夜盗蛾幼虫,翌年1-4月份收获。 [5]
  • 登峰中迟芥蓝
广东省广州市地方品种。 [5]
株高约37厘米,开展度36厘米,粗约2-3厘米,单株重约300克,该品种具有花球大,主薹粗,抽薹整齐一致,叶片少,叶柄短,节间长,侧薹粗壮,全株灰绿色等特点。中晚熟,从播种至初收60-70天。每公顷产量约为30000千克。 [5]
广州地区8-11月播种育苗,苗龄30-40天,定植株、行距均为33厘米。主薹采收时留基叶4-5片,有利于掖芽发生侧薹。 [5]
另外,尚有中熟品种;如福建芥蓝,主薹重50-80克,当地群众主要食用嫩叶。 [5]
晚熟种,如迟花芥蓝,主薹重150-200克,侧薹萌发力中等。皱叶迟芥蓝,主薹重200-300克,侧薹萌发力中等。 [5]
细叶早:主花薹高25-30厘米,横径2-3厘米,单薹重100-150克,较耐热,适于晚秋和夏秋栽培,播种至初收约60天,延续采收35-45天。 [5]
香港白花:主花薹高20-25厘米,横径2-3厘米。白色花,初花时花蕾着生紧密,薹叶较稀疏。主薹重约100克,侧薹萌发力较强。株型紧凑,生长较整齐。 [5]
台湾中花:主薹高30-35厘米,横径2.5-3厘米,单薹重100-150克。薹叶长卵形,白花,薹形美观。 [5]
皱叶迟:主薹高30-35厘米,横径3-4厘米,单薹重200-300克,薹叶卵形,微皱,节间密,侧薹萌发力中、上等。花白色,初花时花蕾大而紧密。 [5]
登峰芥蓝:广东省广州引进品种。栽培适应性广,菜薹外观整齐,主薹节间疏,皮薄肉厚且脆嫩,主花薹重50-70克,分枝力强,抽薹一致。播种至初收65-70天,延续采收约为50天。第一侧薹品质优于主薹。 [5]
佛山中迟芥蓝:广东省广州引进品种。植株较高,生长势强,分枝力强,叶片椭圆形,平滑。主薹较长而肥大,花球较大,主花薹重50-200克,质脆嫩纤维少。播种至初收约70天,延续采收侧花薹约70天。 [5]
台湾中花芥蓝:株高30-35厘米。基叶卵圆形,有蜡粉。主薹茎粗壮,茎叶长卵圆形,主花薹重80-150克,侧花薹萌发力中等。 [5]

分布范围

播报
编辑
白花甘蓝原产地不详。中国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地常见栽培。 [1] [5]

生长习性

播报
编辑
白花甘蓝
白花甘蓝喜温暖气候,发芽期和幼苗期生长发育适温为25-30℃,叶从生长期到花薹形成期为15-25℃,温度高于30℃花薹生长发育不良。白花甘蓝属长日植物,现有各品种对日照长度要求不严格,但对光照强度要求较严格。光照充足,生育良好。 [2-3]

繁殖方法

播报
编辑

播种时期

北京地区种植基本上可以周年供应。柳叶早芥蓝等早熟品种进行露地栽培,以保证6-10月的供应。9月至第二年3月播种可选中花、中迟芥等中晚熟品种进行保护地栽培,保证11月至第2年5月的供应,其中要注意7-9月是北京高温、多雨季节,应选在冷凉的地方种植为宜。 [2]

播种方法

播种
可采用直播或育苗移栽,北京地区多用育苗移栽,每亩需用种75-100克。育苗地应选择排灌方便的沙壤土或壤土,最好前茬不是十字花科蔬菜的土地。整地时要多施腐熟的有机肥,用撒播方式进行播种。 [2]
要经常保持育苗畦湿润,苗期施用速效肥2-3次,播种量适当,注意间苗,避免幼苗过密徒长成细弱苗。苗龄25-35天可达到5片真叶。间苗时间一般在2片真叶出现以后进行。 [2]
  • 优良壮苗标准
选择生长好、茎粗壮、叶面积较大的嫩壮苗,不宜用小老苗。 [2]

栽培技术

播报
编辑

整地施肥

选用保肥保水的壤土,精细整地,每亩施入基肥腐熟猪粪、堆肥3000-4000公斤,过磷酸钙25公斤,翻入土壤混合均匀,耕耘耕平,土粒打细。畦一般做平畦,但夏季栽培应做小高畦。 [2]

