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环中心_百度百科
收藏
0有用+1
0

中环中心

中国香港特别行政区境内的摩天大楼
中环中心是中国香港排行第四高的摩天大楼,楼高346米,地上共73层,于1998年落成,占地达十万平方尺。它位于中西区皇后大道,大约于香港地铁港岛的上环站中环站之间,是土地发展公司上环重建项目。为配合旧区重建计划,大厦的地面设计成一个供公众享用的开放式广场。该大厦实践了高智能商厦的要求,其设施包括提升式活动地台、地面装置式活动空调系统、香港首台全自动外墙清洗系统,以及全自动电脑操控之外墙灯光系统。
中文名
中环中心
开发商
香港中环广场大厦
建筑形式
全钢架建筑
346米
特    征
世界最高建筑物前20名之列

中心简介

播报
编辑
写字楼大堂
中环中心属全钢架建筑,大厦并无混凝土核心。 [1]1993年香港中环广场大厦建,高346米,78层,是香港迄今高度排行第五的摩天大楼。也同样跻身于世界最高建筑物前20名之列。
中环中心位于中区皇后大道中,楼高73层,巍峨耸立,尽览璀璨海景,俨然成为维港两岸的新标志。中环中心占地广达10万平方尺,提供甲级商用楼面面积逾140万平方尺,采用独特之全层无柱式设计。中环中心占地广达10万平方尺,提供甲级商用楼面面积逾140万平方尺,采用独特之全层无柱式设计。整座大厦矗建於一个
宽敞的有盖休憩广场上,面积广达1,500平方米的前庭花园,以现代建筑素材演绎东方庭园神韵。

建筑设计

播报
编辑
大厦看起来是三角形造型,其实并不是真三角形因为它的尖角均被切去。原因有二:首先是为了能有更多便于使用的室内面积;而更重要的是避免以其税利尖角冲向邻居而得罪他们。这样做不仅是不礼貌的更重要的是有碍"风水"。(这说的是香港中环广场吧) 大厦顶部以金字塔形状的坡顶以及立于其上的桅杆作收束,晚间日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立面以三种不同颜色的隔热玻璃围护。金色、银色涂层的玻璃构成垂直和水平图案而形别涂饰的花玻璃穿插其间,形成典雅而又闪烁发光的形象。中环中心属全钢架建筑,大厦并无混凝土核心。在落成时已设有可变色霓虹灯设计作为装饰。中环中心的1楼商场有“皇后大道中邮局”、新城电台中环直播室。
长发花园揭幕牌匾
水景布置是前往大厦大堂的建筑特色,大厦大堂设于地层之上,以腾空出更多公共休憩空间。水景布置是前往大厦大堂的建筑特色,大厦大堂设于地层之上,以腾空出更多公共休憩空间。建筑师更运用大量玻璃作为建筑物料,引入大量天然日光,令室内环境予人有舒适之感。建筑师更运用大量玻璃作为建筑物料,引入大量天然日光,令室内环境予人有舒适之感。建筑师又适量放置生趣盎然之植物,既有天然生气,亦与前临之公共广场互相呼应,在繁忙紧张的都会节拍中令人倍觉抒怀。建筑师又适量放置生趣盎然之植物,既有天然生气,亦与前临之公共广场互相呼应,在繁忙紧张的都会节拍中令人倍觉抒怀。
中环中心在东南西北有多个出口,包括租庇利街皇后大道中、机利文新街及德辅道中。
中环中心为幻彩咏香江参与汇演建筑物之一。
大厦外墙从顶部到底部布满由电脑操控的霓虹灯,可制造渐进式的颜色及图案变化,入夜之后美丽无比,使香港这个东方之珠更显灿烂。

发展历史

播报
编辑
中环中心夜景
中环是香港的心脏地带,也是港岛开端口后最早开发的地区,也是香港的商业中心。早在1841年英国人占领香港的时候,英国人便率先在中环建立其军事基地,并迅速地兴建了多条主力干道。在今下亚厘毕道的山坡,早在1841年开端口时己划为政府专用地段,作为港英政府象征的港督府便坐落在政府山的中央位置。因此历史上,中环属于维多利亚城的一部份。 远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及战后初期,位于香港岛北岸的中环,已经是当时香港的主要商业中心。由于土地不敷应用,在德辅任内﹝1887年至1891年﹞,中环进行了多次填海工程,香港会所、皇后像广场、立法会大楼等,也是在填海工程所建成的1970至1980年代是中环的全盛时期,当时中环不断兴建多层式摩天大厦,包括各银行总部,加上金融市场开始兴旺,不少香港主要的商业活动均在中环进行,不少香港人都以在中环上班为荣。但由于中环土地即使多次填海都始终不能满足需要,加上中环办公室的租金一直都居高不下,这个港岛的主要商业区,便逐渐的扩展至上环、金钟及湾仔北岸,而人流也就慢慢的不及以前。不过贵为香港的心脏和金融市场中心,中环的商业活动仍然相当频繁。

经营

播报
编辑
中环及上环区可说是港岛区的中心地带。上环是住宅区,中环区则为香港的商业、金融及银行中心,也是特区政府决策及权力中心,特区政府总部及立法会大楼均坐落于此。

购物商场

中环是香港其中一个最著名的购物中心,中外多间名牌旗舰店林立在德辅道中及皇后大道中,还有大型商场如置地广场及太子大厦等。近年云咸街及安兰街一带开设了一些新兴而又富有特色的时装商店。而区内售卖古董的荷李活道更刚被选为世界十大购物街之一。各类型的店铺包罗万有。

