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后真相时代的例子?

关注者
17
被浏览
3,512

2 个回答

所谓"后真相",就是真相和逻辑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被忽视,而情感煽动主导舆论的情形。从众筹诈骗到裂变营销,在生活中的各个领域,后真相的案例俯拾即是。显然,我们已经进入了后真相时代。


在本书中,为世界顶尖企业提供商业咨询的说故事大师赫克托·麦克唐纳向我们展示出真相是如何被信息传达者肢解、扭曲和掩盖的。作为后真相时代的信息消费者,上当受骗有时在所难免。唯有洞悉真相的运作模式,我们才能更有智慧地处理信息,甚至通过改善真相的讲述方式达成目标。



本期内容,通过“当真相崩塌时”和“片面真相”两个部分来了解现实世界的复杂性。


当真相崩塌时


在这个假新闻和标题党大行其道的时代,公众重视对真相的关注,但真相并不像看上去那么简单。


藜麦的真相


产自南美的藜麦富含镁和铁,比其他种子含有更多的蛋白质。甚至美国宇航局也宣布,藜麦是地球上营养最均衡的食物之一,是宇航员的理想之选。

不过,随后藜麦的爱好者发现了一个令人不安的事实。从2006年到2013年,玻利维亚和秘鲁的藜麦价格上涨了两倍。接着,有谣言说,由于北美和欧洲永远无法满足的需求,当地人已经吃不起这种传统食物了。这在健康饮食者之中引发了一场良心危机。





然而,经济学家们对此持保留意见。三位经济学家跟踪了秘鲁家庭支出调查数据,他们发现,从2004年到2013年,当地人的生活水平都上升了,而且,秘鲁家庭只有大约0.5%的支出花在了藜麦上,藜麦从未成为当地人家庭预算的重要组成部分。


那么,藜麦消费量下降又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在很长时间里,两个国家的藜麦消费量一直在缓慢而稳定地下降,这意味着消费量的下降和价格的激增不存在明显的联系。更加接近事实的解释是,秘鲁人和玻利维亚人只是想换换口味,几年前,他们只能吃到安第斯山出产的食物。现在,他们有了选择,他们想要大米、面条……



乍一看,这讲述了一个谎言被揭穿的过程。不过,故事前半部分的大部分陈述与后半部分的陈述都是真的。藜麦的价格的确提高了两倍,消费量确实也下降了。唯一不正确的就是结论,即健康饮食者通过剥夺南美人的传统食物伤害了他们。实际上,停止消费藜麦,才会真正伤害那些农民。


如果把视野放宽一点,就会发现各行各业有经验的沟通者都会通过片面的事实来呈现某种世界观,从而影响现实。


每个故事都有多面性,任何一组事实通常可以得出不止一个真相。许多时候,你可以通过许多方式描述一个人、一起事件、一件事物或者一项政策,这些描述可能具有同等的真实性,这里将它们称为“竞争性真相”。一些真相终生伴随着我们,决定了我们最重要的选择,定义了我们的性格。所以,我们需要理解竞争性真相的运作方式。


竞争性真相的分类


一些真相基于事实,它们应该没有太大争议。例如,水的沸点是可以通过研究或科学测量确认的事实性真相。我们这里不仅关注这种事实性真相,而且关注被我们当作真相并且据此采取行动的陈述。例如一位备受尊重的食品评论家声称某道菜很美味,人们会将他的判断作为真实的陈述,并且根据这种陈述点餐。这通常是主观判断,但我们认为它们是真相。



根据各种竞争性真相的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四类。

第一类:片面真相。即使最为平凡的主题也是非常复杂的,真相的片面性是我们无法回避的沟通特点。

第二类:主观真相。当一个人宣布某件事物很好、很理想或者具有财务价值时,就是在表述主观真相。

第三类:人造真相。人类善于打造抽象事物,比如货币、公司和品牌。由于这些社会建构是人类的发明,因此它们是一种很容易修改的真相。

第四类:未知真相。在决定投资、婚姻、教育以及生活中的其他许多事情时,我们根据最可信的预测采取行动。在未来变成现实之前,在我们亲眼看到之前,这些预测一直是竞争性真相。


面对这四类真相,每个沟通者都会根据自己的意图,选择有助于推进个人意图的真相,他们的意图可能是善意的,也可能是恶意的。为简便起见,我们可以将沟通者分为三类:

倡导者:用竞争性真相营造比较准确的现实印象,以实现建设性目标。

误传者:无意中传播歪曲现实的竞争性真相。在上面讨论的例子中,藜麦运动的参与者就是误传者。

误导者:故意用竞争性真相营造他们知道不正确的现实印象。不过,有时沟通者的误导可能是有道理的。比如军队指挥官需要掩饰军事行动可能带来的危险,以保持士气。


竞争性真相与我们所有人息息相关。我们和我们的社会应该更好地认识它们,负责任地使用它们,并在必要时对抗它们。


片面真相:沟通者选择的真相


现实的复杂性


桌上有一枚蛋。这是一句简单而明确的陈述。你能描绘出这枚蛋的形象吗?暂时闭上眼睛,想象一枚摆放在白色桌子上的蛋。


你想到的是鸡蛋吗?


为什么不是鸭蛋?或者鸵鸟蛋、恐龙蛋?为什么不是复活节巧克力彩蛋?


