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宾是个怎样的国家?

关注者
6,097
被浏览
7,672,922

311 个回答

4月10日更新:

好吧,居然猜对了,上海游客马来西亚绑架案,现在绑匪确认来自菲南部,据传是阿布沙耶夫组织。菲政府正在派兵前往踏维踏维省(Tawi-Tawi),这是棉兰老的一个穆斯林自治省。

红框内是踏维踏维省。

只能祝福,愿好运降临。

----------------------------------

失眠看到这个问题,翻开以前的相册,心生感慨:一年更比一年胖啊...

台面上,亚洲二战后头二十年的快速发展国家,沦落为现在的劳动力与资源输出国。callcenter上尚可与三哥一战,椰子香蕉出口则傲视全球。所以说之前的南海争端,我国腹黑地禁了菲的香蕉进口不是笑话,组装电子产品与农产品是菲出口份额的两大支柱,这一招简直是断了菲近千万人的生计。

台底下,咳咳,我个人意见哈:亚洲最大的性产业之国(东莞仅是一地,不足以与一国战);亚洲最大的情报交流中心(不要问我怎么知道的)、亚洲最大的洗钱中心(随着我国“互联网金融”兴起而逐步衰落中)。

能挤进世界前十的海滩、优质的乌木、经典的Mango Shake、禁不完的童妓、亚洲最大的天主教国家、英语和Tagalog语...西班牙人给他们名字和历史,美国人给他们民主灯塔和军事基地,这是一个乍一眼看颇为无聊、细瞧又很有意思的国家。

注:本篇全是虚的,要听风土人情,国内的旅行日记一搜一大把。


单飞?双飞?No,三菲。

说起菲律宾,很多人想到的就是一个岛。但稍有深入的童鞋知道,这个国家是应该一分为三地看的,那就是北部的吕宋、中部的米沙鄢、南部的棉兰老。

吕宋:看这名字第一反应,自然是闻名遐迩的吕宋烟。吕宋岛多是平原地带,菲引以为荣的烟草、水果、稻米、木材多产于此。吕宋有同族的他加禄人、伊洛戈人五千余万,天主教徒居多。吕宋、乃至菲最大的港口马尼拉,也当仁不让地成为菲国都所在。除了老被台风海啸整,吕宋真是块好地。

米沙鄢:看到长滩、宿务、巴拉望了不?对,你们最喜欢沙滩、潜水、吃海鲜的地方。看地图就知道,米沙鄢是个多海岛地区,拿得上台面的也就渔业和旅游业了。两千余万米沙鄢人躺这,还算天主教势力范围,但是经济文化水平太低,原始宗教还有一席之地。(在长滩岛被米沙鄢妹纸往我脸上画“我爱你”的咒文我会乱说?)

棉兰老:多山,而且多火山,全菲最高山阿波火山就在这。土地肥沃,但开发困难,现在还是密林居多。人口只有一千五百余万,穆斯林比例据说占一半。经常在我国明清史上刷存在感的苏禄王国就在这。

个人最爱,棉兰老上霸气外露有点萌的食猴鹰(为毛百科里叫食猿雕?)


南北生变

经济作物的庄园主、大量小土地自耕农、资源出口带动的港口城市、随之兴起的相关粗加工行业,加上近亿人口,菲律宾的故事本该是平静的种田流。

结果68年太祖诞辰那天,北部吕宋岛上,菲律宾共产党成立了...我国不输出...咳咳...

然后仅过四年,南部棉兰老岛上,穆斯林的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成立了...咳咳...

经济腹地有乱,边缘山区有乱,倒霉的是中间还隔着支零破碎的水域,点个蜡。

接下来菲政府的局面,就跟黑礁第二季里差不多了。当年菲共闹得确实最凶,“人民解放战争的汪洋大海”、“整风运动”各种high,摩洛民解还差点意思。现在菲共沦为木材贩子,摩洛民解上来了。这次上海游客出事的沙巴仙本那,与棉兰老隔海相望,在摩洛民解、伊解和阿布沙耶夫眼里,这一片都是昔日的苏禄伊斯兰苏丹王国。我只希望我猜错了。


北部是阶级矛盾

菲共游击队与非政府军之间的人命帐应该已上十万记录,但我不认为菲共就是罪大恶极。菲的最大政治特征,就是地方豪强把持地方政治,政令不出马尼拉,全国三百国会议员背后,就是全国前三百的地方庄园主。

