贈言醫學生 「要有愛心 別太聰明」 | 王溢嘉.葉金川 | 名人對談 | 時事話題
親愛的網友:
為確保您享有最佳的瀏覽體驗,建議您提升您的 IE 瀏覽器至最新版本,感謝您的配合。

贈言醫學生 「要有愛心 別太聰明」

2006-02-07 00:00:00聯合新聞網 聯合新聞網

【記者陳宛茜、李光儀、羅嘉薇】

大學時的葉金川(右三)經常參與山地醫療服務,民國六十年他和同學們合影於宜蘭縣大同...
大學時的葉金川(右三)經常參與山地醫療服務,民國六十年他和同學們合影於宜蘭縣大同鄉。圖/葉金川提供
問:你們這一班專出名人,包括林靜芸、林芳郁、江漢聲等;也出了很多醫界「異類」,如賽車的楊光榮、研讀神學的蔡茂堂。為什麼?

王:我們那一班怪的很多,像吳光明,跑到美國去搞人類學,最後辦了一份台獨報紙。像葉金川,可以說是〺年來第一個走醫療行政的。拿來跟前十屆或後十屆相比,沒有一屆是這樣的。

葉:我們那一屆的聯考,取消保送、改考新數學,所以有各種不同的人,從不同的家庭來到我們班。

王:對對對!你跟我的看法不約而同。因為採新教材,我們這一班重考生最少,只有三個。但我們之前或之後,台大醫學系重考生的比率都在三分之一到三分之二之間。我們這一班女生也特別多,有二十二個,全部都是北一女的。

一個單位或體制,都有一個選擇的「篩孔」,我們這一屆的「篩孔」跟別人不一樣,選擇的路和結局也不一樣。

問:你們覺得這一代的醫師,跟你們班那一代有何差別?

葉:現在醫學系,重考生很多,很多人本來就是金字塔頂端那一塊,我感覺現代的孩子要從底層翻身到頂層,愈來愈難。

王:階層的流動性變低了。

葉:因為來自金字塔頂端,這個族群對社會、人群的認同,其實滿薄弱的,要寄望他們關心中下階層的人,滿困難的。

我一直說醫學生不要太聰明,最頂尖的去當張忠謀、王永慶;醫學生資質中間就好,更重要的條件是願意關心周遭的人。我現在當老師,覺得要先把學生的人品教好,再教他醫術。

王:我的感覺也類似,當醫師不要太聰明,但要有愛心。台大做過調查,發現台大學生有兩大族群,一是中產階級,一是老師的子女,從低階層來的已經很少了。而醫學系競爭更激烈,這種情況更嚴重。

葉:像公共衛生、精神科,現在醫學系學生都不願意選,而去選容易的、賺錢的。以前我們第一志願都是內外婦兒科,考慮的是學問的追求,現在學生考慮的是累不累?有沒有風險?會不會被告?

問:怎樣能使醫學生成為好醫師?

王:醫師和牧師一樣,因為職業的特權,逾越了人生的某個範疇,因此要付出許諾,要有愛心、耐心。我覺得有三種人適合做醫師,第一種人有虔誠的宗教信仰,像我們班有不少基督徒;第二種人勤做醫療服務;第三種人熱愛大自然(眼睛看著熱愛爬山的葉金川)。

葉:我認為老師的影響也很重要。學生是「材料」,老師是「廚師」,既然不能挑學生,人來了你就得把他教好,材料不好,也可能煮成一盤名菜。老師如一心賺錢,學生當然也只想賺錢囉。

學生進來,我都會跟他們說,你們應先找一個Role Model(認同對象、偶像),向他學習,將來才不會隨波逐流。

王:聯考制度、醫療政策也重要。以美國為例,醫師在大醫院受完訓,就須下鄉、到偏遠地方接觸較低下階層的老百姓。人皆有惻隱之心,在這樣的環境下,惻隱之心便會被挑起、有所改變。而台灣的醫學生多半搶著進一流教學醫院。

黑澤明有個電影叫「紅鬍子」,就是講一個唯利是圖的醫師下鄉後,受到老醫師感召,改變了人生志向。卡謬的小說「瘟疫」裡,一個無神論的醫師進入疫區,看到無辜受苦的老人與小孩,也一改原本的冷漠,下決心對抗瘟疫。

為什麼這麼多人要念醫學系?他們認為醫師是高尚、受尊敬、收入高的職業,但其實不只如此,因此,醫學院在養成階段,就應以環境來薰陶改變學生。

葉:醫學生第一要學會當病人,才能了解病人的需要;第二要做社會工作,不一定是醫療,但就是要有社會經驗、了解勞動階級。如果一直待在跟病人不一樣的階層,他們怎麼懂得視病如親?

【2006/02/07 聯合報】

分享給好友加入udn

相關新聞

熱門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