如果是鸡蛋,你想到的是带有蛋壳的完整鸡蛋,还是盘子里的熟鸡蛋?是煎鸡蛋、炒鸡蛋还是煮鸡蛋?



还有这个鸡蛋的象征、使用和文化内涵呢?也许你想到了蛋糕和蛋白酥,或者影视剧里令人难忘的鸡蛋场景?你看到的是鸡蛋的油画吗?如果是,这是真正的鸡蛋吗?


实际上,蛋是非常复杂的事物。生活也是极为复杂的,而且每个人都不可能看到这个世界的全貌。


由于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和大数据下狭窄的关注范围,我们只能考虑某个主题的少数几个角度。我们从几个狭窄的渠道了解新闻和意见。我们往往会和想法一致的朋友或同事讨论问题。我们会下意识地滤除与我们的想法存在冲突的思想或数据。因此,我们很容易对非常重要的问题做出极具选择性的描绘。



沟通者也可以通过选择支持个人意图的真相来影响现实。我们应该对专家或者评论家保持警惕,因为他们一定会呈现出最适合自己的局部,而不是向我们展示整个画面。同时,我们也有机会从复杂的主题中选择简单的真相,从而更加有效地表达自己。


源于片面真相的复杂性。我们将探索3种片面真相:历史、背景和数字。


历史


为庆祝2011年的重要周年庆典,可口可乐制作了一份27页的“简史”,题为“共享快乐的125年”。这份文本遍布美丽的插图和几十年来备具影响的广告,并为1886年以来的几乎每一年列举了一条事实。


可口可乐的第二大国际品牌芬达在这份简史中出现在了1955年:“芬达橙汁在意大利那不勒斯被引入,是公司分销的首个新产品。”奇怪的是,可口可乐的历史没有记录芬达15年前的发明和发布。为什么要忽略如此重要的里程碑事件呢?


也许,这是因为芬达是在纳粹德国发明的。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德国是可口可乐最成功的海外市场。不过,当战争导致贸易禁运时,德国的可口可乐分支机构无法进口制造可口可乐所必需的原料。所以,他们开始用乳清和苹果纤维等食品边角料开发替代性含糖饮料。


新产品大获成功,1943年的销售量接近300万瓶。这是在艰难时期开展创新的有趣故事,但我们不会在可口可乐的“简史”中看到它。



沟通者可以引导我们远离那些不符合他们需要的历史真相。正像可口可乐的小册子展示的那样,要让历史符合你的当前意图,最简单的方法就是漏掉使你感到不便的部分。


如果忽略是操纵历史真相最简单的形式,那么偏差选择可能就是最常见的形式了。选择性历史叙述可能极具误导性。


下面是一段关于某个历史时期的真实描述:


重要技术被开发出来,尤其是在交通运输、餐具和个人卫生领域。许多穷人的膳食得到了改善,他们变得更加健康和强壮。婴儿死亡率下降,人均寿命上升。酗酒人数有所下降。工作岗位,尤其是女性岗位有所增加,这增进了性别平等。


很难想象这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发生的事情。在这场战争期间,飞机、不锈钢和卫生巾的技术得到了发展。许多入伍士兵的伙食比他们在家里吃到的食物更有营养。当数百万男性被派往前线时,弹药制造和农业生产工作被提供给了女性,充分就业使许多家庭实现了之前从未有过的生活标准。新的法律降低了酒精的消费量,减少了家庭暴力。


通过选择,人们可以改变历史。而当一个人加入自己的意图时,可以将过去塑造成几乎任何形式。



背景


背景会极大地影响我们对现实的印象。在不同背景下,同一个故事会给人完全不同的印象。确定需要强调和需要淡化的背景是影响现实的一个重要环节。


心理学家保罗·罗辛设计出测试人类厌恶反应的有趣实验,在实验中,他向被试者展示了一个刚刚打开包装的崭新的便盆。他会反复说明,这个便盆从未被人使用过,接着,他把苹果汁倒进便盆,邀请被试者饮用。



大多数人拒绝了邀请。这当然不是天生的内在反感。不过,我们已经将这个物体与尿液强烈地联系在了一起,因此我们无法用它来饮水。物体并不仅仅是物体——它拥有背景,这影响了我们对它的看法。


因此,设置合适的背景可以为某种观点创造出令人信服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影响人们对于框架内信息的处理方式。


有天赋的演讲者有时可以通过设置背景提前决定人们对于一个问题的反应,从而赢得辩论。想培养孩子慷慨性格的父母有时会和孩子谈论没有任何玩具或者吃不饱的可怜孩子,以便让他们捐出零花钱……有时,我们可能并没有意识到影响我们思想和行为的框架。它们是我们思维模式的一部分,是通过多年的信息输入和生活经历形成的。


如今,长篇报道已经让位于碎片化信息。于是,我们不可避免地失去了背景。我们在不了解实情的情况下对于事件、评论、声明和传闻做出回应。为避免不公正地批评别人,或者专家和评论家误导和欺骗,通过不明智的选择伤害自己,我们需要确保自己了解最贴切的背景。


数字


数字似乎可以提供语言常常无法提供的关于世界的清晰度,它可以被任何文化中的任何人理解,它是一种世界语言。问题在于,我们许多人在很多时候对数字存在误解。


例如,吹嘘雇佣记录的企业谈论的是全职员工、合同工、无薪实习生还是等效全职工?喜欢某产品的人是全体人民中的70%,还是最近被该产品的广告轰炸过的小镇上70%的受调查者?这些区别之中存在着大量的调整空间,这为竞争性真相提供了机会。


