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评价梅贻琦?

梅贻琦对清华的贡献巨大,可为什么现在的学术界对他的研究较蔡元培和胡适来说少之又少,而且可能很多人都没有听说过他?梅贻琦究竟是怎样一个人?应该怎么评价梅…
关注者
391
被浏览
445,621

38 个回答

.

“什么是真实?”

“真实是你看到什么、听到什么、做什么、和谁在一起,有一种从心灵深处满溢出来的、不懊悔也不羞耻的平和与喜悦。”

看过电影《无问西东》的小可爱应该都会对这段对白有印象——这是电影中清华校长梅贻琦对学生吴岭澜说的话。荧幕里,讲这段话的梅校长神色笃定。梅贻琦,这位张伯苓的得意门生,到底是一位怎样的校长呢?



1.梅贻琦简介

光绪十五年(1889年),梅贻琦生于天津。15岁那年,他成为了南开中学第一期的学生。

宣统元年(1909年)6月,20岁的梅贻琦报考首批公款留美生,成为首批赴美留学生中47人中的一员。1910年,进入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电机工程系学习。1914年毕业,获得电机工程学士学位。

1915年,梅贻琦留学归国,随后担任清华学堂物理教师。1931年10月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

出任清华校长期间,梅贻琦奠定了清华的校格,为清华大学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生性寡言,座右铭之一是“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口中不言,心中有数,若出言说话,则甚多哲理。在他任清华校长期间,培养了众多大师:钱钟书、钱学森、钱伟长、华罗庚、陈省身……他曾说:“校长的任务就是给教授搬搬椅子,端端茶水的。”梅贻琦任清华校长17年,成为清华大学历史上任期最长的校长。

1962年5月19日,梅贻琦病逝于台大医院。


2.所谓大学者,有大师之谓也

1931年,时任清华大学教务长的梅贻琦临危受命,出任国立清华大学校长。在就职演说上,梅贻琦提出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观点,强调办学的关键不在于物质条件,而在于高素质的师资队伍,至今仍为教育界聘师育人之箴言。梅校长到职后多次阐述“师资为大学第一要素”等办学至理,并积极聘用国内外著名学者来校执教,还曾亲自到火车站接语言大师赵元任来校任教。梅贻琦在任期间,清华大学为国家、社会各个领域输送了大批优秀人才。


纸条君的悄悄话:梅贻琦的故事,可以这样用在作文里 ↓↓↓

适用主题:

适用于讨论人才任用、现代学府意义、讨论“双一流”大学建设等话题,如2018年天津卷《器》。

范文示例:
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梅贻琦十分重视师资队伍建设,他认为大学一为研究学术,二为造就人才。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高等教育日渐普及,各地大学林立,学生愈多,教师岗位需求愈大,而许多大学教师在任教中日渐忘却研究、育人的本分,盲目为评职称、拼编制而发表毫无水准的论文。教师课件常年不更新,学生听课也日渐麻木,如此风气,中国大学难出大师!

3.“大概或者也许是,恐怕仿佛不见得”

在治学方面,梅贻琦表示真正的人才,对于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以至于一切的人文科学、文化背景,都应该有充分的了解。他熟读史学,专攻理工,学识渊博,故其言行举止亦儒雅克己。当时清华大学流传一首打油诗,描述校长说话谦逊含蓄,“大概或者也许是,不过我们不敢说。可是学校总以为,恐怕仿佛不见得。”叶公超评价梅贻琦“慢、稳、刚”。陈寅恪也曾说:“假使一个政府的法令,可以和梅先生说话那样谨严,那样少,那个政府就是最理想的。”


纸条君的悄悄话:梅贻琦的故事,可以这样用在作文里 ↓↓↓

适用主题:

适用于严谨治学、处世从容不迫等作文立意,如2010年北京卷《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

范文示例:
青年学子应立大志、做实事,方能处世不惊。梅贻琦在任清华校长时期,志在培养“通才”而非“专才”学生,并鼓励研究学问须严谨。身为一校之长,他也在处世方面躬先表率。何兆武先生回忆西南联大时期曾言:“我多次看到梅先生和我们一起跑警报,梅先生当时快60岁,他从来不跑,神态非常平静和安详,不失仪容,总是安步当车,手持拐杖,神态稳重,毫不慌张。”

4.南下赴台非为私,是为大义

北平解放前夕,梅贻琦搭乘国民党的飞机南下。当时许多人对梅贻琦的行为发出不满,认为其为一己之私离开清华。后来梅贻琦回忆自己是在匆忙之下“被架上飞机”的,实为保住清华大学教育基金而南下——清华教育基金要求校长与教育部部长部署才能动用,若梅执意留下,校长可能换人,基金亦将会挪作他用。当国民党政府再三邀请梅贻琦入阁,他维持了一贯的中间立场,始终属意教育。

