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斯理宗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卫斯理宗

基督教新教七大宗派之一
卫斯理宗(Wesleyans)是遵奉英国18世纪神学家约翰·卫斯理宗教思想的各教会团体之统称。基督教新教七大宗派之一。该宗原为英国圣公会宗的一派,其雏形为卫斯理组织的“牛津圣社”,主张认真研读圣经,严格宗教生活,遵循道德规范,故又称为“循道宗”(Methodists)。该宗实行监督制,故又称为“监理宗”。卫斯理于1738年独立传道,1784年脱离圣公宗,“牛津圣社”发展为独立的卫斯理宗。
它是世界上最有影响的新教主要教派之一,其信徒统称为会友,包括正式会友、预备会友、慕道友三种。其各类会友约4000余万,其中美国有正式会友1400余万人,英国有250余万人。另外还有许多自治教会分布在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西非诸国和南亚地区。在瑞士、斯堪的纳维亚、葡萄牙、奥地利、波兰和德国也有少量信徒。
卫斯理宗的国际组织为1881年成立的普世循道宗大会(The Ecumenical Methodist Conference)。1981年,以此为基础成立了世界循道宗联合会(The World Methodist Council),每5年召开一次大会,截至1986年,其成员包括世界约90个国家的64个教会团体。其主要任务是沟通教会之间的关系,协调在普世合一运动及其他社会问题方面的共同立场。
中文名
卫斯理宗
外文名
Wesleyans
又    称
循道宗
成立年份
1784年
创立人
卫斯理
人    数
会友约4000余万

信仰特征

播报
编辑

基本特点

卫斯理宗普遍认为:
(一)继承“因信称义”的原则,重视内心的宗教体验,强调人之得救仅凭信仰,并获得上帝的恩典才能完成;主张基督普遍之爱,并强调人的自由意志,个人可凭对上帝纯洁的爱而战胜罪的诱惑,蒙恩典而实现成圣。
(二)重视信仰对人的外在行为的指导及由此而产生的社会影响。要求信徒在生活上艰苦朴素,发扬对他人的爱并为之服务。故在推进社会福利、举办慈善事业、提倡节欲、禁酒和反战等方面表现积极。
(三)实行圣洗和圣餐二种圣礼。圣洗对成年人与未成年人均可施行。
由以上各点可看出该宗较多地受到圣公宗、加尔文宗的影响,在组织制度方面又具有自身的持点。卫斯理宗信仰的依据除圣经外还有卫斯理兄弟的思想和言论,主要是《讲道集》《新约注释》和《卫斯理谈话录》等。

四大原理

形成卫斯理宗神学的四大基本原理是圣经、传统、体验和理性。其中三种是英国国教(圣公会)曾经使用的,在此基础上卫斯理增加了体验。

救赎论

卫斯理的神学核心是救赎论(Soteriology)。路德的救赎论中心置于义认化(Justification:因信称义)上,但卫斯理不仅是义认化(称义),连成圣也纳入为救赎的中心,而且在某种意义上更强调成圣。因而可以说路德开创的义认化(称义)的改新教神学,经过加尔文和茨温利,后来由卫斯理的成圣神学得以完成。卫斯理在救赎的秩序(ordus salvis)中解释人类救赎的过程。

组织制度

播报
编辑
在教会管理体制中强调民主原则,一般教徒与神职人员共同管理教会。教会组织系统由一系列各级会议和议会构成,一般分为地区性会议和全国性会议。
英美两国的卫斯理宗在组织制度上有一些差异。美国卫斯理宗采用会督制,最基层组织为地方教堂,教堂设有选举产生的管理委员会;同一地区的各教堂每年召开代表会议,任命牧师并讨论本地区的教务。会督由教会总议会选举产生,全国总议会为最高领导机构,每四年召开一次。分中央年议会、年议会、教区议会、牧区(堂)议会4级,圣职有会督(相当于主教)、牧师、传道员。
英国卫斯理宗教会多不赞成会督制,而是由选举产生的平教徒和教士组成全国总议会,在教义、圣职和礼仪上指导地区和地方堂会。圣礼由牧师主持,其他礼仪可由没有圣职的平信徒“传道人”主持,所有圣职人员一律平等。

历史沿革

播报
编辑

英国卫斯理宗

18世纪末和19世纪,英国卫斯理宗信徒不断增多。但围绕教会制度发生了争论,部分牧师和信众要求教会制度进一步民主化。统一的卫斯理宗因此分裂成为四个较大的教会团体。20世纪后,分裂的各教会出现了重新联合的趋势,几个主要的教会先后于1907年和1932年组成联合循道会。这一时期,英国卫斯理宗在国内继续对工人传教的同时,积极开拓海外传教事业,传播于西非、印度、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地,早在18世纪中期卫斯理宗已传至北美,19世纪中期传入中国。

