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_百度百科

[yì]
汉语文字
收藏
0有用+1
0
艺(拼音:yì)是汉语一级通用规范汉字(常用字) [1]。艺的古字写作“”,“埶”始见于商代 [2],其古字形像一个人双手持草木,表示种植。“艺”的繁体字“藝”是在“埶”的基础上繁化而成的。种植草木是一门技术,所以,“艺”又引申为“才能、技能”等义。所谓的有“技能”从根本上说就是掌握了做某事的尺度或标准。所以,“艺”又可引申为“准则、极限”,另外。一定的技艺,如果能达到出神入化的地步,都会给人以艺术性的享受,故“艺”有艺术之意。
中文名
拼    音
繁    体
部    首
五    笔
ANB [3]
仓    颉
TN [3]
郑    码
EYDA [3]
笔    顺
横、竖、竖、横折弯钩
字    级
一级(0086) [1]
平水韵
去声八霁 [4]
笔画数
3+1(部首+部首外)
造字法
会意字形声字
结    构
合体字;上下结构
异    体
埶、㙯、秇、蓺、萟、𡎐
统一码
基本区-827A [3]
四角码
44717
注音字母
ㄧˋ

文字溯源

播报
编辑
字形演变流程图(文中出现序号参照此图所示文字) [2]
古代的“艺”字,既是象形字,也是会意字,还有人说它是形声兼会意字。“艺”字最初写作“埶”,商代甲骨文(图2、3)、金文(图1)的“埶”字,像一个人双手捧着一棵树苗的样子,本义指种植。西周金文中的“埶”字(图4),由其甲骨文字形发展而来:人的样子得到了细化,但是人的双手加上一竖;苗木下部增添了个“土”字,表示苗木是要种在土壤中的。有一些金文(图11、12)或战国楚简(图13)人形下部是“女”字,当是由“止(趾)”形上移讹变而成。图14是楚简中的简化字。发展至秦代的小篆(图6)阶段,“埶”字的写法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变成了左右结构:右边的人字形与独体“”(读作jǐ,意为握持)字的小篆字形一致;左边变成了“坴”——上边仍是一棵苗木,有叶茎和根,但由于小篆追求圆滑等特点,这些看起来都不是那么像实物。后来,由于“埶”字的字形既不能很直观地表达出“苗木”之义,也没法显示读音,所以人们在它的基础上进行了再创:因禾苗是草属,人们在“埶”上面加上了表示“草”之义的“”部;同时,又在其下加了个“云”字,来表明此字的读音。由此诞生了“藝”字。隶书(图7-10)与楷体中的“藝”字,皆由此发展而来。再后来,由于“藝”字的字形过于复杂,所以人们又将其简化为“艺”,“艺”是形声字,“艸”为形旁,表示与花草有关,“乙”为声旁,表读音。 [2] [5-6]
“艺”的本义是种植。《诗经》中说:“不能艺黍稷。”黍稷,泛指农作物。“艺黍稷”指种植农作物。由于种植庄稼、树木等,实际上也是一种技术活,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技巧,才能够种植好。所以,“艺”字的引申义又当技艺、本领讲。例如,《周礼》中就列举了周代用来教育贵族子弟的“六艺”的项目,即:“礼、乐、射、御、书、数”,用当代的话来讲,这六种教给贵族子弟的技艺就是礼节、音乐、射箭、驾车、写字和算术。现代人所说的“艺术”等也是从“艺”字的“才能”“技能”之义引申出来的,属于远引申。
同时,所谓的有“技能”,从根本上说就是掌握了做某事的尺度或标准,所以,“艺”又可引申为“准则”“极限”。如《国语·越语》:“用人无艺。”意即:用人没有固定的标准。而《国语·晋语》:“骄泰奢侈,贪欲无艺。”大意是:骄奢贪婪,没有限度。 [6]

详细释义

播报
编辑
读音
词性
释义
英译
例句
例词
动词
〈文言〉种植。
plant
尚书·禹贡》:“淮沂其乂,蒙羽其艺。”
〈文言〉区分。
孔子家语·正论》:“合诸侯而艺贡事,礼也。”
名词
技艺;才能。
skill;
craftsmanship
《尚书·金縢》:“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论语·子罕》:“吾不试,故艺。”
工艺;园艺;多才多艺;十八般武艺
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古代教学科目或儒家经典——六经
artistry;
skill
《礼记·学记》:“不兴其艺,不能乐学。”
《论语·述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唐·韩愈《师说》:“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艺术;文学。
三国魏·嵇康《琴赋》:“良质美手遇今世兮,纷纶翕响冠众艺兮。”
姚莹《复杨君论诗文书》:“诗文者,艺也。”
文艺;曲艺;艺苑
〈文言〉射击的目标。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弦矢分,艺殪仆。”
〈文言〉准则;限度。
limits
左传·昭公二十年》:“布常无艺,征敛无度。”
薛福成《应诏陈言疏》:“取之无艺,用之愈奢。”
(Yì)姓氏用字。
(参考资料:《汉语大词典》 [7]《现代汉语词典》 [8]《汉语大字典》 [9]

古籍释义

播报
编辑

说文解字

【卷三下】【丮部】鱼祭切(yì)
(埶)种也。从坴、丮。持亟种之。《书》曰:“我埶黍稷。”
〖注释〗①坴(lù):大土块。②《书》:当依徐锴《说文解字系传》作《诗》。指《小雅·楚茨》。埶,今本作“艺”或“蓺”。 [10]

