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道明(1901—1978),字伯聪,江西德化县(今九江县)人,中华民国时期政治家、外交家。早年留学法国,获巴黎大学法学博士学位。1926年回国,在上海从事律师事务。1927年任国民政府司法部主席秘书。同年冬任司法部次长、代理部长兼建议委员会常务委员。1928年任司法行政部部长。1930年任南京特别市市长。1935年任《时事新报》、《大陆报》、《大晚报》总经理。抗日战争爆发后,任行政院秘书长。1941年任驻法国大使。1942年任驻美国大使。抗日战争胜利后,任国民政府立法院副院长。1947年任台湾省政府首任省主席。后赴南美洲和美国等地进行考察。1954年回到台湾。1963年任台湾驻日本大使。1966年任“外交部部长”。1978年5月18日在台北病逝。
人物关系
纠错
关闭纠错
- 中文名
- 魏道明
- 国 籍
- 中国
- 民 族
- 汉族
- 出生日期
- 1901年
- 逝世日期
- 1978年
- 毕业院校
- 巴黎大学
- 职 业
- 政治家、外交家
- 主要成就
- 曾任台湾省首任省主席
- 出生地
- 江西德化县(今九江县)
- 信 仰
- 三民主义
魏道明外交生涯
编辑1941年底魏道明由行政院秘书长奉派为驻法大使,隔年接替胡适出任驻美大使。出任驻美大使期间,致力于推动改善中国的国际外交地位,替中国的抗战争取有利的形势。1943年魏道明以中国驻美大使的身份,同美国签署《中美新约》,完成美国废除在华不平等条约,解除中国百年来受不平等条约的束缚与枷锁。中国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6年出任立法院副院长。
魏道明台湾主席
编辑来到台湾后,魏道明组织的台湾省政府,下设民政、财政、建设、教育四厅,13位省府委员。而魏道明上任七天后公布的13位省政府委员中,台籍人士过半占7位,包括了台湾第一位博士杜聪明及林献堂等人,稍为缓解台湾情势。1947年5月16日,主持第一次台湾省省政会议,会议中发言说道:“今后但以最大的努力来谋台湾的幸福。”
1947年11月,台湾省举行中华民国第一届立法委员与国大代表的选举。1948年台湾体育人士组成台湾省代表队,参与了在上海举办中华民国第6届全国运动会。
魏道明主持台湾省政府工作一年七个月,于1948年底辞职赴美。由于此时中国大陆情势关系,蒋介石派心腹大将陈诚于1949年1月5日接替一职。
魏道明晚年时期
编辑1959年魏出任“外交部”顾问,1964年出任驻日“大使”,两年后回国接替沈昌焕出任“外交部长”,担任“部长”期间,每年均亲往纽约联合国总部,为维护“中国台湾地区”代表权进行外交战。
1971年辞去“外交部长”,转出任“台湾当局领导人办公室”资政,不久后移民至巴西,1978年5月18日在当地逝世,享年80岁。
魏道明人物家庭
编辑
词条图册
更多图册
- 参考资料
-
- 1. 魏道明与二二八事件善后 .近代中国研究.2008-3-31[引用日期2015-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