美国卫斯理宗

19世纪,美国卫斯理宗发展迅速。但围绕奴隶制与教政制度的争论导致教会的不断分裂,黑人教众由于反对种族歧视,退出了美以美会,先后于1816年和1820年单独组成黑人卫理公会(The African Methodist Episcopal Church)和黑人卫理锡安会(The African Methodist Episcopal Zion Church)。1830年,要求给信徒更多权利的部分神职人员和信徒退出美以美会,另组美普会(TheMethodist Protestant Church)。1844年,主要由于南北两方在奴隶制问题上的对立,美以美会又分裂为北方的美以美会和南方监理会。1870年又从后者中分裂出有色人卫理公会,现称基督徒卫理公会。20世纪以来,主要教会之间的分歧逐渐缩小乃至消失。1939年,美以美会、南方监理会和美普会联合组成卫理公会。同英国卫斯理宗一样,美国卫斯理宗亦十分注重传教,其传教范围包括墨西哥、古巴、朝鲜、日本、中国、印度以及非洲。
在战后世界卫斯理宗的发展历程中,美国卫斯理宗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其发展可划分为两个阶段:战后至20世纪60年代为第一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为第二阶段。
在第一阶段中,美国卫斯理宗有所发展。以最大的美国卫理公会为例:1950-55年信徒增长了约4.3%,1960-65年增长了约3.3%。其教徒的种族、地域及社会阶层分布都较广大,因而被人们视为有代表性的美国教会。其工作重点是:处理与解决种族关系问题。当北方的美以美会和南方监理会于1939年合并时,双方达成协议,在新成立的卫理公会中,把黑人教会及其地区年会单独组成一个管理系统,称为中央管辖区,与其他五个以地域划分的白人教会管辖区相平行。这实际上是一种种族隔离性质的制度,此举一般认为是北方教会为谋求团结向南方教会所作的让步。
随着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反对种族主义运动的日益高涨,尤其是美国最高法院通过关于消除公共学校中种族隔离法案后,卫斯理宗内部反对种族隔离的呼声也日益强烈。卫理公会实行的制度成了斗争的焦点。该教会对最高法院的决定公开予以支持,表示要贯彻执行;但在如何处理中央管辖区问题时却意见分歧,北部、东部及西部的教会地区年会相继表示支持废除。但南方的地区年会及其所属大部分教会却以让黑人享有更多的自主权为由,要求保留这一制度。1956年,卫理公会全国总议会决定要以合理的速度废除教会内部各种形式的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现象。其具体措施是,允许中央管辖区所属的黑人教会及其地区年会在自愿的基础上并入其所在区域的白人教会管辖区,直至最终废除中央管辖区制度。至1960年,仅有六个黑人教会并入白人教会管辖区,直至1968年始全部合并,中央管辖区正式被废除。这是战后美国卫斯理宗争取种族平等斗争所取得的一大胜利。然而,在卫理公会内部,黑人信徒对教务仍处于相对无权地位,种族平等问题仍未获得根本解决。此外美国其他卫斯理宗教会也在消除种族隔离和歧视方面作出了不同程度的努力。三个黑人教会:黑人卫理公会、黑人卫理锡安会和基督徒卫理公会亦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开展对话,加强团结争取自由和平等。这一时期,美国卫斯理宗的海外传教事业面临着新的挑战。20世纪50、60年代,亚非拉地区教会独立自主的要求强烈。它们对以美国卫斯理宗为宗主,自己仅处于附属地位的现状日益不满。经过努力争取,缅甸、古巴、印尼、利比亚、巴基斯坦等地的卫斯理会陆续取得了自治权。
在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卫斯理宗信徒有所减少。教会内部神学上的保守派与自由派进行了长期斗争,趋势是保守派渐占上风。其中以美国最大卫斯理宗教会团体联合卫理公会,最为显著。该会自1965至1970年,信徒减少3.2%;1970至1975年减少7.1%。20世纪80年代始趋于缓和。其原因在于20世纪60、70年代以来,美国教会中自由主义影响下降,保守主义思潮抬头所致。联合卫理公会素来有多元化的特点,它包括了不同的神学流派和政治观点,其成员的种族构成复杂,地域分布较广。这种兼容并蓄的因素使该教会一直带有温和的自由主义色彩。其全国总议会于1972年通过了一项关于信仰的声明,明确肯定神学上的多元化;体现了调和教会内各种派别的意向。但到20世纪70年代中期有所变化。在联合卫理公会内,福音主义色彩浓厚的保守派的力量不断增长。他们指责自由派人士把持许多教会机构,背离了教会经典和约翰·卫斯理的教义。他们以南方州为基地组织“福音运动”,从1974年开始积极活动,力图影响教会总议会的决策。保守派还批评教会忽视信徒个人的福音传教活动,致使传教事业萎缩。他们要求把部分教会神学院移交保守派,还与其他教派内的福音派建立密切联系。与保守派的攻势相比,自由派显得涣散,缺乏进取性。然而纵观20世纪70年代,联合卫理公会内自由派与保守派的斗争虽然日趋激烈、但保守派还未取得明显优势。以1976年的总议会为例,保守派与自由派就如何对待教会内公开申明有同性恋倾向的人士展开了较量。前者主张严厉抨击,禁止同性恋者任圣职;后者则声称一个人性的行为不应妨碍其出任圣职。最后,这次总议会基本上维持了1972年对此问题所采取的立场,即不干涉个人合理的权利,但申明对同性恋者不宜授于圣职。
20世纪80年代,保守派的攻势更为猛烈,平衡状态被打破。在保守派的压力下,1984年的总议会同意修改1972年的信仰声明,强调禁止同性恋者任圣职。这说明保守派已经占据上风。此后,保守派的影响不断扩大。他们公开鼓吹反对教会的多元化,认定这是导致教会丧失对群众吸引力的根源。1988年的总议会突出的表明了保守派的活动所取得的成效。
其决议是:
一、批准新的信仰声明,改变1972年所强调的神学多元化和给予圣经、传统、经验和理性探索真理的平等地位的立场,宣布只有圣经才是信仰的最高权威。
二、在新的赞美诗集的部分诗篇中恢复使用上帝的阳性代词。
三、坚决声明教会禁止向同性恋者授职,反对控制生育和以性别选择为由实行堕胎。
这些决定都表明保守派已具有左右教会前进方向的力量。联合卫理公会正失去多元化和宽容的特点,越来越带有福音主义的倾向。当然,该教会传统的特点不会一夜之间消失殆尽,自由派的影响也不会倾刻之间烟消云散。新的信仰声明在突出圣经权威的同时,仍然承认传统、理性和经验对圣经的解释和研究有着重要作用。它亦未公开排斥黑人神学、妇女神学等教会内现存的神学思想。1988年总议会尚设立一委员会,继续探讨同性恋的问题。这些都被自由派人士看作希望之所在。妇女争取完全平等的斗争也说明了这一点。该会自1956年向妇女授圣职以来,至20世纪70年代已有近千名妇女在教会内担任职务。她们活动的主要目标转向要求任命女主教、教区总监、神学院院长和宣传女权神学等。
在其他一些社会问题上,联合卫理公会内部意见较一致,并未由于派别之争而出现分裂。该会主张在传教活动中贯彻正义与和平的方针,要求改变社会中存在的贫困与压迫现象;呼吁裁军和维护世界和平。