说文解字注

“(埶)穜(种)也”注:《齐风》毛传曰:蓺犹树也。树种义同。
“从𠃨(丮)坴”注:会意。土部曰:坴,土块坴坴也,𠃨字今补。
“𠃨持穜之”注:说从𠃨(丮)之意。鱼祭切。十五部。唐人树埶字作蓺,六埶字作艺,说见经典释文。然蓺、艺字皆不见于《说文》。周时六艺字盖亦作埶,儒者之于礼乐射御书数,犹农者之树埶也。又《说文》无势字,盖古用埶为之,如《礼运》在埶者去是也。
“《诗》曰:‘我埶黍稷’”注:《小雅》文。 [11]

广韵

鱼祭切,去祭疑 ‖埶声祭2部(yì)
艺,才能也。静也。常也。准也。又姓,出《姓苑》。鱼祭切。八。 [12]

康熙字典

【申集上】【艸】 艺;部外笔画:15
古文:秇
《唐韵》鱼祭切。《韵会》:倪祭切,竝音蓺。才能也。《礼·礼运》:月以为量,故功有艺也。注:艺犹才也。
又《周礼·天官·宫正》:会其什伍,而敎之道艺。注:艺谓礼、乐、射、御、书、数。
又《书·舜典》:归,格于艺祖。传:告至文祖之庙。艺,文也。
又王延寿《鲁灵光殿赋》:观艺于鲁。注:六经也。
又《左传·文六年》:陈之艺极。注:艺,准也。司马相如《上林赋》:艺殪仆。注:所射准的为艺。
又《家语》:合诸侯而艺贡事礼也。注:艺,分别贡献之事也。
又《晋语》:贪欲无艺。注:艺,极也。又姓。《通志·氏族略》:有艺氏。
又与蓺通。《韵会》:种也。《书·禹贡》:蒙羽其艺。传:两山巳可种艺。《孟子》:树艺五谷。
又《韵补》五结切,叶音臬。丘迟《思贤赋》:备百行之高致,谈九流之洪艺。谅可杂而非染,迹每同而常别。 [13]

字形书法

播报
编辑

字形对比

字形对比(上排:U+827A;下排:U+85DD)

书写提示

艺字书写笔顺
【规范提示】“艹”3画,首笔是长横。
【写法】❶“艹”略宽,“乙”略窄。❷“艹”居上居中。❸“乙”的横段在横中线,行笔至田字格中心折向左下,弯肚窄于“艹”横笔左端,再右行至右下格钩出,宽度窄于“艹”。 [14]

书法欣赏

(以上参考资料: [15]

音韵汇集

播报
编辑

韵书集成

小韵
韵摄
声调
韵目
韵系
声母
声类
开合
等第
清浊
反切
拟音
广韵
去声
十三祭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鱼祭切
ŋjæi
集韵
去声
十三祭
开口呼
三等
次浊
倪祭切
ŋjæi
中原音韵
去声
齐微
齐齿呼
全清
i
中州音韵
去声
齐微
应计切
洪武正韵
去声
二寘
次浊
倪制切
ȵie
分韵撮要
阳去
第二威伟畏
(参考资料:汉典 [16]

上中古音

时代
声韵系统名称
韵部
声母
韵母
先秦
高本汉系统
ŋ
i̯ad
王力系统
ŋ
ǐat
周法高系统
ŋ
jiar
李方桂系统
ŋ
jiadh
西汉
东汉
jiad
jiad
南北朝
宋北魏前期
祭霁
jiɑd
北魏后期北齐
祭霁
jiɑd
齐梁陈北周隋
祭霁
jiæi
隋唐
高本汉系统
ŋ
i̯ɛi
王力系统
ŋ
ǐɛi
董同龢系统
ŋ
jæi
周法高系统
ŋ
iæi
李方桂系统
ng
jiäi
陈新雄系统
ŋ
ǐɛi
(参考资料:汉典 [16]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方言类别
方言点
声母及韵母
调值
调类
备注
官话(北京官话)
北京
i
51
去声
官话(冀鲁官话)
济南
i
21
去声
官话(中原官话)
西安
i
55
去声
官话(西南官话)
武汉
i
35
去声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ȵi
13
去声
文读
官话(西南官话)
成都
i
13
去声
白读
官话(江淮官话)
合肥
ɿ
53
去声
官话(江淮官话)
扬州
i
55
去声
晋语
太原
i
45
去声
吴语
苏州
ȵi
31
阳去
吴语
温州
ȵi
22
阳去
湘语
长沙
ȵi
45
阴去
文读
湘语
长沙
ȵi
21
阳去
白读
湘语
双峰
ȵiĩ
33
阳去
赣语
南昌
ȵi
21
阳去
客家话
梅县
ȵi
52
去声
粤语
广州
ŋɐi
22
阳去
粤语
阳江
ŋɐi
54
阳去
闽语(闽南语)
厦门
ge
33
阳去
文读
闽语(闽南语)
厦门
gue
33
阳去
白读
闽语(闽南语)
潮州
goi
11
阳去
闽语(闽东语)
福州
ŋie
242
阳去
闽语(闽北语)
建瓯
ŋi
44
阳去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 [17]、汉典 [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