脚后跟麻木,有刺痛感觉?

早上起床后严重点,刚走路会感觉脚后跟麻,酥酥的有点刺痛,走几步路就没感觉正常了,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加重,这是什么问题,也不知道看什么科,好担心啊
关注者
32
被浏览
80,434

4 个回答

跟骨周围神经卡压

这个名词很学术。通俗的说,就是神经在途经跟骨周围时,被跟骨周围的肌腱、韧带、骨骼、骨刺、脂肪,或者因为炎症而水肿的跖底筋膜等“勒住”了。神经这东西很脆弱,只要你卡住它,不让它舒舒服服的,它就会马上让你不能舒舒服服的,主要表现是疼痛或者麻木,有的会往脚底板放射。还有的病人常常表现在夜里疼。




常造成跟痛症的其他原因还有

跟痛症的产生目前骨科学界普遍认为存在以下四类病因。

1,跖底筋膜炎

先来看看什么是跖底筋膜。





上图中白色的条索状的是肌腱和筋膜,其中位于脚底板的那一条就是跖底筋膜,红色的部位就是跖底筋膜的病变部位。所谓跖底筋膜炎,就是这条筋膜在脚后跟的止点处发炎了。实际上也并不全是因为炎症,更多时候是因为反复劳损、退变,引起的筋膜微小的撕裂口。






当我们走路抬起脚后跟时,前脚掌和地面接触并负重固定,后脚跟抬起,跖底筋膜被拉伸,天长日久,每天要走多少步,如此大量的反复的拉伸,逐渐导致了这条筋膜的病损。







跖底筋膜炎的疼痛位置一般在脚后跟的底部稍偏内,常常按压会有疼痛感,脚跟下面有固定的压痛点。


所以,可以想象下,如果你体重比较大,或者走路特别多,或者是军人/运动员长期高强度训练,又或者是孕妇短时间内体重迅速增加,再或者平时不怎么运动突然增加运动量,很容易导致跖底筋膜的微小撕裂、劳损积累,从而导致肌腱病变和发炎。


几乎所有的跖底筋膜炎的病人,都有早晨起床下地时脚后跟疼痛的经历。


2,跟骨周围神经卡压

这个名词很学术。通俗的说,就是神经在途经跟骨周围时,被跟骨周围的肌腱、韧带、骨骼、骨刺、脂肪,或者因为炎症而水肿的跖底筋膜等“勒住”了。神经这东西很脆弱,只要你卡住它,不让它舒舒服服的,它就会马上让你不能舒舒服服的,主要表现是疼痛或者麻木,有的会往脚底板放射。还有的病人常常表现在夜里疼。






3,跟垫病变

跟垫就是跟骨下面的纤维脂肪垫。





这个纤维脂肪垫平时就像是个脚后跟的小鞋垫一样,在我们每一次走路、跑跳过程中起到吸收震荡,减震缓冲等作用。但是随着年龄的增加,积劳成疾,这个小垫子的内部结构损坏了。这个也很好理解,你就是买的再好的鞋垫子,用的时间久了都会穿烂吧,尤其前脚掌和脚后跟下面的鞋垫最先磨烂。这个脂肪垫也一样,被磨烂了。这时候就会在脚踩地的时候产生疼痛的症状。


4,跟骨病变


还是这张图。





上图中纤维脂肪垫上面那个斜着的骨头就是我们的跟骨,跟骨是我们人体非常坚强又非常脆弱的一块骨头。为什么这么说呢,跟骨是我们直立时主要的负重骨,我们的体重一半左右传递到跟骨。在我们年轻的时候,这块骨头非常坚硬,即使你从高处跳下,跟骨大多数时候也能让你安全着陆。但是,渐渐的,年纪大了,问题来了。

跟骨是这样一块骨头,外壳坚硬,但是壳子里面充斥了骨小梁,也就是松质骨,这些松质骨随着年龄增大会变得越来越疏松,强度也会越来越低,这就是骨质疏松,这种骨质疏松让我们的跟骨不再像年轻时候一样能够承受巨大的压力和冲击力,有时候甚至只是走路多一些或者活动剧烈一些,也会导致内部骨小梁的断裂,当然了,这些断裂的小梁只能用显微镜才能看到,因此我们称为微骨折。这些微骨折虽然你看不到,但是它真实存在,一样会让你产生疼痛,尤其在你的脚后跟负重的时候。而有时候,由于突然受到冲击力,跟骨会出现明显的压缩骨折,这种骨折也经常被忽视。当出现了这种骨质疏松或者微骨折,它们导致的疼痛往往范围更广泛而不是一个固定的点,是一小片区域,或者用力挤压跟骨也会疼。多数时候这种疼不是间断的,而是会持续一段时间。