无论是因遭暗杀而成自由领袖的贝尼格诺阿基诺(他的老婆儿子后来都成了菲总统),还是暗杀他的费尔南迪马科斯(他儿子女儿当省长当了七八年,不过他老婆“铁蝴蝶”伊尔梅达在中国更出名),都是吕宋地主。除了那个做演员上台的奇葩总统埃斯特拉达,菲代代总统、省长、议员甚至高级将领,背后均是各家把持一方经济命脉数百年的豪强家族。

一个细节就是:大量的公职任期,菲法律都默认限定只可连任三届。但是菲法律又留了个气眼,隔届之后又可再来。所以你看菲许多省长市长都是连任九年,到期后老婆孩子哥哥妹妹接手,自己去国会晃两年,然后回地方接着整。

这种稳定的政治结构背后,是菲“稳定”的贫困人口。我不知道现在的数据,四年前告诉我的是68%的人口日均收入低于2美元,我想现在也应该没什么变化。天主教再能平和净化人心,也改变不了“穷则揭竿而起”的事实。

北部资源出口贸易发达,庄园主用各种手段低价购入土地,使得农民破产,而工业化严重不足的城市根本无法吸纳这些破产农民,失业率常常能飙升至三分之一的高位。南部则是开发严重不足,棉兰老近五百万人赤贫。一个拥有亚洲水稻研究所的国家,在08年大米危机中居然要进口粮食。因为掌握水稻贸易的庄园主早就乘价高,把收成好的水稻出口,导致本国却出现粮食危机。所以商业贸易越发达的北部,菲共也越活跃。“不是我要革命,是人民要我...咳咳...”

马尼拉著名的交通工具,由二战后美军遗弃的2000余辆吉普车改装,当地人称“吉普尼”,车龄自己算。10比索(大概是1块5人民币)坐到你吐。


南部是宗教矛盾

1898年,意气风发的扬基佬和日薄西山的西班牙人干了一仗,菲律宾自此作价2000万美元,划归美国。当美国人来到马尼拉时,那feel就是一句话:“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对于殖民地的菲律宾人,换统治者不是一件自己能做主的事情,反正就是该交的份子钱从大舌头那转给了美国人,依然要交就是了。结果享受完沙滩美女后,美国人开始不爽了:凭什么南部那么一大块的份子钱,没有?

菲律宾人纠结了。

西班牙人在菲律宾的实际占领区,实际上也就是吕宋和米沙鄢的一部分。南部的棉兰老他们也去看了一眼,结果发现一大帮穆斯林。西班牙本国曾有过穆斯林统治,现在又作为天主教在欧洲的捍卫者和全世界的传播者,自然不待见这群穆斯林。西班牙人轻蔑地称这些穆斯林为“摩尔人”(也叫摩洛人),那正是八百年前,占领西班牙半岛的穆斯林的名字。

也不知是已知败局已定、想把菲律宾卖得贵点,在美西巴黎和约上,西班牙大笔一画,就把棉兰老划入了自己的殖民地地图(西班牙式地图开疆),然后卖给了美国。

菲律宾两手一摊,表示我们从来不敢在那收份子钱。美国大手一挥,表示美国人收份子钱是他们的荣幸。数百美军上岛收钱,但守土之民勇于掠地之兵,竟被土兵干翻。美军大怒,增兵数千,又陷入“穆斯林圣战的汪洋大海”。

美国人最后一算账,表示这岛屁钱没有还花我这么多预算,算了算了。遂和苏丹土王签约议和:你象征性地服从我,我的人不碰你的事,成不?

成是成了,但这笔糊涂账,埋下了菲半个世纪后极大的隐患。

二战后菲律宾独立,顺手就把棉兰老给吃了。摩洛人一直不满,72年摩洛民族解放阵线成立(摩民解),和菲政府边打边谈,要弄个自治区。结果摩民解和菲政府稍有和解,更激进的摩洛伊斯兰解放阵线分离出来(摩伊解),要弄个"亚国"(仅次于国家的政治实体,除国防、外交、邮政以外全部独立)。最后,当当当,最激进的阿布沙耶夫诞生,标准恐怖组织,FBI认证,手段从绑架到爆炸均不限,只为追求独立建国。

熊孩子不能纵容啊...


