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商_百度百科

粤商

广东商人
收藏
0有用+1
0
“粤商”即广东商人,在中国历史悠久,是中国经济尤其是近现代商贸流通中的最主要的企业群体,也是对中国改革开放影响力最大的一个“商帮”。粤商包括广府商帮、潮汕商帮(潮商)、客家商帮(客商)、雷州商帮、海陆丰商帮以及其余广东各地的商帮 [1-3]主要是由广府商人和潮州商人、客家商人所组成。 [4]
粤商与徽商晋商是明清时期的中国“三大商帮” [5];粤商又与晋商、徽商、苏商浙商并称为中国历史的五大商帮。
“粤商”就是“广东商帮的简称”,从古至今,粤商的形成与发展都存在于一定的经济背景之下,粤商的定义也随着时空的发展而不断变化,经济活动的主体、经济活动的领域、经济活动的内容等不断丰富与发展,使得粤商本身的概念也得以不断丰富。
中文名
粤商
别    名
广东商帮

基本资料

播报
编辑
粤商又称为广东商帮,是由广东本地的三大民系以及其他民系组成,包括广府帮,潮汕帮,客家帮、雷州帮以及其余广东各地商帮。从地域维度来看,粤商应该包含“粤地”、“粤籍”两个方面。所谓粤地,即在广东省境内经营的群体,这其中包括非广东本土人;所谓粤籍,即广东籍贯的商人在外地经营。粤商与徽商晋商,是中国历史“三大商帮”。粤商又与晋商徽商苏商浙商并称为中国历史的五大商帮。
明清时期,粤商主要是由广府商人和潮州商人所组成,粤商足迹遍布全国,他们所建立的广东会馆岭南会馆广肇会馆粤东会馆潮州会馆嘉应会馆等在全国的地域分布相当广泛,以当代的省份地域来看,以北京、上海、江苏、四川及广西分布的数量最多,其他如江西、福建、湖南、山东、东北、湖北、,陕西、河南、安徽、浙江、台湾、甘肃、云南等省也都有数量不等的分布。明清时期,粤商更漂洋过海,广东会馆也逐渐遍及世界各地。广东会馆除集中分布在东南亚与美洲各国外,英国、法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地也保留着不少广东会馆。
粤商是近代以来就在推动中国和世界工商业发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改革开放使粤商获得了新生,也是旧粤商和新粤商的分水岭,新粤商在继承传统粤商文化的同时,也融合了现代商业文明的特征。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粤商凭借特殊的地域和政策优势,加上聪明才智,迅速成为全国经济的领跑者。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唐宋

汉代海上丝绸之路是经广西地区的灵渠桂江通道、潇贺古道徐闻合浦出海,并一直绵延了近1000年。直到唐代(716年),张九龄凿通大庚岭道(梅关古道)以后,灵渠、潇贺古道的通道作用才逐渐走向衰落。这时候,番禺(广州)成为了岭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开始了从海外经番禺(广州)口岸进入中原的唐代海上丝绸之路时代 [15]。梅关古道的开辟重塑了岭南的商路,便成为南岭中最重要的一条交通道路,凡人口迁移、军队调动、商旅往来、使节访问等,大都经过此道。 [16]
广州港口在中唐以后日趋繁盛,到了宋代,经广州进出口的货物以及舶脚的收入,始终都占宋朝总数百分之七八十。同时,邻近广州的江西、福建各路商人和江南各地的商贩云集广州。但当时广东人口仍然稀少,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 年)时人口才增加到七十八万四千多。 [17]

明代

明代初期,确立贡舶贸易,规定贡期和限定贡道,岭南主要是东南亚诸国朝贡的必经之地,而民间禁止下海通番贸易。随着永乐、宣德间海禁稍弛,民间贸易逐渐增多。正统以后贡舶贸易日趋衰微,商舶贸易公开化,“广中事例”确定,原来对外贸易的“一元中心”逐渐变为澳门、广州“二元中心”,广州国际间定期集市贸易逐步建立。
明代中后期大大拓展了后来的海上航线,特别是运往欧洲、美洲航线的扩展,大大拓展了中外商贸交流的范围和地区,海上航线的交通,奠定了清代海上贸易路线的基础。1553—1640年的88年间,广州在当时海上丝路上充当主角,澳门担负欧、亚、非和美四大洲海上丝路贸易航线中枢的角色。
葡萄牙人每年到广州海珠岛参加定期贸易,可以直接向中国商人采购丝绸和瓷器等商品运往澳门,而葡人早已开通了通往其都城里斯本以及日本等地的航线,这样,广州—澳门—果阿—里斯本航线成为中西方贸易的重要航线之一。 [36]

