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哪个带有“氵”的汉字和水没有关系?你能找出几个?

江,河,湖,海,河,洋,沙漠,滚,混,淌,汗。等等,这些汉字都和水有关系,我所学的汉字基本上都和水有关系,还有哪些汉字和水没有关系?
关注者
1,748
被浏览
15,299,434

1,358 个回答

補充一些和部件變體有關的例子,一起來看些有意思的字形吧~

一、𣻟 【U+23EDF】

第二版《漢語大字典》1843右欄

此字是「臧」字的異寫字。「臧」字最左面的折筆寫起來比較複雜,俗書常將其省寫爲「冫」,整字因而變成「𠗱」(U+205F1)。又因爲「冫」與「氵」亦常相混,故亦可變作「𣻟」形。

文獻用例

北齊《韓裔墓誌》:

公撫孤恤老,蔑臧宫之居廣陵;偃旗寢甲,忽祭肜之守遼東。

二、㶊 【U+3D8A】

第二版《漢語大字典》1904右欄

此字是「頤」的異寫字。「頤」字有異體作「頥」(U+9825),這一形體容易被認作左中右結構的字(⿲,如浙),如此一來,其最左邊的部件「丨」就會顯得十分奇怪,因此整字會被改寫爲「㶊」形。

文獻用例:

日本宫内廳藏《史記》抄本《范雎蔡澤列傳》:

先生曷鼻,巨肩,魋颜,蹙齃,歛(顩)頤,權准,折頞。

三、𣱽【U+23C7D】

第二版《漢語大字典》1659右欄

此字爲「𠘱」(U+20631)的異體字,「𠘱」字《説文》小篆作[1]


楷定後,其下部的「彡」形筆畫或作「氵」,而上部的「人」形筆畫則作「乃」形。考釋詳《疑難字考釋與研究》245頁:

四、𤂀【U+24080】

第二版《漢語大字典》1904頁左欄

此字是「𡙀」(U+21640)之俗訛。考釋詳《疑難字考釋與研究》262頁:

五、蔳【U+8533】

第二版《漢語大字典》3501頁右欄

此字爲「蒨」的異寫字,佛經中有用例。俗寫中,「亻」或與「氵」混同。

《漢文佛典疑難俗字彙釋與研究》第365頁

六、錃【U+9303】

第二《漢語大字典》4548頁右欄

此字爲「𨧦」的異寫字。俗寫中,「阝」或與「氵」混同。

左《萬象名義》,右《宋本玉篇》

参考

  1. ^藤花榭本正篆 https://szsw.bnu.edu.cn/zitou/zitou!search.action

大体上有三个思路。

第一是“水”充当形声字里的声符,如果题目限定必须是写作“氵”的,那么这个思路基本上走不通,因为充当声符的话一般不会这么写。而且“水”作声符的字本来就很少。

第二是“水”构成的字充当构件去构造另一个字。这种情况就有不少字了,已经有不少回答给出了,我也不多赘言。

第三是形体变异导致其他构件写成“水”或“氵”,我好像还没看到有人谈到。如果限定为“氵”,我可以举出一个比较典型的例子是“湏”。这个字照《说文》的讲法,是“沬”(注意不是“沫”)的异体字。但实际上,隶变之后这个字样常常作为“须”的异写。比如:

乙瑛碑
肥致碑
钟繇《宣示表》
虞世南《破邪论序》
颜真卿《麻姑山仙坛记》

实际上,魏晋至唐,“湏”才是“须”字的主要写法。“彡”写成“氵”并非只在“须”字中才出现。上面举了例颜真卿的书迹为例,而他写自己的姓氏“颜”往往将其中的“彡”写成“氵”。比如:

麻姑山仙坛记
颜勤礼碑

如果不限于“氵”,把“水”也考虑进来的话,那可以举的例子就更多些。不过这类字大多生僻,一般显示不出来,就不举例了。主要讹变的途径是从“⺗”形变为“氺”形,与“水”混同,如“恭”“忝”及其参构的字皆有这类情况。

另外,前面有朋友举了一些域外汉字为例子,其中有一些其实并非与水无关。比如“汢”字,这是一个日本汉字,意思是湿地、沼泽。[1]有些字我们暂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也不知道是怎么来的,需要进一步去求证,恐怕不能武断地说这个字就一定和水无关。

参考

  1. ^https://www.edrdg.org/cgi-bin/wwwjdic/wwwjdic?1MKU6c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