定植方法

露地栽培,栽苗应在下午进行,保护地栽培宜在上午进行。栽苗日期确定后,在栽苗前一天下午给苗床浇一透水,以便于次日挖苗。定植当天随挖苗,随即运到定植地块,按一定的行株距进行栽苗。
一般早熟种行株距为25厘米×20厘米,中熟种行株距为30厘米×22厘米,晚熟种行株距为30厘米×30厘米。栽苗不宜深,以苗坨土面与畦面栽平或稍低1厘米。苗栽好后,随即进行浇水,以恢复长势。 [2]

田间管理

  • 浇水施肥
根据当时温湿度情况及时浇缓苗水。缓苗后叶簇生长期适当控制浇水。进入菜苔形成期和采收期,要增加浇水次数,经常保持土壤湿润。基肥与追肥并重,追肥随水施,一般缓苗后3-4天要追施少量的氮肥或鸡粪稀,现蕾抽苔时追施适当的速效性肥料或人粪尿。主苔采收后,要促进侧苔的生长,应重施追肥2-3次。
  • 中耕培土
白花甘蓝前期生长较慢,株行间易生杂草,要及时进行中耕除草。随着植株的生长,茎由细变粗,基部较细,上部较大,形成头重脚轻,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培肥,最好每亩施入1000-2000公斤有机肥。

采收管理

当花薹生长到与叶片顶端高度齐平或接近时(俗称齐口花),为适宜采收期,采收高度为15-25厘米。为保持较佳的商品性,宜在清晨进行采收,并整理包装。

病虫防治

播报
编辑
病虫防治
白花甘蓝主要病害有霜霉病炭疽病菌核病软腐病黑斑病黑腐病病毒病等;主要虫害有黄曲条跳甲小菜蛾甜菜夜蛾斜纹夜蛾蚜虫菜粉蝶菜螟烟粉虱等。防治病虫害药剂用量和使用次数需严格按标签上的说明执行,并注意各种农药交替使用。

病害

霜霉病:可用吡唑醚菌酯、希酰吗啉、甲霜灵可湿性粉剂、霜脲氰、氯溴异氰尿酸及代森锰锌等喷雾。 [4]
炭疽病:可用吡唑醚菌酯、咪鲜胺锰盐、咪鲜胺、醚菌酯、苯醚甲环唑、克菌丹等喷雾。 [4]
菌核病:发病初期可喷希酰吗啉、吡唑醚菌酯。喷药时着重喷洒植株茎的基部、老叶和地面上,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 [4]
病毒病:及时防治蚜虫。可用三氮唑、吗啉胍及病毒A等喷雾。 [4]
软腐病、黑腐病:发病初期,可用农用链霉素、新植霉素,氢氧化铜等喷雾并结合灌根。 [4]
黑斑病:可用相当于播种量0.4%的代森锰锌拌种。发病初期可用代森锰锌、甲霜锰锌、吡唑醚菌酯、咪酰胺锰盐、三环唑、氢氧化铜等喷雾,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 [4]

虫害

黄曲条跳甲:可用杀虫双、高效氯氰菊酯等喷雾。 [4]
小菜蛾、菜粉蝶可用乙基多杀菌素、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苏云金杆菌(Bt)、茚虫威及溴虫晴等进行喷雾。 [4]
甜菜夜蛾,斜纹夜蛾可用乙基多杀菌素、氯虫苯甲酰胺、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溴虫晴、茚虫威及夜蛾核多角体病毒等进行喷雾。 [4]
白粉虱,烟粉虱:可用吡虫啉、阿维菌素、啶虫脒、噻虫嗪及螺虫乙酯等进行喷雾。 [4]

主要价值

播报
编辑
白花甘蓝
白花甘蓝是中国华南地区的一种特色蔬菜。白花甘蓝肉质脆嫩清甜、营养丰富、抗癌物质含量高, [12]一直深受粤港澳人青睐,同时出口日本、东南亚和等国家。 [4]根、茎、叶可以入药。味甘、辛,性凉,有解毒利咽、顺气化痰、平喘、降低胆固醇、软化血管、预防心脏等功效。 [13]主冶风热感冒,咽喉痛,气喘;预防白喉。 [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