清代

1685年,伴随着日益频繁的国际商业交往,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官方外贸专业团体———广州十三行应运而生。它是清政府设立在广州口岸的特许经营进出口贸易的洋货行,是具有半官半商性质的外贸垄断组织。1757年,乾隆皇帝宣布撤消原设的沿海各关,仅留广东的粤海关一口对外通商。作为粤海关属下的中外交易场所,广州十三行成为清帝国惟一合法的外贸特区,中国与世界的贸易全部聚集于此,直至鸦片战争为止,这个洋货行独揽中国外贸长达85年。 [18]
当时十三行拥有通往世界各主要港口的环球贸易航线,大量的茶叶、丝绸、瓷器从此处销往世界各地,大量白银经粤海关流入中国 [21]。十三行商人与两淮盐商、山陕商人一同,被称为清代中国的三大商人集团,是近代以前中国最富有的商人群体。十三行商人从垄断外贸特权中崛起,他们都是世业显贵、锦衣玉食、园宅华丽。十三行街成为当时世界的“华尔街”,大的商号拥有资产上千万银两,出现了一批世界级的豪富 [18]。十三行也被誉为“金山珠海,天子南库”。 [19]

近代

广东商人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近代史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鸦片战争后,广州失去“一口通商”的垄断地位,曾设立在广州和香港的洋行纷纷到上海拓展业务。广东人追随洋商的脚步来到上海,成为上海移民中极为重要的一支,人多、钱多、影响大。最早到上海谋求发展的香山人,基本是随洋行北上的香山买办。他们积极参与洋务运动,引进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在上海创办了江南制造总局轮船招商局上海机器织布局,为中国早期工业化奠定了基础。 [47]  
近代,郑观应唐廷枢徐润等当时著名的香山买办、商人都熟谙英文,亲身感受西方科技社会的发展,是那个时代最了解西方、最具有世界眼光的中国人。但同时,他们率先响应清政府开展洋务运动的号召,甚至放弃自己的高薪买办生涯,不惜与昔日的外国老板、同仁周旋商战,积极投身于中国早期工业化的建设热潮中,开办航运、电报等新兴行业,开矿山、造机器,几乎参与了中国近代新型工业绝大部分项目的投资、运营,是近代中国工商社会名副其实的开拓者。这也是近代粤商的突出特点。 [20]

