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瘤_百度百科

脂肪瘤

脂肪瘤
收藏
0有用+1
0
本词条由百度健康医典-脂肪瘤 提供内容 。
脂肪瘤(lipoma)是一种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的常见软组织良性肿瘤,可单发或多发,位于皮下或机体深部。一般在中年人群中多见,具体病因尚不明确,但可能与遗传、慢性炎症以及全身性脂肪代谢异常等有关。资料表明,脂肪瘤很少恶变,因此病死率相对较低。
脂肪瘤的症状主要表现为皮下有一个或多个肿块,脂肪瘤常见于颈部、肩部、背部、腹部、四肢近端等处。肿块体积通常不大,直径多数小于5cm,肿块质感柔软,有弹性,无痛感。在生长活跃期,也有可能产生痛感。此外,如脂肪瘤生长过大,压迫到附近的神经,可能引发疼痛或者麻木感;如果瘤体位于肠道、心脏等器官附近,可能导致腹痛、消化道梗阻、出血,甚至是心功能异常等相应的症状。脂肪瘤并无传染性。
对于脂肪瘤的治疗方式,主要取决于瘤体的大小与位置,小而不影响正常生活的肿瘤仅需要定期监测,若瘤体大大或者压迫神经、血管、器官等导致相关症状出现,或者患者出于美观考虑,可选择手术切除。术后预后良好,深部肿瘤切除不完整有可能局部复发。
外文名
Lipoma
就诊科室
多发群体
中年人
常见发病
颈部、肩部、背部、腹部、四肢近端等处
常见病因
遗传,慢性炎症,全身脂代谢异常
常见症状
在皮下有一个或者多个的肿块,瘤体质感柔软,有弹性,手指轻推可以轻微移动
传染性
是否遗传
可能与遗传有关
图集

科普中国

致力于权威的科学传播

本词条认证专家为

贡献者头像

汪萍主任医师

唐山市人民医院 放化疗科审核

贡献者头像

康维明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基本外科审核

基本信息

外文名
Lipoma
就诊科室
普外科
多发群体
中年人
常见发病部位
颈部、肩部、背部、腹部、四肢近端等处
常见病因
遗传,慢性炎症,全身脂代谢异常
常见症状
在皮下有一个或者多个的肿块,瘤体质感柔软,有弹性,手指轻推可以轻微移动
传染性
是否遗传
可能与遗传有关

病因

播报
编辑
病因目前尚不明,可能与遗传相关。

发病原因

患者细胞内存在一种所谓“脂肪瘤致瘤因子”的物质,在正常情况下,这种“致瘤因子”处于失活的状态,但在各种因素的刺激下,“致瘤因子”会被激活,作用于正常脂肪细胞后,使其异常增生,进而形成脂肪瘤。

诱发因素

遗传因素、慢性炎症、全身脂代谢异常等可能会诱发脂肪瘤。

症状

播报
编辑
脂肪瘤可生长于有脂肪组织的任何部位,在躯干、四肢体表皮下多见,也可生长于腹膜后、内脏等身体深处。
浅表脂肪瘤表现为局部包块;机体深部脂肪瘤,如瘤体长大压迫神经、血管,或位于内脏附近,可能引起相应压迫和功能障碍表现。

典型症状

通常会发现在皮下有一个或者多个的肿块,于颈部、肩部、背部、腹部、四肢近端(如上臂、大腿、臀部)等处多见。
脂肪瘤瘤体一般体积都偏小,直径通常小于5cm,也可以生长得更大;瘤体表面覆盖皮肤多正常,推挤瘤体基底部可使皮肤出现“橘皮”样纹理;瘤体质感柔软、有弹性,手指轻推可以轻微移动。
多发脂肪瘤可表现为散发于全身或集中于某处体表的大小不等、无痛的脂肪瘤,瘤体多者可达上百个,少数多发脂肪瘤可表现为对称性生长。此外,在生长活跃期,多发脂肪瘤可有痛感。

伴随症状

当脂肪瘤生长过大压迫到附近的神经,可能会有痛感、麻木感。
如果脂肪瘤瘤体较大且位于肠道、心脏等器官附近,则可能引起腹痛,消化道梗阻、出血,心功能异常等相关症状。

就医

播报
编辑
脂肪瘤很少会产生严重的症状或影响,但如果发现身体任何部位出现了肿块或肿胀,都需要到医院就诊,由医生给出专业诊断,以免贻误病情。

诊断流程

位于皮下等浅表部位的脂肪瘤,医生通过症状和体格检查,一般即可做出初步诊断,必要时可通过病理活检确诊;对位于身体内部的脂肪瘤的诊断,医生往往需要结合影像学检查、病理活检等检查结果综合判断。

