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绍集团在官渡之后是如何走向瓦解的?

如题。希望能按照时间顺序,详细梳理袁氏被击败的全过程
关注者
12
被浏览
4,996

9 个回答

袁绍集团败亡的过程在《三国志.魏书.武帝纪》里记载得还是比较清楚的。

(建安)六年夏四月,扬兵河上,击绍仓亭军,破之。绍归,复收散卒,攻定诸叛郡县。九月,公还许。

建安六年(公元201年),曹操在仓亭之战击败袁绍军。但曹操没有乘胜进击,反而坐视袁绍平定了叛乱的郡县,可见袁绍当时实力仍然雄厚,曹操还无力压制袁绍。

绍自军破后,发病欧血,(建安七年)夏五月死。小子尚代,谭自号车骑将军,屯黎阳。秋九月,公征之,连战。谭、尚数败退,固守。八年春三月,攻其郭,乃出战,击,大破之,谭、尚夜遁。夏四月,进军邺。五月还许,留贾信屯黎阳。

建安七年(202年)袁绍病死则成了局势的一大转折。袁尚接任,袁谭并不接受,双方产生了矛盾,但由于曹操大敌当前,双方暂时没有决裂。曹操与二袁大战数月,二袁战败,但曹操仍然无力直接攻下邺,于是再次撤军。

(建安八年)八月,公征刘表,军西平。公之去邺而南也,谭、尚争冀州,谭为尚所败,走保平原。尚攻之急,谭遣辛毗乞降请救。诸将皆疑,荀攸劝公许之,公乃引军还。冬十月,到黎阳,为子整与谭结婚。尚闻公北,乃释平原还邺。东平吕旷、吕翔叛尚,屯阳平,率其众降,封为列侯。

建安八年(203年)八月,曹操接受郭嘉的建议,佯装进攻刘表。外部压力减轻后,二袁正式决裂,袁尚攻袁谭于平原,袁谭不敌,向曹操乞降求援。曹操接受荀攸建议回军支援袁谭,袁尚撤军回邺,其部下吕旷吕翔投降曹操。

九年春正月,济河,遏淇水入白沟以通粮道。二月,尚复攻谭,留苏由、审配守邺。公进军到洹水,由降。既至,攻邺,为土山、地道。武安长尹楷屯毛城,通上党粮道。夏四月,留曹洪攻邺,公自将击楷,破之而还。尚将沮鹄守邯郸,又击拔之。易阳令韩范、涉长梁岐举县降,赐爵关内侯。五月,毁土山、地道,作围堑,决漳水灌城;城中饿死者过半。秋七月,尚还救邺……夜遣兵犯围,公逆击破走之,遂围其营。……尚夜遁,保祁山,追击之。其将马延、张顗等临陈降,众大溃,尚走中山。……八月,审配兄子荣夜开所守城东门内兵。配逆战,败,生禽配,斩之,邺定。

建安九年(204年),曹操准备大举攻邺,而袁尚置曹操威胁于不顾,二月又外出攻击袁谭。曹操扫清了邺的外围,开始围困邺城,袁尚直到七月才回援,被曹军击溃逃走,马延张凯等临阵投降。八月,曹操最终攻下袁家大本营邺城。

公之围邺也,谭略取甘陵、安平、勃海、河间。尚败,还中山。谭攻之,尚奔故安,遂并其众。公遗谭书,责以负约,与之绝婚,女还,然后进军。谭惧,拔平原,走保南皮。十二月,公入平原,略定诸县。十年春正月,攻谭,破之,斩谭,诛其妻子,冀州平。

曹操攻打邺的时候,袁谭乘机略取冀州郡县,并赶走袁尚,吞并了他的部众。曹操进军攻打袁谭,先攻下袁谭老巢青州平原,又攻下南皮杀了袁谭,冀州平定。

是月(建安十年春正月),袁熙大将焦触、张南等叛攻熙、尚,熙、尚奔三郡乌丸。触等举其县降,封为列侯。

故安赵犊、霍奴等杀幽州刺史、涿郡太守。三郡乌丸攻鲜于辅於犷平。秋八月,公征之,斩犊等,乃渡潞河救犷平,乌丸奔走出塞。

建安十年(205年)袁熙大将焦触、张南背叛袁家,攻打袁熙袁尚,袁熙袁尚投奔三郡乌桓。焦触张南投降曹操。八月,曹操大军进入幽州平定起兵的赵犊、霍奴,赶走三郡乌桓,救援早就投靠曹操的鲜于辅。幽州大部落入曹操控制下。

初,袁绍以甥高幹领并州牧,公之拔邺,幹降,遂以为刺史。幹闻公讨乌丸,乃以州叛,执上党太守,举兵守壶关口。遣乐进、李典击之,幹还守壶关城。十一年春正月,公征幹。幹闻之,乃留其别将守城,走入匈奴,求救於单于,单于不受。公围壶关三月,拔之。幹遂走荆州,上洛都尉王琰捕斩之。

曹操攻占邺后袁绍任命的并州牧高幹投降,等曹操北上幽州后又在并州反叛,曹操先是派乐进、李典征讨,接着在建安十一年(206年)亲征并平定并州。

(建安十一年)秋八月,公东征海贼管承,至淳于,遣乐进、李典击破之,承走入海岛。

官渡之战时臧霸“数以精兵入青州”,可能已经控制了青州部分地区。曹操攻打袁谭时又占据了平原郡。管承应该不是袁绍余部,但曹操东征到了青州淳于县,又派诸将平定各地,可以说全面掌控了袁绍故地青州。

