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钱塘名妓苏小小?

关注者
33
被浏览
69,693

12 个回答

古代四大名妓之一,家先世曾为东晋官,流落到钱塘后靠祖产经营,成了当地较为殷实的商人,她的父母只有她这么个女儿,十分宠爱,因她长的娇小,所以叫小小。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谢世,于是变卖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居到城西的西泠桥畔。

她们住在松柏林中的小楼里,每日靠积蓄生活,尽情享受于山水之间。因她玲珑秀美,气韵非常,在她的车后总有许多风流倜傥的少年。没有父母的管束,苏小小也乐得和文人雅士们来往,常在她的小楼里以诗会友,她的门前总是车来车往,苏小小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有一天苏小小在游玩之时碰到了一位俊美的公子――阮郁。两人一见倾心,阮郁到苏小小家拜访,受到美人的礼遇,晚上便同榻而眠。苏小小从此与阮郁形影不离,每日共同游山玩水。可是阮郁的父亲听说他在钱塘整日与妓子混在一起,非常生气,把他逼回了建业。苏小小整日企盼,却不见情人回来,终于病倒了。

幸好她还不是太死心眼的人,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她渐渐恢复了车马盈门的往日生活。

在一个晴朗的秋天,在湖滨她见到一位模样酷似阮郁的人,却衣着俭朴,神情沮丧,闻讯后才知此人叫鲍仁,因盘缠不够而无法赶考。她觉得此人气宇不凡,必能高中,于是主动提出为提供钱物上的帮助。鲍仁感激不尽,满怀抱负地奔赴考场。

当时的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身为官员不好登苏小小之门,于是派人请她来府中,没想到苏小小架子很大,催了几次方来,孟浪决定难为她一下,于是指着庭外一株梅花让她做诗,苏小小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孟浪赞佩不已。

佳人薄命,苏小小在第二年春天因病而逝。这时鲍仁已金榜题名,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苏小小家,却赶上她的葬礼,鲍仁抚棺大哭,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 虽然苏小小结交都不是什么改变历史的大英雄、或者皇亲国戚。但她却是史书上记载的第一名妓女。而且其初恋情人是历史有名的放荡文人阮郁。所以她的名妓资格当之无愧。

————————————————

以上摘自百科,苏小小之所以留名后世,大概有以下几点

其一,才貌双绝,敢爱敢恨

其二,自身的凄凉经历,说透了古代男人的负心,即使是放荡文人阮郁,仍逃不过封建社会家族对门第,出身的世俗看法,挣脱不了现实的残酷束缚!

其三,拿的起,放的下,虽红颜薄命,但终留世间一段佳话!

在杭州西泠桥,有苏小小墓。

1、苏小小是谁?

苏小小是南朝齐时钱塘名妓,不仅有墓碑,还常被人凭吊,被后人诗歌赞颂。从唐代诗人李贺、白居易,再到近代作家余秋雨,无不一对她赞赏钦慕有佳。

最出名的,莫过于诗鬼李贺所写的《苏小小墓》。

幽兰露,如啼眼。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草如茵,
松如盖。风为裳,水为珮。油壁车,夕相待。冷翠烛,
劳光彩。西陵下,风吹雨。

李贺以写鬼见长,《苏小小墓》是他为数不多写鬼的诗里有名的一首。这首诗写的非常的凄美幽幻,李贺想象了苏小小生前乘油壁车出游死后化鬼孤独等待情人的凄美场景,塑造了一个绝美深情的苏小小。

在古代,一直都是男尊女卑,女性毫无地位和尊严可言,可是苏小小竟然有人为其修墓,还有人凭吊纪念,这点非常不容易。

苏小小究竟有何魅力能让人如此铭记?



  • 苏小小不是“妓”,是艺人,是才女

说起来,苏小小的出身,本也是富贵之家,自小能书善诗,才华横溢。因其长得娇小可爱,故名苏小小。遗憾的是,苏小小的幸福生活在父母双亡后便结束了。

无兄长的她,只得变卖家产,移居到西泠桥畔。从此她便和自己的乳娘靠着变卖家产的积蓄,开始了漂泊的生活。

因其自小天真浪漫,无拘无束,看待事情、问题的想法不被封建世俗观念所约束,所以她自制油壁车,喜爱乘车外出游玩,而她娇俏玲珑、气质优雅,常惹得一群文人雅士跟随,加之苏小小颇有文采,常在自己所住的小楼里,以诗会友,便逐渐成了钱塘一带有名的诗妓。