世界循道宗联合会

二战后,从世界范围看,卫斯理宗相当活跃。20世纪50与60年代,其活动具有以下特点:
(一)世界循道宗联合会多次召集国际会议,以加强各教会之间的国际联系与团结。
(二)发动国际性的传教活动,协调各地教会的传教工作,扩大对青年的影响。如英国卫斯理宗针对战后本国经济发展的特点,重新强调在产业工人聚居区传教,重点是社会下层、尤其是青年工人,以遏制世俗主义对青年工人的影响。
(三)积极发展与其他教派的联系,参加普世合一运动,与世基联和天主教会的关系尤其受到重视。印度卫理公会和英国卫斯理宗尤为活跃,它们都谋求与其他宗派的联合。
(四)十分关注国际社会所面临的社会政治问题。世界循道宗大会多次主张建立没有种族歧视和种族隔离的杜会;反对战争、号召尊重人权。如南非循道会始终坚持反对种族主义,拒绝在教会内实行种族隔离。
(五)亚、非、拉教会走向自治与独立,是战后卫斯理宗发展的重要趋势。风起云涌的民族独立运动促使亚、非拉国家的卫斯理宗逐步摆脱了英、美教会的控制。
20世纪80年代,世界各国的卫斯理宗教会以世界循道宗联合会为中心,积极加强联系。主要社会活动和立场是:
一、坚决反对南非的种族隔离制度,呼吁各国予以经济制裁;
二、反对战争与核武器的威胁,呼吁停止核试验和部署核武器;
三、主张消除贫困、吸毒、犯罪以及侵犯人权等社会弊病;
四、抨击西方主要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要求改变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
世界循道宗会议作为卫斯理宗的世界性组织,体现了该宗在普世教会合一运动中的积极性。卫斯理宗与天主教、路德宗和归正宗的对话均有不同程度的进展。

社会运动

播报
编辑
卫斯理宗教义的社会特征:卫斯理在十八世纪就起了与二十世纪的莱因哈德·尼伯一样的作用。尼伯一边强调人类本性的罪恶性(originalsin)——社会构造的恶(structural sin)的原因,一边强调人类本性是上帝之形象,所以开展了基督徒社会主义(Christian Socialism)理想的,即为解救处于经济恐慌危机中的20世纪30年代的美国社会运动。而卫斯理的教导和卫斯理宗运动从18世纪英国产业革命过程的危机中拯救出了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