我们总是会被相对数字引入歧途。当某人试图说服你相信一个数字特别重要时,他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将其转换成包含相关背景的更具启发性的真相。营销人员和新闻工作者为了自己的目的,常常使数字看上去变得更大或更小。



2016年,英国儿童癌症协会发布了一份令人悲伤的新闻稿:“过去16年,儿童和年轻人的患癌病例上升了40%。”这使一向冷静的《电讯报》刊登出了极为疯狂的标题:“现代生活正在杀害我们的孩子”。该报引用儿童癌症协会“科学顾问”的话语,对于从家庭用电到吹风机的各种事物提出了批评。


英国儿童癌症病例数量的确出现了上升。不过,有两件事可以很好地解释这一现象。英国儿童数量在同一时期出现了增长,更多的儿童当然意味着更多的病例。此外,诊断学出现了明显的进步,更多癌症病例得到了更早的诊断和治疗;过去,儿童癌症病例直到成年以后才会得到确认,或者被统计到健康数据中。儿童癌症协会知道这两个事实,因此他们的新闻标题显然具有误导性,尽管它是真实的。


我们最重要的一些真相来自重要数字随时间的变化情况。社会问题正在变好还是变坏?公司正在增长还是衰退?这些数字似乎可以给出直截了当的回答。比如在卫生、投资、教育和其他许多领域,常常依靠统计量做出合适的选择。统计量不是谎言。不过,作为真相,它们比单纯的数字更容易受到操纵。


在国家经济健康的理解上,没有比GDP(国内生产总值)更加被人密切关注的指标了,这个数字捕捉到了由几十亿次交易和投资组成的经济体的规模和表现。如果国内生产总值上升,我们认为普通人的生活水平也会上升。如果国内生产总值连续两个季度下降,就表明经济衰退。


2015年,爱尔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了26%。对于这个欧元区小国来说,你可能觉得这是一个惊人的成就。因为那些发展较快的地方,增长率也只有7%左右,而欧元区的平均增长率是微不足道的1.7%。爱尔兰是如何取得这个成绩的呢?


这是因为少数国外公司由于税收原因,将一些宝贵资产转移到了爱尔兰。爱尔兰当时的公司税率只有12.5%。2015年的官方出口数据从2200亿欧元增长到了2950亿欧元,但导致这种惊人增长的大多数商品和服务不是在爱尔兰生产的,将官方地址搬到爱尔兰的公司往往会将经营和管理留在别的地方。来自公司税的收入出现了增长,但大多数爱尔兰公民的收入没有受到影响。根据爱尔兰统计局的数据,就业率没有发生太大变化,大多数爱尔兰人的财富也跟之前差不多。



爱尔兰是国内生产总值失真的一个极端案例。不过,这个指标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是有问题的。当一个摩托车手摔断一条腿时,这对他是坏消息,但对国内生产总值却是好消息:他或他的保险商需要为救护车、医学治疗、医院床位、物理治疗甚至律师和新的摩托车付款,这将提高国内生产总值。所以,“国内生产总值上升”的真相可能会和“许多人健康和快乐水平下降”的竞争性真相同时存在。


我们对世界的理解取决于我们如何测量世界。我们的理解反过来又决定了我们的行动和态度。数字很重要。我们一定不能失去对于数字的信任。不过,我们需要更好地解读数字,并在误导者用数字真相对我们说谎时要求他们承担责任。


意識形態(ideology),此物會在我們無意識之中,在將我們的不同看法影響著、扭曲著。

好啦!我不再文縐縐啦!

意識形態,要我們將某個看法,視為理所當然。

不過,其實意識形態的影響一直在深入於這個社會。

不單只是個人所認同的主義的問題(譬如資本主義,社會主義等),而且女權、環保等這些全部都有意識形態的「幽靈」。

不過最近見到了某些人

我才意識到意識形態這個東西,其距離和我是如此地接近。

就算是在此處也是有這種情況。

譬如,有些人在網路上有嘲笑過某個說過「How dare U」的小女孩

好啦!其實我也有嘲笑過她。

這要我不由得沉思,為何我會嘲笑她?為何初始直覺會討厭她?明明他們也沒做錯甚麼,我們見到他們,就初始直覺反感他們的行動呢?

這是個值得深入自我反思的問題。

好的,正文開始。

其實我這篇貼文,並不是想講關於環保方面的議題,我對環保之類的問題不太瞭解。

但返回問題的本身,為何我會討厭小女孩

經過了自我反思之後,或許是某些團體一直以來的宣傳,給我有個不太好的印象也說不定。這就是「固有印象」。

說起那些環保組織,有不少人會以初始直覺,想到部分環保人士其實他們自己的生活也不太符合「環保」的理念,而且行為莫名其妙。

問題是,提倡環保有問題嗎?

譬如,我去超市購物,我不用膠袋而在用環保袋,不會有人因此認為我是環保人士,突然間和我討論「環保的理念」對吧?

但是,部分環保人士,會以不切實際甚至自欺欺人的方式提倡環保。這種倡議,一般只對平民百姓提倡。

譬如,他們叫我們不要開冷氣機,是為了減少碳排放。

但是,實際上,地球的碳排放主要是來自於工廠和企業。、

這些人提倡減少碳排放,不是理應對工廠和企業提倡嗎?為何對我們平民百姓提倡?