地主之泽,N世不斩

经济上工业化失败,失业率居高不下;政治上贪腐成风,有民主之名而无民主之实。一个绕不开的毒瘤,就是地方豪强在政治与经济上的割据。

这笔账要算到西班牙人和美国人头上。

西班牙人到菲律宾的时候,菲律宾还不是一个国家,它只是一个地理上的概念。除了西南部有俩苏丹小国,其余国土上都是部落,每天为了部落抢钱抢粮抢娘们。西班牙人为了以少治多,硬是用起了中世纪的分封制。

每到一处,枪炮开路,问你服不服?服了,把当地说得上话的老大叫出来。以后,你跟我混,你代收租子、招劳工、修教堂。不听话的,我帮你揍他,懂?

受封的当地家族,不仅是土地的所有者,还是土地的管理者。他集征税、劳役、治安、传教等大权于一身,三百年下来,在全菲七千余处大大小小的岛屿上,形成了极其高度集中的大庄园制。

美国人来后,更加强化了这一制度:以前当家的西班牙贵族不是跑路了嘛,你们上!于是这些地方豪强家族摇身一变,从地方管理者,直接变成了中央执政者。

首届菲政府说:我们是民主滴,但是民主是要渐进滴,所以投票是要看教育背景和纳税额度滴。

你说全民投票怎么办?靠,我是你老板你敢不给我投?明天他喵的投了票再领工资!

我觉得魏晋南北朝时的寒士两族,也不过如此。

给爷恭敬点,我可是圣托马斯大学副校长兼马尼拉区主教兼马尼拉市议员!

是的!尊敬的副校长大人兼主教大人兼议员阁下!T_T


靠,写到天都亮了。而且感觉好跑题...

观病可以知习气。观察、分析一个事物所面临的问题,往往能得到这个事物背后的逻辑。菲律宾是一个怎样的国家,我一句话总结不出。但是这个国家背后有不少值得一读的故事,读懂这些故事,你能了解的,绝不仅仅是菲律宾。


PS:其实最震惊我的是——原来上好佳和永和大王是菲律宾的。

住墓地、吃垃圾、18块就能陪睡,纸醉金迷的首都背后是400万贫民的挣扎。。。

菲律宾,东南亚最贫穷的国家之一,首都马尼拉华丽的外表之下,是一个个令人心酸的贫民区。

(远处的高楼与近处的贫民区形成鲜明对比。)


