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子华几部栋笃笑的深层含义及真正想表达的思想是什么?

像《跟住去边度》、《哗众取宠》、《冇炭用》
关注者
217
被浏览
110,957

7 个回答

上一张Dayo的美图镇楼。


写了《冇炭用》和《洗燥》,希望将来有时间补完,每写一段也能加深我对子华的了解,如果有机会再就我一直以来很感兴趣的子华的感情观写点东西。

——————终于决定写《洗燥》 的分割线————————————————————

这次栋笃笑名为《洗燥》,子华认为现代人身上都很多“燥气”,所以他帮大家洗掉。但是我觉得,这一次子华的态度是比较悲观,或者说比较虚无的,因为到最后他也没有给出一个切实可行的办法,或者说问题本来就没有一个最终的答案。


子华上来用了大概二十分钟的时间举了几个当代城市人(主要是香港人)特别“燥”的表现:排队、阿婆吵架、下雨打伞等等。这一点相信很多上班族都有体会,赶地铁的时候,别人哪怕挡了你几秒钟的路,你都会想发飙。人群之中,谁都会犯错、会妨碍到别人,这本是常事。但是由于大家的肝火大,一触即跳、不给别人讲sorry的机会,所以容易将矛盾升级。子华说主要原因有两点:一、回归之后,游子香港与祖国母亲之间存在一些文化上的矛盾(这个问题太容易招口水了,所以在此就不展开了。我个人的建议是,首先哪里都有脑残,没必要以偏概全;其次,无妨多了解一下人家实际的文化背景、生活状态,换位思考下,或许对消弭分歧有帮助)。二,钱不够花,这个我想大家都能感同身受了。学生时代可能一个月有两千你就算是有钱人了,出来工作后一个月六七千却依然觉得手头很紧。因为我们的心态变了,许多当你不挣钱或挣钱不多时的念头都会冒出来:童年时没有满足的爱好要得到满足,工作中的辛苦要得到慰劳,于是要花钱、要消费。在花钱、消费过程中,我们其实已经不再追求买到手的那些商品(那些商品其实并不是必需的、甚至是多余的负累,例如买车之后还要每月还贷款、要担心被阿sir抄牌),我们享受的是满足自己、慰劳自己的那个过程。这个我想女孩儿们会很有感触,花了很多钱买来的衣服可能穿不了几次,但是购物过程中的快感是无可替代的。在这个个体不断被“物化”的时代,我们大多数人在工作岗位上都是处于“被支配”的状态,而购物则是舒缓压力、享受支配感的必要方式。其实这些商品背后的附加值,更多是商人们炮制出来从你口袋里掏钱的,说到底有没有那么神奇呢?爱运动的朋友会知道,有时候穿了一身牛逼装备的人其真实竞技水平未必比得上穿回力的人,但是前者无疑才是商家重点攻略的对象。


接下来就进入了上半场的核心环节——寿司。子华说,寿司无非是一口饭而已,分量那么小,却又贵的要死,为什么还有那么多人趋之若鹜?因为这两口饭“是用了当年最美好的故事,炮制而成的”,大家吃的不仅仅是寿司,而是寿司所代表的当时如日中天、红遍亚洲的日本文化,吃一口寿司,等于是超人(我想子华真正指的应该是奥特曼吧)亲自招呼你、服务你吃下去的。就如同品红酒能品出圣彼得大教堂和米高朗基罗的塑像一样,大家吃的不是食物,是食物背后的附加值。去沙县小吃和去米其林三星,结果一样是吃饱,有可能沙县还更符合你的口味,为什么大家都愿意去米其林?因为这背后的附加值不同。那子华的阿爷为什么不吃寿司?“那些萝卜头,如果能打赢我们,他们今天也是吃着这种东西(阿爷做的‘盖浇饭寿司’)。同样一团饭,千变万化,博大精深。打输了,就只能回去继续吃生东西喽。”阿爷认为寿司根本不是什么好东西,日本人打仗打输了只能吃生食物,咱们打赢了才有资格吃熟的。普通人吃寿司有两个理由,一是刚才说的附加值,二是周围的人都吃,自己不能够落伍。总结起来,我们对自己没有自信,我们没有自己的特点、没有不同凡响的经历、没有与众不同的世界观、价值观,我们必须要通过外在的物质来证明自己的价值、来跟上时代的潮流。而阿爷就不需要,因为他参加过战争,他杀过人,他拥有通过特别经历而提炼出的价值观——生死之胶。所以阿爷根本不需要去证明自己或跟上潮流,他只需要活出自己。现实生活也是如此,真正卓尔不凡的人不需要刻意去可以做什么来表现自己,他们自身的特质就已经是与众不同的基础,就好像李嘉诚不过戴一块西铁城,扎克伯格天天t恤短裤加运动鞋。只有庸庸碌碌的普通大众才会在意那些外在的东西:LV、劳力士、百达翡丽、宝马,因为他们只有通过这些品牌、标签、价格才能满足自我、凸现价值。


