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費小燁)香港昨日新增2,401宗新冠病毒感染個案,包括64宗輸入個案,另新呈報28宗死亡個案。疫情持續平穩,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表示,認同現階段維持「口罩令」,待三四月春季回暖才是「脫罩」的好時機,但相信屆時不同的呼吸道病毒會重臨,單日新冠病毒確診個案徘徊約2,000至2萬宗,故最重要的是部署應對「後口罩浪」,避免公營醫療服務癱瘓,他建議市民尤其是長者和長期病患者,在下個冬季來臨前再次接種新冠疫苗,高危人士亦需在冬季繼續戴口罩。

指春季回暖「脫罩」好時機

袁國勇解釋,當每日最低氣溫高於攝氏20度時,所有呼吸道病毒在環境的存活時間較短,感染後身體的炎症反應亦因天氣和暖而較輕。該氣溫通常在3月底至4月初出現,屆時才放寬「口罩令」較為合適。惟解除「口罩令」後,除了新冠病毒外,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都會較易傳播,勢必經歷「後口罩浪」,而過去3年受口罩保護的幼童、長者和長期病患者將成高危群體,公營醫療體系仍會面對嚴峻情況,「新冠病毒不會離開,以新加坡的情況推算,本港的單日確診數字仍會持續徘徊約2,000至2萬宗。」

他指出,雖然「後口罩浪」可以造成嚴重後果,但「早放寬好過遲放寬」,期望屆時可令社會對所有呼吸道病毒產生良好的混合免疫,又建議市民尤其是長者及長期病患者於下個冬季來臨前,即大約今年10月至11月再次接種新冠疫苗和流感疫苗,高危人士亦應在冬季繼續戴口罩,以加強保護。

袁國勇又提到,2003年「沙士」後,特區政府成立衞生防護中心,及投放更多資源在傳播病研究和收集情報,俱對今次應對新冠疫情非常重要,令香港得以在新冠病毒出現早期已掌握情況,從而提升警戒級別,檢視口罩藥物儲備,以及實施口岸體溫檢測等措施。惟疫情初期的病毒追蹤、隔離及檢測量等抗疫工作仍有不足之處,「如果疫情初段有較好的能力,傳播速度就可減慢很多。」故目前是合適時間檢討過去定下的防疫指引和措施,包括安老院舍的防疫工作,為未來另一次全球疫症大流行做好準備。

噴鼻式疫苗推出需時

另外,港大研發的新冠噴鼻式疫苗已在內地4個省市使用,袁國勇表示,是否推展到香港屬藥廠的商業決定,而內地目前對疫苗需求大,估計即使在香港推出也要一段時間後。他指出,注射疫苗可以有效預防重症,但對上呼吸道黏膜保護較差,因此不少人打了三至五劑疫苗,仍有可能感染病毒,噴鼻式疫苗則可保護上呼吸道,減低感染機會,亦可減少患者輸出的病毒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