其实,我是不喜欢用“妓”这个字来形容苏小小的。这个字对于女性而言从来不是尊重的,就像我之所以写苏小小,也不是为了这样的噱头去写,反而想为她正名。

她是文人骚客向往的红颜知己,是封建女性打破壁垒的存在,仅仅因为她没有恪守封建礼教里的忠诚或者贞洁,所以用“妓”一字来形容,我觉得实在是对她的侮辱。



张振华曾大赞苏小小:

她是历史上最优秀的女孩,江南才女,绝代佳人!至于有人传言的她的身份到底算什么,我认为应该是古代的艺人。

我更愿意用艺人、才女来称呼她,这个女性是值得钦佩和欣赏的。

  • 她是"中国版的茶花女"

对比现代在性观念和性行为上开放随意的女性,高举着性自由的大旗,我反而觉得苏小小这样女子的精气神,在现代是绝对不会有了。

她具有的优秀的品质,如才华美貌、重才轻利、慷慨相助、有情有义是多么得难能可贵。


“中国版的茶花女”

从后世多少文人墨客为其着笔书写就可以看出来,在他们心目中,苏小小不仅仅是一名名妓,她更像是文人骚客心目中的美好的理想。

曾有人称赞她是"中国版的茶花女"。在我看来,她比茶花女更洒脱自在,众所周知,中国历史上名妓不少,但是像她这样被大多文人墨客怀念和铭记的却是少有。

单看小小的生平,确实让人心疼怜悯,十五岁父母双亡,十九岁因病香消玉殒,所爱的阮郁也弃她而去。她不得不在尘世中如浮萍一般漂泊。

可是如果抛开这样的想法,单看苏小小的所作所为,我却觉得又是极为豁达和洒脱的。

人生被逼无奈需要自己去生活的时候,她不仅彻底抛弃了封建理念,还乐于与文人骚客谈论诗词歌赋,遇见所爱之人便轰轰烈烈爱一场,爱人不在了,也不做纠缠,仍洁身自好,不为他人所动。

这样的女子莫说是在古代了,就是在现代,倘若真的经历如此惨痛经历的女性,又有多少人能够做到她这样,明确知道自己要什么,明确的想要过好自由自在的人生!

2、苏小小的情是什么样的?

  • 愿结同心结

很多人爱写苏小小和阮郁的悲剧爱情,可是在我看来,阮郁是配不上苏小小的。苏小小在爱情里和凡尘的女子还是一样,终逃不过爱情里的痴迷,如果写鲍仁,还是绕不开阮郁。

据传,苏小小曾在遇到阮郁时吟唱这首脍炙人口的《同心歌》:

“妾乘油壁车,朗跨青骢马;何处结同心?西陵松柏下。”

郎才女貌的邂逅,自然会干柴烈火地相爱起来。

但是就像我所说,阮郁终究是俗尘里的男人,和苏小小不过是短暂的风花雪月,他不会娶苏小小,也不过是贪慕其美貌和才名罢了。因其父生气其与苏小小混迹一起,便自己乖乖溜溜回到金陵娶妻生子了。

这样看来这个阮郁也是一个懦夫,架不住家族和世俗眼光里的压力。

也是,没有经济独立的浪荡公子,你指望他拿什么去爱苏小小?


苏小小墓

  • 惺惺相惜的知遇之恩

苏小小不久后,便遇到了穷书生鲍仁,也就是后来的滑州刺史。比起阮郁,我更加欣赏鲍仁。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他比阮郁更加尊重苏小小,他把苏小小看成恩人,看成知己。苏小小之所以能被后人记住,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鲍仁对苏小小知遇之恩的感谢!

苏小小在鲍仁身无分文的时候,慷慨解囊救济他赶考,鲍仁因此得了钱物后才能赶考高中。等到他回来酬谢自己的恩人苏小小的时候,哪知她已红颜薄命,香消玉殒了。

鲍仁做了一件让我感到佩服的事情,他为苏小小择地造墓,只因为苏小小的遗愿是生在西泠,长在西泠,死后也只愿将尸骨葬于山水间。

“交际似浮云,欢情如流水。我的心迹又有谁知?小小别无所求,只愿埋骨于西泠,不负我对山水的一片痴情”。

质本洁来还洁去,苏小小至死也未成为任何男人的附属品,她仍是自由之身。

就像她自己很清楚,欢情不过是过眼云烟,她对鲍仁施以援手的时候,恐怕从未想到鲍仁是这样真正的重情重义之人吧!