阿兰·德波顿的新书《新闻的骚动》中有一段分析,我觉得与子华英雄所见略同:对于这些并非必需的商品,我们最初的购买动机是什么?……在购买这些商品时,物质满足显然并非唯一需求,甚至都不是主要需求,牵引我们的乃是一种更深层的无意识渴望,希望自己能够因此完成某种形式的心理转变。我们不仅希望拥有这些物品,而且希望通过拥有物品完成自身的蜕变。……是因为我们想要通过物质来实现各种复杂的心理抱负。……我们之所以想要前往本市新开张的餐馆,表面上是想大快朵颐,但这种欲望里,主要甚至压倒性的成分乃是一种较不世俗,也更为微妙的心理基础:想要吸收餐厅本身所代表的价值观。我们(模模糊糊地)希望自己的气质如同这家餐厅:放松、尊贵、欢乐、易于满足,既和自然合拍,又与他人融洽。


下半场子华陆续说的是“朋友借钱”、“被老千骗”、“猫狗对比”、“Antilla豪庭”、“房价飙升”、“通货膨胀(急冻百万富翁)”,这几个段落的内容比较直白,没有必要专门分析。后面三个段落主要是为了引申出子华一直以来在谈的话题:经济环境恶化,普通人无力抵御,本想通过投资理财来保障自己的财富,却经常被经济危机的大浪打翻,一败涂地。在经济大形势面前,普通人根本无力抵御,试想连银行都会关门、国家都会破产,普通人总不能比银行、国家还要“醒目”吧?现在全世界各个国家都在欠债,这些欠债的总数加起来已经不是天文数字,而是“地府的数字”,每个普通人都有可能被这些数字拖入万劫不复的深渊。


接下来是下半场的核心段落,也是全场的精华。我们现在处于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以往的世界各地是封闭的,大家各安天命、老死不相往来。但现在所有人的命运都被连在一起,美国经济出现问题,香港就要跟着遭殃。一方面你可以通过网络等手段接触到世界上的任何一个人,另一方面,地球成为一个最大的竞技场,所有人都是台上的选手,你无处可躲。恩格斯在《十小时工作制度》中说过:“历史上各个时期中,绝大多数人民都只不过是以不同的形式充当了一小撮特权者发财致富的工具。”这句话诚然至理名言,在地球被互联网联结成为一个“村”的时代,那些人类中的精华,索罗斯、盖茨、巴菲特、乔布斯、马克·扎克伯格们可以利用全球化来挣到全世界所有人的钱。世界上只剩下两种人,一种是来这个世界领奖金的,一种是来这个世界发奖金的,对绝大多数普通人来说,我们每天辛苦工作的价值最终都被那些精英们通过各种方法拿到口袋里去了。子华说,那么普通人该怎么来翻身呢?其实很简单,四个字:低买高卖。你可以说这四个字简单,但不能说它错,巴菲特也就是这么发家的。但是大多数人做不到,因为“低买高卖”违反人性:低,说明大家都不要,那你当然也不要;高,说明大家都想要,那你肯定也不愿意出手。成功的方法其实并不玄妙,只不过它们大多违反人性,普通人是做不到的,只有精英们才能做到。人性其实和羊是差不多的,一千只羊只需要一只狗就能看管住,难道一千只羊都打不过一只狗?不是,一千只羊一只舔一口都把狗给舔死了。但因为羊是懦弱的动物,它们不敢出头和狗较量,只会随大流。做羊谨记四句金句:不要问自由是什么,最重要是没有风险;跟大队是不需要害羞的,除非你快过那只狗。做羊如此,做人亦是,普罗大众就是因为不敢承担风险、没有超凡实力,于是成为精英们的取款机。那么精英们难道是天生的?他们也是通过非比寻常的经历才成为精英的。