走进贫民区,才能看到真正的菲律宾。


这里有千千万万无处可去的人,聚集在一起,过着相对能遮风挡雨的生活。


环境与大家印象中的贫民区是一样的,一间房子就是一个家,不分厨房卧室储藏间。



如果不是这个孩子,谁能想到这是一个家。


然而这还算好的,不少人连个棚子都没有,只能住在水泥管里,铺上一些垫子破布,就算有一个睡觉的地方。


菲律宾贫民区最出名的就是墓地住人。很多别无选择的贫民,最后都去墓地里占一个位置,每天与死人“同居”,吃饭、睡觉、玩耍,都在陵墓之上。



贫民区里遍地都是市区人随意倾倒的垃圾,生活在此的人们也就整日与垃圾为伴。


就连河里也都满满的都是垃圾,那些悬浮的房子,不知道与这肮脏的河水接触了多少。


垃圾太多,就有穷人以捡垃圾为生,图上这位父亲带着儿子用简易的木筏在垃圾遍布的河流中捡垃圾准备换钱。


捡垃圾换钱,是许多菲律宾穷人的经济来源,对于“住房”不花钱的他们来说,这微薄的收入,几乎都用在了“吃饭”上。


前两年,有一张著名的照片在网上流传,是一位父亲带两个女儿吃炸鸡,女儿吃着,他只能在一旁看着。


这张照片发生地就是菲律宾,这一顿饭的钱,父亲要用半瘫痪的身体乞讨三天才能赚到,可他还是想让女儿们吃到真正的炸鸡。


因为他,还有他的女儿们,甚至于所有的菲律宾贫民,从来不知道新鲜炸鸡的味道,对别人吃剩下的鸡骨头,倒是很熟悉。


在大多数人还在凌晨睡梦中的时候,菲律宾贫民窟里的人就早早为一天的吃食奔波。


就是从这样的垃圾堆里,他们需要找到能充饥的食物,当地人称之为pagpag。


pagpag本意是指有钱人衣服上或地摊上掸落的灰尘,如今,它被引申为有钱人吃剩下的、能被穷人捡来果腹的“餐余垃圾”。


每天都有数以千计的穷人守候在各大餐厅的垃圾桶或者郊区的垃圾场,他们大都是以贩卖pagpag为生的人,在这里等待着新鲜的垃圾,那就是他们的“宝库”。


即便这个“宝库”恶臭不堪。


苍蝇、蛆虫到处都是。

前方高能。




他们还是要把能下肚的食物捡回家,因为这是全家支出的来源。


Nanay 就是一个“从事”pagpag的女人。


每天三四点钟,她就带着自己的儿子去垃圾场“工作”。在一堆垃圾中找到“能吃”的肉,这对她来说其实并不容易,毕竟都在垃圾堆里,哪些肉还没有完全腐坏,只靠鼻子很难辨认,所以很多情况下,她都会亲自“品尝”确认肉的品质。


回家后,她把能吃的肉分成一袋一袋,以每一袋20比索到30比索,也就是人民币2块到4块不等的价钱,卖了出去。



在菲律宾,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做起与Nanay一样的“买卖”,这甚至成为了当地一条有利可图的“产业”。


许多过去对金属和塑料感兴趣的拾荒者,如今都开始卖起了pagpag,而且就这种“食物”,还有人去“掺假”,在鸡肉残渣里混上野猫或者老鼠肉。他们把骨头剥离,简单清洗过后装在袋子里卖出去。


来这儿购买pagpag的,都是附近贫民区的住户们,几十年前这个食物还只是少部分穷人不得已的选择,但近十年以来,由于通货膨胀,它已经成为许多家庭的日常饮食。



他们把肉拿回家之后,会对其反复清洗,高温“烹饪”,有时还会买上一些蔬菜一起做,以求这些肉看上去能略微“精致”一些。


这不仅是普通家庭的做法,就连很多的清道夫和小餐馆老板,都愿意低价从收集者手中收来废弃肉类原料,然后清洗或消毒。简单处理之后,加上廉价蔬菜和浓厚酱料,掩盖住原本的外观和酸馊味,做出一锅“食物”,供客人“食用”。


是不是突然感觉能接受国内很多拿鸭肉充当牛肉的行为了?(此处不是洗白,骂所长会反弹)


菲律宾的孩子们,不少都是从小就是吃这样的“饭”长大的。


Sumanda是一位27岁的母亲,她的丈夫做苦力一天也只能挣20比索,也就是一袋pagapg的钱,所以除了这种食物,她没有别的选择。



比起毫不知情的孩子,Sumanda十分清楚这些都是“垃圾”,可她依旧认为这种食物很安全,原因是已经经过了“高温蒸煮”,如果吃出了病,只是因为肉没有洗干净。


但腐烂食物滋生的细菌有时候高温根本无法灭绝,还有一些店家会在食物残渣上喷洒过量的消毒剂,然后再扔掉。众多“安全隐患”加持下,菲律宾每年都有很多人因食用pagpag而死亡。


而且大多数都是孩子。


贫民窟帮扶之家的志愿者Salome Degollacion曾描述自己所见,“我目睹了很多人因为吃了pagpag而死去,很多孩子吃完后在呕吐,腹泻。”


菲律宾政府的卫生部门对此也多次警告,说这些食物会影响儿童发育,带来严重疾病。但对于活在当下的穷人们来说,真的不是事儿。

(获得游客赠予食物的菲律宾儿童)


在这群人的心里,有pagpag吃,有时候都算是一种幸福。


人在没有其他选择的时候,只要能活下去,什么风险都愿意去冒,所以在未来很长时间里,即便不断有人因为pagapg去世,这也会是穷人们不可替代的主食。


CNN在报道pagpag时说,“你可能会怀疑,怎么会有人喜欢吃别人吃剩的东西,但在这里,食物链与经济链紧密相关。这些孩子在社会的最底层,从贫民窟生下来的那一刻,放眼望去便都是一片垃圾。”

(在肮脏河里捡垃圾的菲律宾儿童)


