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春晚,70後、80後的記憶裏,必定有陳佩斯與朱時茂的一席之地,尤其是在我這一代人的心目中,他們二位“喜劇之王”的地位,無可撼動。

至於趙本山、範偉和宋丹丹等人,只能往後排了。

然而,陳佩斯和朱時茂離開熒屏已有20多年。再見時,當年小夥兒已近古稀,須白容皺,不復當年。

回顧當年陳佩斯與朱時茂輝煌過的歷程,依然還是會讓人津津樂道。

陳佩斯的父親陳強是老一輩的表演藝術家,早在1980年,陳氏父子就曾聯手拍攝了電影《瞧這一家子》,這部電影具有劃時代的意義,開了新時代中國喜劇電影之先河。

在之後,陳佩斯接連出演了喜劇電影《夕照街》《父與子》《少爺的磨難》《二子開店》,陳佩斯火了,其在《夕照街》中飾演的“二子”一角,雖爲配角,卻風頭十足,觀衆由是記住了這個“光頭小眼一臉賊笑”的經典面孔。

對此,有些不瞭解內情的後來人,只知道2000年以後陳佩斯的電影公司倒閉,就認爲陳佩斯是因爲跨界拍電影才自毀前程的。完全不對,其實陳佩斯的電影生涯是遠遠早於小品事業的。

誰的命裏都有一個“另一半”,朱時茂就是陳佩斯命裏的另一半。

1983年,八一電影製片廠劇團搞聯歡,陳佩斯與朱時茂由此相識,兩個人一見如故,莫名的好感油然而生。

此後,哥倆就經常在一起談戲瞎扯侃大山,說說笑笑間,開啓了40年的同好之情。

1984年,姜昆找到陳佩斯和朱時茂,推薦他倆上春晚。當時這哥倆還不太樂意,最後還是姜昆一再堅持,三顧茅廬,這才答應去的。

陳佩斯跟搭檔朱時茂花了半年時間,琢磨了一個小品《喫麪條》。

《喫麪條》播出後,在社會上引起了巨大反響。但是這個具有里程碑意義的經典小品,卻差點因爲一個在今天看來無比荒誕的理由而夭折。

春晚導演組有人認爲這個小品不太嚴肅,於是安排了一場臨時的慰問演出,通過試驗的形式來綜合審評。

當時,導演黃一鶴找來了春晚節目主審領導,領導在臺下笑得前仰後合,然而,最後審評時卻毫不留情的把《喫麪條》給斃了。

領導認爲這個節目純粹是插科打諢,毫無教育意義,這要是上了春晚,很可能會犯嚴重的錯誤,“太不嚴肅了,這要是出了問題,我可擔待不起”。

那個年代與現在不同,文藝政策還比較保守,節目好不好不打緊,關鍵要符合大方向,要有教育意義纔行。

但是導演組成員兼主持人姜昆卻不這麼認爲,姜昆堅持保留這個節目。春晚總導演黃一鶴老先生挺身反駁:

“這個小品很不錯,他們花了半年時間打磨,播出以後,一定會很受歡迎的,不能放棄。”

爲此,雙方爭執不下,誰也說服不了誰,這事兒一直拖到春晚當天也沒最終定下來。晚上八點半就要直播了,臨近八點時,黃一鶴纔將陳佩斯喊到二樓,對他講:

“這個節目《喫麪條》,好東西,你們倆弄到今天不容易,我決定,上!”

小品《喫麪條》如期登臺,一炮而紅,大爲轟動。陳佩斯朱時茂成了當時家喻戶曉的最知名喜劇演員。

在《喫麪條》之前,小品這種表演形式,僅僅是藝術學校招錄考生時的一種臨場面試方式,而從陳佩斯朱時茂開始,則正式開創了一種全新的舞臺喜劇表演形式,影響深遠。

從那以後,小品成了歷年春晚最重要的語言類節目,直到今天。

在這件事情,姜昆與黃一鶴導演功不可沒。尤其是總導演黃一鶴老先生,他敢於跟領導拍桌子,敢摔當時廣電部部長祕書的電話,還差點因此被開除。

正是有他們的堅持,“光顧着可樂,卻沒有什麼教育意義”的《喫麪條》才得以面世。

在《喫麪條》成功之後,陳佩斯與朱時茂的小品之路一發不可收拾。

1985年《拍電影》;

1986年《羊肉串》;

1988年《狗娃與黑妞》;

1989年《胡椒麪》;

1990年《主角與配角》;

1991年《警察與小偷》;

1992年《姐夫與小舅子》;

1994年《大變活人》;

1995年《趕場》;

1997年《宇宙體操選拔賽》;

1998年《王爺與郵差》……

在那些年的央視春晚舞臺上,陳佩斯與朱時茂承包了晚會一半的笑點,每年春晚,全國人民最盼望的就是能看陳佩斯的新小品。一如後來我們年年期盼看本山大叔的小品與馮鞏大爺的相聲一般。

但就在陳佩斯與朱時茂事業最紅火的時候,卻因爲小品版權問題與央視下屬公司打官司,最後離開了央視的節目舞臺。

對於當年陳佩斯演出時“”中途罷演”“怒斥電視臺”等一系列激烈的行爲,有網友評價:

爭得一口氣,輸了八百里錦繡河山!縱然行端坐正,卻斷了自己的財路。

其後陳佩斯徹底告別熒屏,上山種樹,後又辦話劇團,期間也曾困難重重,但陳佩斯都挺了過來。

如今的陳佩斯,已成業內翹楚,劇團事業蒸蒸日上,以66歲高齡,仍紮根在自己喜愛的喜劇領域,自辦學堂,傳承着喜劇理念,爲這個時代培養着一批又一批的“喜劇手藝人”。

縱觀陳佩斯的一生,光明磊落,不事圓滑,不願違背原則,不願屈求意志,淡泊名利洪流,只因他在內心深處,摯愛這個舞臺,見不得一絲塵埃。

陳佩斯爲人,擔得起“楷模”二字。

我是@今夜有風 十年職場人,心靈寫作者。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