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來點跨文化】有夠陳腔濫調?!從《艾蜜莉在巴黎》看美法兩國對彼此的刻板印象|林志都/今天來點跨文化|換日線

【今天來點跨文化】有夠陳腔濫調?!從《艾蜜莉在巴黎》看美法兩國對彼此的刻板印象

【今天來點跨文化】有夠陳腔濫調?!從《艾蜜莉在巴黎》看美法兩國對彼此的刻板印象

Photo Credit:AaronRaj_@Twitter

“If you are lucky enough to have lived in Paris as a young man, then wherever you go for the rest of your life, it stays with you, for Paris is a moveable feast.”  「如果你夠幸運,是個在年輕時住過巴黎的男人,那麼不管你餘生去到哪裡,巴黎會一直跟著你,因為巴黎就是場流動的饗宴。」 ──海明威(Ernest Hemingway),《流動的饗宴》(A Moveable Feast)

會注意到《艾蜜莉在巴黎Emily in Paris》這部 2020 年 10 月 2 日在 Netflix 上線開播、頗受歡迎的美劇,不是因為女主角莉莉.柯林斯(Lily Collins)很有氣質美(好吧我承認這有加很多分),也不是因為它的預告片看起來就像《慾望城市》(Sex and the City)與《穿著 Prada 的惡魔》(The Devil Wears Prada)的混合體(crossover),而是在《紐約時報》上的一篇報導。

 《艾蜜莉在巴黎》劇情很簡單:一輩子未曾離開芝加哥的女主角任職於公關公司,熟稔公關操作;由於公司買下一間位於法國巴黎的公關公司,而原本要去當地「帶入美國觀點,教導社群媒體運用」的主管,突然在出發前發現自己懷孕了,於是只好改由年輕、幾乎不會法文的女主角前往巴黎,面對這間巴黎公關公司的趾高氣昂女主管,以及各式各樣奠基於探索不同的文化衝突上所造成的笑點。

由於這劇集是由《慾望城市》與《年輕一代》(Younger)的創作者達倫・史塔(Darren Star)主創與編劇,因此巴黎看來像《慾望城市》裡多采多姿、明信片般的紐約也不足為奇,更何況巴黎建築與街道又比紐約來得古典又有味道。

圖/AaronRaj_@Twitter

但是主角一到達巴黎就發現:法國男人不只是浪漫到即使不喜歡洗澡,都可以說成不想洗掉與女主角一夜繾綣後留下的味道;而是每個男人時時刻刻都想跟妳調情上床、從主角剛到巴黎時遇到的房仲到她的每一個客戶都是如此,有時還會光著屁股歡迎賓客;而且每個法國人都會對妳行兩次親頰禮。

此外在巴黎,大家都 10 點才上班,午餐再出去吃個半天同時慵懶地喝一杯,晚上天天有派對晚宴;人人樂於享受生活,卻又不可理喻;從街頭小販到麵包店老闆,好一點的會矯正妳的法文,壞一點的根本不理不會講法文的妳;法國男生有型,女生時尚,而且一樣性感;而即使巴黎是如此的美,但是每個人隨時隨地都在抽菸,同時到處踩得到狗屎。

而在職場上更是讓人瞠目結舌:男同事會跟妳提到難以置信的三 P 姿勢;客戶的老婆與情婦是好朋友、客戶與主角的法國女主管都認為讓廣告裡的裸女模特兒走在橋上,被兩旁男人觀看,是一種女性自信、性感的表現,而不是物化女性。 

看到這邊已經夠讓許多法國人覺得快要昏倒──事實上筆者剛剛提到的《紐約時報》文章,就提到此劇播出後,許多法國人批評此劇裡的法國與巴黎非常地符合美國人對法國與巴黎的刻板印象,非常地「荒謬可笑」(法文所謂 " ridicule "),不符合現實,刻板到就連另一名印度評論者都看不下去,跳出來撰文批評的地步。 

