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叶倩文从当年叶林王陈四大天后之首变成了现在即不如王菲也不如林忆莲的地步?

唱功依旧在啊,并没有和王一样不行了啊,现在怎么就发展的比林王二人差距这么大呢。
关注者
113
被浏览
421,255

62 个回答

看了一圈,有点懵。

评论歌手,不是应该应从他们作品出发么?脱离作品讨论歌手其实没什么意义。

叶倩文严格来说和林忆莲王菲都不是同一代歌手了。她出道于80年代初期,她是很标准的香港歌手,最红是九十年代初期。潇洒走一回当年有多红不用多说。

叶倩文的作品并不少,以粤语歌为主,质量也很好。但是她有一个那个年代歌手最大的问题,就是她的作品以成人抒情为主,这在八十年代没有问题,因为那个年代的音乐审美来说,开禁未远(知道我说的什么的人都知道)。成人抒情在那时候已经是很大胆的了。

但是到了九十年代中期,市场口味开始追求多元化,虽然仍旧以成人抒情为主,但是对于多元曲风的追求开始出现,即使走同样走传统路子的林忆莲也有一张《野花》和后来的,《盖亚》,更不要说王菲在那时候后的一系列“王炸”的作品。从《十万个为什么》开始,到《菲靡靡之音》《di-dar》《浮躁》……曲风包括且不限于嘻哈,rnb.摇滚,迷幻……这在当时的华语乐坛是打开了一扇新大门的。

作品未能适应新的市场和自身未有能突破,这才是叶倩文的历史评价不如王菲林忆莲的根本点。

香港歌坛史上只有“四大天王”,何来“四大天后”?无论是目前网络上流传的「梅叶林陈」或者提主所问的「叶林王陈」还有任何其他版本,都只是一些地摊小报和野鸡自媒体的YY而已,港乐各大主流媒体机构、音乐机构、业内人士们都从来没承认过。所以首先可以直接把本篇答案的结论告诉你——香港歌坛压根没有过所谓的“四大天后”!既然都没有过这个群,自然就更没有什么“谁是四大天后之首”这样的说法。

至于叶倩文后期为什么不如林忆莲和王菲,看了一下大家的答案都差不多:很早隐退导致了粉丝的流失、后期音乐风格多样化不如林和王、在商业领域成功后没能更进一步突破自己<也就是没出过高格调的所谓"艺术神专"。其实吧,我个人觉得并不是只有那些出过艺术神专的歌手们才叫"有艺术成就",叶倩文毕竟到目前为止还是唯一同时拥有香港金针奖和台湾金曲奖歌后的华语女歌手,偏偏这两个奖项又是很不看重歌手商业成绩的,试问: 如果她是一个只能唱流水线商业歌曲的歌手,那只怕也不可能同时拿到这两项荣誉吧?!>

不过个人相信有一句话大家还是会认可的,那就是——巅峰决定高度。平常在谈论到某位顶级流行歌手的歌唱生涯成就时,人们总会习惯性地首先回顾这位歌手巅峰期的商业成就履历,比如谈到张学友时,会马上想到这几方面:他在1993年发行的国语专辑《吻别》创下了华语流行歌坛史上的xxx销量纪录;他在歌唱生涯里开过多达xxx场巡回演唱会;他曾经拿到过的歌坛重要荣誉和奖项主要有xxx......谈完这些才会去谈他在艺术或其他领域的成就。因此对于一个流行歌手来说,首先必须要在商业领域取得极大成功才能奠定自己在歌坛的地位<这是基本盘>,商业上成功后如果能在艺术领域也取得突破和成就,那么歌坛地位自然会更进一步<属于锦上添花>。

言归正传,本篇答案就不再复述大家“为什么叶后期不如林和王”的那些相似观点了,只是慢慢地回顾和分析:为什么香港歌坛当时没能组成“四大天后”...