(建安十二年)将北征三郡乌丸……未至二百里,虏乃知之。尚、熙与蹋顿、辽西单于楼班、右北平单于能臣抵之等将数万骑逆军。八月,登白狼山,卒与虏遇,众甚盛。公车重在后,被甲者少,左右皆惧。公登高,望虏陈不整,乃纵兵击之,使张辽为先锋,虏众大崩,斩蹋顿及名王已下,胡、汉降者二十馀万口。辽东单于速仆丸及辽西、北平诸豪,弃其种人,与尚、熙奔辽东,众尚有数千骑。……九月,公引兵自柳城还,康即斩尚、熙及速仆丸等,传其首。

建安十二年,曹操北征,在白狼山大破与袁尚袁熙联合的三郡乌桓。袁尚袁熙逃奔辽东,被公孙康所杀,袁绍势力彻底消亡。

由上可知,在袁绍病死、袁谭袁尚决裂的情况下,曹操奋战了七年才彻底消灭了袁家势力,可知其实力非常雄厚。再联想到曾经割据一方的袁术,可知若非袁家内部矛盾重重,他们很有问鼎天下的可能性。

官渡之战袁绍战败后,袁绍跑到了黎阳,投奔手下大将蒋义渠。而曹操也没有追过黄河扩大胜过,所以袁绍得到喘息之机。

虽然输得惨,但是袁绍集团底子厚,袁绍依然还持有黄河下游的四州之地(冀州、青州、并州、幽州),其统治基础也并没有出现松动:

冀州城邑多叛,绍复击定之。《三国志·袁绍传》

袁绍那边平稳渡过了2年,曹操都毫无办法,都想转头干刘表去,被荀彧劝住了:

六年(201年),太祖就谷东平之安民,粮少,不足与河北相支,欲因绍新破,以其间击讨刘表。彧曰:“今绍败,其众离心,宜乘其困,遂定之;而背兖、豫,远师江、汉,若绍收其馀烬,承虚以出人后,则公事去矣。”太祖复次于河上。《三国志·荀彧传》

可以看出虽然赢了官渡,但曹操对袁绍集团仍然没有啥好办法,所以是“不足与河北相支”。

建安七年(202年)5月,事情转机来了,官渡之战之后袁绍就发病呕血,坚持了两年后终于死了。

袁绍死后,虽然名义上是幼子袁尚继位,可是袁绍对于儿子们安排却非常离谱:

绍曰:“孤欲令四儿各据一州,以观其能。”授出曰:“祸其始此乎?”
《三国志·袁绍传》裴松之引注《九州春秋》

袁绍只有四州之地,被子侄们平分了……长子袁谭领青州,次子袁熙领幽州,外甥高干领并州,他喜欢的小儿子袁尚跟他在冀州(袁绍死后继承)。

这几个子侄背后也各有势力:袁谭得到了辛毗、郭图等拥护。袁尚则被逢纪、审配等拥护。高干只是外甥,也有自家的势力(如高柔等)。最弱的袁熙也有搅局的实力。

这也就是沮授所说的“祸其始此乎”……对于这个安排,郭嘉就一针见血的指出:

嘉曰:“袁绍爱此二子,莫适立也。有郭图、逢纪为之谋臣,必交斗其间,还相离也。急之则相持,缓之而后争心生。 《三国志·郭嘉传》

袁绍手下这群人和他的儿子只有袁绍本人才能压制住,只要他一死,他的儿子们还是会乱……即使兄友弟恭,支持各个儿子的各方势力也要逼得他们内乱。

果然不出郭嘉所料,袁绍死后不久,袁家的内乱开始了,接下来按时间顺序列出袁家集团覆灭的过程:

202年6月,来奔丧的袁谭被袁尚安排去黎阳前线,袁尚还不给哥哥精兵良甲,袁谭一怒之下杀了袁尚派来的监军逢纪,兄弟俩关系破裂。

202年9月,曹操一看有机可乘,引兵来攻,袁谭袁尚兵败固守。

203年3月,曹操再度击败袁军,兄弟俩退守邺城,曹操没打下邺城。然后内讧爆发,袁谭进攻袁尚失败,跑回南皮,袁尚依依不饶再次进攻袁谭,袁谭战败而退回平原据守。

204年2月,曹操一看兄弟俩打起来了,再次围邺城,袁尚回军救邺城被击败跑到中山,至8月,曹操破邺城。

与此同时,在并州的袁绍外甥高干投降曹操。另一边袁谭趁机攻取冀州北面四郡,又攻袁尚于中山,袁尚败走故安,投靠袁熙,袁谭吞并其部众,袁尚势力灭。

205年正月,曹操进攻南皮的袁谭,大战后杀死袁谭、郭图等,袁谭势力灭,冀州平定。与此同时,袁熙手下大将焦触、张南反了袁家俩兄弟,袁尚、袁熙投奔乌桓。袁熙势力灭,幽州大部投降曹操。

205年8月,并州的高干复反.

206年正月,曹操西征并州,大破之。高干势力灭,并州收回。

207年5月,曹操北征乌桓,于8月在白狼山阵斩蹋顿,大破乌桓,袁尚、袁熙投奔辽东公孙康。公孙康砍下二人的脑袋,并率辽东归降于曹操,曹操基本完成北方统一。(理论上还差个凉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