在此,子华说了一个“郎父两味”的故事(这是我全场最爱的一段,子话说普通话实在是太逗了):朗朗如果不好好练琴,等待他的一是老鼠药,一是跳楼,在如此的环境中,他才成长为国际知名的钢琴家。每一个精英背后的成长故事,都充满了常人无法想象的辛苦。

————————郎父两味的分割线————————————————————————

关于“郎父两味”,我一开始以为是子华自己编的,后来才发现是真事。朗朗自己回忆的:

「你不能灰头土脸地回到渖阳,」他狂喊道,「人人都会知道你没考进音乐学院,人人都会知道你的老师不要你了,死是唯一的出路。」父亲的吼叫愈来愈响,愈来愈歇斯底里。「我为了你放弃我的工作,放弃了我的生活。你妈为了你拚命干活,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每个人都指望着你,你倒好,回来这麽晚。老师不要你了,你还不 练琴,你还不照我说的去做。你真的没理由再活下去了。只有死才能解决问题。这样对我们俩都更好。首先你死,然后我死。」

在我生命中头一次,感到了对父亲深深的仇恨。我开始诅咒他。

「吃了这些药片,」他边说,边递给我一个药瓶。我后来才知道瓶里装的是药性很强的抗生素。「现在就把里面三十片药片全吞下。吞下去,你就会死,一切都会结束。」

我跑到阳台上,想要躲开他。

他尖叫道,「如果你不吞药片,那就跳楼,现在就跳下去。」他向我跑过来,我开始使劲踢他。我以前从没有过这样狂暴的行为,但我害怕他会把我从阳台上扔下去。在那一刻,我感到他什麽事都做得出来。

我央求道,「停一停,你这是疯了,我不想死。」


郎父与郎朗

后来接受采访时,郎父解释了给儿子吃药这回事:

华商晨报:有一次因为伴奏,郎朗回来晚了,您不知内情,便惩罚孩子,让他吃药,如果郎朗当时吃了怎么办?那次过激的行为,您觉得郎朗不会怀恨在心吗?

郎国任:我在书里又重复了这件事,也是给教的老师一个启迪,主要的原因是老师造成的,这种压力都是老师逼的,当时已无路可走。当然,他不会记恨我,我给他的也不是毒药,他也没吃,更没有什么后果。我是吓唬为主,当时真要吃,也不能让他吃。人这一生有点坎坷也未尝不可

——————————心情复杂的分割线——————————————————————

不过也不要紧了,再过两个月就是世界末日(2012)了,到时候全世界一起毁灭,精英也好、大众也好,大家一起重新归零。子话说,美国那边推出了一个末日豪庭,能够保证你安全渡过世界末日,但是就算你通过了诸多考核审查,证明你值得成为人类的幸存者,也还是要回答最后一个问题:你到底有没有钱买我们的末日豪庭?说到底,还是要谈钱。于是子华告诉大家,其实世界末日根本不是一个恐怖的日子,它给了全人类一个梦想成真的机会,如果真有世界末日,那么人类也就真正实现平等了,只不过是在死亡面前的平等。


总结来说,所谓“燥气”,其实是我们每个普通人所固有的缺点:软弱、懒散、短视、轻信、缺乏信念、思维方式简单……这些缺点造成了我们在全球化的竞争浪潮中出于劣势,成为精英们的盘中餐,在贫富差距不断拉大的背景下,“燥气”不过是外在表现而已。可是这样的问题数千年来都没有一个解决之道,所谓参差不齐乃是幸福本源,同样参差不齐也是痛苦渊薮。人与人之间在智力、体力、意志上的差距在目前看来是无法消弭的,更何况还有后天的经历和家庭背景等因素,导致了人比人气死人的局面。子华最后给的答案是世界末日,只有那一天全世界才会实现平等,这也是我说他这次有些悲观或者说虚无的原因。不过,如果大家能透过他的言论有一些思考,能开始着手去改变什么,不失为一种进步。