80年代的香港歌坛以目前港乐圈大众乐迷们的普遍共识来看领衔人物是“三王一后”,这有收录到百度百科中,而这一“后”指的是梅艳芳。女歌手里梅艳芳是一枝独秀的存在,当时也只有她一个女歌手的歌坛总成绩可以和顶级男巨星对垒。这一点不仅从唱片总销量和红馆演唱会总场次上可以体现出来,从香港歌坛三大颁奖礼的总成绩上也可以体现出来,详见下图:

80年代的香港歌坛,谭咏麟和梅艳芳是一哥一姐。

但是提主的标题里并没有梅艳芳的名字却有王菲的名字,考虑到叶、林二人都在90年代迎来个人歌唱事业的巅峰,所以推测提主问的是90年代的歌坛情况而不是80年代。对香港歌坛比较了解的人都知道:林忆莲与叶倩文在八九十年代的香港本地歌坛活跃的时间有近十多年,80年代她们俩与梅艳芳同台竞争过、90年代也与更晚出道的王菲同台竞争过。在2017年前后,港乐发展迈入四十周年之际,很多电视台和比较有影响力的香港本土杂志都有制作香港歌坛历代发展史的回顾纪念节目和专题期刊,在总结90年代的香港歌坛发展史时,基本都是一致认可90年代香港歌坛是“四大天王和三大天后”:

2016年香港电视节目中回顾90年代香港歌坛时提到“四大天王和三大天后”
香港知名杂志刊物《JET》2017年9月在其专题期刊「哪個時勢能沒有廣東歌」中,总结性回顾香港歌坛发展史时,提到90年代“三大天后”。

在“三王一后”时期,香港女歌手这边是“一超多强”的格局,尽管其他女歌手们在个别年份里一度也有高光表现,并对梅艳芳形成冲击。但纵观整个80年代的歌坛成就来看,梅姑还是一骑绝尘的,其他女歌手中未能出现与她平起平坐的人。《金曲40我和你》中梅艳芳的单期节目里,短短的三分钟时间,RTHK用了非常多华丽的词汇来评价这位香港歌坛女王级人物。

进入90年代,谭咏麟张国荣先后退出奖项竞争后,梅艳芳在这年下半年也选择跟进,宣布退出奖项竞争,从而宣告“三王一后”时代的结束。此时的香港歌坛进入短暂的“巨星真空期”,叶倩文在华纳唱片的打造下以非常快的速度再次大热,登上了最受欢迎女歌手之位<叶是很谦虚的一个人,无论在当时还是多年以后,在多次的专访里她都说: 是梅艳芳的退出才令她拿各种大奖,但事实上梅还在参加颁奖礼时她已经拿了不少重要奖项,包括88年劲歌金曲金奖和首届叱咤颁奖礼的大包大揽,并且后来她在国语歌坛的大红也跟梅的退出并无关联>。

90年代是香港娱乐文化向周边辐射传播的黄金时期,华语歌坛几大主要市场也不再像之前那样各自为阵,从这个时期开始频繁交流,因此评价这几位女歌手时,如果仅仅只从她们在香港本地粤语歌坛的发展状况来点评显然参考价值不大,因此要从她们当时在整个华语歌坛的发展情况来评价,把格局放大。

在90年代初的香港歌坛,女歌手的竞争局面是“华纳双天后”叶倩文与林忆莲争霸、其他女歌手们对叶林形成冲击,虽然叶倩文连续四年蝉联劲歌最女,但林忆莲在叱咤也完成了女金三连霸,再综合十大中文金曲和红馆演唱会的表现来看,虽然在那几年总体上叶胜过林,但90年代竞争的激烈程度已经超过80年代很多。

尤其是林忆莲更先一步在华语歌坛取得重大突破——她在90年底发行的首张国语专辑《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迅速在台湾国语歌坛蹿红,在「金曲龙虎榜」上停留达到23周,一举打入台湾歌坛年终销量前三名。作为一个来自香港的新人,这样的成绩非常傲人,此后该专辑热度进一步延烧至内地并大热,而且这张专辑是主流媒体正式承认的香港歌坛第一位单张唱片销量破百万张的女歌手,RTHK电台2017年的港乐四十周年专题纪念节目《金曲40我和你》林忆莲的单期节目中:

林忆莲的国语首专《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成为主流港媒正式承认的第一位单张唱片销量达百万级的香港女歌手。