辗转多年后,“清华”二字再次进入梅贻琦的生涯中。1955年,他回到台湾办校,用清华基金会利息筹办了“清华原子科学研究所”,即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的前身。梅贻琦虽离开了北平,却让清华之根在台湾开始萌芽,被称为“两岸清华校长”。


纸条君的悄悄话:梅贻琦的故事,可以这样用在作文里 ↓↓↓

适用主题:

适用于为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从业孜孜不倦等作文立意

范文示例:
在大国纷争的时代,教育乃强国之根本。梅贻琦终生躬耕教育领域,在大时代的风雨飘摇中保存并延续了清华的血脉。他甚至生前就选定自己的墓穴修在新竹校园的“十八尖山”,只为过世之后仍然能日夜守望清华园。

小可爱们觉得,梅贻琦是一个怎样的人呢?你会用哪一个词去形容他呢?快来评论区聊聊吧~

最后,喜欢这篇回答的话,就动动泥萌的小手指给纸条君点个赞叭~(= ̄ω ̄=)


如果还想获得更多好看、写进作文能得高分的人物故事,快来【纸条App】搜索“人物”等关键词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

(以上内容摘自纸条App,转载请联系纸条君)


现在民国热都快吹走了,不过,几年前的“民国风”炒热了很多“民国人”,不管是不是真消费,假怀念,知识分子心里总要有个着落,有个寄托,这是没错的。

梅贻琦先生的热度比较低,我认为除了政治原因,再就是“趣味性”太低。这么说未免鄙俗,但是在这一股民国热中,少的是学术精神回归,多的是对名人轶事的消遣,大抵和高考题目全民大热作文题差不多——也就这个能看得懂了。这样看来,梅贻琦先生实在是没什么好说的了。除了著名的“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能拿来说一说的就剩下一个“大概或许也许是的”的段子了。

没有拍桌怒骂当局人的快意江湖,没有风花雪月的情感波折,没有诙谐幽默的名人语录,有的只是一个四平八稳的”梅校长“和诚诚恳恳的《大学一解》。

现在说来梅校长和那年清华,民主氛围,学术成就,言论自由,都变成了轻飘飘的一句断言,一种回想。但是,只要设身处地想想当时的局势,内忧外患,”华北已容不下一张平静的书桌“,当局对教育的干涉,性格各异持有不同政见的教授,热血又冲动的学生……是要怎样的斡旋才能周旋于不同势力的夹缝中,才能守住一方学术净土,锻造出清华的黄金年代和史诗一般的西南联大。


这几天由于某总局封杀某酱视频的风波让“言论自由”话题再度热了起来,距离自由太远,竟然有些模糊了它的模样,只能凭吊一下当年的水木清华,

作为教育家,梅校长自然鼓励的是勤勤恳恳学习,而不是空谈口号的政治运动。在当时的环境下,外忧内患,学生运动的高涨常常让梅贻琦陷入进步学生与当局政府对抗的夹缝中,但他从来不反对风起云涌的学生活动,他心里有一个“该怎么做”的杠杆,他其实并不希望学生们赤手空拳去搞政治运动,但他只是把自己的意见仅仅作为一种“意见”而不是”命令“,学生不听取他的建议,被抓了,他去保释,劝解,再被抓,他再去谈判,去保释,回头学生间(包括一些激进派的教授)组织的活动,依旧不禁止,不参与,不干涉。这不是随随便便就可以做到的。

还有“为政不在多言,顾力行如何耳”,这是梅先生自己总结的,我每次看到这句话总是心酸,听到的大话太多,看到的实干太少,我尚且在一个勉强说得过去的985还要经历一些拿不上台面的事情,揣测着领导们激情澎湃的承诺有几成是真,更何况其他高校?我校某不愿意透露姓名领导对此怪现象评论:没什么好惊讶的,这就是社会。

把污染学术圣地说得如此堂而皇之真是功力深厚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小生拜服拜服——还真是谢谢您的提点了。


感慨完毕,发一句一家之言,梅校长对现代教育的贡献封存在永远的民国时代

只要回顾一下梅先生当初的就职演说:

“我希望清华今后仍然保持它的特殊地位,不使堕落。我希望清华在学术方面应该向高深专精的方面去做。办学校,特别是办大学,应有两种目的:一是研究学术,二是造就人才。”

就不得不感慨清华之魂已陨。

最后,如果“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句话为真的话,那些为高校怪现状洗地的教育专家,都该去背背《大学一解》

奉漂亮照片一张~开心开心


推荐几个关于梅贻琦先生的短视频

1.http://www.youtube.com/watch?v=z28cAne38T4

(9:00)

2.http://www.youtube.com/watch?v=cGDKuK5pqWI

(9:00)

3.http://www.youtube.com/watch?v=mbo86GWzbJY

(8:50)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4T3ybalZ3HU

(约7分)