—————————最早写的《冇炭用》的分割线—————————————————

先说《冇炭用》吧,这部的背景是97之后香港经济一片哀鸿,加之非典来袭,全城人心惶惶。很多人破了产,于是去烧炭自杀,一时间洛阳炭贵,到后来炭都买不起了,所以“冇炭用”。子华花了很大的篇幅来描述当时香港社会的悲观、失落、看不到希望。并分析了这背后的原因,结构性失业,被炒鱿鱼都不是我的原因,因为我从事的这个行业没了希望、失去存在意义,我个人的努力还有什么用,我只是时代大潮里被殃及的池鱼。这一点我原本不太懂,后来才想明白,就如同当初的国企职工,原本抱着铁饭碗,后来发现形势大变,你个人的勤勉根本不管用,企业倒了或者产业垮了,你该下岗还是要下岗。但是仅仅因为这样就去烧炭自杀?子华说了,你连死都愿意尝试了, 为什么不尝试些别的呢?女的就去隆胸!子华说我自己不请人,但要是看见封简历说隆了胸,我都想要请她进来聊两句,到时候你再慢慢介绍自己也不迟。男的就去切XX!在面试官面前切,以显示自己做好工作的决心!这些当然是笑话,他想表达的无非是以一种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决绝,既然还有希望,为什么轻易就选择结束自己的生命。子华还谈到了一些年轻人、大学生,你们的人生刚开始,后面的精彩很多很多,干嘛那么着急自杀?你要还是处男,没试过OOXX,怎么有资格自杀呢?你以为OOXX就完了?你试过含吹舔吮没有啊?你试过双飞三飞四飞没有啊?这些都没试过,竟然去自杀?自杀就好像一个人去吃buffet,第一口不满意,但后面还有很多菜,慢慢吃就是了。哪有人吃buffet第一口吃的不满意就结账走人的?


然后子华提到了香港问题的原因,为什么大家要受这样的罪呢?因为董建华!特首这件事,开天辟地第一遭,是人都没有把握能干好,你董建华又不是多厉害,凭什么来干特首?干特首就算了,竟然还连任?你董建华现在敢不带保镖,进去香港随便一片屋村,然后没有被揍扁安然无恙出来的,我(子华)支持你做终身特首!所以,失恋?董建华!失业?董建华!失忆?你对董建华是不会失忆的!在对董生一番猛烈的炮击背后,子华暗含的真正意思是,难道这一切真的怪董建华?未必吧,他只不过是我们找来的替罪羊,用以发泄心中的不满而已。是不是董建华的错不重要,重要的是大众认为这是你的错。如同社会学家说的,对群体来说,真实不是最重要的,认知才是。

最后,子华提到了罗文,他说罗文有一张专辑封面震撼到了他,是一张裸背的照片,罗文半躺着面对观众,露出自己的屁屁。子华说自己当时十分诧异:“喂,罗文,好歌献给你嘛,现在好屁也要献给你?”子华问罗文为什么这么做,难道不怕被封杀?难道不怕毁了自己的形象,导致观众讨厌他?他说罗文这么做,是基于两点:1、罗文相信自己的屁屁是好东西,圆润光滑,值得分享。2、罗文相信香港的观众是有包容、有胸襟的,不会因为自己露屁屁就封杀自己,抹杀自己在音乐上的成就。所以子华希望大家今时今日,也能有这样的包容、这样的胸襟,去对待别人和自己,去对待生活。为了展现这种包容,你如果看到了自己喜欢的明星,不妨上去说:“不如试下除裤(脱裤子)好不好啊?”这就是现在大家一见到子华就大喊“除裤”的来历,当时子话说会回去锻炼下,练好了回来除裤,谁知他个大骗子,十几年过去了,也没有除!


如果总结《冇炭用》的背后的思想,那就是不要钻牛角尖,放松心态,平和包容,人生会大不一样。

《跟住去边度》讲的是现代人的对人生追求的迷茫,进而认为人生追求的迷茫是来自于身份认同的不明确,进而讲港人身份认同问题,***问题。

比如:

养了一只狗,叫它“我是一只狗”它非常开心;

我爷爷是谁,我妈妈是谁,但我爸爸是谁说不清,而且我是被一个英国女人养大的;

吴明钦可以那么细致地处置他的骨灰,因为他知道他自己的身份,他是太太的丈夫以及一个中国人。我做人做这么失败就是因为我不知道自己什么人所以每天问接下来去哪里。

其他的再引用,答案就发不出来了……自己领会吧,这个秀主旨太明确了,点题无数次了。

p.s.这场秀好多明星来看,包括郑裕玲、吴君如、周华健、曾江,这些都正常,不过我好像还看到了汪明荃……再鉴于这个秀的主题,我特别好奇她当时的心理活动~吼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