主要商帮

播报
编辑

广府商帮

广府民系又称广府人,是指广东省珠三角广州府地区使用粤方言的汉族居民,广府人是广州府人的简称 [22-23]。广府人主要自唐宋时期经粤北南雄珠玑巷迁入的中原江南移民所形成 [24],主要分布在广东省珠三角地区的清远、三水、佛冈、新兴、高要、高明、佛山、南海、番禺、顺德、广州、花都、从化、中山、珠海、新会、江门、台山、开平、鹤山、恩平、东莞、增城、龙门、宝安、深圳、博罗、惠阳等28个市、县,668个乡(镇)、村 [25],以及香港、澳门和海外。 [26-27]
广府商人人数最众,财富最多。以清代广州十三行论,“潘卢伍叶,修左徐杨”八大家中,除开潘、伍、叶三家,其余皆是珠玑巷移民后人。而这三家,也都是来到番禺、南海后经历了几代人,渐渐融入到广府人中,才进入到十三行。在晚清“四大买办”中,唐廷枢徐润郑观应均为广州府香山人。 [28]
现代代表人物有香港“四大家族”中的郭得胜李兆基郑裕彤 [30];港英政府时代的香港四大家族周永泰家族李佩材家族何启东家族利希慎家族 [29];李锦记集团主席李文达 [31];澳门银河娱乐集团主席吕志和 [39];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 [32];顺丰速运创始人王卫 [33];碧桂园集团杨惠妍家族 [33];腾讯创始人之一张志东 [34];海天味业董事长庞康等。 [35]
广府代表人物:
现代:李兆基郑裕彤郑家纯杨惠妍杨国强何享健何剑锋王卫庞康梁庆德梁昭贤朱江洪郭得胜邝肖卿郭炳湘郭基俊郭炳联郭炳江李文达吕志和罗家宝何鸿燊何超琼何猷龙梁绍鸿梁显利梁安琪李德义朱李月华邓耀陈谭庆芬陈曾熙陈启宗陈乐宗马万祺胡应湘罗定邦罗乐风罗肇唐陈瑞球方润华梁乃鹏蒙民伟李东海罗德丞李福善利国伟杨铁梁毛钧年许仕仁李国宝钟士元李国能任志刚冯国经梁智鸿曾俊华唐星樵刘焯华崔德祺何贤何厚铧崔世安崔世昌陈永棋郑海泉施祖祥袁武郑汉钧谭惠珠陈祖泽何佐芝黄乾亨曾钰成潘宗光许淇安任关佩英叶刘淑仪周梁淑怡王志东张志东邓裕强香植球张瑜平叶志成李祖泽王华生陈鸿道蔡达标王赐豪冯国纶叶汉伍步刚伍步高利孝和利定昌蔡冠深张力翟美卿苏志刚黄文仔郭梓文陈卓林王锦辉蔡建中王国强邓崇光罗启仁叶剑波梁麟李惠文孙秉枢李家杰李家诚李兆楠胡兆炽冯景禧何善衡林炳炎郑志刚陈泽富陈国强伍淑清伍舜德黄乾亨黄笏南黄英豪蔡继有谢瑞麟伍宜孙梁球琚简东浦周君廉李华文胡汉辉周永泰家族何启东家族利希慎家族李佩材家族卢础其黄伟常李兴浩岑钊雄李一萍叶德林李旭亮李朝旺潘皓炫黄炳均古润金岑松江霍炽昌黄联禧孔健岷彭磷基黎经华潘叶江邓颖忠区炳文袁旭培

潮汕商帮

潮汕人是指在广东最东端,包括潮州汕头揭阳汕尾地区的人。潮汕临海,大多从事商贸活动,其侨居地区分布40多个国家和地区,主要集中东南亚,被称为“东方犹太人”,他们特别善于经营,富有创业精神,老乡认同感极强。潮汕也不单指“潮汕地区”这一概念,因为“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人”,潮汕人爱行闯天下的个性使潮人遍及五湖四海,故有“三潮汕”说,即“本土一个潮汕,海外一个潮汕,海内又一潮汕”,而恰巧三个潮汕的人口也都在一千万左右,但无论几个潮汕,本土潮汕始终是数千万潮人根的所在,梦的归宿,而海内外难以计数的潮州会馆(同乡会)正是连结这一血浓于水的亲情的驿站。 [1-3]海外粤商群体中,潮商的势力亦最大。潮汕商人具有冒险精神,善于用独特的视角去把握、创造商业机会。潮汕商人敢作敢为,名利双收。注重内部的人际关系,“抱团”意识最为鲜明。 [14]
潮商代表人物
C
D
F
G
H
J
K
L
M
P
Q
S
T
W
X
Y
Z