奖项方面:有感于林忆莲当时唱片引进内地后的大热,内地音像世界杂志社和歌迷会专门为她颁发了一个“最佳女歌手”的奖项,以下这段文字和图片转自林忆莲歌迷——

90年代前期,内地还没有什么像样的音乐颁奖典礼,即使是流行音乐发展领先于内地的台湾歌坛,金曲奖也才于1990年刚起步。

此外,林忆莲在95年还拿到了新加坡金曲奖“最佳演绎女歌手”大奖。只是比较遗憾的是,90年代前期台湾金曲奖的报名限制较多,而后又多次修改规则,她也因为种种原因好几次都错过入围,直到2013年才封后<个人认为她在90年代绝对配得起一座金曲歌后>,而2019年的金曲奖二度封后时她更是将“最佳专辑奖”也一并拿下。

然后是演唱会方面,林忆莲以1991年7月香港红磡演唱会为起始、至1992年11月底止,约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两岸三地的巡演:内地(北上广深)+香港+台湾,成为首位完成大中华区两岸三地巡回演唱会的华语流行歌坛女歌手

林忆莲在92年11月底成首位完成大中华区两岸三地巡演的华语歌坛女歌手:内地(北上广深)+香港+台湾

以上是林忆莲在当时创下的几项记录。所以,林忆莲被不少媒体认为是香港歌坛首位横跨两岸三地的华语歌坛天后,我个人也很认同。

接下来看叶倩文的战绩,在华纳师妹林忆莲的国语首专爆红之后,她也要在国语歌坛一展拳脚,91年下半年剪了一头利落短发的她带着国语专辑《潇洒走一回》重新杀回出生地台湾,彼时的她距80年代初离开台湾到香港发展已经过去了近十年时间,她的外形打扮、个人风格也跟台湾时期的淑女范有了天壤之别。随着当时的三大台——华视年度巨作《京城四少》的热播,片中主题曲《潇洒》也被传唱到街知巷闻,很快就让她顺利打开台湾市场,尤其是在次年该专辑引进内地后,更是拿到了港台歌手当年的引进正版卡带销量单张总冠军,这张专辑在内地连续热卖了两年,93年又拿了一次销量月冠,网络资料如下:

《潇洒走一回》92年两度摘取《音像世界》销量月冠,93年跨年再摘一次月冠,是整个90年代内地引进版港台歌手单张销量最高的专辑之一。

香港RTHK电台2017年《金曲40我和你》港乐四十周年纪念节目叶倩文的单期节目中,盖章认证叶倩文“华语歌坛天后”地位:

此外,林的《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和叶的《潇洒走一回》除了在内地都登顶过之外。她们两位在台湾歌坛也都登顶过,分别是叶的92年专辑《真心真意过一生》和林的95年专辑《Love, Sandy》:

海外最大的音乐社群之一《PlayMusic音乐网》在前不久发布的台湾流行歌坛实体唱片黄金时期【1989~2010年】销量最高女歌手榜单。

<说明: 1、这个榜单是历年在台湾歌坛销量登顶过的女歌手而不是按总销量排名,若以总销量而论,台湾90年代前期总销量最高的是张清芳,后期则是张惠妹。2、王菲在台湾的总销量成绩也非常好,她与林忆莲、叶倩文不仅是所有香港女歌手中在台湾地区总销量的TOP3、也是所有香港女歌手中在内地正版销量的TOP3(来自"音像世界"资料统计)。3、90年代台湾地区是全亚洲仅次于日本的第二大实体唱片市场。>

奖项方面:叶倩文在90~95年期间可以算华语流行歌坛奖项战绩最强的女歌手。她在香港本土歌坛继88年横扫十二项大奖并完成叱咤大满贯后,又在93年十大中文金曲上完成了香港歌坛四大颁奖礼封后奖项大满贯,随后再接再励,又凭几张国语作品完成了当时大中华歌坛各大地区(内地/香港/台湾/东南亚)的女歌手封后奖项大满贯:在台湾歌坛,她以《潇洒走一回》夺得第四届金曲奖"年度最佳歌曲"后又以《明月心》在第五届金曲奖上成功封后,成为台湾金曲奖史上首位夺得年度歌曲大奖和封后大奖的香港女歌手,紧接着是首届「新加坡金曲奖」的封后。内地方面,中国唱片总公司上海总部在92年初专门为叶倩文特设颁发了1991年度“最受欢迎女歌星”大奖。95年底,在“第三届中国金唱片颁奖典礼”上,她更是以流行歌手身份成为首位赢得这项中国国家级荣誉的女歌手,以下资料来自叶倩文歌迷会:

华语歌坛天后叶倩文与西班牙歌唱家胡里奥·伊格莱希亚斯共同获得第三届中国金唱片特别奖荣誉。

演唱会方面,叶倩文继林忆莲之后在93年也完成了大中华市场巡回演唱会。不过林忆莲此时由于个人发展目标投向日本等原因91~92年那轮巡演中没有将演唱会开到东南亚地区,一般华语歌手在拿下台湾市场后是很容易一并拿下东南亚华语市场的。于是叶倩文就成为了华语流行歌坛首位完成全大中华市场巡回演唱会的女歌手:内地(北上广深)+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89年~93年)。

叶倩文在1993年完成了全大中华市场巡演:内地(北上广深)+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89年~93年)

从以上90年代前期林忆莲、叶倩文两位香港女歌手的战绩来看,她们都是当时华语流行歌坛的顶级天后,林、叶二人在其他香港女歌手之前率先全面地打开了更为广阔的国语市场、在内地/台湾/东南亚也遍地开花,将“香港天后”的名片发扬光大提升到了“华语天后”层级。1993年4月18日,内地演艺圈破天荒地首次联合香港演艺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办了一场“减灾扶贫创明天”的大型赈灾义演,两大地区都尽遣顶流艺人出席。在这场拥有十亿人观众的舞台上,香港当红艺人中,女歌手就是叶倩文和林忆莲二人先后登台演出,梅艳芳则跟谭咏麟作为80年代的前辈一哥一姐压轴登台,这也是中央电视台所认可的香港歌手地位。

香港群星1993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赈灾义演合影

可以说: 在90年代初那几年的香港歌坛乃至整个华语歌坛,女歌手的竞争格局就是"叶倩文与林忆莲争霸",在那几年里,放眼整个华语歌坛,还没有出现第三位、第四位女歌手在华语歌坛各大地区的综合成绩能跟这二人并列。虽然内地和台湾地区当时也有本土顶流女歌手: 内地有毛阿敏杨钰莹、台湾有“东方不败”张清芳,但她们的共同点都是在本土属于顶流、但拿到整个大中华市场去看,在其他地区影响力就不行了。

不过在接下来的香港,有一个叫王靖雯的女歌手崛起,她要打破叶与林争霸的局面。她在92年以一首《容易受伤的女人》在香港大红之后,93年乘势追击,连续两张粤语专辑热卖后使她迈入香港一线天后行列,与林叶二人在香港歌坛形成三足鼎立局面<此时的香港歌坛并未出现能够凑齐“四大天后”人选的第四位女歌手>,到了94年改回原名的王菲粤语歌坛继续走红、并在台湾歌坛连续发行了两张国语专辑《迷》和《天空》继林、叶之后同样红到了国语区,加上她在香港红馆的首次连开18场就打破了新人歌手首登红馆的场次记录,于是她就顺利登上了香港女歌手一姐位置。王菲从94年底首次开启个人巡回演唱会到98年底第二次的“唱游大世界”巡演后首次到内地开启巡演,也完成了全大中华市场的巡演:

王菲在1998年底完成了全大中华市场巡演:内地(北上广深)+香港+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94年~98年)

奖项方面,王菲在90年代后半期至千禧年代初是华语流行女歌手奖项大满贯得主,包括香港四大电台、台湾金曲奖、新加坡金曲奖、华语榜中榜、内地华语音乐传媒大奖、内地CCTV-MTV音乐盛典、内地音乐风云榜、第四届中国金唱片大奖等一系列奖项...当然到了90年代中后期,内地才陆续开始成立一些像模像样的音乐颁奖礼,从这一点上来说,王菲的成功也是她的实力+天时地利人和共同作用的结果。尽管98年登上央视春晚之前,她在内地还没有真正大红起来,但是她的唱片其实在当时内地大城市的白领人群和小资群体里已有一定的市场<"音像世界"资料显示她98年之前在内地其实已有不错的销量>,她的唱片公司为她申请了吉尼斯认证:从89年出道开始截止到2000年3月,她的所有唱片总销量达到970万张,为华语歌坛"最高销量粤语女歌手"。

吉尼斯官网公布的王菲970万张“最高销量粤语女歌手”认证

香港RTHK电台2017年《金曲40我和你》港乐四十周年纪念节目王菲的单期节目中,官方对她的歌唱生涯点评,文字不长、但是份量很重:

从以上资料可以看出: 在整个90年代的香港女歌手中,叶倩文、林忆莲、王菲三位天后都取得了非常辉煌的成就<从官方的文字总结来看王菲的历史评价更高一些>。再全面回顾一下RHTK《金曲40我和你》系列节目收录的所有历代曾经走红过的香港女歌手的盘点总结中,不难看出:对叶倩文、林忆莲、王菲这三位香港女歌手的盖棺定论点评是跳出了香港/粤语歌坛,从“华语歌坛”的高度来定位的。

对于一位香港歌手来说,能做到什么样的程度就可以判定其拥有“大中华影响力”了?我认为其歌坛战绩能体现出他(她)在华语歌坛各大地区都全方位无死角地红,当这位歌手在华语歌坛的几大主要市场(内地/香港/台湾/东南亚)能达到以下几项标准中的任意一项就可以算、能够达到两项就可以算“华语歌坛天王/天后”——

一、演唱会:其个人的巡回演唱会能覆盖全大中华市场(且不是"歌友会"性质)。

二、奖项:在华语歌坛各大地区的主流颁奖礼上都拿过重要奖项(标准再高一些的话,得是歌王/歌后奖项,或比歌王/歌后奖项的级别、含金量更高的"致敬荣誉奖项")。

三、销量:在这位歌手的个人巅峰期,其唱片销量(市场人气)能达到华语歌坛各大地区当时的一线男/女歌手水平。

而所有香港歌手中能同时满足以上全部三大标准的女歌手就有三位——叶倩文、林忆莲、王菲。

所以,现在可以细品一下——为什么90年代的香港歌坛,只有“三大天后”而没有四大。


那么香港歌坛在90年代有没有出现过其他的像叶林王一样——除了在香港本土大红、还能将歌唱事业版图和影响力拓展到香港歌坛以外地区的女歌手呢?其实是有的:到了95年,一位重量级的女歌手崛起了——她就是郑秀文,在90年代中后期,她的粤语唱片销量是女歌手中最高的。只是香港粤语歌坛的新老交替非常快,在郑秀文上位的时候,叶倩文、林忆莲、包括梅艳芳这几位上一代天后已经退下去了,所以香港歌坛同一个时期的“四大天后”局面一直未成型过。除非把时间线拉长到整个90年代,那么在这十年里叶倩文林忆莲王菲郑秀文四位女歌手可以称为“香港歌坛四大天后”<但叶倩文也不是这四大之首而是资历最深>,为什么只是“香港”而不是“华语”呢?sammi不是也曾经有国语作品火过吗?是的,她的《值得》等专辑在台湾歌坛也卖得非常好,包括东南亚地区她也有过很强的战绩,但是与叶林王三位相比她有一个明显短板区就是——内地,而且她在华语歌坛最重要的、最具指标性的舞台之一「台湾金曲奖」上也没有取得过什么突破。不过,作为一直把事业重心放在本土香港歌坛的郑秀文,在香港之外的战绩,与她同时期的其他香港女歌手们相比已经算非常强的了,尤其是在港乐影响力、辐射传播力逐渐走向衰退的90年代后期,她能做到这些已实属难能可贵。在歌迷群体非常喜新厌旧的香港歌坛,郑秀文一直不断提升自我、横跨几个时代都长盛不衰,00年代她曾一度抑郁消沉过,但是沉寂几年后在09年带着她的福音专辑《Faith》以完美状态重回香港歌坛,竟在实体唱片市场早已萎靡不振的互联网时代创下了高达10万张以上的销售奇迹<这个销量即使放到同年的台湾销量年榜里也是前三名的水平>,这段励志经历在《金曲40我和你》她的那期节目中也特别被提及,成为sammi歌唱生涯后期的高光时刻。

在2009年第31届「十大中文金曲」颁奖礼上,主办方RTHK特别设立了一个《向天后致敬》的环节,由当代“最优秀流行女歌手奖”得主容祖儿登台,献唱了梅艳芳叶倩文林忆莲王菲郑秀文这五位香港歌坛进入颁奖礼时代以来的历代天后的金曲。几年后,无线TVB为贺台庆也特别制作了一期港乐纪念节目,盘点的香港天后刚好也是这五位,港乐两大主流音乐机构这不谋而合的默契,似乎也印证了民间那个关于“郑秀文是港乐末代天后”的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