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看完《绿皮书》,觉得跟《触不可及》很相似,那么这两部作品谁略胜一筹?

个人还是偏爱触不可及一点
关注者
14
被浏览
49,407

4 个回答

《触不可及》德瑞斯和菲利普的相处过程总能让人联想到《绿皮书》中的托尼和谢利。有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阶级矛盾,雇佣者身份的特殊性,还有最后两者的影响。

《绿皮书》中,谢利知道托尼定然不像其他的应聘者那么简单,很清楚自己选择的是怎样的司机,但他包容这一切,因为谢利需要他这种能力的人。另一边,一个粗鲁暴躁只想拿个失业证明并且顺走定情信物的德瑞斯,菲利普斯同样包容了他,才有了后续的剧情。

影片中有一场非常有力量的戏,唐站在自己的车边,看着农田里耕作的黑人同胞们,他是那样不同,茫然而无力。同样在菲利普斯想买下那幅画之前,德瑞斯说的黑色幽默也同样让菲利普斯陷入沉思。而后他的下属告诉他德瑞斯的身世和前科他缺好不在乎。

因为菲利普需要的就是这样不会同情他,可以忘记他不能自己接电话,可以开着豪车带他兜风,带他抽烟,深夜带他在河边散步,带他解决生理需求......说到底,残障人士的诉求很简单——把他们当作普通人,摒弃怜悯之心,摘下有色眼镜。平等,永远是弱势群体的夙愿。

他没有简单地将唐看成一个雇主,更没有因为唐的肤色而产生太多偏见,尽管他其实也颇有些种族歧视的思想他的直爽和诚恳,在很多时候都能温暖到孤独的唐。唐对于托尼,则更多的是一种信任。托尼虽然粗俗无礼,但他守信,办事靠谱,也愿意和唐交流。

两者的不同是《触不可及》里面是两个悄无声息的相互影响,菲利普得到了自己想要的生活,德瑞斯收获了很多让他境界提升的点。而绿皮书中的更多是两个人的矛盾冲突后的互相理解。谢利慢慢地放下了自己高傲的矛盾的阶级包袱,托尼也在谢利的淳淳教导下慢慢改变自己长期处在下等阶级的生活方式。

德瑞斯在长期和菲利普的上流生活中学会了慢慢培养了艺术细胞,让他在后续找到了一份正当的工作;最后他离开菲利普仍然让门口的车离开却换了不同的语气,极大程度表现了他接人待物能力的提升。同样的托尼在和谢利的旅途中学会了怎么给自己的妻子写信......

最后的结局,两者都有着类似的结局——和自己的雇主变成最知心的朋友。虽然换做其他人同样可以完成一样的工作,但是不同与其他的人是,虽然他们两个处于下层阶级但是真实,敢于表达,他们的做法总能让雇主有不一样的感觉。

两部电影最奇妙的就是两个家庭背景、教育经历、兴趣爱好、思想三观大相径庭,俩人竟能情投意合,成就彼此。

我本人更喜欢 触不可及,不过可惜的是11年的 触不可及并没有拿到奥斯卡,原因有:绿皮书是一部非常明确的体现种族歧视的电影,虽然也是真实事件改编,但是由于要体现这一主题刻意的去虚化一些事实,当然白人司机和黑人音乐家萌生的友谊,相互影响彼此也是本篇的看点,不过本篇难免给人一种很强烈的奥斯卡色彩,众所周知,这几年的奥斯卡比较倾向这类题材,记忆尤深的是17年的乌龙事件。相比较而言,作为长辈的 触不可及来说,最大的主体写实是友谊,但是,与事实改变的是真实生活中的黑人混混实际上是白人,那么,导演为什么要用黑人演员来演,不难看出这部片子也是冲着当年的奥斯卡去的,但是,不难看出这部片子透露出的种族歧视是委婉的,这也是它当年没有PK过 一次离别。因为奥斯卡的立奖很明确:大胆的揭露种族歧视,宗教信仰,同性,社会阴暗面及人的恶等。两部片子比较下来, 触不可及给我的感觉是不论主题或隐题给人的感觉都是很委婉却适中。当然,两部片子的场景设计和烘托人物内心都很出色,可能是看惯了奥斯卡的一贯尿性,对今年选出来的影片只能说未达到期望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