再舉個例子,有條河流因為過度捕撈而導致生態問題。但是,那部分環保人士叫河邊的阿伯不要釣魚,而不是去河中央的大漁船,對大漁船的負責人建議「請停止捕魚」。

何故是也??

這是部分環保人士給我的壞印象。

後來,有次我去調查了下這個小女孩。才發現自己原來根本不知道小女孩在做甚麼。我連她的倡議是甚麼都不知道。

我當時突然發現,她似乎和我想象之中不太相同。

因為我有這個「固有印象」,所以我會以這個印象給我的情感,而做出對其錯誤的理解。

其實,那個小女孩抗議的對象,明明是一直以來她的國家的政府、大財閥、資本家等。

但是,我竟然初始直覺就認為她和那部分環保人士是同樣的存在。

她的那句「How dare U」並不是對平民百姓說的。

為何她初時在我心目之中就有「那部分環保人士」的標籤?我突然覺得自己是誤會了那個小女孩。

事實上,我在初次看到她之時,根本沒有在她相關的影片、新聞報導等得到任何資訊。我在這些報導之中只得到的是情緒。討厭她的情緒。要我根本沒有瞭解她在做甚麼。

這個社會有好多人,從在持有這種情緒之後,就會無意之中妄想她做了甚麼不好的事。

此標籤就是我的這個情緒而自我生成的產物。

這就是「後真相時代」的可怕之處。

好多人認知這個世界的不是事實,而是情緒

部分傳媒只要將情緒渲染,我們就信了。我們腦內就會自己妄想適合情緒的「事實」

或者,我們會更偏向相信符合這個情緒的報導。

事實上,那個小女孩也沒說過「為何開冷氣機?你知道北極熊快滅絕嗎?」之類的話

我們思考問題之時,是不是也會將自己的一些個人情緒帶入其中啊?

除了對他人的立場無中生有以外,更加在代表著大家其實沒有瞭解過她。

但是,有不少人又好樂意於去討厭一個自己都不瞭解的事物。

有些人說那個小女孩是虛偽的人,但那些人對她的認知又有多實在呢?

其實一句到尾,不是她是否有給出過實際建議的問題,而是因為有人討厭她,所以才會認為她有問題。

講真,若對象是自己喜歡的人的話,我們按通常來說,就不會認為沒有實際建議是問題。

這個就是以情緒優先的先入為主行為。這個就是「後真相時代」的特征。

是否可以做到相對中立很重要。

以下是我個人最近發生的事。也是個不錯的例子。

本來網路上的一些事,我是不太放在心上的。

zhihu.com/question/6002

本人在此貼文之中打算科普下歷史。

其實嘞,我是好歡迎大家來互相指正的,但有個前提,那就是請以儘量保持沒有偏頗的態度來討論。

而且,不要以高高在上態度來講話,為了避免引起對方的不悅。

講話的同時,也要儘量注意下言語的修飾。

以下是擷圖

我也沒說過想要吵架啊⋯




其實吧!我也沒說要吵架,只是你當時對 @好巴闭 不知道說了甚麼,我回覆你的時候,我只看到你對我說了「我不想吵架」。

請問,你都這樣說了,只要是正常人的話都覺得奇怪吧!我又沒有說吵架,你為何對我說這些呢?順帶一提,你的其他的評論區留言全部都被系統屏蔽了。我沒有看到啊!反正我只能說我看過的東西。

說到虎門銷煙的歷史事件的這個位置,其實還沒甚麼。

但是…

我所說過的是,所謂的「兒化音從唐宋末期開始產生的」的論述是由大陸學者李思敬提出的。而且我也沒說過兒化音和遊牧民族有關係吧?

所以?你最後也沒有說這些消息的來源是何處。不過,對於我來說,這其實也只是小事。

之後的言論,請問是怎回事?

你怎知道我讀了一大堆黃書?李思敬是yelo嗎?


其實我最初就沒有和你說這個的打算。而且,你對「yelo」是不是有甚麼誤解?

和台灣有甚麼關係啊?

而且你為何將「yelo」和「大廣府主義」混在一起講?

你真的瞭解「yelo」是甚麼嗎??

而且你又怎麼知道我讀了一大堆yelo書

這樣還不叫揣測?難道叫妄…好深奧啊!不明白啊!請問,你又怎知道我讀了一大堆yelo的書?

本人看過的書,講真,有些書是大陸出版的。(後面會講)

感到委屈的人是我,OK?

其實,你說的好多關於「大廣府主義」的言論⋯

其實我到如今為止,都未曾抱持過所謂的「大廣府主義」的想法。

你對我說做甚麼呢?既然我沒這樣想,你突然間對我說這些。那我只能認為,你在認為我有這種想法,才對我說這些。

這不是在扣帽貼標籤嗎?不認為這樣說話有問題嗎?

你對「yelo」的最基本的瞭解都未搞清楚,對我說一大堆你自己自以為的事。其實你說的有好多事,我全然沒有想過。你連「yelo」和「那部分人」的區別都未搞清楚。

現在都廿一世紀了,怎還有人對他人事先設立立場呢?而且本人也不是甚麼「大廣府主義者」,不要因為這個觀點不同,就擅自認為我是你口中的「大廣府」。

到如今,還在稱呼自己是客家人的人,其實是從明朝開始遷入廣東的人。

而且,你好像是在對我情緒發洩、教我知識那樣的?你教我的話無所謂啊!但是,你這種所謂的「看吧!你就是這樣的人」的態度是甚麼?

