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兒時在思@iM網欄】最梗要啱channel! 毋忘親子遊戲初心 建立長遠溝通關係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iMoney智富 - 名人薈萃 - D210318

【育兒時在思@iM網欄】最梗要啱channel! 毋忘親子遊戲初心 建立長遠溝通關係

名人薈萃

發布時間: 2021/03/18 20:26

最後更新: 2021/03/23 15:27

分享:

分享:

大家還好嗎?身兼多職的斜槓族在思媽媽近期比較忙,所以讓大家等了一個月才再在這個專欄分享。提起斜槓族Slash,就想起身邊不少同路人媽媽。這班全職媽媽在照顧小孩、做家務、停課期間充當老師同時,仍能為自己事業打拼。為堅持一些信念也好、為夢想也好、為糊口也好,她們利用僅餘的私人時間去努力工作或進修。在此為這班斜槓族媽媽 (也包括自己) 送上最熱烈的掌聲鼓勵。

 

說著說著,發現自己在社交平台分享親子玩意及育兒日常已經超過一年了。這一年多的時間雖說不長,但一路以來邊玩邊學,回頭看原來大人和孩子們都長大了很多。發現自己的思維模式有所轉變,例如在育兒路上遇到問題,會先去思考「出事」原因,而非第一時間斷定孩子做錯。是否我們大人不自覺的一舉一動令孩子有錯誤解讀呢?這一年來,我們更著重溝通,不是大人說了就當小孩明白那種溝通,而是理解並接納孩子的吸收進度,literally 循循善誘。這一年來,相處時間多了,讓我們有空間學習放慢腳步。

 

到找出原因,想去糾正孩子某些行為時,現在的我很自然會去想,「可以利用甚麼遊戲呢?」現在,玩具除了是玩,也成了一個溝通的工具,向孩子傳達訊息的工具。再進一步昇華的心境是,即使花盡心思設計及自製玩具,也不介意孩子不玩、不喜歡。正如上一篇專欄訪問Mulberry Tree校長,她說不用買教具的道理一樣。大人可以花錢買、花心機自製,不過不要向孩子施加「玩」的壓力。

 

重要的事情就再多說一點。不要本末倒置,玩的原意就是玩,

孩子可以透過玩樂去學習到一些東西是遊戲的結果,而非遊戲的目的。0-6歲小孩是吸收性心智,從環境中學習,如果大人因為不想白費心機而不斷要求孩子跟著指示去玩,其實是不自覺地向孩子施加了壓力,孩子很難去享受遊戲過程。

 

想要達到某個效果,靠的是在設計遊戲時,加入可以自動糾正的元素,就像玩迷宮一樣,行錯路是一個玩樂過程,孩子走到掘頭路自然知道自己走錯了,要再試其他出口,沿途自己想辦法,到最終能走出迷宮只是結果,不是遊戲重點。如果大人像GPS一樣沿路教孩子怎樣走,甚至罵小孩行錯路,就失去玩迷宮的樂趣了。至於孩子是否能從遊戲中得到啟發,那只是大人們的主觀願望,所謂遊戲成果是bonus,不是一個must。

 

你也許會問,那如何可以透過遊戲傳達某些訊息呢?我會答,請先用時間去建立一個跟孩子玩遊戲的關係。當你能夠代入孩子的遊戲模式,大人和孩子能夠藉著遊戲調教到同一個頻道,就可以更容易溝通。實際操作上,不厭其煩再三強調的幾個做法是:全情投入跟孩子玩、「聽」孩子玩「聽」孩子畫、眼神接觸、孩子專心玩時不騷擾、適時回應......經歷過無數次遊戲被嫌棄、甚麼活動最終都變成messy play後,媽媽們除了訓練出強大的心臟外,也會逐步跟孩子同步,漸漸培養到一種長遠的溝通關係。

 

這年來認識了一班同樣愛玩、大不透的媽媽朋友。有朋友形容這是第二次童年,我補充這更是一個沒有限制、想怎麼玩就怎麼玩的童年。不禁反問,既然可以盡情玩樂的童年是這般令人嚮往,不就更值得給予下一代這樣的空間和自由嗎?

作者在思(蔣沛妍)_簡介:

曾任電台、電視台記者及節目主持,追趕每分每秒做新聞;當上全職媽媽後,亦不願只活在平衡時空。進修遊戲治療、熱衷自製玩具,相信快樂童年是最佳教育。

Instagram: @sharewithjoys

Facebook: facebook.com/sharewithjoys

 

更多育兒時在思@在思的文章請按此
如欲查看更多iMoney全新網上專欄的內容請按此
即睇iMoney全新網站【 imoneymag.com
即Like iMoney 智富雜誌 專頁【設定為 搶先看/See First】搶盡投資先機!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在思(蔣沛妍)

欄名 : 育兒時在思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