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台北市的公共服务的态度客气与友善,陈水扁做出哪些贡献?

关注者
65
被浏览
8,662

3 个回答

台灣第一線公務人員的服務態度, 轉變成現在可見的, 「為人民服務」該有的態度,

是不止在台北市的政府跟其分支機關而已。

是的, 是陳水扁當台北市長的時候在這方面有積極作為, 緊盯行政效率跟服務態度, 要將從

二戰後五零年代起算, 有幾十年積習, 被陳水扁視為「末梢神經麻痺、血管阻塞」的市府機器

作改革, 其中具體的手段有例如: ---

- 盯住公務員是否有任意遲到早退或溜班;

- 將頗多隔開公務員跟洽公民眾櫃台高度大幅降低, 且提供座位讓洽公民眾可同時坐著;

- 派人不定期到市政府各分支機關突擊檢查是否有「晚娘面孔」,

- 派人假扮民眾打電話檢視公務員面對民眾的電話禮節,

等等實質手段措施, 搭配各種口號的精神動員, 使實際作為跟精神動員成一體,

讓台北市一地的公家單位第一線的服務有了不同。

對當時公務員官僚體系來講, 陳水扁是有"不懂規矩", 而且有用上了閻王手段。

畢竟, 陳水扁他不是國民黨一黨持續幾十年掌握權力已成慣性的官僚體制下的人, 他無從

仰靠長官提拔, 或擔心得罪並且須避免得罪體制內的部屬告狀; 他不須要對上討好, 或討好

或至少不得罪同體系的下級部屬, 用以決定其前途。 他知道他的前途, 是掌握在多數公民的手中,

是掌握在那些多少需要跟政府機關接觸, 接受政府服務的人民手中。

他當時知道他的前途是在大多數人民手中。


陳水扁1998年競選連任失敗, 卸任市長。

2000年他贏得總統選舉, 被授予更高的職位, 這當中有選票是因為他市長任內的表現所贏得。

他剛當上總統時, 在題目有關的這方面搞得更大。其中之一:記得是他在擔任總統的第一次春節

休假後, 我忘了他是去哪個公家單位視察, 但, 是有媒體記者和電視攝影機跟隨的視察, 當他發現

該單位頗多公務員尚未收假上班時, 就見他在鏡頭前面不給情面, 當場不假辭色, 大發雷霆怒斥。

那次他被當時已輪替成在野黨的國民黨立委或一些名嘴等等, 在媒體上紛紛譏諷是在作秀。

而且他當時肯定也得罪了更多慣於"當官"積習, 不願改變的公務員。

然而, 不管陳水扁在做那些動作時是想甚麼, 不管他是不是在作秀, 但是,

那不止讓提供為民服務的全體公務員可以看到, 也讓納稅接受政府服務的全體國民來看,

看起來像是在玩真的, 時代是真的要不同了。因而有實效。

在陳水扁台北市長任內, 開啟了原先台北市一地, 可作實際典範擴散之一地,

於公務員服務方面的態度轉變。之後他也更催化促進了整個台灣第一線公務員,

為民服務態度轉變的新時代。

民眾日常生活若親身接觸政府, 那多會是接觸最基層的公務員, 那會是對政府的印象。

而第一線公務員的服務態度很難改革, 因為即使其直屬主官管(有可能會隨時調任它處的流官),

也會因為要顧念人和(尤其是想升官時也會需要單位內的人和跟口碑), 而不太敢在這方面大肆改革,

來得罪基層下屬。畢竟那會是牽涉到同聲共氣的整體官僚體系的文化。


台灣是有改革的過程, 而在公務員服務態度跟效率方面, 我也看到了並親身接觸到,

在那時之前, 跟之後的不同, 往好的方向的轉變成不同。

陳水扁曾經是這個轉變的樞紐催化劑。

這是陳水扁, 曾經做為定有多面向的高階甚而最高階公職人員的陳水扁, 當中的一面, 是改變

台灣公務員面向民眾的態度的一個積極正面的作為。然而, 這是不論他擔任公職期間

的其它作為, 或日後作為是如何, 畢竟, 那些是另外的題目了。

讚同最多的回答有一點錯了。

國府遷台后第三年就開放了臺北市長民選。民國四十年,吳三連擊敗高玉樹當選臺北市長。而民國四十三年第二屆臺北市長民選,高玉樹擊敗國民黨籍候選人當選。

事實上這不過是延續了中國國民黨治理大陸時地方自治的經驗,乃是國民政府民權、民生主義在台灣開花結果而已。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