我好委屈啊 !

而且,有些事只是你自己自認為是正確的而已。我從你的字裡行間可以感受出來的就是這樣。

在關於我說過的「潮州和客家是後期到達廣東」的論點,其實這本書不是你說的「yelo」學者所說過的。

zhihu.com/question/2723

正好,這個貼文的作者所引用的書,就是我看過的其中一本。

黃挺《中國與重洋-潮汕簡史》

本人的「潮州和客家是後期到達廣東」的觀點的產生,就是基於此書。

請問這是「yelo書」嗎?

因為我認同「潮州和客家是後期到達廣東」,所以就是你口中所說過了「大廣府主義」嗎?

兒化音的產生,是李思敬教授提出的,請問他也是「yelo」嗎?你知道李思敬是誰嗎?

雖然「五胡亂華」的確是屬於歷史事實,但是我也沒有說過「五胡亂華」啊!

如此強大的聯想能力,本人實在是佩服!


首先我想對 @好巴闭 講聲sorry,其實我真的無認真地看你說過甚麼,後來才發現他這個人的問題。我還以為你是粵語吹捧者。抱歉。

的確,只是一個教授的言論確實不代表有質素,只是,你沒發現你非常執著於自己的觀點嗎?既然你懷疑某位教授或者中國社科院的論文或者書籍的質素有問題,請問你又有甚麼質素?

而且,有些觀點是我聽完他們的論述,接著自己思考過之後而得到的,也沒說是趙善軒說的啊!為何我說了「不是他說的」之後,你就認為我幫了趙善軒教授挽救了些聲譽

請問你是誰?何許人也?

行了!你對我說這麼多「大廣府主義」是為了甚麼?

我看完這些言論,請問你是不是對廣府人有甚麼偏見?

你沒事吧?你之所以認為「yelo」和大廣府有關係,是因為「yelo」往往也會喜歡廣府文化?

還是那句話,你根本沒有深入瞭解過yelo

你現實之中見過幾個「yelo」?而且,為何我說過的那部分「大中原主義者」就是無害的?

你沒發現自己已經有很強烈的偏頗之心了嗎?我承認我的確思想是偏向yelo。

但是,為何我沒有你說的「大廣府主義」的表現?

這是扣帽子的行為嗎?

我從頭到尾,都未曾說過關於那方面的想法。

怎看都是你好不容易找到一個yelo,接著,就將自己如今為止對yelo的憤怒,發洩於對方。而且,你對廣府人好明顯是有偏見的。

請問您見過幾個人呢?出過社會未啊!

畢竟,歸根結底,從個人認同的文化的屬性上看,我也是廣府人。香港廣府地區,這的確是事實。

不過,你對我說有用嗎?

而且你根本不瞭解香港的歷史。你說的那類人,和英國人有甚麼關係啊?

以下的⋯umm⋯


香港當時其實經濟也不太好,若真的對大陸人抱有歧視、優越感的話,為何當時有些人會幫助大陸居民?

聯想能力非常強啊!





香港的「yelo」的前身,其實就是你說過的「左派」,你知道嗎?

其實還有段歷史,似乎是在1947期間,因為香港的人口突然暴增,所以港英政府出台過一個奇怪的法律。那就是只允許會說粵語的人進入香港。詳細的出處忘記了,各位知乎讀者若知出處的話,請對我說下,謝謝。

(可想而知,英國佬當時亦無將香港治理好的打算)


在此稍微說明下,藍底學校指的是有「kmt」基礎的學校。紅底…估計沒有說明的必要了吧?反正無理由是教學生模仿好像超人那樣將紅色底褲穿在外面的學校吧!

你說的和是否和「1972年爭取中文成為法定語文運動」有關,我不清楚了,以下是此事在維基百科的描述。


基於你說過的這些留言,請問香港在哪個年代,人與人之間見面首先用的是國語呢?而且Chinese這個含義,就包含了Cantonese、Hakka等中文分支。

最後香港也有爭取成功。但是,這個「Chinese」的含義,並不是特指是「國語」,而是全部中文分支的統稱。就是包括Cantonese、Hakka等中文分支。

在香港,若是在寫作文、寫官方檔案資料等場合的話,都是使用書面語的。

「書面語」和「國語」的區別是在兩者有部分用詞不同。雖然兩者的看上去好像幾乎相同,但區別還是有的。「國語」(普通話)可以適當地使用「兒化音」,「書面語」亦可使用,但僅限於方位指向用詞。譬如「這兒」、「那兒」這些用詞。因為「書面語」的要求是所有人可以看明白。所以有些規範還是要注意的。

(雖然如今香港的電視台也沒有如此嚴格按照這個規範,但是此規範還是有的)

在此則留言之中,所謂「6…7」的是甚麼,因「不可抗力的原因」,就不在此處詳細地說明。

我只想說,舉行那場「運動會」的人,其實幾乎都是廣府人。和你說的左派有何關係?你連我想說甚麼都不知道。

的確,Google也有些網站和有些書籍,也有說過「港英政府推廣粵語」之類的論點,本人也有看過,但是,請問這符合邏輯嗎?