除了骨质疏松和微骨折之外,跟骨骨刺有时候也会引起跟痛症。






这种跟骨骨刺在中老年人群中非常常见,但是你可不要认为你的脚跟疼痛就是这个骨刺引起的。这种骨刺我们称之为牵拉骨刺,看下面的图。






这个跟骨骨刺常见的部位往往是跖底筋膜的起点,恰恰是因为跖底筋膜在运动中反复的牵拉这里的骨骼,大脑命令身体里的钙质在这里沉积,来加强这个点(就好像防止这个筋膜从骨骼里拔出来一样),久而久之,就有了这个骨刺。所以,骨刺也很无辜,也很被动。但是我们看到这个骨刺,就知道,这个人的跖底筋膜是一个反复劳损的筋膜,脚后跟是一个反复劳损的脚后跟,脂肪垫也是一个反复劳损的脂肪垫,所以,这个骨刺提示我们,这个人跟痛症的可能性非常大。即使现在还没出现症状,也很可能在不久的将来出现。


除了跟骨骨质疏松、微骨折、骨刺外,还有一个可能导致跟骨病变的因素,就是跟骨高压症。神马?只听说过高血压,怎么骨头也能高压。有一部分高血压就是由于各种原因导致血管的管径、通畅度、弹性等变的不如从前了,心脏想把血液泵到全身的阻力增加了,出现了高血压。而跟骨由于长在人体的最低处,跟骨内部的静脉里的血液想要克服重力往上回流,是很“累”的。是的,血管也不是铁打的,日以继夜的工作下,它们也会退化衰老。慢慢静脉血回流不是那么“铿锵有力”了,很多血流变的很慢,在跟骨内部淤积,而跟骨前面说过了,是一个外壳比较硬,包裹的也比较严实的骨头,这样里面的压力释放不出来,也就产生了疼痛。中医有云,不通则痛嘛。


5,跟腱及跟腱周围病变。


再来看这简单有效的示意图。





刚才说了,脚底板横着的那条是跖底筋膜,而脚后面竖着的那条,就是跟腱了。也就是武侠小说里自废武功所说的“脚筋”。

这个跟腱可以看到也是终止于跟骨上,它也会出现前面类似跖底筋膜一样的微小撕裂、劳损、炎症等等,就不再赘述了。再者,严格来说,跟腱周围疼痛并不在我们所说的跟痛症范畴,我们医学上讲的跟痛症,主要还是集中在脚跟底部附近的疼痛,而跟腱痛则在脚后的后侧甚至踝关节的后侧,位置偏上。但是有一点一定要注意,有一些风湿科的疾病,如强直性脊柱炎,这是一种侵犯肌腱韧带起止点的疾病,所以有的强直性脊柱炎的病人会出现跟腱的疼痛、病人自己说就是脚后跟疼,而这有时候偏偏是一部分强直性脊柱炎病人早期唯一的症状。所以,在门诊,只要是十几岁,二十来岁的,尤其是瘦长身材的男孩来说自己脚后跟疼,我一般都会让他们排查下强直性脊柱炎。毕竟这个病早期发现还是很有治疗意义的。

楼主的情况很可能是足底筋膜炎

脚跟疼痛是足底筋膜炎的典型症状,临床上,疼痛状况可细分为以下几类:

① 脚跟处按压后产生疼痛

② 早上起床脚着地,脚跟出现刺痛,走路后可缓解痛感

③ 久站、行走过久后,出现脚跟疼痛

④ 脚掌大拇指向后扳时,脚跟产生疼痛

产生足底筋膜炎的原因:

退化因素

当年纪越大,脚部肌肉、韧带与肌腱逐渐退化,就会增加足底筋膜的负荷,因此足底筋膜炎常好发于40岁之后。

足部过度承重

当足部承受过多重量,就会提升发病风险,因此,菜篮族、搬家工人等长期须拿重物者,有较高机率罹患足底筋膜炎。

另外,肥胖者的足部也会承受过多重量,而肥胖常伴随运动不足,当脚部肌力不足,便会增加足底筋膜负担,出现足底筋膜炎。

运动过度

运动过度导致肌肉不堪负荷,进而让足底筋膜过度拉伸,甚至造成微小撕裂伤,也会造成足底筋膜炎。

穿着不合脚的鞋子

鞋子可为脚部提供支撑力,然而,若是长期穿着不合脚或不适合的鞋子(例如五公分以上高跟鞋,或穿平底鞋运动),就可能增加足部负担,久了便可能产生足底筋膜炎症状。

长时间站立或行走于不平坦路面

这两种状况也会增加足部负担。以长期站立来说,教师、军人、百货公司专柜人员、美发业者等职业,由于工作过程须长时间站立,罹患足底筋膜炎的机率也较高。

至于不平坦的路面,典型案例为公园的健康步道,有些人以为「越踩越痛」就可达到保健功效,事实上,健康步道有使用时间限制,行走前须留意相关指示,若是使用过度,可能会使足底筋膜过度磨损,反而引起足底筋膜炎。

先天结构异常

若有扁平足、空凹足、脚掌内旋、长短脚 等先天脚部结构异常状况,长期下来都会增加足底筋膜负担,患者也较容易罹患足底筋膜炎。

建议楼主找专业的复健师帮助评估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足底筋膜炎,然后再做针对性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