客家商帮

客商
客商”是客家人中的商人。客家人是一个具有显著特征的汉族民系,也是汉族在世界上分布范围最广阔的民系之一。在商界,客家人有“东方犹太人”之称。客商一词,首先出现于明清之际,是当时广东的四大商帮,以这个民系命名的商帮,以福建、广东、江西三地的商人为主,背后是遍布全球的1亿多客家人。这种突破地域界限的商帮,以文化为纽带,保留着中原文化,崇尚诗礼传家,守望互助,共同守护精神家园。
客家人尊师重文,宗族观念强,其经商以吃苦耐劳著称。客家人分布于广东、江西、福建、台湾、广西、湖南、四川、海南、贵州等地。客家先民来自中原,为逃避战乱迁徙过来。客家人最重群体精神,无论走到哪里,都有会馆一类团体组织,来保护客家人的安全和群体利益。客家商人深受儒家文化浸染,勤勉的色彩浓重。客商要名不要利,最能吃苦,最富于开创精神的同时也最恪守诚信之道。客家商人儒家色彩最浓重,历史上曾与徽商有着近似的“红顶商人”文化。如大商人张弼士后来入仕途,先后任清朝驻槟榔屿领事、新加坡总领事等职,光绪帝在1903年曾两次召见,赐侍郎衔(相当于现今副部级),后被任命为督办铁路大臣。张弼士正是客家出身。 [14]
客商代表人物:张弼士张榕轩张耀轩郑景贵姚德胜谢枢泗朱梅麟曾宪梓田家炳罗新权邹文怀罗桂祥李莱生伍淼源黄馨祥熊德龙彭云鹏曾立强管保强叶焕荣潘苏通张旋龙李元发魏应州魏应充魏应交魏应行叶剑桥温惠仁林立朱孟依李河君李东生姚良松张学政缪寿良叶澄海温鹏程彭国远李一峰李思廉刘志强王华君黄仕坤涂辉龙钟乃雄梁亮胜杨钊古少明黄明智蓝铧缨侯沐凯李金松伍墨章杨克林余德耀毕传有他信英拉伍捷朴伍万通伍伦盼谢富年傅志宽郭桂和李爱贤李孝贤张水宜翁真如黄小芬刘绍柏刘伟李新炎周国辉冯小华邹锡昌蔡荣军温小琼温纯青温志芬叶远西郭东林叶华能姚良柏刘水廖平元温育青刘肇怀林洺锋李建华李晓奇何庆华钟烈华刘年新杨文江何新明许应裘巫金星罗泽伟徐永寿涂善忠杨华岭李永军李永良李永奎肖奋温均生温木恒蔡高校叶家豪黄少良陈景河黄泽兰李平杨荣义钟百胜杨祥波邹承慧石平湘石思慧谭伟龙廖腾佳罗瑞发马礼斌蓝伟光黄章吴火豪廖晓霞廖晓东梁桂秋李彬兰梁健锋梁俊丰刘海云刘珊张能勇彭倩张波张频徐缓谢小梅朱桔榕朱庆伊朱拉伊叶红汉杨钦欢郭华彬朱世瑞鲍洪星龚斌管飞梁世桢李基昌宋速刚蒙乐提刘正昌朱长森蓝方玉蓝珍丘德星丘志明刘德光温载伟朱国盛陈锡淼汤新隆徐锦荣刘伯群胡泰兴侯友芳黄云辉朱晴溪古耕虞徐统雄黄云辉张价城古今辉刘佛良萧耀铭邹敏初钟木贤何清潘植我潘立斋潘祥初潘君勉丁家骏丘细见郑明如罗淡芳萧畹香夏万秋梁燊南梁璧如谢益卿谢梦池谢良牧谢逸桥姚永芳姚美良曾沐彬梁密庵古润金赖涯桥张润安饶耀武陈廷雷何尔吉叶谋迪叶树林曾良材张醒雄李有权何侨生黎守谦梁福建叶钢书罗果强朱兆祥余永辉陈文淦黎次珊黎载康王文康王俊宏丘德威蔡礼任黄纪达欧阳秋眉陈梅冰朱莲芬吴惠权谢俊明余国春余鹏春何冬青林光如罗田安罗琪茵邱威功韦鸣恩李秦曾沛霖叶春荣叶俊晖何煖轩丘应桦曾智明谢学贤张学军李海周李海元周福新赖国传张大林陈小斌蔡志浩杨汉军刘德逊肖德军卓定华邓振龙邓杏飞刘晓李颖曾学忠郭平郑志松刘泽龙方三文吴世春刘伟俊熊新翔熊俊赖霖枫李兴平刘榆厚黄华廖冬芬廖淑清侯薇刘朝霞魏美娥陈云香杨桂香徐霞安丽娇周辉权曾云枢邱伟能徐旭亮陈绍常蔡鸿文蔡鸿章蔡雪峰邓国颂吴炯声陈伟东利焕南张国辉陈权中赖伴来张景新张锡复陈建京陈衡礼陈公颜张坚力庄重王志海曾庆洪杨显昌廖国才王理宗钟光超李秉彰李文燕陈汉雄张少林温仲豪罗明昌赖荣火何爱辉陈克勇庄小夸练卫飞郑建源陈刚刘绍聪朱连辉邬志新欧通国黄少康刘小波魏晋平温庆青陈桥顿钟期伍建国赖坤洪梁林青郭华忠石华山黄雅敏何全君俞先禄黄炳权余锋光散打哥余家红潘子兵李兴袁胜尧陈科明张学锋林刚钟坚王令杰黄文森周聪伟张雪莲陈伟波罗鑫烘刘妙锋陈嘉民陈思贤陈文豪张镇江温城辉丁仕源邹圳超邓祎祎陈铮辉等。 [6-13]

