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難紓困追加1萬元,五張圖教你這樣領 | 遠見雜誌
訂閱
快速註冊 已是會員,立即登入

為您推薦

加入會員獨享優惠

急難紓困追加1萬元,五張圖教你這樣領

遠見編輯部
user

遠見編輯部

2020-05-06

瀏覽數 102,700+

急難紓困追加1萬元,五張圖教你這樣領
 

急難紓困申請今天(5月6日)上路!到底要怎麼領,《遠見》整理五張圖,讓你一次看懂。

因應疫情衝擊,政府擴大紓困,但許多民眾卻霧煞煞!

行政院長蘇貞昌於5月4日緊急宣布,對兩個族群加碼紓困,提供每戶1萬元紓困金,且設定排富條件,一是有工作無加保者,如舉廣告牌、賣玉蘭花、流動攤商、個人接案等共34萬人;二是農漁民,約140萬人,5月6日起開始在區公所申請。

這項急難紓困審核標準,以2020年1至4月總收入為準,將放寬到全家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不超過當地最低生活費兩倍,即可拿到1萬元現金。

不過,礙於紓困計算方式複雜,不少民眾擔心資料準備不齊,紛紛提早到區公場排隊,擠爆各地區公所。公所人員詢問電話也接到手軟,1957福利諮詢專線更被打爆,上衝到兩萬通。

「真的有點難算,」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5月5日說明「紓困計算方式」時,也忍不住皺眉,坦言計算公式稍嫌複雜。國民黨籍立委蔣萬安也以「一團亂」批評行政院紓困方案,要求填寫各種表格,甚至還要找人證明自己在街頭賣口香糖、玉蘭花、舉牌等,相當擾民。

到底怎樣申請?誰符合申請資格?《遠見》幫你整理5張圖表和說明。

● 何時可以申請?

5月6日起

● 去哪申請?

居住地鄉、鎮、市、區公所

急難紓困申請時間地點。

急難紓困申請時間地點。

● 可申請多少金額?

1. 「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小於各地1.5倍者,核發新台幣1至3萬元
2. 「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介於各地1.5倍至2倍(含)者,核發新台幣1萬元

● 申請時要附什麼資料?

(最新:衛福部表示,申請補助時,只要攜帶身分證,若是無法證明工作受到疫情影響,可以簽切結書;其他證明文件,包括全戶人口存摺、未具有其他社會保險、未領取其他政府紓困補助證明等,可以免附,由政府幫忙查。)

1. 申請書暨個案認定表 
2. 存簿或存摺內頁影本(不需1到4月全部列出,只要提供4月底以前的存款餘額即可)
3. 其他證明文件(如從事工作受疫情影響的證明等。沒有收入證明,仍可盡量申請,將從寬認定)

● 有疑問可向誰諮詢?

1. 可洽居住地鄉、鎮、市、區公所
2. 撥打1957福利諮詢專線詢問

符合急難紓困申請對象。

符合急難紓困申請對象。

擴大方案計算公式說明。

擴大方案計算公式說明。

● 擴大紓困方案的計算公式

可先釐清家戶總人數、今年1到4月的家戶總收入及總存款,再套用公式計算。

此次的紓困以家戶為單位,並非指登記在戶口名簿的同戶籍人口,而是共同生活戶,由民眾自行據實申報。

申請者全家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不得超過居住地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2倍,可獲得一萬元救助,且家戶內每人存款15萬元免納入計算,讓更多人可以獲得紓困。針對平均每人每月生活費不超過當地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5倍者,還可以加權計算。

衛福部社工司長楊錦青解釋,額外加權項目包含,申請者為家中經濟主要收入者,可加碼1萬元。另外,家庭中有懷孕滿六個月或分娩兩個月內婦女、育有6歲以下幼兒、身心障礙者,符合一項就能多給5000元,也就是原本基本的1萬元再加上加權後的金額,上限為3萬元。

舉例來說,林先生是自由接案者,未投保勞保,也沒有雇主,每月約賺3萬4000元,但3月迄今因疫情影響收入。林先生一家三口,太太是家庭主婦,女兒5歲,全家存款有50萬,其中45萬元(每人15萬X 3人)免納入計算。

套入計算公式,林先生一家的每人每月生活費為2萬8000元。

急難紓困金試算:
林先生住在台北市,由於一家三口的家戶每人每戶生活費是2萬8000元,按照紓困方案,低於台北市最低生活費2倍(3萬4010元),可領1萬元。林先生為家中經濟主要收入者,再多領1萬元;育有6歲以下幼兒,可加權5000元,全家共領2萬5000元。

擴大方案舉例說明。(**家戶每人每月生活費未達該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5倍者,核發1萬元為原則,但負擔家庭主要生計者,以核發2萬元為原則,如果戶內有特殊情況者另予加計,上限為3萬元。)

擴大方案舉例說明。(**家戶每人每月生活費未達該地區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1.5倍者,核發1萬元為原則,但負擔家庭主要生計者,以核發2萬元為原則,如果戶內有特殊情況者另予加計,上限為3萬元。)
各地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標準。
各地每人每月最低生活費標準。

延伸閱讀

OHS系列專題:解密健康勞動力 臺灣永續的競爭力
數位專題

OHS系列專題:解密健康勞動力 臺灣永續的競爭力

臺灣人才排名亞洲第三,如何做到?關鍵在「健康安全勞動力」。 80%企業將職場健康與安全視為首要,63%揭露健康安全方針、64%實踐GRI 403,人才有幸福感是企業的本事,更是臺灣永續的競爭力。

請往下繼續閱讀

登入網站會員

享受更多個人化的會員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