死人为伴、吃剩饭、垃圾堆里长大,能活到成人,对很多菲律宾孩子来说都是奢望。父母能给他们最好的教育,就是供他们好好学习英语,然后去做保姆,去香港做菲佣,这也是很多菲律宾穷人的目标。

(孩子上学时的奖章与照片)


但就做菲佣这条路,对大部分贫民来说也十分难以实现,很多菲律宾男孩早早地变成了“人妖”(Lady Boy),去声色场所中满足看客的各种扭曲欲望。至于女孩子,就成为了雏妓,甚至很多幼女,都可以让客人花3美元对她上下其手。以“男人天堂”著称的菲律宾,闪现着魔幻荒谬式的刺激——而这一切,仅仅能保证收入让家里人活得过今天。


这个曾被美国视为新兴国家“样板”的菲律宾,金融区里高楼林立,一派欣欣向荣,看上去绝对和发达国家的金融区没有区别。


可与此同时,这个国家却有3000万人口在贫困线以下挣扎,光马尼拉就有400多万人居住在贫民窟,菲律宾第八次营养调查显示,全国依旧有736万的儿童营养不良。


这不是原始社会,这也是现在的菲律宾,他们不是难民,他们有国家有身份。无论去游玩的你住着多豪华的酒店,吃着多贵的餐食,这藏在贫民窟里的世界,也是菲律宾不可掩盖的另一面。


他们被困在封闭的角落,没有外来信息,没有教育资源,在贫困和社会问题层出不穷的漩涡里不断打转,从而被摒弃在主流社会之外。


看不到外面的世界,让住在这里的人们虽然贫穷,脸上也总是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孩子们用被丢弃的篮筐搭起的球场打篮球。


捡露手指的拳套光脚打拳。


凑到河边一台小电视机前看电视。


这些都是穷苦出身的人,最简单的乐趣。即便环境极端恶劣也很穷,但生活地很快乐,这也许就是他们的一种生活态度。


作为旁观者,包括所长在内,并没有资格指责他们不思进取,毕竟对于像王思聪这种富豪来说,我们在座的各位,也都是穷人。


只是那些垃圾堆里出生,垃圾堆里睡,垃圾堆里找食物的孩子们又何辜?他们真的都愿意接受自己只能挨饿吃剩饭的命运吗?


下面这张接受兰尼基金会项目资助的7岁儿童Emem,用笑容深深打动了所长,应该也给出了上面的答案:还是会有人感到不甘心,还是会有人想打破现状。


曾几何时,我们的孩子也过着食不果腹、朝不保夕的日子,贫穷之下,有数十万孩子死于非命。

(1942大饥荒里的孩子)


(当年吃树皮的孩子与现在吃剩饭的菲律宾孩子如出一辙)


可饿肚子的日子哪能一直过下去呢?70几年来,我们从物资匮乏一路走到吃饱吃好的今天。


甚至到了2018年,我国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达到了16.9%,比起简单的吃饱,我们早就开始重视科学的饮食。

(参加减肥夏令营的中国“肥胖孩子”)


除去城市不说,中国也有贫困地区,那些大山中的孩子,在改革开放多年之后,还有一些依旧吃不饱穿不暖。


可如今,我们的国家也都开始了精准扶贫,单2018年一年,我国脱贫人口达到1000万。那些贫困地区的孩子,吃饭问题早就得到基本解决。


去年山区学生还因为倒牛奶事件,引起社会不少关注,虽然这不是一件好事,但至少证明,牛奶对孩子们来说,早就不是一件可望不可即的东西。


有人问,中国如今真的没有地方吃不上饭吗?


所长的回答与图中一样,没有。如今离2020年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只剩下1年的时间,一系列政策加持下,国家早就解决了基本的温饱问题。只要肯劳动,一定就能吃上饭。

(吃蛋糕的农村老两口)


我们靠着自己的双手,让我们的孩子一步一步过上了好日子,脱贫致富不止是嘴上说说,“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也落到了实处,这些话虽然说起来很主旋律,但也都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只是那些还在贫民窟里挣扎、对命运束手无策的人们,不知道何时才能摆脱现状。


贫穷虽与幸福无关,但如果能天天吃上新鲜美味的饱饭,孩子们会不会比下图笑得更加灿烂一些?


所长不是当事者,得不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