我們作為人,是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無理由他人說甚麼我們就相信甚麼。歷史的研究本身就是有多種觀點和考古研究,相互碰撞,再以邏輯推理來推測出一個大概準確且相對客觀的論點。

畢竟,我們又沒有時光機,只能以此方式來推測。

為何港英政府還要強推廣東話,打壓國語?此論點好明顯不符合邏輯。當然,你可以堅持自己的觀點,但是,你不覺得這個論點,在邏輯上是有問題的嗎?

請問,將廣東話推廣的話,對英國佬有甚麼好處?之前搞「運動會」的人幾乎都是廣府人,現在相反還將廣東話的地位捧高?這個動機是甚麼?

好奇怪哦!你出過社會未啊!沒有利益的事,是沒有人做的。

強推粵語呢!從我看過的資料和身邊一些老人講述過給我的回憶來判斷,其實其可能性幾乎是沒有的,此是自然發展的結果。

請看下地理位置,移民來香港的多數人不是珠三角廣東人,難道還會是上海、福建?

自然而然省城的廣府話就變成主流。若果說到關於強推的話題的話,英語的確需要規定學習,這反而才是強推。

當然,若各位讀者有不同的想法的話,請提供更多歷史資料給我。


香港在甚麼年代是優先選擇國語的?從割讓的那刻開始就沒有好吧?當然,你這個奇怪的論點來源,後面我才知道是甚麼原因導致你有這個想法。


既然當時的人口組成多數都是廣府人,為何要選用其他的中文分支作為播音語言呢?

港英政府其實根本就沒有管太多。怎看你都是在「以己度人」,以為港英時期的治理模式和自己熟悉的模式是相同的。

你自己也沒瞭解英國佬對自身擁有的殖民地的治理模式。

我還以為你會說到翡翠台的事,但怎看還是高估你了。

翡翠台,的確有搞過「正音運動」,但這場「正音運動」被好多專家學者反對過,因為不利於「文化多元化發展」,所以後來就不了了之。

而且,翡翠台之所以搞這場「正音運動」,也不是被港英政府指使,而是基於市場情況而採取的噱頭。

因為香港當時有80%以上的人都是來自廣府地區,所以只是基於市場情況,為了提高收視率而已。本質上就是「市場的自由選擇」。

順帶一提,有些人為何認為「港英政府有推廣過廣東話」。可以大概地分為兩種人

第一種,就是認為是港英政府藉由TVB,來達到他們所說的「藉由粵語,在香港人和大陸人之間的身份上的區隔之間,將區隔製造出來」的目的。

第二種,在「第67屆運動會」剛以「清場」的方式結束之時,有段時間正在處於「戒嚴」。港英政府避免香港人互相之間「通風報信」,本來,港英政府想要將香港的中文電台全部禁止,但很快發現這個做法不可行。

因為當時的多數香港人不識英文,據1961年的人口統計報告書的的數字,75%的人的母語是廣東話。所以唯有保留粵語和英文廣播。

不是的話,怎告訴街上的人何時是「回家的時間」?

這裡有香港中文大學的論文link,也有講過這些歷史知識,各位可以參考下。

當然,我也不是說英國殖民者是善良的,但沒有證據的情況下,其實你只是一直在對我說出自以為正確的論點而已,我稍微指出一個邏輯上的錯誤,你就叫我不要反駁。這麼霸道的嗎?

當然,若你堅定地認為英國人有那種你說的「在香港人和大陸人之間製造身份上的區隔」的策略的話,本人將和這個相關歷史小知識,稍微科普下。

金文泰港督,他是一位有名的漢學家,對中國新文化運動過度敵視傳統文化,認為不是一件好事。
所以也將傳統文化教育推廣了起來,影響直到九七前,香港中學生也是要學習中國文化,中國歷史更是必修(如今是選修)。

那請問,你的那些推論又是從何處而來的?

其實你知道老一代的香港人,都對「中國人」這個身份有高度的認同嗎?

我也不是幫港英政府「洗脫罪名」,他們也確實有做過錯事。他們對上面的「67屆運動會」採取過的處理方式,至今為止我也不認同。

因此,你其實也無法拿出證據和邏輯逆向推理來解釋你說的這些論點。你這幅樣子,好像你是在教導我那樣。不要這樣啦⋯唉⋯


我說的是「紅底」和「藍底」的學校都有用過國語授課,為何你理解成「有段時間中小學都有用國語授課」的?而且你知道這兩種學校,在當時的香港學校之中的佔比不算多嗎?


還是那句話,本人理應說的已經說過。

而且當時從那段時間直至到大陸改革開放為止,香港和大陸暫時地斷開了聯繫,那當地的華人肯定不受限制地發展。

(其實是英國佬不想理,只要香港人不要搞事的話就行)

後來我也沒有和你討論香港的人口組成是否是100%廣府人的事。

自從「第67屆運動會」的「戒嚴、清場」結束之後,其他的中文電台也逐漸被解除限制了。

香港直至到九十年代期間,觀塘區還有潮州話(如今稱之為「潮汕話」)的電台廣播。

不知你為何對自己的想法如此自信。

其實我只想說兩個人既然可以做朋友,證明這兩個人的價值觀其實是差不多的。

其實袁騰飛老師在大陸也有些爭議,但是講真啦!我也有受過袁騰飛老師的影響。哪個學者沒有一定程度的爭議呢?

我也不敢說這幾個讀書人的水準,孰高孰低。汝如此自信乃何故是也?

袁騰飛老師的YouTube channel我也有subscribe,我記得他似乎也說過「五胡亂華」之類的言論吧?