鲍仁在西泠桥北畔造墓,并在她墓前立碑曰:钱塘苏小小之墓,在墓旁建了一座亭子,取名“慕才亭”。

“君子受惠不言谢”,在六角亭中留下了感激的知遇之情。


慕才亭

要知道,鲍仁感谢苏小小的方式有很多种,他完全可以悄悄的每年祭奠,或者是悄悄地着人为其写诗播送美名,但是他竟然可以不介意自己是因为青楼女子接济而得以赴考高中,直接为其择地造墓立碑,可以说是封建社会里一个先进而又了不起的士大夫。

历史上忘恩负义的男子太多了,懂得欣赏苏小小的男人不少,大多是图个新鲜有趣,真正理解敬重她的,恐怕只有鲍仁一人罢了!

3、苏小小的意义何在?

  • 苏小小是文人真性情的“梦境”

苏小小的故事,最早出现于《玉台新咏》,而《乐府广题》也有相关记载。

写苏小小文人诗人确实很多,而且地位也很高,文人常把她与西湖边上的其他人相比较,就连余秋雨本人在自己的《西湖梦》里也花了很多笔墨写苏小小,他的解释很好地诠释苏小小之所以为文人所钟爱的原因。

妓女生涯当然是不值得赞颂的,苏小小的意义在于,她构成了与正统人格结构的奇特对峙。再正经的鸿儒高士,在社会品格上可以无可指摘,却常常压抑着自己和别人的生命本体的自然流程。
……
反之,社会历史的大光亮,又常常以牺牲人本体的许多重要命题为代价。单向完满的理想状态,多是梦境。

在我看来,苏小小超脱了古代女性固有的忠贞不二的形象,她抛弃世俗观念,活成了一个真正独立的女性,既能与文人骚客谈天论地,也敢爱敢恨,及时抽身不纠缠,爱惜人才,慷慨解囊救助穷书生。



更重要的是,我觉得她不是一个陷入爱情和封建世俗价值观念里的代名词,她就是她苏小小自己,超凡脱俗,不拘泥于爱情,更有洒脱的情怀,所以她那种富有哲理感的飘逸,才成为中国文人心头的圣洁之地。

正如余秋雨所言,文人墨客身上被正统的担子压的太重了,苏小小这样的潇洒自由,实在是不得不正视的一束生命之光!

  • 文人墨客笔下多情的苏小小

后世在赞颂苏小小上,多着墨于其多情、美貌和才华。后人在一定基础上,也逐渐完善苏小小的形象:一些地方史志和传奇、戏曲也将苏小小进一步演绎成个性丰满的形象。

除了我开篇所说李贺的《苏小小墓》,白居易也曾拿苏小小和另外一个名妓关盼盼做对比,他更钦慕苏小小的自在潇洒和多情。

“若解多情寻小小,绿杨深处是苏家。
苏家小女旧知名,杨柳风前别有情。”

清代钱塘诗人袁枚,号称风流冠世,也是苏小小的大“拥趸”,在一个随身携带、形影不离的印章上面,曾亲手镌刻了一枚印章,上有“钱塘苏小是乡亲”七个字。可见其对苏小小的喜爱和钦慕之情。

张岱也曾在《西湖梦寻》里提到过苏小小。不过苏小小的故事已经做了一些加工,写的是她死后的故事。大概说小小死后芳魂不散,入司马槱梦中吟唱《黄金缕》,后男子来到西湖边悼念她,不过三年也离世,与苏小小同葬一起。故事真假不知,不过也算是圆了文人墨客给苏小小香魂有所归的梦了。


张岱在《西湖梦寻》里提到过苏小小

宋.司马槱《黄金缕》
妾本钱塘江上住,花落花开,不管流年度。燕子衔将春色去,纱窗几阵黄梅雨。
斜插犀梳云半吐,檀板轻敲,唱彻《黄金缕》。望断行云无觅处,梦回明月生南浦。

苏小小墓曾在2004年又重新修缮过。当时园林专家孟兆桢根据老照片反复推敲后重建了该墓。重建后的苏小小墓用泰顺青石雕琢而成,由六根方柱支撑,高3.15米,墓径2.6米,圈高0.9米。

重建后的慕才亭内有十二幅楹联,特意邀请了沈鹏、马世晓、黄文中等12位书法家题写。

现如今看来,苏小小这一生也是值得了,历史上被人铭记的女性不少,能有一方墓为人所凭吊的,却是少有,虽苏小小骸骨未在墓中,但我想她倘若香魂有所知,后人如此敬她赞她,也是对自己当初敢于追求自在的人生一种肯定吧!

有空定要再去杭州西泠桥,凭吊一下苏小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