酒家食肆

位于威灵顿街的镛记酒家,享誉全球。在附近的陆羽茶室,也是香港著名的食府之一。还有多间云吞面店,如麦奀记、沾仔记及罗富记粉面专家。此外,在德己立街旁的兰桂坊,有许多不同类型的酒吧和餐厅,客人可品尝各国美食。而由于以往永乐街一带是潮汕藉人士的聚居地,所以有较多的潮州食品。

多文化元素

播报
编辑
中环是香港的政经中心及高级购物商业区,在中环有数不尽的金融中心、各种各样的餐饮食肆和品牌时装专卖店,是游客和香港当地人最喜欢逛街的地方。此外中环有很多的新旧建筑,成为标志性的建筑,如上海银行大厦等。曾为亚洲最高的建筑-怡和大厦(JardineHouse)也坐落在中环,这些建筑构成香港岛美丽和壮观的城市风景线
1970至1980年代是中环的全盛时期,当时中环不断兴建多层式摩天大厦,包括各银行总部,加上金融市场开始兴旺,不少香港主要的商业活动均在中环进行,不少香港人都以在中环上班为荣
兰桂坊 兰桂坊位于中环云咸街德己立街之间的一条短小、狭窄、呈L形并用鹅卵石铺成的街巷,街巷满布西式餐馆和酒吧,但声名很大。兰桂坊酒吧街缘起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期,香港政府在中西区开始进行市区重建。道路的开拓,吸引商业资金的流入,当时一位意大利籍商人在这里开设了一间意大利服装店及餐厅。部份在中环上班的“优皮士”,下班后想找一个地方谈天,这家餐厅便成为他们欢乐时光的聚脚处。
其后,有些电影在这里取景,兰桂坊渐渐成为一处有品味的消闲之地,酒吧、食肆及娱乐场所越开越多。随着近年在兰桂坊附近酒吧及餐厅的发展,云咸街交界与荣华里一段的德己立街,也被纳入兰桂坊的范围。
中环中心特色
兰桂坊己由一条小巷发展成一个富西方文化的地区。并开设了超过五十家餐厅和各样的消费埸所,名字和装饰十分西化,洋溢特有的欧陆风味和异国情调,被誉为香港特有的文化特区。每逢节日,如圣诞节、万圣节、兰桂坊节、食品节等,兰桂坊都吸引大量中外人士参加狂欢活动随着香港旅游发展局向外宣传,兰桂坊现在已成为香港的旅游热点,不仅爱喝啤酒的洋人趋之若鹜,许多大陆旅客也把游览兰桂坊列入行程,一睹其魅力与风采。
皇后大道中转入德己立街,经“娱乐行”直上,过威灵顿街,就来到德己立街的上段,陡斜的街巷横空伸出一块醒目的招牌“兰桂坊餐室”,这便进入兰桂坊地带。但真正的兰桂坊还要轻移玉步向前走进西南面的横街。它其实只是德己立街与西面云咸街之间的一条短小弯曲而狭窄的街巷,可是却酒吧、迪士科、餐厅林立,充满现代时尚的欧陆情调,而且还蔓延到与之隔街相对的荣华里及德己立街一带,形成一个独特的街区。
兰桂坊一带的酒吧格调颇为时髦,装饰独特,不尚奢华,陈设简单,木台、高脚圆凳或高脚靠背椅,粗造而坚实;酒柜上陈放着各种啤酒和其它酒类及酒杯,没有多少饰物。许多酒吧都在临街设档,有的干脆就把木啤酒桶置于店门前,看似装饰,亦为餐桌。酒吧的灯色较暗,多数的规模都很小,只有几十个坐位;但却招牌高张,而且几乎全部是英文招牌。当中亦夹有几家日式餐厅,甚至还有法国化妆品店、雪茄店。荣华里则是一条食街,各式餐馆经营着日本“铁板烧”、印度咖喱、马来西亚、泰国、越南及中式美食。
长期以来,英语一直是兰桂坊社交语言。这大概也是许多香港人说的“不会讲英语,去了兰桂坊也是白去”的缘由。不过,随着大陆旅游业放开,到兰桂坊的大陆游客日益增多,一些酒吧服务员也开始说普通话。兰桂坊每家酒吧DJ与调酒员是最忙的人,与吧台外闲谈的客人形成鲜明的对比。酒吧的女服务员除了迎送客人、端送酒水外,她们总是陶醉地随着音乐轻轻地扭摆身姿。
兰桂坊虽是香港白领出没之地,但消费并不昂贵。一杯鸡尾酒也不过二三十港元,一杯加冰的伏特加五十元港元,酒吧还为所有客人免费提供花生、无花果等小食品。一瓶355毫升的嘉士伯啤酒,一些酒吧最低时仅卖15元。不过,在香港酒吧饮酒,与内地酒吧有很大区别,每次叫酒水,都要随即付费,一般还要付给酒吧服务员一定小费。
如果说兰桂坊是香港文化的特别事项,尤其以夜生活为最;SOHO区则是迈向国际化的产物,可以饱尝精选过的异国美食。SOHO区,这个邻近行人天桥的老区再次以兰桂坊的传奇迅速发展起来。SOHO区主要是以登山行人电梯旁的伊利近街与士丹顿街为重心地带,由于租金低廉,让饮食界新人可以带着创意在此经营,使得兰桂坊在原有的历史年代之外,又注入多元化新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