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說晚期胰臟癌不能開刀?台大田郁文醫師:最新治療趨勢讓病人活得久活得好 - 癌症問康健

誰說晚期胰臟癌不能開刀?台大田郁文醫師:最新治療趨勢讓病人活得久活得好

2024.02.22 整理 / 朱墨 出處 / 癌症問康健 瀏覽數 / 3011

最近剛公佈台灣十大癌症排行榜,胰臟癌首次入榜,2021 年有 3,190 人確診胰臟癌,美國也預測到 2030 年,胰臟癌在美國的致死率會變成第二名,超過乳癌,僅次於肺癌,是非常兇猛的癌別。

誰說晚期胰臟癌不能開刀?台大田郁文醫師:最新治療趨勢讓病人活得久活得好 圖片來源 / 吳欣樺製作

根據健保局的資料,晚期的胰臟癌病患大概有超過半數是放棄治療的。《癌症問康健》邀請台灣開最多胰臟癌的高手田郁文醫師分享胰臟癌的最新治療趨勢,他也呼籲胰臟癌的癌友,鼓起勇氣至少跟它打一仗,好好去尋找屬於自己的機會。

為什麼胰臟癌是癌王?

胰臟癌預後非常不好,主因是胰臟癌的早期症狀非常不明顯,確診的時候大概都已經是晚期。根據台灣跟美國的資料統計,確診胰臟癌的時候還能夠開刀治療的病人,大概只有 15% 到 20% 。另外 80% 的病人,可能已轉移到肝、肺等器官,這些有轉移現象的患者不能直接開刀治療,需要先做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等全身性的治療,偏偏胰臟癌在所有癌別中,是化療、標靶治療或免疫治療效果最差的一種。

所以,確診胰臟癌時能開刀治療的病人不多,不能開刀的病人用全身性治療的效果也不好,這是胰臟癌成為癌王的原因。

田郁文指出,確診乳癌、肺癌的人雖然很多,但這兩種癌症的治療方式多元,所以發生率遠超過死亡率;胰臟癌雖然發生率低,卻幾乎等於死亡率。

胰臟癌有哪些風險因子?症狀?

田郁文分享,胰臟癌的風險因子主要是家族史和基因突變,後天因素反而比較不明顯。例如 BRCA 突變的人,不僅比較容易得到乳癌、卵巢癌等婦科癌症,也比較容易得到胰臟癌。

評估罹患胰臟癌風險時,除了基因檢測之外,還要確認有沒有家族史。大約 15% 的胰臟癌患者有家族史,如果親人中有 1~2 位一等親曾經確診胰臟癌,那麼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大概是一般人的 6 倍;如果有 3 位一等親曾經確診胰臟癌,罹患胰臟癌的機率則是一般人的 30 倍。

早期篩檢出胰臟癌的困難在於,初期胰臟癌沒有症狀,發生率又低,一般人不可能沒事就去做 CT 電腦斷層掃描或 MRI 核磁共振檢查,成本太高;如果抽血驗腫瘤指數,和胰臟癌相關性最高的腫瘤指數是 CA 199 ,但是有 10~15%的胰臟癌病人不會出現 CA199 升高的現象,所以即使抽血檢驗結果正常,也不能排除得到胰臟癌的可能性。【推薦閱讀:4 成早期胰臟癌在CT檢測難發現!台大首創AI輔助,9 成正確率、1 分鐘揪微小病灶

目前美國約翰霍普金斯醫院(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建議針對上述有基因突變或家族史的高風險人群做持續監測,找出在尚未出現症狀時就確診胰臟癌的人,80% 以上都還能開刀治療,5 年存活率也從 10.5%上升到 70%。

另外,美國梅約診所(Mayo Clinic)觀察到,75%的胰臟癌病人都有糖尿病,其中25%病人罹患胰臟癌和糖尿病間隔時間不到 2 年。由於胰臟癌的平均發生年齡是 70 歲、大部分胰臟癌病人都超過 50 歲,而一般糖尿病 30~40歲就會發病,所以 50 歲以後才得糖尿病的人,罹患胰臟癌的機會比較高,根據研究報告,機率為 1 %,等於 1 萬人中就有 100 人會罹患胰臟癌。

田郁文建議,50 歲以後才得糖尿病的人,要比較小心監測,透過檢查確定自己是否有早期胰臟癌。但是監測的時間不用太長,約 2~3 年即可,因為罹患胰臟癌後,不可能 2~3 年都沒有症狀,所以只要持續監測 2~3 年,確認自己沒有罹患胰臟癌,就可以確定自己的糖尿病不是胰臟癌造成的。

胰臟癌治療,近年有哪些突破?未來趨勢?

根據國內外研究,近年來胰臟癌病人存活率的進步,關鍵在於胰臟癌手術之後,需要做一些與過往不同的輔助性治療。例如以前胰臟癌化療只用單一化療劑,後來變成健擇加上紫杉醇二合一,現在則是三合一。雖然三合一化療劑的副作用比較大,藥物的神經毒性對骨髓有壓抑作用,但它是目前提升胰臟癌病人平均存活期最好的方法。【推薦閱讀:具「以假亂真」獨特殺癌特性!化療藥Gemcitabine,非小細胞肺癌與癌王也投降

田郁文分享,就外科治療來說,首先必須透過手術把胰臟癌腫瘤切乾淨,給予病人比較好的存活機會。其次,手術之後要讓病人的體力盡快恢復到能做化療的狀態。所以在診斷胰臟癌的時候,第一個要確認病人有沒有機會開刀,並且在開刀之後活得更久、生活品質更好。

過去第三期、第四期的中晚期胰臟癌病人無法接受開刀治療,但是現在可以先做術前輔助性化療,如果經過 12~18 個化療循環,病人的體能狀況還是非常好,醫師就會思考下一步的積極治療。一個選項是繼續做化療,另一個選擇就是開刀清除胰臟癌腫瘤。

根據國外統計資料,此時選擇開刀的病人存活率高於選擇化療的病人。但外科醫師也會謹慎評估開刀的效果,否則讓病人做完化療去開刀,手術之後卻很快復發,病人要承受第二次失望和壓力,反而沒意義。所以確認哪些胰臟癌病人在做完化療之後去開刀,會活得更久、活得更好,是外科醫師的責任。

圖片來源 / 吳欣樺製作

本文為「癌症問康健 Podcast EP.53」節目內容摘錄。想知道確診胰臟癌後,如何做個聰明病人?完整內容請點此收聽:

※加入癌症問康健官方LINE帳號,從症狀檢查、癌後治療、飲食營養、體能復健、財務規劃到身心療癒,都能找到解答:https://lin.ee/QCxb8mw

責任編輯: 張尹寧

我們的團隊由具有豐富醫學寫作經驗的記者、編輯組成,內容來自採訪諮詢資深癌症醫學和照護知識的專家與相關書籍,盡力提供正確可信的醫療健康知識。但無意取代專業醫師診斷,無法為個別讀者對內容的應用負醫療或法律責任。

你的問題沒有被解答?歡迎加入社群

複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