Passé(陳舊過時)

論者批評點主要集中在這些形象的過時:法國早已禁止在辦公室中吸菸;一般人在戶外抽菸時也不會沒禮貌到不先徵詢同行者是否介意;而 #MeToo 運動的法國版 #BalanceTonPorc (「你這隻豬玀滾出去」)也從幾年前開始對法國傳統的大男人主義與性騷擾文化施加許多社會壓力;因此「裸女賣香水」這類型的廣告,也許在 20、30 年前還有可能,但今日在法國根本難以得見。更不用說同事在辦公室的公開黃色笑話。 

圖/EmilyKathen@Twitter

此外法國人自認並不是「長了腿的生殖器」,不會隨時與人調情;就連碰兩次臉頰的見面吻頰,都是限於朋友之間的打招呼方式,對一般剛見面的人並不會這樣(話說大家不是嫌巴黎人都很冷漠嗎?那又怎麼可能會對剛見面的人有多熱情?)。

當然,法國人也不覺得隨便一位 20 幾歲的美國小主管可以如神仙教母般降臨巴黎,揮揮魔杖就神奇地解決一切問題:老實說,沒有人相信,雖然我們都知道這是總有著美好結局的美國喜劇,而不是根據劇中的法國人說的,總是有著悲劇結局的法國作品。 

也就是因此,在許多法國人眼中,《艾蜜莉在巴黎》劇情就是展現過去所有幾十年來,陳舊的「美國觀點」:巴黎熱情、美麗,浪漫、充滿文化氣息與美食美酒,就像海明威口中的「流動的饗宴」;但是法國人愛調情搭訕、不喜歡洗澡,整天慵懶,路上又處處黃金,然後總是講很多做很少又難以溝通;最終還是得要實事求是的美國人來解決問題。美國人直到今天仍然喜歡提醒各位:嘿,還記得兩次世界大戰,最後都是誰出面來拯救大家嗎?

圖/dnizzaty@Twitter

Cliché versus cliché(陳腔濫調對陳腔濫調)

不過有趣的是,筆者認為這劇集不只是美國人對法國的刻板印象,同時也是法國人對美國人刻板印象的「陳腔濫調」(cliché)之集大成;甚至裡面幾乎每個角色都多多少少有點「刻板印象」(例如來自《瘋狂亞洲富豪》式上海富豪家庭,卻說著詭異中文,寫正體中文字的中國女配角),誇張到有些好笑,但這也是喜歡跨文化議題的筆者覺得有趣的地方。

在歐洲人眼中,常常認為美國人年輕、樂觀、充滿衝勁,做事不經深思熟慮,喜歡動手勝於動口,熱愛工作勝於生活,就像西部牛仔,或是主角這樣年輕的小女生。同時美國人滿嘴對歐洲文化的熱愛,但是卻一點都不尊重歐洲禮節,更學不會或是不想學優雅的歐洲語言,認為全世界都該會講英文,正如我們的女主角一樣,這也讓曾經是西方高尚文化代表的法國人非常不滿牢騷滿腹。

其實不只一般法國人,從托克維爾(Alexis de Tocqueville)到佛洛依德(Sigmund Freud)與納博可夫(Vladimir Nabokov),歐洲知識份子們對美國一向有著愛恨交加的複雜情緒:《蘿莉塔》(Lolita)就曾被很多評論家認為是描寫年邁的歐洲對於年輕充滿活力的美國的幻想、渴求與幻滅。

當然更不用提到,如果有人像美國佬一樣天天提醒你,到底你前幾次出包或是被修理,都是誰來救你時,你會對他有多不爽──難不成美國從大蕭條到 2008 年金融危機,搞出幾次全球性災難時,沒把其他國家整得很慘、不是靠世界各國一起走出難關?

