憂鬱症為當今3大疾病之一,臺灣服用抗憂鬱藥物人數133萬人

文◎許仲博

0
929

  現代人的壓力愈來愈大,無論是要同時照顧父母與小孩的三明治族群,還是要面對課業壓力與同儕關係的學生,甚至是面臨空巢期及退休後財務規劃的老年人,壓力源可是來自四面八方、防不勝防。我們無法像戴口罩預防病菌那樣阻絕壓力對我們造成的影響,除了生理健康外,心理健康也是我們需要多加留意的。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資料,臺灣二○一八年抗憂鬱藥物使用人數為133萬人,相較二○○八年的84萬人有大幅增高的趨勢,其中女性服用的人數比男性多。相較於男性,女性更好發憂鬱症,除了賀爾蒙等生理因素,也跟女性在社會中的多元角色有關,如同時扮演母親、妻子、員工的女性,長期下來不難想像承受的沉重壓力。此數據也受傳統觀念影響:男人大多是不被允許流露太多感情或情緒的,導致男性在面對情緒問題時,通常會選擇壓抑,而不是尋求醫療協助。

  隨著近年民眾對身心疾病的知識普及,大眾對身心症有了更多地瞭解,才發現親朋好友甚至是自身因此所困。世界衛生組織(WHO)將憂鬱症與愛滋病及心血管疾病定為世界最嚴重的3大疾病,並推估目前世界上有超過2億6,400萬人受憂鬱症所苦。據美國精神醫學會出版的精神疾病診斷手冊(DSM-5),憂鬱症中的重鬱症及持續型憂鬱症有幾項診斷準則,如下:

重鬱症

  以下5項(或更多)症狀在兩週中同時出現,造成社會功能改變,以及至少包含以下症狀之一(1)憂鬱情緒(2)失去興趣或愉悅感。
1. 幾乎整天且每天心情憂鬱,可由主觀報告(如感到悲傷、空虛或無助)或由他人報告(如看起來在哭)得知(孩童及青少年可能是情緒易怒)。
2. 幾乎整天且每天明顯對所有活動降低興趣或愉悅感(主觀說明或他人觀察)。
3. 體重明顯減輕或增加(一個月內體重變化超過5%),或幾乎每天食慾降低或增加(在孩童,需考量無法達到預期體重。)
4. 幾乎每天都失眠或嗜眠。
5. 幾乎每天精神動作激動或遲緩(別人觀察到,不只是主觀感受不安或緩慢)。
6. 幾乎每天疲倦或無精打采。
7. 幾乎每天自我感到無價值感,或者有過度不恰當的罪惡感(可能達妄想的程度;不僅是對生病自責或內責)。
8. 幾乎每天思考能力和專注力降低,或是猶豫不決(主觀報告或他人觀察)。
9. 反覆想到死亡(不只是害怕死亡),反覆有自殺意念而無具體計畫,或有自殺舉動,或是有具體的自殺計畫。

 

持續型憂鬱症(輕鬱症)

1. 一天之中大部分的時間都覺得心情憂鬱,至少持續兩年(是主觀的報告或由他人觀察得知;在兒童和青少年,心情易怒的情況必須至少為期一年。)
2. 當感到憂鬱時,同時出現下列選項(或更多)症狀:
.食慾變差或吃太多。
.失眠或嗜睡。
.無精打采或疲勞。
.自卑。
.專注力差或難以做決定。
.無望感。
3. 在出現困擾以上的兩年間(兒童及青少年的話一年),此人出現同時符合1和2的準則症狀為期兩個多月。

資料來源/DSM-5精神疾病診斷手冊,合記出版社

  但恰好符合以上症狀也不代表一定就是憂鬱症,身心科醫師還會診斷症狀是否因服用藥物、罹患其他疾病,或是其他外力因素導致,並評估這些症狀是否會引起臨床上顯著苦惱,或社交、職業或其他重要領域功能受損。

  憂鬱症的成因除了先天的基因與遺傳因素外,遭逢巨大壓力或是變故也可能誘發憂鬱症,也有研究指出憂鬱症跟體內血清素的濃度有很大的關聯性。當發現自身或是親友有上述症狀時,適時關懷與陪伴,或是尋求專業的醫療協助,都能抑止症狀更加惡化。

  民眾大多會擔心憂鬱症是否會影響自身的保險權益,若是投保後才罹患憂鬱症,只要不是因自殘而導致的傷害,因病症導致的住院及意外事故,皆可以透過醫療險及意外險來理賠。提醒民眾及早規劃,透過保險來規避風險,為自己及親友打造一個能接住彼此的防護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