茂名商帮

自改革开放以来,广东茂名商人创办企业超过2万家,资产总额超过4万亿元,其中上市公司30余家,资产超千万元的企业有2000多家,有8000多家有龙头带动效应,涌现出欣旺达、能兴、绿景、华讯伟业、电白建设、大参林等一批国内外知名茂商企业。其中茂名市民营企业商会、重庆市广东茂名商会、茂名市福建商会被评为全国“四好”商会,欣旺达、电白建设等2家茂商企业荣登2020中国民营企业500强; 电白二建、宏川集团、永和建设、大参林等6家茂商企业荣登2020广东省百强民营企业榜。 [38]

吴川商帮

提起吴川,人们就联想到吴川老板。在吴商中,资产过10亿元的不少,亿元者大有人在,千万元的数不胜数。据概算,吴商在外拥有1000多亿元资产及数百亿民间流动资本。吴商足迹遍全国,在南海,以陈亚海为代表的一大批吴川企业家将废品回收生意做到数十亿元的规模,每年给当地带来上亿的税收。
吴商在云南的投资超过150个亿。昆明和西双版纳是吴商比较集中的地方,两地都有吴川街。位于昆明市贵昆路的“吴川轮胎街”,将近200档的大小轮胎商铺,全部都是清一色的吴商。而昆明市环城南路的“吴川海鲜街”已饮誉西南几省,当地商贾名流逢有宴请几乎都到“吴川海鲜街”一聚。吴商在广州、虎门、南海等地投资过100亿兴办鞋厂,在全国轮胎生产及销售的行业里控制的资产超过300个亿,在全国的房产建筑行业里控制的资产更是一笔难以统计、不断壮大的数据。 [37]

经营模式

播报
编辑
改革开放,广东得风气之先,取得了“先走一步”的先发优势。开放经济特区的政策优势和濒临港澳台的地理优势,使广东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上世纪80、90年代,以深圳、东莞等为首的珠江东岸城市配合香港产业转移,大力发展“三来一补”企业,前店后厂,“两头在外”,这是内地参与国际经济分工的最好选择方式。以廉价的未开发土地以及从农村的廉价剩余劳动力参加国际市场的弈博。珠江西岸的广州、中山、顺德、佛山等城市则凭借地缘优势,将国外先进技术、全新理念及时尚消费品引进来。有开放政策的助力,珠江的东西两翼合力,令广东的经济领先全国,不但积极推动着区域经济的发展,更成为中国经济的催化剂。“广东出品”代表的是新的商品、新的生活方式和新的生活理念。粤商人走遍全球及全国,以全方位的开放心态,对海外、对内地开放都同样有强烈的开放态势。笑迎三江客,广纳四海财,有钱大家赚,深谙禅理的粤商人自有其高明的商业哲学、商业智慧。开放是一种长线投资,粤商延续了当年广州十三行的商业精神,其具备的综合实力、综合竞争力等,仍然是“中国第一商”。

影响力

播报
编辑
明朝以前,广东商人的经商活动多是分散的、个体的行为,各自为战,没有出现具有特色的商人群体,有“商”而无帮。明朝嘉靖中叶之后才逐步形成广东商帮。 早年,广东商帮就分为广府和潮州帮,前者商人主要由珠江三角洲各县以及操粤语语系的其他商人构成;潮州帮则为执政当局的“海禁”政策所逼。客家商业势力的崛起则较晚,早期的客家人仍然保留农耕传统,以耕种为主,但是由于山区的土地有限,再加上人口繁殖,部分客家人才“洗脚上田”做起商人。 [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