圖/MabrielleC@Twitter

從這個角度看來,筆者反倒覺得這部劇集中至少有些部分描述出真實的一面,並非一無可取:不論是許多美國人對巴黎的美好或醜惡想像(海明威與眾多的美國影劇作品難辭其咎)、過去法國社會對調情與性騷擾間的曖昧界線、巴黎知識分子對法國其他地區的輕視,或是相較於美國,在法國要開除掉員工有多麻煩等等,其實都是實際存在的現象。

L’ air du temps(時代之風)

不過令人訝異的一點是,這部劇集的保守化。

事實上,很難想像曾經在《慾望城市》裡對性那麼開放的原創者,居然在這部劇集裡變得保守、「清教徒」許多:相較於《慾望城市》那群 19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代初的 30 至 40 歲世代紐約女神們幾乎每集都和人上床, 2020 年的 20 世代芝加哥女主角來到巴黎,卻比較滿足於親親抱抱,以及她的 IG 帳號新 PO 文又多了多少讚,並訝異於法國人的開放。

也許這也反映這幾十年以來世代的變化:除了近年來性別平權運動的再興,「政治正確」變得格外重要之外,《經濟學人》2018 年 1 月的報導也提到,根據相關研究,在 1995 年美國 14 到 18 歲青少年有過性經驗的比例是 54%,而有 19% 的受訪者宣稱曾經與四個以上的不同對象發生性經驗:但是 2015 年的調查發現上述比例分別滑落到 41% 與 12%。 

是的,也許我們看到在全世界青少年與不是那麼年輕的人整天在談性,在台灣,日本 AV 女優的新聞從地下論壇爬升到媒體綜藝新聞版、越來越多的公司投入製作成人遊戲、越來越多的交友約炮軟體出現⋯⋯但是在全球許多的已發展國家中,年輕的一代卻越來越不想找伴上床,對平權與政治正確越來越注重,對社群媒體的興趣與依存度也越來越高。

圖/dnizzaty@Twitter

有趣的是,這部影集對法國性與戀愛關係開放的描述,是少數似乎沒有任何法國或其他國家評論者批評誇張的地方:就在不久前,一位法國哲學家與電視主持人(這樣的組合是否又讓你感覺法國真是知識分子之國?)Raphaël Enthoven 剛出版了一本自傳性小說,以「十倍奉還」,報復他前妻另一本將他寫得十分不堪的小說。Enthoven 這位哲學家跟他父親的年輕愛人私奔,棄妻而去。他原本的妻子同時也是另一位哲學家的女兒,而這位老哲學家則是年輕哲學家父親的朋友。愛人小姐則跟年輕哲學家生了個兒子後,跑去嫁給一位前任總統。

就連《經濟學人》這樣正經的刊物,都不免要挖苦說這種軼事要是寫成小說去出版社投稿,編輯一定打槍說「騙肖欸!這種比拉丁美洲連續劇(telenovela)更複雜離奇的情節,一點真實性都沒有!」但是,嘿,這才是我們心目中的法國巴黎啊,幹嘛大驚小怪。真正的老巴黎才不會甩其他人怎麼說這個他們熱愛的美麗城市呢。但是這樣說,會不會很 cliché、很刻板印象呢?筆者只能說:「烏拉辣(Oulala)!」(是的,這又是一個好萊塢愛用,但是其實法國人已經不太常說的刻板印象法國感嘆詞)

疫情肆虐全球期間大家都很苦悶,需要逃離現實,需要歡笑,需要看到美麗的城市與帥哥美女,也許這才是這部劇集即使誇張、即使充滿有些過期的刻板印象,還是讓大部分的觀眾看到哈哈大笑的緣故,包括邊看邊罵的法國人。

執行編輯:吳玲臻
核稿編輯:林欣蘋

關聯閱讀

作品推薦

你可能有興趣的文章

歡迎回來《換日線》!
您可以使用此天下雜誌群帳號,盡情享受天下雜誌的會員專屬服務,詳細內容請參考此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