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青在佛寺開素食Cafe 推廣社區資源共享 - 香港經濟日報 - 即時新聞頻道 - 商業 - D170602

文青在佛寺開素食Cafe 推廣社區資源共享

商業

發布時間: 2017/06/02 16:45

最後更新: 2017/06/02 16:45

分享:

分享:

(黃建輝攝)

位於屯門清涼法苑內的「清山塾」,內有素食cafe外,也有書店及展覽活動空間,洋溢文青氣息。鄰居來到這裏,可剪走園中的龍骨花帶回家,也可捐出遺棄在家裏一角的杯碗,甚至交換家鄉食譜,共享資源。

清山塾的入口處是中式圓拱門,滿是古意。(黃建輝攝)

清涼法苑毗鄰嶺南大學與疊茵庭,約建於1912年。寺內曾有幼稚園,名為佛教見修幼稚園,如今則轉化成藝文空間清山塾。

清山塾創辦人之一胡敏儀(Wendy)從事視覺藝術的行政工作,早於兩年前已知道有這片清幽淨土。

直至文學雜誌《字花》前行政總監洪永起離開《字花》後,有意經營食肆,與Wendy商討下,一個綜合型的藝文空間才漸漸成形。

素食餐廳內有銷售書籍的空間。(黃建輝攝)

現在這裏開業差不多半年,除了有素食餐廳外,還有展覽場地,以及有書籍發售。阿起說︰

這裏不完全是食肆,也不完全是書店,總的來說就是個綜合型的地方,有東西吃、有展覽看,也可買東西,是個令你放鬆的地方。

清山塾的庭園內,擺放了本地藝術家岑愷怡的裝置作品《彩虹系列II》。(黃建輝攝)

清山塾的簡介中,形容這裏是大家的新界西後院,可見十分看重街坊和客人的參與。這裏供應的甜品便是出自街坊之手。阿起說:

我們很早便有這個想法,希望有一部分能讓街坊參與,所以才以合作形式售賣街坊製作的甜品。例如有位住在兆康的伯伯,提供不同款式的甜品。前兩天也有位住在疊茵庭的姐姐過來,說有興趣來試一試。

庭園內生長得十分茂盛的龍骨花,訪客可剪走部分帶回家栽種。(黃建輝攝)

這裏也辦過收集杯和碗的計劃,可把家裏擱在一旁沒用的杯碗帶來清山塾,它們便能大派用場,來到客人手中。

餐具背後也往往有些不為人知的人情味小故事,這裏也收集了不少,現正在《多雙筷》展覽中展出,Wendy說︰

如果客人願意,我們會邀請他錄音,談談為甚麼會帶這個杯或碗來,以及背後的來歷。

有訪客在《多雙筷》展覽寫下食譜,與眾人分享。(黃建輝攝)

你甚至可以來到這個展覽交換食譜,寫下家鄉菜式的做法,阿起說︰

我們有一道signature菜式叫彩虹雜菜批,很受歡迎。我們公開這個食譜,與客人作交換,而他們的食譜也有可能變成這裏期間限定的菜式,當然必須是素食。

青山塾內的大樹菠蘿樹,樹幹也結滿果實。(黃建輝攝)

清山塾的庭園內種有荔枝樹、大樹菠蘿樹和荷花玉蘭樹等,另還種有番茄、檸檬、苦瓜和不同的香草和豆等等。這裏生長得異常茂盛的龍骨花,更可任客人剪走部分拿回家栽種。而這裏洗手間內使用的肥皂,是熟客製作的手工皂。

Wendy說︰

你不需要吃完立刻走,還可想想怎樣運用這個空間。你可以在這裏聊天,或者彈結他,甚或純粹走出來曬太陽,可以有很多可能。

清山塾內的展覽空間。(黃建輝攝)

現正進行中的展覽《多雙筷》分為3部分,其中一部分展示了台灣和本地單位製作的器具,包括有來自台灣的果然氏和丹陶瓷,以及來自本地的梨木製陶所、MUDwork和木匠林池師傅。

本地木匠林池師傅手造的木鯊魚裝置,小巧精美。(黃建輝攝)

林池師傅的手工扎實精美,且富有創意,以散木製作小巧的鯊魚裝飾,又以廢棄木地板製作入榫的木櫈。MUDwork則是一對夫婦組合,展出了二人分別教家人手造的木製匙羹。

清山塾

地址:屯門屯富路清涼法苑內

開放時間︰星期二至日 12:00-9:00pm(周末私房菜時段6:30-9:00pm,須預約)

【延伸閱讀】50後退休夫婦 農田上打造書屋分享快樂【有片】

【延伸閱讀】港女西班牙開民宿做農夫:香港人太Chur

【延伸閱讀】大澳太陽能村 把再生能源推進社區【有片】 

開啟hket App,閱讀全文

撰文 : Sylvia TOPick記者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
訂閱《香港經濟日報》電郵通訊
收取第一手財經新聞資訊 了解更多投資理財知識 提交代表本人同意收取香港經濟日報集團所發出的推廣訊息,你也可以查閱本網站的私隱政策使用條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