沒搞錯的話,那期節目他有說過「明朝雖然是漢人的朝代,但是由於『高度蒙古化』。」之類的話語。

還是那句話,既然你懷疑此教授做過的學術研究的質素,請問你認同的那些觀點,又有甚麼學術價值?

你說了不是基於學校來而將人區分,是嗎?看不出來哦!好好地看下自己的表達。


你的問題我不再贅述。其實你有想過嗎?你所得到的、相信的那些論點,其實也是或多或少有顏色的嗎?

你這句話甚麼意思?其實我也不覺得你是客觀的。

難道,你以為你自己很客觀嗎?你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那樣。

我說過有些人有「大中原主義」,其實北方人之中這類人是否多,我也沒說過。但是,你就說「更多的廣府人有『大廣府主義』」

你說的那些現象,本質上是兩地在一些方面上有差距而造成。

就好像早期的省城(廣州)那樣,當時有不少外地人的行為質素過於差,而引發的各種矛盾、誤會。只要是大都會,都有類似的情況的。

和你說的「大廣府主義」其實就沒有太大關係。

因為兩者之間喜歡的事物有一定程度上的相似性,你就認為只要對方在抱持著某個立場的話,對方的喜好估計也會相同?甚麼謬論啊?

news.sina.cn/sa/2018-02

這個連結的論點,我其實好久之前已經看過了,其論點的邏輯性和常識性錯誤,我上面說過了。我就不再贅述。

怪不得你會認為港英政府有做過那些事。你的很多論點,都可以在這條新浪的連結找出來。

其實那個年代的粵語電影,並不是全部都是「爛仔片」,請問你看過幾部電影啊?周星馳未成名之前也拍過不少爛片吧?

的確,邵氏電影公司當時有好多好的電影,而且也是國語片,但香港本身的人口組成,幾乎都是廣府人,拍一些粵語電影擴大市場,是正常的吧?每一種語種的電影,都有發展的過程。初期不好是正常的啊!而且當時香港每個階層的生活水準差異好大的。

我從不排除當時的香港有人講國語、講潮州話。但是絕對不是多數。香港當時的多數平民都是講粵語的。

西環當時都有好多潮汕人,只有在那邊才可以看到有不少人講潮州話的情景。

本人之前就從事過影視行業,你在我的領域亂說?

初次我看到你說「中國社科院也不一定是對的」之類的留言之時,我還以為你也是個不一定相信權威,有自我判斷能力的人。

但是,怎看都是我錯了。

其實有個名詞,形容你的行為是正好適合,那就是「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這不是歷史觀是否相同的問題了,而是你個人的問題。

難道,你以為你自己很客觀嗎?你給人的感覺就好像一個以自我為中心的人那樣。而且非常執著。

我說過有些人有「大中原主義」,其實北方人之中這類人是否多,我也沒說過。但是,你就說「更多的廣府人有『大廣府主義』」

到頭來,好像你自己在自言自語那樣,和你繼續討論下去的話,有何意義?

此時此刻已經不適合討論了,這個和個人的性格有關。

當然,本人不喜歡直接說清楚,表達過於直白的話,對方也不一定可以接受,甚至引起情緒反彈。與其說直接地說,不如旁敲側擊。但是若你沒看出來的話,那就不是我的責任了。

我先指出你的問題。

(助人為樂)

那是你自己不知道,你看到的就不是炒作?你口中的「大廣府」就不是個案嗎?你連yelo的概念是甚麼都搞清楚。

其實,你看到的或許也是炒作也說不定,這個可能性你有想過嗎?
顧左言他,轉移話題。

哼!又不知道。所以呢?甚麼意思啊?

「達克效應」(Dunning-Kruger effect)

又在扣帽貼標籤了對吧?

我是否有被迫害妄想症,抱歉,我的確不知道。


為何您有資格教我做事?不明白啊!您的這些問題我之前也說過,本人就不再贅述了。

您之前在…幻想我看了一大堆yelo書就可以?何故?

關於廣州當年發生過的事,有興趣的人可以在私下問我,雖然我不敢保證我瞭解到的就是絕對正確的,但是有時間的話,我會儘量解答。

現在的重點也不是甚麼「大中原」或者「大河南」、「大廣府」之類的事了。為何你遇到過的就會成為勢力?不明白啊!

而且還建議我去看心理醫生。似乎最初之時妄想我看了一大堆yelo書是你吧?

自以為是,以自我為中心之行為乃不良現象是也。


甚麼叫「你認為」,我也認為你對我設立立場在先。而且你的確是這樣。 你沒遇到過又如何?你又怎證明你說的「大廣府」形成勢力呢?而且那句「更多的廣府人…」又是甚麼意思?

一天到晚都在說「我認為」「我覺得」之類的話。 的確沒有說過「我說的就是對的」之類的話,不過,此種表達方式給人的感覺,就是如此。


可能 如果 你 我 你 ⋯唉!請少說幾句「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我認為 !What the hell?


按照你的邏輯,我在現實之中見過的yelo也沒有你說的「大廣府主義」的傾向。

那麼我也認為是個案,不值得討論。閣下有何看法?

你為何妄想我在搞歧視呢?說我在搞歧視,是不是也等同於你是被逼害妄想症。


你不是認為我是這種人的話,為何對我說這些?(你看下你的語氣)

還是那句話,甚麼叫「達克效應」

你對「yelo」的那些描述的這個行為,和在1995 年,叫做McArthur Wheeler的搶劫犯的行為有何區別?

