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香港体育馆这么多?

[图片] [图片] [图片] 这也太夸张了吧。。。
关注者
23
被浏览
8,921

4 个回答

(於2004年啟用的馬鞍山體育館,我的最愛)

(1987年啟用的顯徑體育館,外觀設計毫不遜色)

(1983年落成的荔枝角公園體育館的內部現況)

(1991年啟用的上水龍琛路體育館)

(尚在興建中的沙田圓洲角體育館)

(一)社康設施的城市規劃準則

香港之所有有如此之多的體育館,最主要的原因是政府在發展地區項目時,需按照城規會的發展要求,在規劃中加入能夠滿足當地地區人口比例的社康設施。

根據2015年最新編訂的的《香 港 規 劃 標 準 與 準 則 - 摘 要》(1):

(1)

pland.gov.hk/pland_tc/t

(二)遠因:改善民生


(1967年香港暴動)

(2016年旺角暴動)

1967年,香港爆發暴動,大批民眾上街集會,並以暴力手段對抗執法人員。事件造成多名警務人員傷亡。《人民日報》稱此事件為「反英抗暴」。《

文匯報

》、《

大公報

》等左派報章發動群眾,成立「

港九各界同胞反對港英迫害鬥爭委員會

」。而工聯會理事長

楊光

出任主任委員,通過對「

港英政府法西斯

迫害」的抗議書。1997年香港回歸後,香港特別行政區行政長官董建華宣佈頒發大紫荊勳章予當時左派負責策劃事件的人物楊光,被認為是對當年的事件的一種肯定

歷史就是一面鏡。嘿嘿。

離題了。回到問題。

67年之所以重要,是因為經歷暴動之後,港英政府的治港方針出現明顯的轉變。雖然管治方式依舊保持其一貫的「上而下」及「極不民主」,但在施政過程中,更著重「民生」議題,包括興建公共房屋,普及教育,成立廉政公署,改善醫療等。

為了防止青少年被「左派份子」招攬及煽動,港英政府決定大量增加文娛康樂活動設施,而體育館只是眾多推行的措施之一。


(三)近因:普及運動

目前,香港市民進行運動的地方主要是康文署或其他政府康體/公共設施。廉價而優質的體育設施,吸引了大批香港市民使用由政府管理的體育館。同時,由於香港的人口密集,體育館的使用量很高,康體設施的使用效率得到保證。

由於運動量與健康的關係成正比,運動量越高的社群,其健康水平亦相應提高,在這情況下,為了應對人口老化帶來的醫療開支上升,及早普及運動將有助減輕政府將來的財政負擔。從這個角度來看,興建體育館其實是一種長線投資。


(運動人口中使用政府轄下設施的比例佔整體中的大多數。可見體育館在香港的重要性。)


(四)體育館對普及運動的局限

話雖如此,香港人的運動量其實遠遠不夠。

首席調查員、港大社會醫學講座教授林大慶14日發表結果時指出,大部分受訪者每周只會花一兩天進行至少10分鐘的運動,其中在職人士較傾向進行劇烈強度的 體能活動,非在職者則傾向中等強度運動。同時,有49.5%受訪者缺乏運動,只有35.7%受訪者表示有進行非常活躍的體能活動。

另;

2008年4月至2014年4月期間港人做劇烈運動頻率一覽表(問題: 在過去七日,你有多少天有做每次至少10分鐘的劇烈運動呢?劇烈運動是指做完後,呼吸會非常急速,例如踢足球、游水、做粗重工作、跳健康舞、緩步跑等。)

始終,對於絕大部份香港人來說,工作、學習已經花掉了他們每天可用時間的一大部份。「運動」對於香港人來說,算得上「奢侈」。

世界平均工時排行:

Ranking / Cities / Working hours per year / Paid vacation days per year
1/ Hong Kong / 2,606 / 17
2/ Mumbai / 2,277 / 21
3/ Mexico City / 2,261 / 17
4/ New Delhi / 2,214 / 26
8/ Taipei / 2,141 / 13
-/ Shanghai / 2,051 / 7
-/ Beijing / 1,963 / 10

香港的城市规划是就是这样,对应的区域人口数量就要有多少个体育馆。在大陆,反正政府不听民意,政府也不按规矩办事,于是大家就没去关注这方面,没办法得到应有的公共设施,恶性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