顧爾德專欄:要反擊中國認知作戰,執政者先戒掉網軍治國-風傳媒

顧爾德專欄:要反擊中國認知作戰,執政者先戒掉網軍治國

2021-07-24 06:40

? 人氣

時空旅行者與在地協力者

作者辨識出其中至少119個疑似使用VPN、快速周旋於不同國家間的「時空旅行者」,若能更深入研究這些「時空旅行者」,應該對瞭解境外勢力介入台灣輿論更有幫助,可惜這項研究未進一步分析。

兩位作者的確挖出686人使用境外IP帳號,其中,92個帳號曾使用過中國(含港澳)IP,發表了916篇疫情相關文章、449篇疫苗相關文章。兩位作者辨識出其中至少119個疑似使用VPN、快速周旋於不同國家間的「時空旅行者」,但最常跳轉的IP是台灣和美國。

[啟動LINE推播] 每日重大新聞通知

若能更深入研究這些「時空旅行者」,應該對瞭解境外勢力介入台灣輿論更有幫助,可惜這項研究未進一步分析,只停留在那47個活躍用戶。此外,報告另外分析了15萬2012個參與防疫輿論戰的帳號裡,辨識出了16個推文部隊共267個帳號。這部分也應該是理解中國或其他勢力想操作輿論的重要議題,但作者也沒有進一步探討。

作者最後從上述47個活躍用戶歸納出的「政府陰謀論」等6種敘事樣態。雖然在分析認知作戰時,敘事樣態的分析是重要方法,因為操縱者不大可能只藉由假新聞來騙閱聽人,而是設定某種框架來說一個有利操縱自己、不利敵對方的故事,例如中華民族復興、中國疫苗輸出在維護國際公平義等等。

20191016-台北大學助理教授沈伯洋出席「拒絕參加統戰交流團、共抗校園中國因素」記者會。(盧逸峰攝)
沈伯洋以2020年大選為研究對象,分析中國如何利用內容農場、在地協力者進行認知戰。(資料照,盧逸峰攝)

不過在這個研究中,由於那47個樣本的篩選標準有瑕疵,接下來歸納出的敘事樣態的代表性也就令人質疑。

不能說這篇研究是刻意幫批評政府的網友戴紅帽子,但一些研究方法過於粗略,讓它說服力不足。另一位研究認知戰的學者沈伯洋今年初發表的論文,對2020年大選時中國認知戰有較細膩的分析,包括如何利用內容農場、在地協力者進行認知戰。此外,若考慮到在地協力者,那麼IP「時空旅行者」可能就不是重要攻擊手,畢竟在地協力者更能用台灣熟悉的敘事方式說服閱聽者。

言論自由議題該由國安智庫處理?

認知作戰也常和影響作戰、銳實力等詞彙互換使用。所謂「認知」指的是利用具爭議性的訊息來混淆敵對一方的認知,並分化其內部。

這項研究另一個批評的地方是,它是由國防安全研究院發表的,公共領域言論議題是否該歸國安智庫單位處理?

這就必須回頭來看看到底「認知作戰」(cognitive warfare)這個議題是什麼?屬於什麼範疇?它又如何引起重視的?

21世紀以來,混合戰(Hybrid warfare)這個名詞成了對國家安全威脅的重要觀念。依美國前陸軍參謀總長凱西(George W. Casey)定義,混合戰是將「傳統,非正規,恐怖和犯罪能力的各種動態組合」。這種混合型威脅包含外交、軍事、財經與資訊作戰等,它可能由國家和非國家行為者共同組合發動。

喜歡這篇文章嗎?

顧爾德喝杯咖啡,

告訴我這篇文章寫得真棒!

來自贊助者的話
關鍵字:
風傳媒歡迎各界分享發聲,來稿請寄至 opinion@storm.mg

本週最多人贊助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