自以為是的人不是你嗎?你不是這樣想我,用這種語氣對我講這些做甚麼?


是的,你應該好好地反思下,不要總是在認為是他人的問題。
我說你喜歡扣帽子,就絕對是我的問題嗎?你為何不反思下?為何你說話稍微扣帽子就可以?


你的那些「我我我我我我」的話,就不再贅述了。

我這個人敏感,雖然你的確是猜對了,但是是否因為好像之前那樣只是你對yelo有奇怪的誤解、認為有類似的想法就是yelo,yelo就是「大廣府主義」,所以才猜對的,不知道了。

「我客觀地說」是甚麼?你自己用口講的還叫甚麼客觀?

還是那句話,我看到的你在另外一條貼文上的對我的留言,就是簡單地說了句「我不想吵架」。

這叫扣帽?

其實,或許是我看錯了也說不定。我已經道歉了,這叫扣帽子?我只看到「我不想吵架」。

我已經對你道歉了,你還想怎樣?你自己都如此敏感,記得如此清楚。

既然如此,你不要回覆啊!第一次發66條留言,第二次38條留言。

不知道是誰更像是…喜歡…?

其實,你似乎還有些語言暴力傾向。性格也有問題。而且非常以自我為中心。知道嗎?

啊!說了「想多了。」

接著又說「客觀地說」。你這種話語,竟然叫客觀?當初不是正因為你這樣想我的,所以才說那些話的嗎?

你不是也在堅持嗎?是我的方法過於婉轉了嗎?

既然自己都說了自己說話不夠嚴謹,還給我發留言做甚麼?



為了保護他的隱私,此處不顯示。
為了保護他的隱私,此處不顯示。

其實,若你真的有這些問題的話,會這麼直接對他人說的嗎?

當然,或許是我見過的有這方面的問題的人不多也說不定。我見過的這些人,都是不肯說出這些的。

是的!你是正確的!永遠正確!!!
嘩!咁嘅話,你真係犀利啊!係唔係屬於超能力嘅其中一種啊?

你這個人的問題,我已經不想再說了。

到頭來,你簡直就是在自言自語。

好像好不容易找到一個yelo,就對他發洩對yelo的不滿那樣。

結果,我反而是聆聽者嗎???

我又不是心理醫生,又不是神父。無任何義務聽你發洩情緒。

這不是在妄想,請您好好地看下自己的說話方式。

而且,你說的那些,就是「乾貨」嗎?

為了保護他的隱私,此處不顯示。
為了保護他的隱私,此處不顯示。
為了保護他的隱私,此處不顯示。是啊是啊!你說的就是對的!

我關注你,或許只是為了tag你而已也說不定

既然你有自戀的權力,我也有公開你對我做過的行為的權力。
既然你覺得自己不是自戀,上面那張圖的第一句話不就間接承認自己自戀了嗎?

你是不是搞錯了甚麼?

你這個人呢,之前還寫過一篇最近福島核電站相關的貼文。我其實是認同這篇貼文的。

也就是說,有些人其實很聰明,也的確可以察覺到一些細微的要點。

但是,很遺憾,過於執著和固執,而且全然沒有自我反思的能力。一旦思考的方向錯了,就這樣一直錯下去。這不是良好的現象。

不過呢!不知為何那篇貼文就不見了。蠻可惜的,那篇文章我蠻認同的。

好的,以上是本人最近可以作為例子的經歷。

我們回歸於正題。

我上面也說過

這個就是以情緒優先的先入為主行為。

這個就是「後真相時代」的特征。

一旦情緒上是討厭的,自己就會挑一些自以為是的問題,目的只是為了將自己討厭的情緒「合理化」。

先討厭而之後再找理由去證明對方值得討厭。

典型的「先射箭後畫靶」。

是自身先討厭對方,再心想「嗯!對方果然值得討厭!我討厭是正確的!」

我對那位小女孩也有做過類似的事,最起碼,我以自我反思的方式,醒悟了。

因此,好多人會對自己討厭的群體會非常敏感,見到對方都是戒之慎之。

的確啦!無論在知乎又好,Facebook又好,我們的確見到部分人吹捧廣東話的人,他們其實自己自身亦不瞭解廣東話的歷史。盲目地在說「粵語是中原雅言

但他們並不等同於全體的粵語支持者。

但是有些不明所以然之人見到這些,就會開始變得討厭全體粵語支持者,變得討厭廣東話,廣府地區本身。然後有些自媒體就給些似是而非的講法,這些不明所以然之人就會相信這套其實錯漏擺出的「論點」

先用不同的方法去渲染情緒,要自己先有個沒原因的情緒。接著,在提出個符合自己情緒的講法。為自己的情緒找一個自己認為合理的理由。

意識形態,就這樣偷渡了一個論述, 不明所以然之人對其深信不疑。

不是的話,為何陰謀論這麼多人相信呢?對吧?陰謀論,就是為了滿足情緒的論述。

因為陰謀論的世界,自己所有討厭的人都是壞人。喜歡的人就是聖人!想對付Deep state的偉人。

這就是「後真相意識形態」的運作方式。

最後提一句:愛本土、愛家鄉,是人之常情。但是任何發展都不要極端,此乃正道是也。

其實以上的論點只有兩個。本人就不再贅述。

At last,I want to imitate that little girl and say:

「How dareeeee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