就诊科室

初诊可就诊于普外科
特殊部位脂肪瘤一旦确诊后需至相关专科就诊,如心脏脂肪瘤需到心脏外科就诊。

相关检查

  • 查体
视诊可见肿块多位于皮下,多呈类圆形,大小一般不超过5cm,表皮无红肿、破损、渗液等,可全身多发。
触诊质地柔软、有弹性,手指轻推可以轻微移动,与皮肤无粘连。推挤瘤体基底部可在表皮看到皮肤被牵拉形成的密布小凹陷。
  • 影像学检查
主要用于排查感染、血肿、其他恶性肿瘤等。
磁共振成像(MRI)可以生成身体内部的高分辨率图像,有助于初步判断体内深部肿块性质。
可以帮助判断瘤体大小、有无粘连,瘤体内部构成密度等。
  • 病理检查
通过穿刺或手术切除瘤体后取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诊断脂肪瘤的金标准。
组织病理检查可见瘤体主要由成熟的脂肪细胞构成,呈淡黄色,表面有一层结蹄组织薄膜包裹。
瘤体内部可被纤维条索分隔成多个小叶,小叶间不均匀地走行毛细血管。根据纤维、血管的多少,可将脂肪瘤分为纤维脂肪瘤和血管脂肪瘤。
瘤体内有时可见钙化、坏死、液化等改变。

诊断

诊断该病主要依据临床表现及相关检查。浅表脂肪瘤一般通过体检就可以作出初步诊断,深部脂肪瘤需结合影像学病理检查方能诊断。

鉴别诊断

通常体积比较大,在体内的位置较深,一般无痛,可逐渐长大,常发生于下肢(如腘窝、大腿内侧)、腹膜后、肩部等处,瘤体无包膜,是一种恶性肿瘤。可根据肿块特征及病理检查鉴别。
明显或不明显的外伤致表皮细胞进入皮下生长而形成的囊肿。多见于易受外伤或磨损部位,如臀部、肘部,也可能发生于注射部位。
皮损常单发,表现为圆顶形隆起的皮肤色肿物,和周围组织界限清楚。肿物生长缓慢,质地较硬,有弹性,活动度较好,直径为0.5厘米至数厘米。表面的皮肤处可见一个中央孔,是该囊肿起源的毛囊漏斗部,挤压时可从孔内流出干酪样物。继发感染时,该区域出现发红、肿胀和触痛。根据特征常不难鉴别。
人因感染猪肉绦虫,其幼虫寄居于皮肤下,可产生皮下无痛、可游动的囊肿、结节,可伴随有肌肉肿胀、瘙痒等症状,一般患者有不洁饮食史。可根据病史及肿块特征鉴别。

治疗

播报
编辑
脂肪瘤生长缓慢、为良性肿瘤,大多无临床症状,对患者无影响,一般无需处理,注意观察其变化并遵医嘱定期复查即可。
瘤体比较大,甚至压迫脏器、神经等,出现疼痛、功能障碍等症状,或影响到美观,可选择手术摘除。

药物治疗

脂肪瘤并无特效治疗药物,一旦脂肪瘤影响正常工作生活,可行手术治疗。

手术治疗

脂肪瘤一般对人体无明显影响,但如果脂肪瘤瘤体较大,甚至因压迫神经血管脏器等出现相应症状时,可以进行手术。此外,如患者认为脂肪瘤影响美观,也可考虑行手术治疗。
脂肪瘤切除术完成后,患者及家属需要注意保持伤口的清洁,留意伤口是否出现红肿、渗液、流脓等,必要时及时向医生求助。
患者一般在术后1周左右即可恢复,并拆线,可吸收缝线则无需拆线。
浅表脂肪瘤手术操作简单,一般瘤体切除彻底,不会复发;深部脂肪瘤如较难完整切除,则可能会局部复发。

中医治疗

该疾病的中医治疗暂无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一些中医治疗方法或药物可缓解症状,建议到正规医疗机构,在医师指导下治疗。

预后

播报
编辑
脂肪瘤生长缓慢,为良性肿瘤,极少恶变。大部分患者仅需观察,无需治疗,通常也不会影响正常生活,预后良好。
如行手术治疗,浅表脂肪瘤手术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较少复发;深部脂肪瘤有时可因较难完整切除,而发生局部复发。
参考来源: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