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袋徵費全面實施4年棄置量不跌反升 狂派平口袋麵包袋政府檢討擬規管 - 香港經濟日報 - TOPick - 新聞 - 社會 - D190326

膠袋徵費全面實施4年棄置量不跌反升 狂派平口袋麵包袋政府檢討擬規管

社會

發布時間: 2019/03/26 00:00

最後更新: 2019/10/31 17:37

分享:

分享:

膠袋徵費5毫全面實施4年,然而膠袋棄置量連升兩年。(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膠袋徵費全面實施4年,然而膠袋棄置量連升兩年。麵包、外賣餐飲共丟7億個膠袋;超市鮮貨專用的平口袋,政府沒有納入調查範圍,但丟棄量達6.8億。要留意的是,逾35億膠袋被歸類「其他」,政府指當中一半是垃圾袋,環團相信或因徵費後減用已有購物袋放垃圾,市民「轉移」購買專用垃圾膠袋。

政府早前放風擬把膠袋費由5毫倍增至最少1元,平口袋亦擬設限規管。環團贊成建議,然而膠袋生產商反對,指徵費令業界本地生意低迷。

塑膠購物袋收費計劃2015年4月起於零售業界全面實施。環保署每年均進行堆填區棄置量調查,最新調查顯示,膠袋棄置量在條例全面實施後不跌反升,2017年整體棄置量為44.2億個,按年回升3%,比全面實施當年反彈12%,署方推算2017年每人每日平均棄置1.6個塑膠購物袋。

其中一項驚人數字來自餐廳熟食店的外賣膠袋,單於2017年就丟4.2億個,佔整體9%,按年升兩成,為零售類別中最大板塊;麵包餅食店用膠袋亦驚人,2017年消耗2.9億個;而近8成屬「其他」,而現時被濫用、超市提供的平口袋竟不納調查。

未印有標識或記號的膠袋歸入「其他」一類,2017年丟35億個、佔整體近8成,政府解釋垃圾膠袋佔一半。(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值得留意的是,未印有標識或記號的膠袋通通歸入「其他」一類,年丟35億個、佔整體近8成。政府解釋,整體棄置量中四分三為「非購物膠袋」,其中垃圾膠袋與其他不同種類塑膠袋各佔一半,2017年整體膠袋升幅主要因「非購物膠袋」升幅所致。

如垃圾膠袋佔「其他」膠袋的一半,本報推算2017年本港就耗用16億個垃圾膠袋。

事實上,多年前討論條例時已有聲音關注,市民少用購物袋後,沒有替袋膠袋用作丟棄垃圾,市民反另購垃圾膠袋、使膠袋整體用量增加,如今數據上應驗。

綠惜地球環境倡議總監朱漢強指分析,本港家居戶數不會突然增加如此多,料當中有不少比例是由購物膠袋「轉移」到垃圾袋。

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已明言,會考慮環團所倡把徵費升至1元,環團支持金額升幅。(經濟日報資料圖片)

環保署回應,2017年塑膠購物袋棄置量較2014年未全面實施時減少15%;惟鑑於棄置量連續兩年回升、計劃已運作了一段時間,政府會檢討計劃成效,最快今年中就檢討結果和未來路向諮詢公眾。

外國多個其他地方近年均收緊膠袋豁免範疇,至於本港,環境局局長黃錦星已明言,會考慮環團所倡把徵費升至1元,環團支持金額升幅。

香港塑料袋業廠商會會長麥燦枝指,徵費後本地業界市場已萎縮,其公司亦轉投歐日市場,本地市場只佔生意不足一成。他指現時限塑成風,但工廠卻不斷製造,「世上最大的化工廠兩年剛剛開張」;認為膠袋無可替代,社會在膠袋處減塑並不實際:

膠袋不是不用,是要善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